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珗不大管生意上的事,不过这话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还有潡河!”李老板见高珗连谦虚都没谦虚,只当京华对安南早有谋划,不禁立马来劲儿了,忙道:“在下以为,现在还应该搞清楚潡河的航运价值——像京华的武装运输舰这样的大船,是否可以沿潡河上溯至升龙?”
“潡河?”高珗愣了一愣,这又是什么河?
“是啊!”李老板说道:“潡河在广安入海,在升龙和红河交汇,如果大船可以沿潡河上溯至升龙,则红河三角洲的航运无论是海运、河运,就可以连成一体、四通八达了!”
他说着,自己摸出一张地图来,指给高珗看。原来广安北距红河入海口约一百三十里左右。
“说起广安。”王老板忽然也正色起来,道:“广安在潡河入海口的北侧,我以为,还不如在潡河入海口的南侧另觅新址,从无到有的建立一个新的港口!”
李老板眼中倏然放出光来,猛一拍大腿,“不错!老胡,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王老板笑着说道:“北部安南的海岸线虽然很长,但略微像样些的海港,却只有广安一家,然而广安的位置,其实对于做生意而言,却不是特别方便。”
高珗对于这两位老板开始偏离军事主题心中略微有些不满,但他知道这两人非要在自己面前说这些事情的原因——这话不是说给他高珗听的,其实是说给老爷高务实听的。只是他们两人因为身份关系,实在够不着跟高务实说上话,因此这话说给高珗听,其实是想让他转达给高务实。
看在这两位都是***……呃,都是亲京华的海商份上,高珗还是打算听他们说完,反正现在飘在海上,一时半会又到不了地方,有时间听一听。再说,多了解一下北安南的地形环境也是好事。
王老板说道:“潡河入海口的地理,与红河入海口的地理全然不同。前者较之后者,不仅开阔得多,水深也要深得多,否则也不会拿来做海港。”
他微微顿了顿,又道:“可是潡河入海口虽然开阔,却被吉婆岛一分为二,吉婆岛的附属小岛,都在主岛的北侧,而广安,就居于海口之北,如此一来,出入的航道,不但逼仄了许多,还七弯八拐的,颇是不便。”
“没错!”李老板插嘴,“不仅如此,广安的位置,相对来说还过于偏入内陆了,从港口到外海,距离过远,这也是不便之一。如果没有吉婆岛,那倒是问题不大,可是既有了吉婆岛,就不能不先绕了过去,然后才可以南下。”
王老板仰起头,微微眯起眼睛,想象那一带的沿海地理,过了片刻,不由连连点头:“老李,还真是你说的这样——这潡河入海口南侧若有个港口,那可就好得多了。水深不输北侧,而航道较之北侧,却开阔得多!”
“是啊!”李老板道:“而且广安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吉婆岛的附属小岛星罗棋布,已经算是很非常之多了,可是吉婆岛以北,地理更是特别,向这种小岛,也是愈发之多——整个海湾中的大小岛屿,怕不得有好几百甚至上千、数千也说不定!相较之下,那吉婆岛已经算是最大的一个了!”
他微微叹了口气,道:“这些小岛,自古以来,就是海盗的渊薮!海盗们在外海劫了货、杀了人,往这小岛多得星罗棋布的海湾里头一躲,根本就无从追剿——试想一下,几百、几千的岛屿,上哪里去找人?官军水师追进去了,自个儿还出不出得来,恐怕都是个问题!”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高珗这次点了点头,说道:“就是说,广安出入外海的航道,距离海盗的巢穴太近,容易受到骚扰。”
“是的!”李老板连忙答应道。
“茅塞顿开!”高珗微笑说道:“这些话,届时我会转达给我家按台知晓。”话是这么说,高珗心里的想法却是:你这家伙要是指望我带着舰队去剿海盗,那就趁早熄了这份心思,我是来拿升龙的,老爷可没让我去跟海盗躲猫猫。
不过,他忽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问道:“嘶……等等,我有一点很好奇——既然这广安的地理环境并不如何理想,而且距离海盗的巢穴又太近,那它怎么会成为莫氏唯一像样的海港呢?”
李老板笑着摆手,说道:“正是因为海盗啊!高团座您想,那海盗虽说叫海盗,可也不能总是呆在岛上,他们也要上岸的——不仅要销赃,还要购买各种必需的物资。还有,许多海盗,其实就是附近的人士,他们的家其实都在岸上。”
哦,原来是这样。高珗明白了,这个广安,竟是因海盗而兴的,就像前些年大明开海的时候,第一个开海的港,漳州月港,原先就是一个因为海盗而兴的港,那地方其实地理环境也不是很好,所以现在开海之后的发展,很快就被真正有优势的大港超越了。
………………………………
第144章 这是在针对谁?
次日,天光破晓,红河河口已经在望了。
潡河河口虽然寄托了两位老板的良好愿景,但潡河到底能不能通航大船,毕竟还没有得到详证,因此京华这支自称前来复仇的舰队,至少此次还是得走红河。
此时海面上出现了几个小岛,船队得从岛屿间穿过,才能够进入河口。不过高珗站在舰桥上看了看,发现这几个小岛海拔极低,岛上面也几乎没有任何起伏,或许将之称呼为“沙洲”倒会更加合适些。
“这几个岛屿的位置却是不错。”高珗打量了一会儿,道:“如果地势再高一点的话,在上头设置炮台,拿来扼控河口,倒是颇为不错。”
李老板微微摇了摇头,道:“安南人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件事,一点儿迹象都没有,在下从这里经过至少十几回了,岛上应该只生活着为数不多的渔民,能不能够算做一个渔村,恐怕都不大好说。”
“老李说的不错,在下也没有在这里发现过莫氏的军队。”胡老板点头应和道:“据说莫氏方面的武备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火器方面,已经开始落后于南边的黎朝了,在下觉得他们或许是因为大炮不行,那些过时的土炮即便设置在岛上,也起不了封锁河口的作用。”
高珗听了这点,倒是关注了一下,问道:“南边的黎朝,在火器上面颇有进步?”果然管武装力量的人,相比于哪里适合开港做生意,还是更关心武备方面的问题。
胡老板道:“黎朝倒也谈不上什么进步不进步,只是他们好像跟佛郎机人做起了生意,从佛郎机人手里买了一些炮,听说甚至还买了两条战船,希望借此对抗一直压着他们打的莫氏水军。”
高珗皱了皱眉,佛郎机人他知道,老爷称呼他们为葡萄牙人,这些人在航海方面能力不错,连老爷对他们都比较重视。实际上大明的火炮发展,在嘉靖初年的时候就曾经因为缴获佛郎机人的火炮而得到提高,后来一边进口,一边仿造改进,才有现在的模样。
甚至京华的火炮,目前也是佛郎机炮的改进版,由此可以看出佛郎机人的水平,如果南边的黎朝也在进口佛郎机的火炮,到时候没准会有些麻烦。
当然,这些话他就不会对胡老板和李老板说了。
岛屿沿岸,零零星星的泊着几条渔船,船上挂着几张渔网,船上则晃动着早起的渔民忙碌的身影。
看见有这么庞大的一支船队开过来,不少安南渔民都停止了手中的劳作,默默的注视着船队鱼贯而过。
这些红河河口的渔民,早已经见惯了大船,不过他们平时见的都是“朝廷”的水师,但问题是水师前段时间不是大举出动南下跟黎逆作战去了么?
而且这支船队虽然一看就知道是要进河口的,但怎么看也不像朝廷的船队,这些船上的旗帜似乎也不是朝廷的旗帜呀,哦……倒有些像大明国的船。
难道大明终于发现咱们莫氏安南才是最恭顺的,现在派出大军要帮咱们平了黎逆?
唉,算了算了,上头的事情,咱们也搞不明白,大明国的事情,更加搞不明白,还是不去伤这个脑筋了,反正凡事自然有朝廷顶着。
此时京华的船队从两个小岛间缓缓驶过,河口已经近在眼前,几条趸船停泊在岛屿和河口之间的海面上。
“看来这些安南人对咱们倒是没有什么恶意,或者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或者是不敢对咱们有什么恶意……总之,都是好事。”高珗笑了一笑,放松了一点,道:“这一带虽然没有什么合适的港口,不过看起来倒也多少还是有些商人在此做买卖的?”
由于红河口不是港口,没有像样的码头,无法停泊大吨位的船只,于是这些趸船就充当了浮动的码头和仓库,外洋过来的商人将货物卸载到趸船上,岸上的买家坐小船、划小艇,到趸船上来选购,并拿自己的小船、小艇,将选购的货物运载回去。
“是的,毕竟是河口嘛。”李老板说道,“还是有些商机的,海船进了内河,适航性会变差一点,再加上风向风力等问题,都会对海船造成影响,所以一般外洋来的商人,若是买卖不算太大的,一般就懒得顺着红河去升龙,而是就近在红河河口这里完成交易。”
胡老板则说道:“这些趸船,较之在下上一回来,似乎还多了几条,却不知何故?”
李老板数了一数,想了一下,也点了点头,道:“似乎是的,或许是因为莫氏和黎氏之间又开始打仗了,所以有些物资的需求变得更大。”言下之意是,外洋的商人来得更多了。
船入河口,虽然附近的渔民对京华的大船队没有表现出什么恶意,但高珗还是下令编队提高戒备。
谁知道这戒备还真不是多余的,没过多久,桅杆上的“望台”就发现状况了。
“报告,前方河面发现河椿!”
船队立刻开始降帆,减慢了速度,最终停了下来。
不远处的河道中央,出现了一长溜的“河上拒马”,这种插在河道中间的“拒马”宽约一丈有余、不到两丈的样子,通常是两个“拒马”并排设置,彼此之间相距也是一丈有余、不到两丈。前后两排,间隔大约十丈左右。
不过这些“拒马”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前后交错,成“S”形的分布,像一条体宽五丈左右的长蛇,向着上游的方向蜿蜒行去。
高珗让望台报告得更清楚些,望台上可能数了一会儿,才回报说一共三十排,也就是六十具“河椿”,前后绵延约大约两里的距离。
河椿不是什么新鲜战术,大明自己也会搞,尤其是对于参加过对倭寇作战的高珗来说,更是玩剩了的玩意儿:先将木桩一端削尖,夯入河底,然后,将“拒马”固定在木桩露出河面的另一端,即成为阻碍敌军舰只前进的“河椿”了。
眼前的“河椿”,是拿来阻碍哪支敌军的舰只呢?这似乎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
可是高珗微微皱起眉头,觉得这情况有些出乎意料,安南人已经提前知晓我们的行踪了?他们怎么会知道的呢?
要知道,这六十具“河椿”的设置,绝不是随口一说,马上就妥的事情,就算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至少也要一整天的功夫。而这批“河椿”必定是在舰队达到红河口外海之前就已经布置好了,所以,如果这批“河椿”确实是拿来应付“捕蛇行动”的,则安南人必定是提前知晓了京华舰队的行踪。
可是这说不过去啊!安南就算对大明有所防备,在海上的关注点,也应该是广东水师才对,钦州港这才刚刚开建呢,自己来之前这些船都是停泊在临时码头,安南人安插细作要是这么给力,锦衣卫不得惭愧死?
………………………………
第145章 原来如此(四更1W1)
面对这个意外情况,不仅高珗有些皱眉,两位常走红河航道的船主老板也颇为惊讶。
想了一会儿,胡老板微微摇头,道:“这可真是奇了怪了,就算安南人厉害到在钦州都有细作,而且他们还很肯定的判断出我们此次出港,就是来跟他们为难的,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也来不及通知升龙方面,来布置这些‘河椿’才对啊!”
“没错,老胡说的有道理。”李老板也皱着眉头,说道:“就算安南人这次真的出人意料聪明了一回。可是从钦州到升龙,再从升龙到红河口……这消息怎么可能传得这么快?升龙安南人的效率,能有这么高?”
“你们的看法都是有道理的。”高珗也同样皱着眉头,道:“钦州是我大明的钦州,安南人在钦州就算有细作,也不可能有什么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如果我们出港时,对方细作再传消息回安南,陆路方面不可能这么快。而海路……钦州是京华的私港,哪条船出港我们不知道?最近钦州港出海的船只全部在我们舰队里头,怎么可能通知升龙方面?”
他否决了安南细作传递情报的可能,但究竟怎么泄露的消息,一时却想不明白。这时候李老板插话了,道:“或许,这些‘河椿’跟咱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也许……也许是拿来对付海盗用的呢?这儿距海盗的巢穴,似乎也没多远,不是吗?”
“距海盗巢穴不远的是潡河河口,不是这红河口。”胡老板摇头道:“红河口距潡河口,还是有些距离的。”
“再说了……”胡老板顿了一顿,补充道:“海盗沿海岸抄掠,本是寻常之事,红河口一带,倒也不是没有受过海盗的骚扰的,可是还没有听说过有海盗敢溯红河而上,一路抢向升龙的?那也未免太嚣张了,升龙在平时可也是有莫氏的正规水军的!难不成那些海盗还想着正面作战把莫氏的水军给挑了?这也太离谱了。”
高珗望着那些河椿,沉吟片刻,断然摇了摇头,道:“不对,这些‘河椿’,不是拿来对付海盗的!你们看……”
他伸手一边指点,一边说道,“当年高大老爷提督操江,我曾随之与倭寇作战,对‘河椿’还是有些了解的。眼前这些‘河椿’只在河道中央蜿蜒一线,前后两排‘河椿’的间距,足有十丈,排列得十分疏落,因此小船是肯定拦不住的,舢板甚至可以从两具‘河椿’间任意穿过。而稍大一点的船只,也可以慢慢绕行‘河椿’,或者避开中央的河道,往两边走,甚至你们二位的船都有可能绕行过去。只有真正的大海船,如我们京华的这些武装运输舰,才是真的过不去。”
两位老板听了,连忙去看,再一打量,果然如此。因为“河椿”是S形排列着的,大船绕过第一排“河椿”时,因为船体较长,无论如何都肯定避不过第二排“河椿”。而且河道不比大海,其水位都是中央深而两边浅,眼下又正好是枯水期,大船如果不走中央水道而绕行两边,那么在某些河段,就可能有搁浅的危险。
所以,这个“河椿”的布置,正如高珗所说的,是专拦大船而不拦小船的。那些海盗的船,一般都较小,因为小才灵活,打不过还能逃。因此这个“河椿”,就显然不会是拿来对付海盗的。
那么谁的船比较大呢?目前想来想去,似乎也就京华的这些武装运输舰算是大船了,虽然对比当年大明最威风时的大宝船来说,这也就是个小不点,但至少在眼下,还是称得上大船的。
“看来真是对付咱们的。”李老板语气有些郁闷,说道:“这些‘河椿’既然只能对付大船,那想必就是针对咱们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