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玩具和转折之作:毛奇级战列巡洋舰和火力缩水的塞德利茨级】
皇帝的命令必须被遵守,于是焦头烂额的军舰设计师们开始了艰难的修改,以满足皇帝对舷侧10门火炮的要求。
初,设计师们计划将舰体延长至210米,这样就有充足的空间中线布置5座双联装炮塔。但是完成基本设计之后发现这样战舰将拥有超过25万吨的标准排水量和超过4830万马克的昂贵造价。于是,毫无疑问的,这个方案被迅速推翻了。很快,设计师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要保证造价4515万马克,就必须控制军舰的长度,中线布置的想法显然是行不通了。于是,可怜的设计师们想起来1年前设计的布吕歇尔号上采用的斜跨布置法,这种布局虽然不能保证随时发挥10门主炮,但是却可以一定的角度内发挥10门主炮。于是有着极为复古风格的斜跨炮塔布局的毛奇级战列巡洋舰的图纸就1908年10月终完成,并于当年11月11日投入了建造。
毛奇级的主尺寸与前辈冯德坦恩相比并不大,但是标准排水量却超出2000吨。增加的吨位用来搭载重的火炮和大马力的蒸汽轮机,只有有限的吨位用于增加装甲。与前辈冯德坦恩的250毫米厚,140米长,46米高的主装甲带相比,毛奇级270毫米厚140米长,51米高的主装甲带虽然重,但是这个数据是通过削弱上部装甲带而获得的。毛奇级拥有24米高,140米长的150毫米上部装甲带,而冯德坦恩与之尺寸相当的上部装甲带却有225毫米厚,这样算来主装甲带和上部装甲带的重量反而还不如冯德坦恩。剩余的防护重量被用来防护多出来的那一座炮塔,并且足以给所有的炮塔正面装甲增加20毫米,炮座增加50毫米。以当时的眼光看来,毛奇级的防护是足够的,因为没有一款英国战舰能毛奇级的射程之外击穿毛齐的主要防护区域,其强大的生存能力也1914年11月1日的契角海战,11月14日的多格尔沙洲战争中由戈本号和毛奇号所证明,毛奇号是获得了“不沉之舰”这一美誉。虽然日德兰海战中毛奇的炮塔没能顶住大的381毫米主炮的攻击,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毛奇设计的年代,这些巨炮尚未出现。
毛奇为人诟病的地方于它的炮塔布置。德皇对于本舰“多同时发挥10门主炮”的要求和相对紧张的预算导致了本舰不得不重拾已经被认为是运用效率较低的斜跨式主炮布局。这样一来,海战中本级舰能够发挥10门主炮的角度是十分有限的,相当多的情况下只能发挥8门――和中线布置的冯德坦恩号主炮数相一致。因此设计过程中就有人抱怨与其增加那么2门没准儿用不用得上的主炮不如还是按照冯德坦恩的布局来,这样能不增加吨位的情况下获得300毫米的水线带装甲和炮塔正面――分别等同和稍逊于拿骚级的同样位置。
作为皇帝陛下直接干预的产物,毛奇级被私下里称作皇帝的玩具。但是原本计划作为毛奇3号舰建造的塞德利茨号的设计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原本毛奇级3舰将按照1908年1909年1910年每年开工一艘的速度进行建造。但是1909-1910年开工建造的凯撒级战列舰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原本计划建造4艘,但是随后追加了第5艘腓特烈大帝号作为公海舰队的旗舰。为了配备足够的旗舰设施,导致该舰比原本的预算超支110万马克,而急于扩充陆军的德国议会又没有通过追加预算。于是海军只好勒紧裤腰带,从其他款项上挪用部分,填补超支。权衡再三之后,海军决定修改塞德利茨号的设计,重回到四座炮塔中线布局的老路上,去掉一座炮塔,不削弱的毛奇级既有防护的基础上将其成本控制4350万马克以内。设计方经过反复的计算,认为按照海军方面的要求实际上舰只需要4100万马克,于是毛奇级既有防护的基础上将主装和上部装甲带分别加强至300和200毫米,将炮塔正面增强至350毫米――这已经是德国初代无畏化战列舰拿骚的防御水准。这样的舰造价可以4310万马克。海军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这款防护能力空前提高的式战列巡洋舰于1910年开工建造,下水仪式上,它获得了一个光荣的名字――塞德利茨。
而塞德利茨号之所以被认为是德国战巡的转折之作,于它强大的装甲防御能力。之前的德国战巡普遍的主装甲带都逊于德国战列舰,从塞德利茨号开始,德国战巡开始披挂上和战列舰同等级的舰体防御装甲。大的进步体现炮塔的防护上。之前的德国战巡面对的早期装备30545炮的英国战列舰的时候,其炮塔装甲是足堪大任的。但是面对其后出现的30550和34345火炮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现德国人决定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于是塞德利茨号的炮塔上他们运用了350毫米的重装甲。而这个厚度的装甲日德兰海战中甚至顶住了381毫米炮弹10公里上的直接攻击,而炮塔依然能够正常使用。
鉴于塞德立茨号强横的防御力,海军史专家常常将塞德立茨号当做**的一款战巡,并且将塞德立茨号以及后来的德弗林格尔级、马肯森级战巡称为后塞德立茨型战巡,美国人加直接称它为快速战列舰。
作为高层意志的产物,毛奇级战列巡洋舰当时德国海军内外的评价甚至不及它的前辈冯德坦恩,但是就是这个不甚成功的型号的基础上,德国人却造出了堪称德国战列巡洋舰转折之作的塞德利茨级。
【下期预告】:
从布吕歇尔到塞德利茨,德国的理想型巡洋舰完成了从巡洋舰到战列舰的转变;而从拿骚到赫尔格兰,德国战列舰的发展也渐趋成熟,很快也将迎来质的飞跃。那么转型之后德国战列巡洋舰将出现哪些优秀的成员?德国战列舰的转型之作又是怎样强大的存?请关注《公海――自由!――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力舰制造经纬》
【版权所有:g229】
;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
第十章 备战的冬天(一)
【明天有可能会断,嗯,我会量码字,看时间可来得及……】
“回到基尔,我尴尬的发现我已经爱上了咸湿的大海、浓浓的煤烟和战舰的油漆味,属于柴米油盐的气息叫我如坐针毡……”''
王海蒂几乎是连滚带爬的跑回威廉港,对希佩尔将军如是道。
王海蒂向大洋舰队司令部请假的时候,舍尔上将一口气给了十天假。从巴伐利亚扫墓归来,王海蒂有心销假返回威廉港,但是海军界素有胆大妄为这诨号的王海蒂家中可谓不折不扣的微末草芥,地位还比不上女儿艾薇儿,只得耐着性子修养身体。
战火的淬炼和二十年军事生涯对王海蒂的改造潜移默化如沐春风,王海蒂蓦然发现他已经不是前世那个游手好闲的宅男。难堪的休假静养岁月,王海蒂发了疯似的往基尔海军学院和基尔日耳曼尼亚造船厂溜达。
老教官、基尔海军学院校长斯腾泽尔少将的盛情邀请下,王海蒂半推半就的发挥余热,为军校的秀才们做了几次演讲和兵棋推演。王海蒂曾经担任海军驻基尔造船厂的联络员,就任赫尔戈兰湾防御圈司令官的时候也没少堵门,催促日耳曼尼亚船厂优先建造属于他的潜艇和驱逐舰。凭着海军高级将领这身份,加上与基尔造船厂良好的身份,王海蒂各船台横行无忌,甚至获得正基尔峡湾做后调试的威廉王储号战列舰舰长的邀请,参观了国王级战列舰四号舰。
不过这一切仍旧平复不了一位将军勇敢的心,12月初王海蒂风尘仆仆的赶回威廉港,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让前世曾经爱好和平的宅男心里五味杂陈。
一系列冗长的战情会议后,海军总参谋部确认大舰队实力已经基本恢复,德英两国海军回归均衡态势。老迈的雨果-冯-波尔上将他的海军总参谋长办公室将大洋舰队主动出击计划取消,静待边境总督、威廉皇储号战列舰、德意志号战巡服役,还有腥风血雨的1915年。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北海能够平静下来,关于萨克森级战列舰的争论从北海一隅逐渐演变成殃及全球的风暴。
事故起源于荷兰的一家报纸,他们引用有力人士的可靠情报指出德国已经着手建造一款代号为“萨克森”、单舰造价可能超过500万英镑的超级战列舰,其标准排水量可能超过国王级和巴伐利亚级,装备380毫米主炮,航速有可能达到战列巡洋舰的水平。
消息传出,全世界都为德意志人的大胆奔放而咋舌。
“1914年转折会议”以及后续的战情分析会议和海战总结会议,王海蒂针对多格尔沙洲海战得失提出不少战舰改进计划。
首先是水下鱼**问题。主力舰决战通常一万码以上的距离展开,装备的水下鱼**不仅没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占用主力舰紧张的空间。这个问题饱受诟病,以至于海军部没有召开专门的论证会议就通过了这一项改装建议,威廉造船厂为大洋舰队主力舰检修的时候已经着手拆除那些鸡肋一般的水下鱼**。
还有那些几乎排不上用场的防潜网。多格尔沙洲海战之前的突袭海岸线战役,王海蒂的突袭舰队为避免英国潜艇和哈里奇港驱逐舰的决死冲击,裹上了厚厚的防潜网――毫无斗志的哈里奇舰队倒是冲击了一次,几艘驱逐舰拼命冲出港口,遭遇150毫米和88毫米速射炮编织的火海又瞬间溃散,防潜网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当王海蒂收到戴维-贝蒂的第一战巡舰队南下截击的情报时,王海蒂又不得不将那些价格不菲,但却影响航速,并且威胁螺旋桨的累赘丢掉。当王海蒂提出这项修改建议时,海军部也很快通过了。
后就是对萨克森级战列舰声嘶力竭的吹捧。王海蒂借口资源和人力不足驳斥了马维中将的造舰方案,将三艘马肯森级战巡列为重中之重。为了实践他的海权三要素,王海蒂又提议设计一款全的萨克森级战列舰,舍尔和波尔将军欣然应允。
消息流传开来后,乐于煽风点火的美利坚记者采访了德国海军部一众大佬,然而无论是暮气沉沉的海军元老还是锋芒毕露的晋将军,海军内部可以矛盾重重,可一旦面对外国记者,朝天的鼻孔、拿捏的腔调却出奇的一致:
“查无此事”。
海军人并没有撒谎,萨克森级战列舰的确是一款性能优异,但仅限于纸面上的超级战列舰。这款战列舰不过是为了实践王海蒂政治和军事为手段,经济作为终极目标的海权理论而刻意制造出来的谎言,很明显,效果不错。
米国人哭泣,他们刚喊出标准战列舰这口号,并且一口气建造了两艘内华达级两艘宾夕法尼亚三艘墨西哥级战列舰,却不想这已经是过时的技术,于是牛仔们慌不择路的终止墨西哥级三号舰造舰计划,重设计了一款高航速超过26节的田纳西级战列舰,计划于1919年以前服役,与此同时,大名鼎鼎的列克星敦级战巡也浮出水面。
1914年11月,日本已经有一艘金刚级战巡,三艘金刚级战巡正日本造船厂的船台上。多格尔沙洲海战证明了战巡的价值,日本人为此沾沾自喜,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盆冷水劈头盖脸的泼过来,让大和武士拔剑四顾心茫然。伊利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萨克森级战列舰让日本人意识到他们与欧洲强国的差距,设计师藤本喜久雄被火速派往英国考察造船。
俄国人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一环,经济游走破产的边缘,但北极熊对于海洋的贪婪外人难以想象。1909年俄国人波罗的海圣彼得堡造船厂一口气开工建造了4艘甘谷特级无畏舰,1911年又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一口气建造3艘玛利亚皇后级无畏舰。当荷兰人将德国萨克森级战列舰造舰计划捅出来后,俄国人宣布建造一款装备3座3联装356毫米主炮,使用美国蒸汽机和锅炉的尼古拉一世级快速战列舰。
至于高卢雄鸡,19世纪中后期由于迷信绿水海军理念,排名世界第二的法国人自废武功,终止了一大批一等铁甲舰和前无畏舰造舰计划,等法国人回过神来,海军技术大爆炸时代驻足不前的数年时间足以让法国人没有立足之地。1909年开工建造的孤拔级战列舰远逊于同时代的德英主力舰,1912年铺设龙骨的普罗旺斯级战列舰虽然装备了340毫米主炮,但是沿用孤拔级战列舰的舰体和相同动力系统让这款超无畏舰并没有技术上的提升。由于战争法国境内展开,曾经显赫一时的法兰西帝国财政枯竭,但是殖民主义国家的特质让他们不能也不敢放弃海军,法国人硬是抠出一笔经费出来,设计了一款造价不菲的诺曼底级快速战列舰,装备10门340主炮,设计航速255节,计划建造4艘。
1914年12月13日,英国伦敦。
海军谍报人员传回来的情报昏暗的海军大臣办公室里扩散,四位海务大臣目瞪口呆,杰利科上将一言不发,参谋长弗雷德里克-斯图第中将眉头紧锁,戴维-贝蒂将手中的情报翻来覆去,直到那些撼人心魄的设计参数烂熟于心,这才恼恨的将情报纸递回去。
那张浅薄的,但是每一字读起来都令人心惊肉跳的情报纸被海军大臣锁进据说冷冰的保险柜,温斯顿-丘吉尔回到办公桌前,掏出装有雪茄的小木匣,敲了一支哈瓦那大雪茄夹手上。
“我不得不放弃属于皇家海军的骄傲,羞愧的承认伊丽莎白女王级不是马肯森级战巡的对手,也不是萨克森级战列舰的对手。”费希尔下台后,继任第一海务大臣的阿瑟-威尔逊爵士看了丘吉尔一眼,愁眉不展道:“无论是装甲还是航速,女王级和复仇级都不如德国的马肯森,也许我们的军舰续航力上有优势,可缺乏战略纵深的北海,聊胜于无!”
“幸好,德国人主炮口径使用的是公制,而我们使用的英寸,我们可以比德国佬多一毫米的主炮口径优势!”温斯顿-丘吉尔嗅着雪茄的烟叶味,自嘲道:
“先生们,德国人已经找到对付大舰队的办法,那就是用惊人的防护力对付我们的战巡队,用航速优势摆脱数量庞大的战列舰。如此一来,大舰队空有数量优势却无法集中兵力,只能坐看战巡舰队被摧毁,失去侦查力量的主力舰队被德国快速舰队分割包围逐个击破。”
丘吉尔的直白让场的舰队指挥官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虽然这些职业军人看不起文官出身不懂军事的丘吉尔,但是谁也无法否认海军大臣说的都是事实。
多格尔沙洲海战,英国人虽然损失了一艘超无畏舰,一艘锐战巡和一艘老式战巡,但英国人依然可以骄傲的宣布自己是胜利的一方:戴维-贝蒂用莽撞破坏了德国人的伏击计划,避免了一场特拉法尔加式的决战,大舰队的实力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造船厂修理改装和维护的主力舰重回大舰队编制,地中海舰队的两艘战巡也北上,英国人轻易夺回战略优势。是以戴维-贝蒂多格尔沙洲海战没有受到海军同僚的苛责,反而因为宣传的需要获得升职。
1915-1917年,5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5艘复仇级战列舰和3艘声望级战巡将陆续下水服役,虽然这些造舰计划耗了英国未来数年的财政,但是海军军备竞赛这把利刃和丰厚的战争红利让海盗出身的约翰牛们不顾一切,皇家海军人感觉形势一片大好,前途一片光明。
可当德国人开工建造马肯森级战巡和萨克森级战列舰时,所有人都慌了神。三艘战巡和两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