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元辅-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实际上,大明宣德五年时,暹罗入侵高棉帝国,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因为吴哥太靠近暹罗边境,高棉帝国遂放弃吴哥,迁都金边。此后,中国历史文献中开始称此国家为柬埔寨。

    而在明万历后,中国方面的文献基本已经全部称其为“柬埔寨”了。

    “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其实都是Camboja对音,真腊、真里富则来自“暹粒”。

    当然,文献归文献,民间还是有人更习惯于称其为真腊,高孟男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高务实的面色忽然深沉起来,甚至有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虑,沉默了一会儿才道:“二兄,小弟会观天象、地气,这一点你可知晓?”

    高孟男微微一怔,迟疑道:“没听你说过,倒听不少外人有此传言……这事竟然是真的?”

    当然是假的,只是现在得这么说罢了。

    高务实道:“天象、地气,自有规律在其间,只是世人难以尽知,有俗语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其实也算是观天象的一种,只是浅薄罢了。”

    言下之意,他高某人的水平就不浅薄。

    虽然高务实纯属吹牛,但高孟男显然信了,不信也没法,有些事解释不了啊。

    “所以,你看见了什么天象?”高孟男很是紧张地问道。

    后世有明言:恐惧源于无知。现在高孟男的紧张也同样如此,他又不懂天象,但自己这位六首状元的弟弟只怕是懂的,而“预知天象”这种神奇的本事,本就会让人紧张。

    高务实抬头看着远方的天空,幽幽地道:“我看到,接下去几十年,大明的天灾将会异常之多,尤其是北方,旱灾、洪灾、蝗灾、冰灾乃至地震,可谓接连不断。许多地方因之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赤地千里,流民百万……”

    高孟男脸色有些呆滞,咽了口口水:“这么严重?”

    高务实沉重地点了点头,接着道:“我若看不见、算不出,那也就罢了,可既然看得见、算得出,就总要想法子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一二,才算不负胸中所学,二兄以为然否?”

    高孟男点了点头:“是,的确如此。”顿了一顿,便问:“所以,你是要让真腊的那些良田为你所用,将来能多产些米粮,以供大明百姓?”

    “兄长以为可行吗?”高务实问道。

    “可行不可行,我现在哪里知晓,不过……”高孟男微微蹙眉:“虽说朝廷一直都挺支持各地乡绅主动赈济本地,缓解灾情,但你说整个北方都有严重且接连不断的灾害,如果你赈灾的规模太大,这……到时候朝廷会不会有所误解?”

    “二兄担心得是。”高务实平静地道:“所以,到时候我也不好说赈济万民,只能拿那些粮食来和朝廷谈生意,尽量削弱这其中的赈济之感。”

    “跟朝廷做生意?”其实跟朝廷做生意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朝廷经常在民间采买各种物资,高孟男担忧的是另一方面:“如果北方灾害不断,朝廷到时候有多余的财力来购买这些粮食吗?”

    “一开始的时候,朝廷或许还拿得出来,到了越往后,朝廷就越拿不出这笔钱,这一点我敢肯定。”高务实面有忧色,但语气倒还平静:“所以,届时我需要跟朝廷达成另外的协议。”

    “另外的协议?”高孟男微微皱眉:“譬如说?”

    “譬如说,允许京华出兵南下柬埔寨等地,为国家筹集便宜粮食,同时……允许京华转移国内流民到安南、占城、柬埔寨等地‘实边’。”

    安南不必说了,占城、柬埔寨等国,理论上通通都是大明的属国,“实边”什么的,在名义上来说倒也不算胡说八道。

    高孟男仔细思索起来:咋一看,这法子的确是两全其美,只是……朝廷会不会怀疑求真的用意呢?

    他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高务实微微偏头,道:“正因为有这样的担心,所以京华的要价不能太低,必须要‘在商言商’。”

    他叹了口气,道:“到时候,我会提出在占城、柬埔寨等地都执行如今京华在安南的这些做法,也就是说……除了保证该处依然是大明属国之外,京华将控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一切大权,将其全面置于京华的掌控之下。”

    高孟男脸色紧张起来,小心翼翼地左右看了一眼,压低声音道:“你不怕皇上怀疑你要另立一国?”

    “不瞒兄长,这也是我近来一直在担心的事。”高务实叹了口气:“皇上对我信重之极,但如果我在安南……或者说这南疆诸国的实力越来越大,却也难保皇上不会多想。”

    “那怎么办?”高孟男紧张起来:“别的都好说,以咱们高家的名望地位,在国内再如何有钱都不是问题,可是如果在南疆诸国竟然……竟然凌驾与诸国王室之上,那不就是国中之国了?再说,你现在在安南就控制了八万大军,如果再加上家丁什么的,甚至加上狼兵,那可是十多万大军,如果将来地盘再扩大,怕不是迟早得有几十万大军在手……皇上不会担心才怪!”

    高务实点头道:“所以,眼下我或许还有外任的机会,今后……可能就只能一直乖乖呆在京师不出门了。”

    “哦……你是说,拿自己做人质,换皇上安心?”高孟男稍稍安心了一些,又迟疑着道:“听起来倒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可千万要注意,别真的引起猜忌了,到时候你人在京师,而皇上万一被奸人说动,你可就太危险了。”

    “应该是不会的,这里面有几点,可以保障我的安全。”高务实想了想,道:“其一,我毕竟是文官,只要我不揽朝廷的军权,一般而言,朝廷是不大可能对我下手的,天下文官们都不会同意,哪怕是心学一派的官员也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出现。”

    “其二,南疆诸国到时候会给大明提供源源不断地支持,朝廷面临的灾害越频繁、越严重,就越离不开这种支持。如果在那种情况下把我杀了,南疆的支持还要不要了?且不说皇上是不是那般无情之人,即便真是,他也要考虑后果……是我在南疆的势力大一点危害更严重,还是国内赤地千里、流民百万的危害更严重?我想,皇上心里是会有一本账的。”

    “其三,他还要考虑到,既然届时我在南疆的势力如此之大,如果突然杀了我,弄出一个‘南疆尽反’,大明承不承受得起?”

    高孟男咽了口口水,有些惶惶然,叹息道:“这……情况要是真到了那一步,你可就是悬崖边上散步差不多的局面了,我总觉得危险得很。”

    高务实也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到时候能不能跟皇上好好谈一谈,他和我毕竟是幼时发小、十年同窗,或许在他看来,南疆诸国无非一些蛮夷之地,就算我在这里势力再大,只要不放我南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大碍呢?”

    高孟男想了想,觉得这倒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大明对这些南疆蛮夷的确谈不上重视,别看他们好些都是千年古国,其实在大明眼里也就是个大点的土司——大明还真就这么自信,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好吧,对皇上的了解,想来也没有谁比得上你了,你既然这么想,总该有些把握,愚兄就不多问了……”高孟男皱了皱眉:“那你这次让我来,是打算再让我做一次‘后勤主管’,准备应付将来对占城等地的战事?”

    高务实道:“事实上,可能不止是占城、柬埔寨,说不定还要你主持另一件事——支持南掌国的一对失国王子和公主,帮他们对抗缅甸,甚至帮他们复国,另外还要拉拢暹罗的反缅甸势力……最好能让他们和南掌国联手,给缅甸找一些麻烦。”

    “你的计划可真够大的。”高孟男苦笑道:“我觉得这些事可有点多,我也不知道应不应付得过来。”

    高务实点点头,诚恳地道:“是挺复杂,不过我会给二兄足够的权限……乂安、顺化、广南三镇,现在都是京华的‘租借地’,我打算让二兄来做这个三镇总领,到时候高璋的金港警备军,在战时也由二兄领导。”

    …………………………

    感谢书友“玄游冥”的月票支持,谢谢!继续求订阅和各种票!~


………………………………

第199章 传教士?

    高孟男没想到高务实会给自己这么大的权力。

    按照高务实给他的权限,实际上他要做的事情可不只是高务实刚刚提到的这些,因为这些只是其中“涉外”的部分,还有更多内务方面的责任也需要他承担起来。

    总领,何谓总领?

    别的不说,光是高孟男已经知道的,河花府的铁矿是肯定要大力开发的,高务实已经决定在此处建立一家军械厂,但生产人员全部从国内调集和招募。

    这家军械厂的火枪生产只需要用铁,还比较好办,但是火炮厂因为使用青铜,所以需要京西镇守使岑凌来提供铜矿——高务实已经告诉岑凌,他名下的兴化宣抚司就有足够的铜矿可供开采。

    至于锡矿倒是好办,高务实说了,乂安的葵州就有大型锡矿,就在英都府西北几十里处。

    而所有炼铁、炼铜和火枪、火炮的生产所需的煤炭,则通通由黄氏控制的安邦宣抚司提供。

    高孟男是知道高务实办实业的习惯的,这河花府既然又是铁厂,又是军械厂,必然是一处关键要地,必须妥善掌握。所以他不光要考虑把这几个产业发展好,还得把防务安排妥当,以及万一遭受攻击、抵挡不住时,对相关生产设备和资料的销毁、人员的撤退等预案,也都必须做好,一样都不能缺失。

    而金港方面,除了黄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商港和军港的建设,以及移民。高务实向他介绍了金港的大致发展方向,在港口建设好之后,还要建造船厂,负责造船和修船——这里既然是南进基地,怎能少得了为舰队提供支持?

    所以他这个三镇总领,在内政方面就至少有一南一北两个重点发展城市要打理,任务还都很艰巨。

    权力对应的是责任啊。

    不过这权力还是太大了,高孟男觉得三镇加起来,别说在安南的重要性,就算放在大明国内,都相当于一个兵备道,管着三个府呢,他不能这么简简单单的就接受了。

    “求真,愚兄很感激你的信任,但这份责任太重大了,只怕京华内部也会有人觉得你任人唯亲,我需要有人帮我分担一二。”

    “不任人唯亲,难道还任人为疏?”高务实摆了摆手:“这一点二兄你不必担心,京华是我的私产,用族亲再正常不过了。不过,既然二兄觉得要有人分担……”

    他假装想了想,皱眉道:“这样吧,我让务勤来帮你——其实也谈不上帮,这小子读书不太成,我看过他写的文章了,估计也就是个生员的前程,不如来跟在二兄身边学习锻炼一下,将来就在京华做事算了。”

    其实在大明来说,生员就不算差了,不过那要看对谁而言,在高务实这个六首状元眼里……生员什么的,自然不值一提。

    高孟男也不敢怀疑高务实在科举这方面的本事,既然高务实开口说高务勤“就是个生员前程”,那高务勤的水平大概也就到这儿了。

    他想了想,高务勤虽然估计是帮不上自己什么忙,但高务实说得没错,反正他读书不太成,早些来京华做事,学习锻炼一番,说不定前途还要好一点——自己这不就相当于兵备道了?

    况且高务勤过来的话,的确可以分担自己的压力,倒不是说他能做多少事,而是他有高务实亲弟弟的身份,有他挂名在前面顶着,自己做事就不必担心遭猜忌了——猜忌未必一定出自高务实,现在京华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利益体,高务实手下的重要家丁们也有很多处在重要位置之上,他们也是有发言权的。

    高孟男对高务实的决定表示了支持,并且说,如果六房的老太爷和老夫人不同意,自己也可以劝说一二。

    这件大事到此就算说开了,高务实对广州港、天津港等地的调整也顺便跟高孟男提了一句,让他不必太担心。

    高孟男觉得只要广州港不乱,就一切都好说,也就没有表示什么意见。

    不过,正事谈完之后,高孟男忽然想起一桩小事来,也跟高务实汇报了一下,他说道:“对了,求真,我在广州的时候,濠镜的佛郎机番僧头子找了我好多次,非要我给他们引荐一下。当时广州港不是有任务,要了解佛郎机海船的一些构造和制造之法,乃至于佛郎机火炮的一些技术么,我也不好一直推脱,所以……”

    “那不叫番僧,二兄,你应该称他们为传教士。”高务实笑着打断道。

    高孟男有些诧异:“他们自己也这么说,不过我还以为他们只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一群番僧,居然也能称‘士’?”

    呃,你的关注重点还真是……很有大明范。

    高务实简单地给高孟男介绍了一下欧洲教士们的社会地位,然后问道:“他们想见我?可知道所为何事吗?”

    高务实不像很多穿越前辈一样,一听见传教士就赶紧屁颠屁颠巴结过去,许以各种特权来交换什么欧洲先进技术。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欧洲其实也没多少真正称得上先进技术的东西,即便有,也不需要这样来获取——他们现在压根没有什么技术壁垒一说,只要有门路、肯花钱,随随便便就可以搞到。

    而且所有的欧洲国家,现在只要有那个能力的,都恨不得倒贴过来找大明做生意,而且他们对此时的大明基本是敬仰、畏惧和羡慕的。

    比如英格兰崛起的关键人物、“童贞女王”伊丽莎白,就曾写过一封亲笔信给万历帝,可惜当时英格兰还在探索航线,这封信没能成功送达,直到近四百年后,才由******女王在访问中国时送到时任主席手中。

    那封信的原文无须详述,但只看一个抬头就知道彼时欧洲人对大明的观感:

    “承上帝洪恩的英格兰、法兰西及爱尔兰诸国女王,信仰的守护者伊丽莎白,致敬最伟大、强大而不可战胜的大明皇帝陛下”——此时的英格兰对法兰西有宣称,所以里头有个法兰西女王的头衔,当然这个不重要。

    伟大、强大、不可战胜。

    这就是现在西方人对大明的看法。

    所以,这些传教士找我干什么呢?高务实也有些好奇起来。


………………………………

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万)

    传教士不仅向高孟男提出引荐的请求,甚至随船来了安南、到达了升龙。

    这个消息真是让高务实感慨,这年代的传教士们还不像后来那样,完全成了殖民者的先锋,他们现在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抱持着将上帝福音传播到全世界这样的信念而行动的。

    不过,这位传教士大概也知道明人对他们的怀疑心态,当时并没有随高孟男一起下船。

    直到高务实听了高孟男的介绍,才派人把他请来。

    但当高务实看见这位传教士的第一眼,却差点忍不住笑场——他一个高鼻深目、黄褐色头发、留着一把西式大胡子的欧洲人,居然穿着大明僧人的服装!

    “罗马大僧使者、小僧罗明坚,见过大明帝国学识最渊博的高求真阁下,愿阁下永享健康。”那欧洲神甫行了一个很标准的拱手礼说道。

    高务实略微吃了一惊,会行拱手礼不奇怪,但这欧洲人说的竟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