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元辅-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代君受过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只要皇帝稍有人情味,迟早会把这一茬给补回来。

    朱翊钧有人情味么现在来看显然是有的,最起码对他高务实来说肯定是有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慌。

    他现在唯一的困惑在于,为什么自己会被安排为监察御史

    按理说,李太后既然要把他连降三级,且要求尽快调出京师,那么最方便的处理办法就是“降调外任”,而京官降调外任为正七品官,最常见的则是贬到某地去做府推官或者知县。

    去做某府推官,高务实兴趣不大,但如果去做知县,其实高务实反倒是蛮乐意的,因为他觉得这可以锻炼一下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基层工作能力。

    可惜,内阁或者说老师和大舅似乎有别的安排。

    不过高务实这次料错了一点,这件事和张四维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是郭朴在事当天的晚上做出的决定。

    为了这件事以及后续的安排,他甚至在当天夜里亲自去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国光府上做了一番恳谈,两人细细商议了许久,才决定下来。

    高务实不知道这一点,而且他始终觉得自己调任监察御史可能在程序上有些问题。

    有明一朝的都察院,职权比前朝任何一代权力都大得多。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

    遇期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

    而其他各官署则分属十三道监察御史稽察,因此监察御史之权,远比前朝历代都要重。

    在内则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

    在外则巡按地方,巡盐,茶马、巡漕、巡关、儹运、印马、屯田。

    随军出行则监军纪功,各以其事专监察。

    尤其是巡按,乃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

    正因为御史权重如此,所以选授也极慎重。自永乐八年以后,规定御史必从进士及监生中有学识并通达治体者选任。

    宣德十年,宣宗又特谕都察院“朝廷设风宪,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令吏部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风宪。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移咨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及不称职,举者同罪”。

    也就是说,时至万历朝,监察御史不仅只有进士可以充任,而且不能以新科进士充任,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凡是监察御史有缺,也要由都察院保举并报吏部审核才可以担任,如果这御史将来贪赃枉法或者不称职,则保举之人与其同罪。

    如今的左都御史是王国光,吏部尚书则是郭朴兼任,他们二位肯保举和批准高务实调任监察御史,这倒可以理解,但是高务实是今科进士啊,任用为监察御史岂不是有违祖制了

    高务实辞别翰林院众人,说了一些高大上的言论,其实也无非表达一下“我是大明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意思,然后单独对萧良有和王庭撰二人叮嘱了一番,让他们不必为自己担心。

    萧良有只是稳重的点头应是,王庭撰则笑道“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求真此番虽然吃了些亏,但我琢磨,你去了都察院只怕反而要被大用。”

    “犯错被贬,哪敢奢望什么大用”高务实笑着摆了摆手“说起来,我倒宁可外任一县,好歹能做些实事,也不负我实学之要义。”

    王庭撰则笑眯眯地道“做县令可以做实事,做御史难道就不能做实事了求真这话我可不敢苟同,我猜你这次肯定也是有机会做实事的。”

    高务实摇摇头,懒得争辩什么,挥手作别道“二位年兄,再会。”

    萧良有笑骂道“分明都在京师,说得倒像是马上要万里之别一般,莫非还要咱们给你弄一桌饯行酒”

    王庭撰则伸手拦了他一拦,道“以占兄,你不要说这样的话,我怀疑你可能要做乌鸦嘴。”

    萧良有微微一怔,继而诧异道“敬卿的意思是,求真刚入都察院就要派外差这当不至于吧”

    王庭撰摇头晃脑地道“不好说啊,不好说”

    高务实笑骂道“装神弄鬼,不知所云。”

    说归说,他却被王庭撰提醒了,忖道王庭撰的猜测只怕没错,太后要调我出京,结果我却只是降调监察御史,这降是降了,人却还在京师,那就只有赶紧派自己一个“外差”,才能让自己离京了。

    就不知道会是什么外差


………………………………

第033章 晚辈不会引起公愤吧?(4更破万)

    高务实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会有做御史言官的一天。

    他前世读史的时候一直有一种偏见,觉得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言官九成九都是废物,一个个自诩清流,光知道喷这喷那打嘴炮,实际上什么屁事都干不成,简直是浪费朝廷俸禄。

    真是天道好轮回,这次居然轮到他来做言官了。

    都察院的位置既不像内阁和六科,在宫城里头。也不像五部和五军都督府以及翰林院,在承天门和大明门一线的左右两旁,而是孤零零地坐落在北城西南阜财坊。

    哦,其实也不算孤零零,因为在都察院的南边有大理寺,左边有刑部刑部与其他五部不在一块,而是安排在这边,和都察院、大理寺组成大名鼎鼎的“三法司”。

    有明一朝的刑部替代大理寺掌管主要的审判业务,大理寺则成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

    而都察院则最为然,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对全国各级各类衙门进行监督的广泛权力。

    理论上来说,都察院监督整个大明官场且不分文武,胆肥的御史甚至连皇帝和皇帝家奴一并监督当然这个就有点危险了,一般要视皇帝的脾气来看。

    碰上隆庆那样的仁厚之君,监督皇帝说得重了,也无非就是降调外任,基本上脑袋还是稳当的倘若碰上嘉靖那样的暴戾之君,监督皇帝的结果多半就是廷杖起步,打死也不奇怪,甚至混个凌迟那也难说。

    当今天子还没正式亲政,都察院对他的监督暂时来说不算严厉,实际上这个监督天子的权力,目前算是内阁代掌了。

    而且都察院和六科自高拱时代以来,塞进了很多高拱的门生,这当然是为了控制言路,没什么值得解释的,就好比王国光这位半路投进高党的朝廷老臣,在户部干了两三年清丈田亩之后,由于得罪了太多人,也被转任左都御史,接替之前高拱的老友葛守礼,目的依然是为了控制言路。

    推行新政这种关键的时刻,高拱需要言路至少别跳出来捣蛋。郭朴接任辅之后也是抱持同样的态度,由于高拱之前的门生大多升迁,于是提拔了一些他在万历二年主持会试时收下的门生补充进都察院。

    所以理论上来说,现在的都察院中,高党或者说实学党是占据优势的。

    高务实来都察院履新到任,先是领取了新的告身、腰牌和官服等物。

    拿到官服的时候,高务实有些哭笑不得,虽然五到七品都穿青色官服,但他两天前穿的是鹭鸶补子,一天前穿的是白鹇补子,到今天又换成了獬豸补子。

    三天之内,胸前的补子连续变化,也是没谁了。

    今日接待高务实的人乃是他的熟人,名叫许一星,是万历二年进士二甲出身,郭朴的门生。许一星是山东人,长得挺高大,但很文气。

    他见了高务实,表现得颇为亲热,为他介绍了一下都察院的各处公房,但是却没有带高务实去他的公房,而是直接领他去见王国光。

    这个举动让高务实有些意外,心说我新来报到,不是应该先给我安排一下“办公室”么虽说都察院的七品御史足有一百多个,肯定又是大公房集体办公,但好歹也得先给我安排个桌子才对,怎么这就直接先去见左都御史了

    等见了王国光,让高务实更吃惊的事情来了。王国光一见到他,就让许一星先出去忙自己的事,然后让高务实坐下。

    接下来,王国光便道“求真,你应该也能猜到这次降职究竟是个什么缘故,所以别的话我也就不多说,我只告诉你一点仁圣太后有过交代,让内阁关照一下,不要真的太苛责你了。”

    高务实和陈太后之间的联系,高党上层大多有些了解,只是知道得不是太细致,所以王国光也没有就此说得太仔细。

    当然高务实面子上肯定还是要感激一番。

    等高务实表完了忠心,王国光又道“你也知道,按例,凡新选御史,在实授之前,必须在都察院理刑半年,或者试职一年。期满后,由都御史考核,记下评语,再连人带评语送回吏部,查照选用。但是你这一次却是破了例,由于太后有过交代,内阁也关照下来,都察院和吏部也就特事特办,直接调用你为御史了。”

    高务实从昨天就在纠结这件事,因为这可能对他的声誉造成影响,他试探着问道“如此,是否会令朝野哗然,以为元辅、总宪处事不公”

    “也谈不上。”王国光叹了口气“有两个原因,第一,你这次贬官是跟皇上的罪己诏直接相关的,有特殊的处理也不算意外第二,你虽然是今科进士,但此前已经在翰林院任职,虽然未满一任,但短短三个月编成大明会典,以总司纂修之功连升两级,无论是六状元的出身,还是办事之能,都可谓朝野瞩目,自然不算是新任之官,降调御史并不能算不妥。”

    高务实听他这么解析一番,才算略微放下心来。

    却不料王国光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一颗心又提了上来,王国光道“要说可能导致朝野喧然的事情,其实也有元辅与我商议过了,因为慈圣太后的要求,得赶紧给你派外差。但是目前各差遣都有人在任,只有一个广西巡按胡宥马上要开缺他母亲刚好去世,要赶回原籍丁母忧,请丁忧的奏疏前天刚到,人却已经在回籍的路上了,现在广西乱子不少,甚至还在用兵,没有巡按哪成所以这事还拖不得,我本来正在考虑人选,这次也别考虑了,只能让你去了,正好一举两得。”

    高务实大吃一惊,冷汗都要惊出来了,急道“一省巡按何其重要,我一个新科进士,转调御史已经是破例了,毫无历练便派大差,巡按一省,如何交代得过去再说朝廷又有典制,北人不巡南,南人不巡北,以免不知习俗”

    “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王国光苦笑道“派外差也得有差遣可派,现在各地外差都已有人,最近一个可以调整的,也到了明年年初你觉得慈圣太后能忍你到明年再走么”

    高务实咽了口口水,又长长的吐了口浊气,看着王国光道“虽说广西乱了好些年了,可是这毕竟是一省巡按啊总宪,晚辈不会引起公愤吧”

    王国光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好就不怕。”


………………………………

第034章 高党大隐忧

    何为巡按御史御史不必解释,但“巡按”则需要说明一下,巡按即“分巡按治”之意。从洪武十七年开始便设此职,其身份为监察御史,“巡按”为其差遣,根据省道位置重要与否,分称“大差”、“中差”、“小差”三种。

    通常而言,每差为期一年,以到任时间和离任时间计算,路途所费不计。差满回京由都察院考察是否称职,出则由都察院在御前点差,每次选两人至御前,由皇帝钦点一人,当差完毕回京,直接向天子奏事复命,不向都察院报备。所以巡按御史虽然受都察院考察,但又不被算作都察院属吏,具有高度的独立性。

    而之所以高务实一听自己被王国光推为广西巡按御史会如此吃惊,甚至担心自己惹众怒,则是因为巡按御史的权力从明初到如今,一直在不断的膨胀。

    尤其是随着巡抚逐渐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而巡按由于拥有连巡抚一齐监督的权限,导致某些强势巡按甚至能逼得巡抚退避三舍。

    其实,巡抚正式官称是巡抚都御史,一般而言都是三四品的高官,从名份上来说,他们是巡按御史的上级。所以巡抚致巡按的公文称之为“劄付”,而巡按致巡抚的公文则只能称“具呈”。抚、按会议政事,巡抚正座,巡按旁座。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在弘治朝时还是被朝廷所肯定的。

    但到了嘉靖时期就开始有变化了,一开始巡按自称“佥坐”,后来甚至开始与巡抚平等相交,互称“侍教生”,并且经常生品秩低得多的巡按论劾巡抚,而巡抚只得唯唯听命的事件。

    因此现在的巡按在地方上是威风八面的,从二品的布政使见了七品巡按,甚至有很多都以下级自居,有明一朝的“以小制大”原则在这一刻被挥到了极点。所以高务实对自己居然会被选为巡按御史候选人感到十分震惊我这真的是被贬官吗

    他隐隐有一种感觉,郭朴近来的表现有些不同于以往,他以往做事可是一贯以求稳为先决条件的,可是近期以来,他的举措明显有些激进,似乎是在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推上高位。

    难道老师真的打定主意要致仕

    “总宪,晚辈有句话不好直接问元辅,不知能否向您请教一二”高务实终于忍不住问道。

    王国光见他脸色肃然,也渐渐收敛了笑容,点头道“你有什么不明白就问吧,能回答的老夫会尽量回答你。”

    “元辅是不是已经决意七十致仕”

    王国光叹息了一声,苦笑道“难怪元辅说可能瞒不住你,你还真看出来了”

    高务实脸色一变。

    王国光摇头道“不光是元辅,老夫明年也要开始递疏乞骸骨了老夫比元辅只小一岁。”他看着高务实的眼睛“现在你知道元辅和老夫为何要推你到一省巡按之位了么”

    高务实心中有些乱,郭老师不肯让自己多年的清誉受损,非要年满七十就按例致仕,这事影响有些大。虽然他致仕之后按例是大舅继任辅,可是大舅的根基在于晋党,晋党只是高党之中的一个分支,他到时候能够得到高党多少的支持,现在还很难说。

    而且还有一个隐忧就是张四维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李时珍说他“久病亏元”,除非休息下来慢慢将养,而且不能有太多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这样有个年,或许能够恢复元气。

    可是张四维现在怎么可能停下来将养年

    因此高务实很是担心到时候张四维万一要是死了,高党在内阁可就直接居于劣势了。

    目前内阁中除了郭朴和张四维,剩下的三人就是申时行、余有丁和许国,其中只有许国是高党,而偏偏他是南直隶歙县人,受心学影响很深,难保到时候不会因为局面恶化而干脆投到心学党那头去。

    而现在王国光也说他最迟两年后也要致仕,左都御史这个关键位置说不定也要丢

    高党盛世之下,竟然有这么大的隐忧

    高务实觉得有些头疼起来了,看来当年自己定的计划,也就能管个十来年啊就算郭朴和张四维退下去之前临时再推荐一两个高党入阁,恐怕申时行等人也要掌握大权至少好几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