《大明元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元辅-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反倒要提醒一下把汉那吉,别跟后世某些国人动不动就要“****”一样,他们土默特可以大力汉化,但绝对不能全盘汉化——你们要是全盘汉化了,谁来帮我大明养牛羊、供骑兵啊?

    高务实于是对恰台吉道:“农耕,最关键的除了种子优劣、耕种得宜之外,地力的维持也很重要,譬如土默川这里,依本官来看,本身地力还是不错的,但保护甚不得宜,长此以往——我是说,或许只要一二十年,就可能会种不出庄稼来。”

    “种不出庄稼?”恰台吉大吃一惊,现在土默特之所以基本不怕白灾黑灾了,可就仗着互市和汉人百姓种的庄稼,这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由不得他不着急,连忙问道:“那要如何保持地力?这事情我们蒙古人可不懂啊。”

    高务实笑了笑,道:“我是大明文魁,怎么保持地力……我自然是知道的。”

    恰台吉大喜,刚要继续追问,突然发现高务实笑得有些深意,一下子又恍然明悟过来,犹豫了一下,慨然道:“钦使天下大才,脱脱一言一行都逃不过钦使的掌握。也罢,只要您能帮我土默特不受天灾之害,脱脱……愿为钦使驱驰。”

    …………………………

    感谢书友“启明星90”的月票支持,谢谢!求订阅,求各种票票~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

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时了

    恰台吉的问题,到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是搞定了,此人是蒙古第一悍将不错,但他其实也是一员智将,高务实不怕智将,就怕莽夫,既然是智将,那就好办。

    他对俺答的忠诚,对俺答事业的忠诚,反而形成了他的弱点。

    论武力,十个高务实恐怕都不够恰台吉一顿打的,哪怕此人已经五十出头,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但论权谋,不客气的说,恰台吉在高务实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

    说起来,蒙古帝国最厉害的时候,也不是靠权谋混饭吃的啊,何况现在的蒙古。

    有大明改革十余年的稳固边防为基础,高务实完全可以一手“罢互市”的大棒,一手“助农耕”的温言,软的硬的一起上,所谓大棒在手,温言在口,怎么选?但凡是个有脑子的都不会选错。

    威逼利诱,不过就是如此而已。

    一行两日之后,大板升城便到了。

    后世学者们对于大板升城的具体位置争论了至少几十年,有过好几个版本的说法,曾经有一段时间,最有市场的说法就是日本学者提出的“大板升城即归化”,当时国内也有不少学者附和这一观点。

    然而随着红朝各方面的蓬勃发展,内蒙古的蒙古族的学者也日渐增多,他们从各种文献、民俗传说中慢慢得出了结论:大板升城和归化城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应该挺清楚的,不知道最开始那些日本学者是怎么回事,因为历史上三娘子几次对大板升城觊觎不已,数次发兵攻打——三娘子自己就长期住在归化城,如果大板升城就是归化,那她还打个鬼啊,放牧的孩子骑羊找羊吗?

    再说,如果大板升城是归化,当年俺答自己住在归化掌握东哨,而把大板升城作为西哨的“治所”,那又是个什么操作?这个城被一分为二了吗?

    实际上,大板升城的位置,差不多在后世的包头和呼和浩特之间,大致位于后世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附近。从相对距离上来说,此地离包头更近一点。

    其实所谓俺答本意是立把汉那吉为彻辰汗这个说法,只是高务实忽悠恰台吉的,实际上从俺答的兵力布置来看,这一点是相当存疑的。

    为什么呢?不是说辛爱被派出去老远,盯着东部的左翼蒙古、大元朝廷去了么?

    这是没有看恰台吉驻牧地的位置:恰台吉原本的驻牧地是脱脱城,也就是后世的托克托县,后来北移了一段距离。

    这个北移很关键,因为他移驻的位置是后世的北什轴乡——正好卡在了大板升城和归化城之间。

    这就很有玄妙了。

    恰台吉可是土默特第一悍将,这样一位重要将领,没有坐镇最南边威胁大明,那可以说是为了向大明表示土默特再无南下掳掠之意;没有坐镇西哨,那可以说是西哨已经完全封给了把汉那吉之故。

    可是,他为什么不去东边代替辛爱呢?

    辛爱再能打,难道比恰台吉还能打?更不要说,他俩的地位虽然在俺答在世之时,恰台吉可能反而更强势一点,可归根结底,恰台吉不是俺答的亲子,辛爱才是啊。

    正常的思路,难道不应该是辛爱留在归化城王庭,而恰台吉去坐镇东部边境盯着图们汗吗?

    为什么俺答偏要让辛爱去东边盯着图们,却把恰台吉放在离归化城不远、却又卡在其和大板升城的中间位置?

    最直接的怀疑,就是俺答在防着把汉那吉。

    把汉那吉当然是俺答最疼爱的孙儿,这一点,任是哪一个蒙古人都不会有疑问但疼爱不代表毫无防备——蒙古人跟汉人可不同,汉人弑父夺位的皇帝不是没有,但很少有留下好名声的,而“弑祖夺位”……这是不是离得太远了一点?

    再说,汉人“隔代亲”是一贯传统,很少有当爷爷的不疼孙儿,也很少有孙儿对爷爷多么不满——不满父亲的倒是多。

    这是汉人文化传统导致的,因为汉人讲究“含饴弄孙”,又讲究“养不教父之过”,所以通常都是爷爷对孙儿极好,要什么给什么;但父亲对儿子则可能极严,经常是稍有小过就一顿训斥。

    但蒙古人却有所不同,蒙古人的父亲未必一定很严,祖父也未必一定很和蔼,他们之间更多的是看力量对比来——也许从匈奴时期的冒顿弑父开始,漠北游牧民族便只认力量二字了,可少了很多汉人家庭的那种温情脉脉和家族纲常。

    因此,俺答汗在将西哨交给把汉那吉的同时,又把恰台吉安排在大板升城和归化城之间,就是一种矛盾心态的展现:既疼爱这个孙儿,又怕他做傻事。

    毕竟,这个孙儿一怒之下做傻事,那已经是有前科的了——南下投明他都干得出来,你还敢相信他是个成熟稳重之辈?

    但是这个怀疑还有一个疑问解释不开:辛爱打仗的本事虽然可能不如恰台吉,但他震慑一下把汉那吉,或者退一万步说,抵挡把汉那吉一阵子,这总应该问题不大吧?

    尤其是在俺答自己还健在的时候,把汉那吉如果真干蠢事,带着西哨东进归化城,中途被辛爱抵挡之后,只要俺答自己出面,西哨的部众还有多少肯跟着把汉那吉混,那可不好说。

    那么,辛爱为啥还是被派去东边了?

    其实只有一个解释:俺答根本没有考虑——或者懒得考虑——谁做彻辰汗。

    俺答的身体情况,这最后几年可不是很好,正常来讲,他不应该会“忘记”考虑这件事,或者如当年的嘉靖帝一样,“不肯”考虑这件事。

    那就有意思了,他只能是懒得考虑。

    或许,他毕生奋斗,其在蒙古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却至始至终没有做成“大元皇帝”的结果,让他已经看开了。

    尤其是在信了佛教之后,宿命论影响了这位“转轮王”:既然一切都有天数,谁做彻辰汗自然也有天数安排,那我还多此一举去安排一番做什么?

    辛爱也好,把汉那吉也罢,都是我的子孙,谁做大汗有什么关系吗?

    对于长子辛爱,俺答一直都不是很喜欢,但毕竟他跟着俺答打了几十年的仗,没有功劳也有无数苦劳了,在俺答看来,他当大汗也不是不行。尤其是俺答的爷爷达延汗定下长子继承制之后已经过去这么多年,土默特人早就习惯了,估计也不会对此有多少异议。

    把汉那吉呢,是俺答最宠爱的孙儿,尤其还是个铁杆亲明派,要是他当大汗,别的不好说,跟大明的关系一定能维持得很好,互市这件事绝对不会出漏子。如此一来,土默特在蒙古的“王业之基”就安如磐石,那也挺不错。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辛爱和把汉那吉两人,俺答一个都没有留在身边。

    如此,回过头来看恰台吉驻牧地的位置,就变得更有深意起来:

    辛爱的部众不如把汉那吉强大,如果要做大汗,肯定得拉拢住恰台吉;同样的,把汉那吉如果要做大汗,也得先过恰台吉这一关,不然他连归化城都去不了——绕路?去做大汗居然还要绕路,你这大汗谁还能服气么?

    恰台吉是最忠心的,所以俺答实际上是留给了他一个左右彻辰汗归属的巨大权利,同时也留给了辛爱和把汉那吉一道考题:

    要么,说服恰台吉,证明你有头脑做好这个大汗;

    要么,打败恰台吉,证明你有力量做好这个大汗!

    俺答英雄一世,岂是无谋之辈?

    实际上,在原本的历史中,恰台吉也的确对整个土默特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是俺答毕竟不是真的“转轮王”,他恐怕做梦也没有料到,把汉那吉没有选择跟大伯争夺这个大汗,辛爱也没有敢对拥有土默特四成实力的把汉那吉下手。

    然而,辛爱没几年自己病死了,而把汉那吉更搞笑,居然自己摔死了。

    这……除非俺答真是转轮王,否则怎么猜得到?

    但是,他留下的恰台吉,依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三娘子打起把汉那吉遗众主意的时候,正是恰台吉站了出来,以他在土默特乃至鄂尔多斯、青海等各部的巨大威望,联合了足足七十多位首领,反对三娘子和布塔施里母子吞并把汉那吉遗众——因为那是俺答分封给把汉那吉的,而把汉那吉虽死,儿子却在!

    惟独可惜的是,恰台吉死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帮助把汉那吉的幼子了,最终大成比吉先被迫嫁给了扯力克,扯力克为了娶三娘子以争取大明支持之后,又改嫁给了布塔施里,为布塔施里生下素囊台吉。

    但不管怎么说,恰台吉驻牧地的安置,是俺答的一步妙棋。

    只是这步妙棋现在却被高务实给截胡了……

    大板升城在望,一对庞大的骑兵队伍奔涌而来,掀起漫天尘土。

    一名三十来岁的大将越众而出,策马大笑着迎了上来,老远就高呼:“来者可是高兄弟?愚兄把汉那吉早已恭候多时了!”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

第048章 收个蒙古学生(3更破万)

    高务实纵马上前几步,却不出列,只是高声叫道:“那吉兄长,兄弟有君命在身,你我兄弟且先不忙叙旧,却先叙了这君臣之礼,再好好说话不迟!”

    把汉那吉哈哈大笑:“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愚兄省得。”

    说罢,朝身后一摆手,所有随之而来的部众骑兵——足有万余,比高务实和恰台吉合兵还多——全部翻身下马。

    把汉那吉自己也翻身下马,站定当场。

    高务实心中点头,也吩咐一声,摆开钦使仪仗,亮出象征皇帝的天子大纛。

    又让麻贵亲自帮他“奉敕”,双手托着以黄绸装饰的紫檀木匣子,打开匣子,亮出其中的诏书。

    然后大军分开两边,高务实下马上前,走到把汉那吉身前十步左右站定。

    把汉那吉走上前几步,在高务实身前推金山倒玉柱地拜倒,口中高声道:“大明昭勇将军把汉那吉,恭请圣安!”

    他部下的万余骑兵显然早就得到过吩咐,一起下拜,行三叩首之礼,齐声高呼:“恭请圣安!”

    高务实微笑着道:“圣躬安。昭勇将军请起。”

    把汉那吉恭恭敬敬站起来,又回了一礼。

    至此,礼毕。

    把汉那吉大笑着道:“高兄弟,十多年不见,你现在可是闻名天下的大贤了!”

    他是个向往汉学的人,不说高务实的“赫赫威名”,偏要用“大贤”来称呼他,仿佛这样就能显得他自己比较有文化。

    高务实也爽朗一笑,道:“那吉兄弟威震塞北,更是可喜可贺啊。”

    两人相视大笑。

    又说了一些寒暄的话,把汉那吉才转头对恰台吉道:“想不到脱脱叔父也在,那吉有礼了,脱脱叔父家中牛羊可安好?”

    恰台吉面上露出一丝淡淡地微笑,道:“托长生天之福,我家牛羊甚好,大成台吉的牛羊可好?”

    “好,好,一切都好,不光牛羊好,马匹也好,庄稼也好,哈哈。”

    把汉那吉这话看似有些不着调,不应该是蒙古人说话的方式,但其实暗藏深意——我不光是大成台吉,还是大明的昭勇将军;我不光拥有西哨部众,还拥有大明的信任。

    倘若是被高务实说服之前的恰台吉,听了这句话可能心中冷笑,不过此时他却只是微微颔首,回答道:“那就好,我也为你高兴。”

    把汉那吉微微一怔,打量了恰台吉一眼,又朝高务实望去,目光中明显有探究相询之意。

    高务实微笑着点了点头,道:“那吉兄弟,脱脱也是我的好友,日后你们二位可以更亲近一些。”

    把汉那吉一怔,继而大喜,放声笑道:“哈哈哈哈,既然高兄弟这么说,脱脱叔父,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叔叔了。”

    恰台吉笑了笑,却没有多说话,只是顺势点了点头。

    高务实见把汉那吉一直说话,却不提回城之时,还以为这厮依然跟十几年前一般不靠谱,不禁委婉地提醒道:“大板升城一切可好?”

    按理说,他就在大板升城南门外不远,提到大板升城,把汉那吉自然就该立刻邀请他入城了。

    然而把汉那吉却道:“大板升城好得很……”然后哈哈一笑,朝高务实挤眉弄眼道:“高兄弟莫急,非是愚兄怠慢,只是今日时辰实在凑巧,钟金哈屯马上也要到了,咱们都是自己人,我琢磨着就不要太见外,接了她之后再一道回城。”

    哦,原来是这样。

    诶等等,你小子该不会是因为新老婆要来了,所以才忍不住要表现一下,非得让我这个钦使也陪着你一同接她,好给她个大面子吧?

    不对,这不光是给她个大面子,还是给你自己挣一个大面子啊。

    呦呵,十多年不见,你倒是长进了不少嘛……行,长进了也是好事,这个面子我给了。

    把汉那吉可不是恰台吉,高务实的厉害,他十几年前就见识过,当时高务实甚至还没满十岁呢,现在该是如何了得?

    所以他说完之后就一直小心翼翼的注意高务实的表情,见高务实马上露出有些神秘的笑容来,顿时明白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被他看穿了。

    不过把汉那吉是高务实的“老朋友”了,又是十几年的重要贸易伙伴,对于高务实的脾气,他从直接的、间接的渠道得知得很是清楚,所以也没怎么怕——高务实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会不给朋友兼生意伙伴面子的,唯一的忌讳是不能当面跟他撒谎。

    把汉那吉没打算撒谎,甚至也不敢——他是个彻彻底底的“哈明”,对高务实这个六首状元的“文化水平”服气得很,根本不觉得自己能骗到高务实,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的。

    所以他只是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道:“高兄弟,我就是……那个,狐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