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元辅-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獬≌袒崃蛞荒暌陨希氖且钥齑蚩欤跃每隙ㄊ枪挥玫模踔敛换嵬侠劬┗瞬黄鹁褪蔷┗谡秸诩湓萃@┱虐樟恕

    而张经那笔账里的另外七十万两,高务实根本就无视掉了——船只他有,马匹也不缺,武器是提前准备好了的,而犒赏……这笔钱刚才已经算到军饷里头了啊。

    张任听了高务实的分析也有些发愣,怎么朝廷要打安南需要那么大的开支,而高务实来打就一下子少了这么多?

    但他也不能说高务实的分析没有道理,因为这笔账实在算得很清楚了,唯一的问题就是到底这五六万人是不是真的够用。

    毕竟,张任之前和刘尧诲打八寨,思路也是大军围剿,而不是高务实现在这种精兵猛攻,所以他一时还是有些怀疑。

    在他心里,自然还是三十万大军听起来比较牛逼……

    高务实笑而不语,他知道张任他们这些人的思路早就过时了,看看人家戚继光就知道,现在不是搞人海战术的时候了。人海战术再次发威的时候,已经进入工业化大生产时期,而现在,是精兵作战时期,就像欧洲那些殖民者一样,几百人就能灭大国,所以现在已经开始进入质量时代了。

    张任最终没能说服高务实,也只能叹息一声,预祝高务实好运了。


………………………………

第139章 应王莫敦让

    安南,宁平。

    此处是莫朝南部边境上最靠近黎朝的城市,位于平原地带,往年一贯是富庶之地,水稻一年两熟,产出颇丰。

    只是这富庶早已是陈年旧事,自从莫黎混战以来,前前后后打了几十年,最焦灼的战场区域便是升龙和清化之间的这方圆两三百里地,虽说打成焦土有些夸张了,但要想保持昔日富庶却显然是痴人说梦。

    六万大军齐聚宁平,只需南下百里,便是黎朝核心、安南的西京清化。只是,这一百里却不好去,几十年来,莫朝大军奔着清化而去不知多少次,哪一次拿下了那座城?

    莫敦让面色沉沉地看着前方,胯下的矮脚马不急不忙地走着,似乎也不愿意南下一般。

    今年不过四十许的莫敦让乃是莫朝如今的中流砥柱,自去年他的三哥谦王莫敬典去世,朝中各派相争,到了年底才渐渐决出胜负来,终于在新年过后定下了由他莫敦让总掌军政的方案。

    莫敦让是莫登庸的第七子,不过由于老八死得早,他实际上便是幼子,莫登庸长子莫登瀛继位后,他逐渐掌权,到了莫登瀛死,莫茂洽继位,他已经是总揽政务的辅政王、应王殿下了。

    莫登庸诸子之中,最出名的除了长子莫太宗莫登瀛之外,就属莫敦让的三哥莫敬典,不过莫敬典不耐细务,不愿意去管理国政,这才让莫敦让有了今日地位。

    只是,莫敬典对军权抓得很紧,一直认为莫朝能够自立,靠的就是军队,因此从来没让莫敦让插手,这也导致了莫敦让在军中没有什么威望。此番他在政治斗争中取胜,拿到军权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威,因此南征势在必行。

    为了确保南征顺利,他给自己选定了两名副手,其一是莫朝宗室莫玉麟,他带领右路军屯兵文安,目标是南下攻取芒畔、回春,再包抄至清化,与莫敦让会师围攻西京。

    其二则是名将阮倦,不过莫敦让对阮倦不是很放心,尤其是因为阮倦在军中威望甚高,几乎可以说是莫敬典以下的第一人,因此莫敦让不肯让他做前锋,反倒留在了后路,理由是避免被郑松突袭升龙。

    这一次南下,莫朝也算是举国动员了,除了他这里的六万人之外,右路莫玉麟手中有两万五千,阮倦手中有一万五千,这就是十万大军了。北方包括升龙城加起来,恐怕也就只剩下两三万人。

    莫敦让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会输,因为据他所知,南朝一共也就七八万兵马,其中还有一部分留在了南部的乂安和顺化,西京这边最多五万人。

    在莫敦让看来,哪怕右路的莫玉麟一时不来,他六万打五万也不可能会败,最多不过僵持罢了。而只要莫玉麟一到,包抄之势形成,这一仗便是有胜无败,最糟糕的局面也不过就是顿兵清化城下攻不进去罢了,有什么大不了?

    自己初次出兵就取得包围清化的战果,即便拿不下西京,也足够稳定内部人心了。

    宁平的地形很有意思,它总体来说以平原为主,却又有不少说起来不大但却连绵的小山丘,论高度大概多数只有两三百米,但弯弯曲曲,四下错落,把好好的平原割裂成很多小块。有时候一片平原的中间莫名其妙的立着几座孤零零的山峰,仿佛是点缀其间一般,算是极具特色。

    莫敦让的大军,就这样七弯八拐地在山与山之间的平原行进。

    “应王殿下,前方有河,咱们大军走了这么久,儿郎们都累坏了,要不就在河边修整一番,先埋锅造饭,下午再走?”

    虽然矮脚马历来以行走平稳著称,但莫敦让还是觉得骨头都要颠散架了,听了属下将领的话,他也松了口气,就驴下坡地道:“既然士卒疲惫,那就在前方埋锅造饭。”

    另一名将领看了看前方,建议道:“殿下,末将觉得前方那座横山地势古怪,若是有黎兵藏身其后,恐怕有些危险,不如先派人前去查探一番,然后再去河边。”

    横山是这将领的形容,那前方的山有些像个大条石被横放在一片平原中间,而就在山体不远,便是一条河流。

    莫敦让看了一眼,摇头道:“那山虽然古怪,但要藏兵的话,最多也就能藏个一万多人,我等大军六万,何须惧他?只管上前,到了河边再派人打探不迟。”

    莫军本就走得累了,听了应王这话都很高兴,兴冲冲地朝河边而去,大家都很急,想要抢个近水而又非湿地的好位置——安南多水,尤其是在这红河平原的下游,很多地方都跟湿地差不多。平时这倒是好事,方便种稻子,但军队扎营的话,这位地形就不好了,连坐都不方便坐。

    原本就走得歪歪扭扭的队伍,因为一些人急着抢占有利的休息之地,一下子变得更加乱哄哄起来,莫敦让虽然有些恼火,但想着大家走了一上午,自己骑马的都累了,这些人全靠两条腿自然更累,所以眼下这局面也算情有可原,想了想,也就懒得阻止了。

    甚至他自己都一夹马腹,催马上前,想要早点下马休息。

    往前走了两三里地,离河边越来越近了,那不远处的横山也没什么异动,莫敦让更是放下心来,主动翻身下马,吩咐左右道:“找个干些的位置,把本王的大帐落了。”

    他周遭的亲兵连忙去后面的辎重队伍里讨要大帐,莫敦让自己则稍稍转动腰背,放松一下。

    那横山之上忽然响起一声号炮,从山上忽然奔出一支人马,打着“郑”字大旗,又吼又叫地冲着莫军杀来。

    莫敦让大吃一惊,忙喊道:“迎敌,迎敌!”

    话音未落,又看见横山两侧从山后转出来不少人马,也往他这边包抄而来。

    莫敦让随便冲两名将领吼道:“快去拦住他们!”

    之前那名劝他派人提前查探的将领急道:“殿下,眼下当速命中军整队迎敌,命后军左右包抄,我军兵力占优,不必惊惶,只要整好队伍,必胜无疑!”

    莫敦让没有什么主意,听了这话,连忙道:“好好好,就这么办,快传本王军令……”

    话还没说完,对面黎军之中已经有七八百骑着矮马的骑兵直奔莫敦让之处杀来,打头一人高呼:“莫氏逆贼,可听过本将黄廷爱之大名!”

    莫敦让见这支骑兵滚滚而来,在略有薄水的湿地里溅起无数水花,气势慑人,不禁有些惊慌,二话不说,转头就奔向自己的战马。

    郑松麾下大将黄廷爱见状大喜,高声喝道:“莫氏伪王逃了!莫氏伪王逃了!弃械投降者免死!”

    莫敦让大怒,翻身上马,朝周围大喝:“本王哪里逃了?谁替本王拿下此獠!”

    谁知他话未落音,那边黄廷爱见他上马,目标明显,更是大喜,喝道:“众儿郎,随本将擒下此贼,还怕没个封侯之赏吗!”

    他麾下骑兵大喜,连身后的步兵都不等了,更视周围乱哄哄的莫军于无物,趁着马势未尽,随着黄廷爱朝莫敦让猛冲而去。

    莫敦让没料到对方如此凶悍,一下子惊得呆坐马上,动都不会动了。


………………………………

第140章 三路平莫

    莫敦让在宁平的神奇一败,远在广西的高务实暂时还不得而知,不过他虽然搞不清莫朝和黎朝的战争具体怎么打的,却知道自莫敬典死后,莫军从此就像是吃了十香软筋散一般绵软无力,一直到灭国都没打过什么胜仗了。

    翻开史册,全都是一溜儿的败、败、败、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兵,高务实觉得问题不大,不过为了指挥方便,他还是从南宁转移到了思明州明江城,把总指挥部设立在此。

    这次出兵,按照高务实的要求,桂西与桂南土司一共集中了五万大军,其中桂西方向两万八千,桂南方向两万三千。

    土司们负责陆路,有两个方向,岑凌领桂西狼兵自归顺州与镇安府边境南下取高平,黄芷汀领桂南狼兵自凭祥州出镇南关直取谅山。

    从难度上来说,目前两路都是打山地战,但谅山的防卫肯定比高平严密,所以黄芷汀所部的压力比较大,再加上本身黄芷汀所部兵力比桂西要少,只有两万三千人,这种压力就进一步放大了。

    为了保证黄芷汀所部的攻击力,高务实除了提前给黄芷汀所部各土司狼兵更换了新的熟铁矛头,还提供了五百人的火炮部队,一共拥有八十门京华丙子一式轻炮和十门京华己卯一式中炮。

    本来高务实很想把去年才定型并试生产的京华庚辰一式重炮提供一批给她,不过在他和黄芷汀即起部下将领一同参观了该炮样品之后,这个主意就被否决掉了,因为运输不便,不符合以快打快的总体思路。

    黄芷汀的心腹爱将黄虎笑呵呵地表示:“按台放心吧,有那十门三号佛郎机,谅山城咱们就肯定拿得下,您要是担心不够快,不用拿一号佛郎机来,那个太难走山路了,就这种三号……呃,己卯一式中炮,再来个十门二十门的,咱们倒是不嫌多。”

    黄虎是按照现在大明的习惯性说法来说的,大明从高拱改革之后,由京华火炮厂牵头重新整理了火炮制造规格,现在一共有五种佛郎机,其中一号长8到9尺、弹重一斤、装药一斤;二号长7到8尺、弹重八两、装药九两;三号长5到6尺、弹重半斤、装药六两;四号长3到4尺、弹重四两、装药三两五钱;五号长两尺、装弹七钱、装药一两二钱。

    这个规格是大明通用规格,但京华自己另有一套体系,生产的火炮是按京华习惯,以定型年号和该年第几款来命名,不过由于高务实对于军工方面现在已经很难提供太多的建议了,实际上大多数火炮一年之间的定型款都只有一款,所以目前“某年二式”是很少见的。

    黄虎的这个提议高务实满足不了,因为他提前调动的火炮数量有限,目前只能支援这些。

    “凉山之战,本按是没法再给你支援了,不过现在应该还有一批火炮在南下的途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或许在升龙之战时,你能再拿到一批。”高务实笑着道。

    黄虎倒也不失望,反而立刻谢过了。

    说实话现在这个待遇,他还从来没有享受过呢,以前官军可不会把火炮支援给他们土司狼兵。

    看着一身戎装的黄芷汀,高务实有些无奈,他本来是不打算让黄芷汀亲自领军出战的,虽说在广西,女土司带兵征战时常有之,就像当初的瓦氏夫人那样,可是高务实老觉得黄芷汀这样一个看起来娇滴滴的姑娘家带兵出征,总有些怪怪的。

    然而黄芷汀不肯听他的劝,她也不肯多解释,之说岑家既然是岑凌带兵,她也必须代表黄氏出战,否则的话,难道把这两万多各家抽调的最精锐狼兵交给她那位怎么看都不太靠谱的弟弟黄应雷?

    高务实实在劝她不动,也只好反复叮嘱她不要亲冒矢石,甚至还找了个好理由,说以黄氏目前的情形,她如果不能管事,整个黄氏都必然被岑家压在头上。

    黄芷汀默默点头同意了。

    她当然很清楚眼下的局面,高务实对她确实关照,但黄氏的整体实力也的确较岑氏要差一点,偏偏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岑氏肯定是出兵高平,而黄氏也只能出兵谅山。

    谅山难打,但一旦打下却肯定是大功,借以此功,将来黄氏在安南的利益才能保证,高务实到时候分配起来,才不会为难。

    她不光是要为黄氏谋利益,也不想让高务实难做。

    除了陆路之外,水路一块就由高务实包办了。京华调动了大小船只两百多艘,其中可以用于作战的海船约有五十艘,都不算什么专业军舰,但都配备了露天甲板舰炮。

    这五十艘海船如果要用稍微专业一点的说法,应该叫做武装运输舰,已经是高务实麾下“海军”实力的七成。

    尤其是高务实的海上战斗力量还属于草创期,打造舰队时的花费明显偏高,这些船的单价平均起来高达五万多两,这几年来高务实花在造船上的钱,平均每年超过六十万两,其中大部分钱都是花在这些武装运输舰上了。

    或许将来钦州的造船厂建成以后,依托广西的木材资源,船只造价能降低一些。

    不过这些武装运输舰的战斗力可并不差,因为高务实知道海军舰炮的正确发展方向,每一艘都装备了二十八门舰炮,并且只装了两种口径的重炮,不装轻炮。以他的历史记忆,这些船在东亚范围,至少十年内肯定不会过时。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支舰队比高务实集中的陆上兵力还要强大得多,光是这五十艘武装运输舰,每艘就有180人,合计高达9000人。只不过高务实目前没有“海军陆战队”,这支舰队并没有上岸作战的能力。

    毕竟是在大明,船多一点不吓人,也不显眼,更何况这是几大私港的船队集中起来,要是高务实一句话就在开平那种地方集结上万的步丁骑丁,那才吓人。

    我家船队多,水手当然多,这有什么好奇怪?至于炮,倭寇到处都是,我没炮怎么出海?做个生意做到被海盗宰了,那还怎么玩?

    正是鉴于海上实力强大,高务实选择了将他的家丁投入到海路——从钦州出发,直奔红河河口登陆,偷袭升龙!

    这一路直线距离是五百多里,不过实际上当然不是走直线,所以距离应该有接近七百里。

    但那也不要紧,海上行船总比走山路快,这一场偷袭应该可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莫朝的水军比黎朝强大,此前经常是陆路南下清化,水路绕过清化偷袭乂安甚至顺化。高务实判断,这一次作战他们搞不好还会这样打,那样的话,海路方面就越安全了。

    …………………………

    感谢书友“王孙疾”的月票支持,谢谢!继续求订阅,求各种票~


………………………………

第141章 激战谅山(上)

    由于此时的镇南关在大明手中,黄芷汀部狼兵可以省去攻打镇南关这个大难题,但是既然镇南关如此重要,安南方面岂能没有防卫?

    在镇南关以南仅仅**里的距离,有安南的同登堡,同登堡的作用毫无疑问就是与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