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元辅-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所耳闻……可那又如何,难道大少爷……呃,认识这位三娘子?”他本来下意识打算说“难道大少爷对这位三娘子有兴趣?”转念一想,大少爷才几岁啊,怎么会对千里之外的俺答小夫人有什么兴趣,这也太无稽之谈了。

    果然高陌嗤笑道:“大少爷怎么可能认识一个草原上的女人?”他摆了摆手,道:“我也不知道大少爷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这个三娘子嫁给俺答……其中有些内幕,咱们或许可以从中做点文章。”

    曹淦听了这话,一时脑洞大开,眼珠子贼溜溜一转,问道:“难道这位三娘子心向我朝,大少爷想拉拢她为我们大明做点事情?”

    高陌目瞪口呆的望着他,半晌之后才干笑道:“曹掌柜,你不去说书,着实有些大材小用了……哈哈,你别瞪我,开个玩笑,开个玩笑嘛。”

    曹淦一翻白眼,但还是道:“别开玩笑了,我的高团座,还是赶紧把大少爷交待的差事说一下吧。”

    高陌点了点头,看了曹淦一眼,道:“俺答这边的情形,你比咱们熟悉,你先好好想想,北边是不是有两个三娘子?”

    “两个三娘子?”曹淦呆了一呆:“哪有这种事?”

    高陌却仍是一本正经,问道:“那你有没有听说过把汉那吉这个人?”

    “这个当然有啊。”曹淦介绍道:“这个把汉那吉,是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的独子,因为幼失父母,便一直由其祖母一克哈屯抚养长大,按理说是个倒霉孩子,不过一克哈屯是个很厉害的女人,而俺答这个人别看在外人面前十分了得,其实却十分惧内……虽然一克哈屯对俺答的其他事情不怎么爱管,可是一旦牵涉到把汉那吉这个孙儿,一克哈屯就要发威,所以把汉那吉这小崽子在漠南也算是个无法无天的家伙了,连俺答的长子辛爱黄台吉这个亲大伯都不敢惹他,否则必然被他老娘一克哈屯直接拿鞭子抽。”【重要提示,今天的作者感言对接下来的剧情很重要,恭请阅读。】
………………………………

第122章 蒙疆风云(四)

    高陌诧异道:“把汉那吉这么……得宠?”

    “其实这小子一般被称作大成台吉,这是他在蒙古的封号,咱们在这里要注意一些。”曹淦随口“纠正”了一下,才继续道:“怎么说呢……这家伙爹娘死得早,爷爷奶奶疼得狠些,也是人之常情。再者,辛爱黄台吉虽然是俺答长子,但此人顶多也就是带兵打仗还算勉勉强强,其他的方面嘛……都不咋地,所以他的地位也不是很稳。相对于深受一克哈屯宠爱的大成台吉来说,他说话的分量确实不重,不过高团座、高团副,你们二位也莫要因此小看了辛爱,此人毕竟是俺答长子,在整个土默特部范围来讲,其实还是有些威望的。”

    高陌想了想,还没说话,高珗第一次开口了:“他可掌兵?”

    曹淦点头道:“掌兵,不过他的本部人马不算很多,俺答这个人,对兵权抓得很紧,平时是不大会把兵权太过于分散的。虽然碍于蒙古惯例,辛爱也有自己的本部人马,不过其实力与俺答相比,那是远远不及的。今年他奉命出偏师攻锦州,也被很快击退,据说锦州方面用了戚总戎教他们的办法,集中了大量的霹雳手炮——就是大少爷称之为手雷的那个东西,给于攻城的辛爱所部不小的打击。”

    高珗是在戚继光麾下受过训,并且得到过戚继光亲自指点的,而高务实交给戚继光的那些兵器图册,他也看过,当然知道经过高务实改进之后的手雷的威力,不过他还是有些皱眉,问道:“你不是说辛爱打仗还是有一套的么?他的‘有一套’,就是带着骑兵去围打锦州城?”

    嗯,骑兵围城而攻,那可真是太有一套了,大抵在高珗看来,这位俺答的大王子算是取死有道的典范。

    不过曹淦给辛爱洗刷了罪名,曹淦道:“不是拿骑兵去围攻锦州……他们知道拿不下,因为辛爱出兵前,除了本部兵马之外,俺答也就给了他不到一万人,他是在锦州附近找地方掳掠,似乎是在一处屯堡吃的败仗,被手雷炸死了近百号人,退得有些匆忙,连尸首都被边军留下了八十多具,戚总戎还因此被兵部赏银三十两。”

    说到兵部这个赏银,连高珗都有些撇嘴——他现在在高务实麾下,每个月例银六十两,本次出塞更是直接拿了两百两银子的“差旅费”,而戚继光作为堂堂一镇总兵,取得击退土默特部大王子的功勋,也就值个三十两……幸好我高珗跟对了人。

    这时曹淦见高珗再不多言,又把目光转向真正主事的高陌,问道:“高团座,你还没说大少爷的具体指示呢?”

    高陌皱着眉头道:“你告诉我的消息,和大少爷说的似乎有些出入……不过没关系,咱们慢慢看吧。”他顿了一顿,有些为难地叹了口气,道:“其实不是我不肯说,实在是大少爷这一次与往常不同,给的指令很模糊……他让我们密切关注把汉那吉——就是你说的大成台吉最近的动向,并且最好跟他交上朋友,另外如果有可能,一定要让他觉得咱们是非常可以信赖的人,万一有所变故,他能放心的跟咱们走。”

    曹淦张大了嘴,半晌才合上,用力吞咽了一口吐沫,一脸难以置信地反问:“出变故?而且出了变故之后还要让大成台吉放心跟咱们走?”

    他伸手摩挲着自己的大光头:“这小子可是俺答的孙辈里头最受宠的一个啊,他能出什么变故?难道他还会去造自己爷爷的反?这不可能啊,他受宠归受宠,可俺答的位置,怎么轮也轮不到他这小子来坐,他怎么可能这么干?失心疯了吗?”

    高陌却与高珗对视了一眼,才问道:“曹掌柜,你对这位大成台吉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可有听说他近期有要娶妻或者纳妾之类的事情?”

    “近期?”曹淦皱起眉头,思索着道:“据我所知,大成台吉这小子成亲很早,十二岁那年便娶了妻,本名叫什么,我这外人无从得知,普通蒙古人也不敢乱叫,只知道大家都叫她大成比吉——比吉不是名字,而是称呼,大致相当于咱们大明的‘夫人’。”

    十二岁娶妻在后世当然是天荒夜谈,甚至在大明都不多见了,但在蒙古,尤其是蒙古贵族当中还是挺常见的,所以高陌、高珗二人对此均无表态。反倒是听说大成台吉十二岁就娶了正妻之后,两人皱眉对视了一眼,最后由高陌发问:“他十二岁就娶妻……现在多大了?”

    “大概十七八岁吧。”曹淦显然没有明确打探过这个消息,但他见过此人,目测一下也无妨,也自信这里头的误差不会太大。

    高陌又问:“那么,之前我问曹掌柜的那位三娘子,曹掌柜又知道多少关于她的事情?”

    曹淦笑了起来,道:“你说的这位,咱们大明的商人才叫她三娘子,蒙古人这边,都是叫她钟金哈屯。”

    高珗这时少见的插了一嘴,问道:“哈屯我倒是知道,放在咱们大明,大致相当于王妃之类,不过这个‘钟金’是什么意思?是她的本名么?”

    “不是不是。”曹淦连连摇头:“哪有把本名亮出来的摆在称号前头的?就算蒙古人不懂礼法,也不至于这般粗鄙。这‘钟金’的意思,嗯……我想想应该怎么说……”

    高陌奇道:“就这么两个字,难道很复杂吗?”

    “这个怎么说呢……”曹淦摸了摸自己的大光头,简单解释道:“在蒙古话里面,这个钟金,是非常非常尊贵的意思,而且也不是随便一个什么蒙古人的大贵族就能用‘钟金’来表示自己的尊贵。”

    高陌有些糊涂了,问:“那她为什么可以用?因为嫁给了俺答?”

    “那当然不是,要不然一克哈屯为何不叫钟金哈屯?”曹淦说到这里,似乎自己恍然大悟了,忽然一拍大腿:“哦!我想起来了,得是黄金家族的后裔,才能冠以‘钟金’二字!不过……我忘了这个词是不是只能女人用了。”

    高陌吃了一惊:“她不是俺答的外孙女吗?怎么母系是黄金家族的出身,都能直接算作黄金家族的后裔了?”

    想不到曹淦比他还吃惊,瞪大眼睛道:“谁说她是俺答的外孙女的?这是哪里冒出来的荒谬流言?这钟金哈屯乃是沃儿都司部歹慎台吉之女啊!”他呆了一呆,又想起一事,忽然哈哈一笑,道:“你们是不是听说那歹慎台吉是俺答的女婿,所以钟金哈屯便是俺答的外孙女了?不是,不是,那歹慎台吉娶俺答女儿的时候,钟金哈屯早出生了——她是歹慎台吉第一位比吉的女儿,她娘亲早就死了。”
………………………………

第122章 蒙疆风云(五)

    “看来大少爷手头的情报有问题,至少是有误会。”高陌与高珗对视一眼,苦笑道:“这下子咱们可就有些难办了。”

    高珗也是满脸苦笑,不过却苦中作乐道:“这还是大少爷的情报第一次出错吧?看来咱们仨也算是开了回荤。”

    曹淦急忙道:“大少爷到底怎么说的,你们倒是告诉我啊!”

    高陌道:“大少爷说他得到的消息是,那三娘子本是俺答的外孙女,从小聪慧不说,还天生丽质,把汉那……大成台吉闻之,便派人求亲,对方家族也同意了。可是当三娘子来到丰州之后,俺答见此女貌若天仙,竟然自己动了心,于是打算将其收入自己帐中……”

    高陌也不管此时曹淦早已听得一脸呆滞,继续道:“所以大少爷判断,那大成台吉年少受宠久矣,心志必然纨绔浮躁,得知这般消息,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可俺答的权势又岂是他能撼动?如此,这家伙就很有可能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但他也没别的地方可去,只有来我大明,还显得有些价值。”

    “我的个亲娘耶……”曹淦伸出蒲扇般的大手用力揉了揉脸,宛如蛋疼得厉害一样苦着脸道:“传这消息给大少爷的人当斩……呃,就应该关他一个月的禁闭,外加罚俸千两!不对,罚俸万两!”

    高务实此前定下的制度,最狠的基本也只有关禁闭和罚款,所以曹淦临时改了口。

    曹淦一脸生无可恋,有气无力地道:“那钟金哈屯嫁给俺答都已经三年过去了,且不说前面那什么大成台吉要娶她过门的事情根本不存在,就算真有其事,这他娘的三年都过去了,黄花菜都早就凉透啦!大成台吉的脑子就算反应再慢,也不至于现在才想起来吃醋啊!”(吃醋这个词起源于房玄龄的夫人,明时已经颇为流行)。

    高陌看了看曹淦,又看了看高珗,苦笑道:“看来这次的差事算是提前办砸了。”

    高珗也是同样一副表情,摇头叹道:“大少爷要是知道这边的实情,不知道会不会发火?该不会觉得是咱们办不成事,故意骗他吧?”

    “那倒不会。”高陌摇头道:“大少爷做事虽然很喜欢定计划,但其实你们可能不清楚,他也喜欢随时修正一些计划,尤其是计划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或者偏差的时候,他一贯都是立刻修正计划的,并不会因为出了意外就生气,除非那意外是人为造成的。”

    言下之意把汉那吉这档子事从根子上就弄错了,所以就算差事完不成,高陌也料定高务实不会计较,而是会调整计划。

    高陌见高珗和曹淦都有些意兴阑珊,强打精神道:“不过咱们也不是就没事可做了,前头就是大板升城,再往东不远便是丰州旧地,也就是俺答汗庭。咱们大少爷对这个大板升城很有兴趣,我们不妨也好好看一下……高珗,尤其是你,你在戚总戎那里学过兵法,这大板升城的城池修得怎么样,将来万一要在这里开战的话,怎么打比较好,你可以详细了解和思考一下。”

    在高陌看来,高珗在戚继光那里所学的东西,统统可以归类为“兵法”,但高珗知道其实不能这么算,他在戚继光那里学得最多的不是怎么用兵,而是怎么练兵……不过这也没什么必要解释,因为他总感觉戚继光虽然不说,但平时给他的感觉就是用兵本身没有外人想象中神奇,只要兵练好了,脑子不抽风的情况下基本怎么用怎么赢。

    显然他在戚继光那里学得有点偏……因为戚继光用兵虽然的确不以“出奇兵”为制胜法宝,但也并不是胡打一气。

    要是高务实在此,倒是能粗陋的总结一下,戚继光用兵实际上已经接近于近代化军队的用兵思路了:练精兵,布坚阵,一力降十会。

    因为戚家军在这个时代,至少在东亚,正面作战等同于无敌——那他当然没有必要出什么奇兵。

    说起来这倒有些像刘綎上次和百里峡打的那场遭遇战:任你玩出花儿来,反正没人挡得住我一刀——那不就完事了。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无济于事。”

    不过想归想,高珗心里可不会觉得眼下的明军边军在面对俺答的时候有什么绝对的实力,所以大板升城还是要仔细看一看的。

    不过这时候曹淦却插了句嘴,道:“你们想知道俺答的兵力部署?这个事情都不用怎么查探,我都知道得差不多了。”

    高陌高珗二人大吃一惊,一齐问道:“你知道?”

    曹淦一副理所当然地样子,大大咧咧道:“那有什么稀奇?咱们以往送货给他们,不都要跑去他们的驻地?”

    “他们?”高珗敏感地问道:“俺答的兵力没有集中在一块儿?”

    “那要看你说的‘一块儿’是多大一片地方。”曹淦见她们二人兴趣都很浓,干脆直截了当地道:“俺答手下有十八名得力属下……”

    他接着就把俺答的兵力部署说了出来。

    原来俺答虽然强横一时,但实际上“常备军”也并不算多——当然蒙古人可以全民皆兵,真要打大仗,召集一下就是了。

    俺答的“常备军”其实也就两万左右,其中有一万三千五百人,由打儿汉倘不浪、恰台吉、出浪那吉等十八位首领率领。除打儿汉倘不浪,火屯倘不浪率四千,驻地在“去老营边可六百里”之外;脱脱儿墨率五百,在“去偏头边可二百余里”,其余皆由恰台吉等率领,驻平虏、右卫边外,即凉城地区附近。而俺答自带七千,驻地距老营堡、平虏、威远、右卫三百余里,也就是眼前的大板升城以东百里左右。

    听完曹淦这番话,高陌还没有什么感想,高珗却是瞪大眼睛,看着曹淦问道:“曹掌柜,你的意思该不会是说,眼前这座由白莲教徒和北逃汉人所建的大板升城……没有蒙古人的兵马护卫?”
………………………………

第122章 蒙疆风云(六)

    曹淦笑道:“高团副对蒙古地形看来不是太熟……其实按照俺答的这个布置,丰州附近是他老巢,其余兵力分布东、南、西、北四面,其中北面人数最少,只有五百人,而东南西三面均有数千之众。如果从距离上看,原本大板升城距离丰州就很近了,俺答如果愿意,其本部人马几乎一日可至。即便俺答不来,西、南两面的蒙古大军要回大板升城也就两天可达……他也不必担心大板升城与我们大明有什么勾结,因为一方面我大明对这些白莲教的匪类奸党一贯痛恨,此中仇怨,誓不可泯;另一方面,在大板升城以南驻扎的恰台吉,统带着九千大军,大板升城如果有变,恰台吉转身就能平定。”

    高珗恍然大悟,对曹淦的态度从原先略微有些瞧不上眼纠正了不少,拱手道:“多谢曹掌柜指点。”

    曹淦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