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你的出口食品放在那儿啊?”
“陈处,请!”
刘全把监查组的人带到一间仓库,里面全是出口标准生产的食品,陈姓官员拿起产品察看了下,随即撕开。
“老刘啊!你这肉估计只有四成吧!”
呵呵!
“那个,那个陈处,内阁不是说出口标准降低吗?”
呵呵!
“只要不在国内销售,出口没问题。但是,一定要记住,千万别弄错了,把出口产品拿到国内市场上销售,一旦出问题,谁也保不了,知道吗?”
“是!是!请陈处放心,出口产品与国内销售的产品绝对不会弄错。”
其实,陈姓官员心里明白,出口产品就是用废料、下水、死猪肉、公猪肉、死牛流马等生产出来的。
就算是拿那样的原料加工,还要加入大量的面粉。面粉比例高达50%以上,各种添加剂跟进,就成了出口产品。
你说味道不对?
呵呵!
大量的香料丢进去,那还有什么怪味,有的只是香喷喷的肉香味。真正好的肉,全部在国内销售,谁会傻儿叭叽的拿好肉加工出口产品。
陈姓官员对手下道:“顺便检查一下在国内销售的产品?”
“是!”
几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陈姓官员拿来一看,点点头道:“不错!都是合格产品。”
真心没办法,内阁的那条红线,谁都不敢碰。一旦碰了,就是家破人亡。几年前有大胆的人,不怕生死,硬是胆大包天的触碰红线,产品才一上市,立刻被查封。
所有主要负责人全部进去,财产没收,家人同样受到惩罚。还在其所在的村子竖了一块石碑,上面写明所犯何事。
一旦违规则,家族几代人都不能再从事食品、药品行业。
内阁同样没法,不下狠手,总有一些黑心商人良心被狗吞掉,会做出那些黑心事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内阁只能严打,下死手。
喜欢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更新速度最快。
………………………………
第270章 战争带来的增长
菘江县:
一家名叫艳丽服装厂就坐落在这里,由于欧洲、西亚地区战火蔓延,服装厂的生意越来越好,生产规模扩大了不少。
真心没有办法,欧洲、西来等地,因为新征招无数的士兵,需要大量的军服。而本国无法解决,只好向秦帝国求助。
秦帝国手中那有那么多的服装,只能是把订单下放到服装厂,让服装厂包干。否则,秦帝国没法完成交付。
艳丽服装厂,从发展到现在只有区区三年时间,老板叫王艳,原本是星晨时装厂的员工,后来赚到笔钱后,自己开了家服装厂。
“老板,你找我?”
一名年青漂亮的女孩朝着进来问道。
这女孩叫杨兰,是刚从技校毕业的学生,所学专业就是服装设计。毕业后被王艳直接招聘到工厂,负责设计服装。因为办事可靠,很受王艳老板重用。
“小杨,你们班组,还能增加任务吗?”
啊!
“老板,别逗了!我们都已经开三班了,再增加也没法安排生产。”
王艳服装厂确实近二年来赚到不少钱,可是在面对扩大生产规模时心里总是担忧。
唉!
“看来只能增加设备、人手了。”
听说又要增加设备、人手,杨兰马上相劝道:“老板,你已经扩大生产规模近一倍,再增加的话,风险太大。千万想好了,别到时候亏得啥都没有。”
嘻嘻!
“反正本我也是白手起家,就算亏了,无外乎就是从头再来。杨兰,你是清楚,这次听说欧洲需求量非常的大,只要抓住机会,一定能发展起来。”
“老板,要是战争结束的快呢?”
“不会!报纸杂志、电台里都说了,没有几年时间,欧洲的混战不会结束。”
“老板,还是小心谨慎点,别到时候连哭都没劲。天晓得欧洲战火会打多长时间,报纸杂志、电台的话不能全听。”
“小杨,别说了!随后我马上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将工厂再扩大规模。你负责再招聘人手,一定要快,晚了估计招不到。”
“好吧!”
真心没办法,内阁下订单的时候,告诉对方有能力就多生产,有多大能力就生产多少服装。
内阁下的出口单,价格非常的贵,相对来说,利润同样非常的大。谁都会眼红,不争取一下,心不甘啊!
飞飞纸箱厂:
娃哈哈!娃哈哈!今年肥猪拱我家!
纸箱厂的老板赵成真的开心,每天电话不断,大量的订单接到手,生产开足马力,将客户需要的产品生产出来。
“喂!老赵,再下一万个纸箱。”
“老杨,一万个纸箱是吧!”
“没错,就是一万个,二种款式。”
“好的。”
出口产品巨增,带来的不只是产品的生产,还有诸多的产业链相配合。每个产业链其实都有钱赚。
别的不说,那些上马新的工厂,就需要添置设备。生产设备的工厂同样赚钱,还有运送、物业等行业。
总之,不能单一核算,那是一个傍大的系统。各行各业都有其赚钱的方式,进入到各种产品的供应当中。
这样的事发生在帝国每一个角落,每一家工厂都在努力开路马力生产出口产品。结果就是工人的薪水增加,不增加薪水没人干啊!
内阁!
“报告!”
“进来!”
内阁丞相府,秘书把上半年的各项数据送到小太妹的手中,小太妹察看一翻后,脸上露出笑容。
上任以来,压力是大。但是,取得的成绩同样喜人。
经济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30%,那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要清楚,自从箫何给阁来,每年的经济增长都在20%以上。
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0%的点位,真心不错。其实,说白了,就是欧洲战火蔓延的结果。
薪水上涨一成?
小太妹看到这个数据,真的被吓了一跳。开玩笑!薪水上涨,意味着物价的上调,能不焦急才怪。
小太妹马上打电话,让手下人来说明一下。
不过经手下人介绍,小太好才放心下来。原来是劳动力紧张,不是无缘无故增加薪水。
想想也是,帝国一直缺乏劳动力。若不是有数千万的学生支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小太妹道:“发电报给西亚的武涉,让他把价格再上涨一点,否则帝国的企业没钱赚了。”
“遵命!”
汗颜!
什么叫没钱赚?
别那么心黑好不好,就算是工人薪水增加一成,国内的企业绝对有大把的钱赚,怎么可能没赚头。
为了确保供应欧洲人民,秦帝国打开粮食贮备仓库。要知道,秦帝国的粮食贮备仓库中,贮藏有能让秦帝国吃三年的粮食。
原本秦帝国还担心贮藏的粮食出问题,现在好了,把秦帝国的问题彻底解决。等秋收后,再重新贮藏新粮食。
三年的粮食足够欧洲人购买了,但是,价格肯定不能太低,得涨价才行。这一波次下来,内阁赚了不少钱。
内阁赚到钱,谁也不会说啥,因为内阁几年来,都投资大量的钱财在粮食收购上,每年内阁补贴真的很多。
帝国的粮食消费大户,就是文明学校里的学生,4000多万人的粮食,想一下,一年需要多少供应才够。
幸好帝国的农业生产非常的发达,且全是机械化作业。加上帝国管辖面积大,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作。
秦帝国出口增长迅速,进口却没有什么,主要进口产品都是原料,真正的产品进口不多,只有一些小玩艺。
进口额度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别看天天海轮进港,其实都是管辖区内开采出来的原料,不是石油,就是矿产。谁让帝国核心区域内禁止开采矿产呢?
当然,欧洲混乱,赚钱并非只有秦帝国,还有一些国家同样在赚钱。如约翰家族掌控的牛牛,及埃、身毒等,都趁机在赚欧洲人民的钱。
牛牛在海外,冒顿干不到,所以,能埋头赚钱。
不论及埃、牛牛、身毒的生产效率极低,特别是农产品,每亩的产量只有数十千克。但是,土地多啊,集中起来还是挺可观的。
最悲摧的还是欧洲西、北部的那些部落,真的非常的惨。冒顿是一个没有人性的家伙,喜欢干屠城、屠村、屠寨的事。被冒顿屠的城、村、寨真的很多。正是采取血腥手段,冒顿在短时间内集聚到那么多的兵力。
欧洲西北部,有无数的部落。有的部落刚组建国家,有的还处于部落状态。幸好都有城堡,否则真的很危险。
西北防线:
小韩信正和手下研究难民问题,难民不是只有西亚城有,在帝国的西北部防线上,每天都有难民乘船渡过伏加河,跑到帝国的管辖区内来。
从去年以来,这里的难民就没有停止过,每天都有人逃跑过来。秦军是文明之师、仁义之师,肯定不能见死不救,得安排人手妥善安置。
“小韩将军,难民已经高达50万人,再来的话,咱们真心没法安置了?”龙且的话,是众多将军心里的意思。
伏加河对面就是冒顿的辖区,正由于冒顿的大屠杀,让河对面的百姓没法生活。加上匈奴人凶残,时常骚扰百姓。让河对面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逃跑真心没法过。
其实,开始时逃跑的人不多,因为对于河对面的情况同样不了解。后来越来越多的百姓逃走,才逐渐传播开来。
谁让秦军名声好,是救世主、仁义之师呢?
后来冒顿发现有百姓逃走,才引起重视。问题是伏加河太长,根本没有办法控制,总有人逃跑成功。
冒顿无法封锁伏加河,也封锁不了。甚至还担心秦军出兵杀过来呢?
“难民还是得继续接收,不管怎样说,帝国缺乏劳动力。再说了,这里有好多的工程需要修建,也需要人手不是吗?”
英布道:“小韩将军,问题是粮食紧张,这里被帝国划归为棉花、水果种植区域,不生产粮食,咱们手中真的没有多少余粮了。”
帝国的种植区域规划出几大片区,西北一带主要以种植棉花、葡萄等作物的种植区域,还有就是畜牧业养殖区域,这时基本不种植粮食作物。
“粮食问题,由本将军解决,等会发个电报到军阁,把情况说明一下。”
龙且问道:“那咱们什么时候跨过伏加河啊?”
汗颜!
“谁告诉你们,要跨过伏加河了?”
“小韩将军,那不是顺手之事吗?只要跨过伏加河,就能把冒顿的老窝给端掉,难道不应该吗?”英布问道。
呵呵!
“你们想得太简单,就算是要跨河作战,也不到时候啊!再说了,过河作战可不容易,得先把桥梁修建好才成。”
小韩信心中同样想跨河作战,只是没有命令,不轻冒犯。原来只是顺手多抢占了点地盘,叶童不会很在愿。可是真要跨河占领地盘,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得军阁批准。
西北边境线上的事,军阁早就知道。只是没有想到,粮食会成为难题。要知道,帝国不缺乏粮食,加上铁路已经到达伏加河,那里存在粮食问题。
张良不清楚,正是欧洲人民的大量需求,让帝国的粮食运输出现问题。收到小韩信的电报后,军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安排运输车辆。
喜欢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更新速度最快。
………………………………
第271章 东进
东征:
穆桂英的第四兵团10万人,接到命令后,迅速聚集,乘船出海,向东面大海深处挺进。
整个第四兵团分成二路进攻,穆桂英率一个军团从中路挺进。陈平率另一军团从菘江港上船,途经炎黄四岛,稍作补给后,从北路挺进。
先说穆桂英军团,乘船向深海航行,一路上走走停停,边补充淡水、食物,边让手下士兵适应。
没办法啊!
步兵对于大海,开始时挺热情的,后来碰上风浪,很多士兵出现昏船现象。就算是秦帝国乘坐上万吨巨轮,士兵同样面临昏船,必须让士兵适应,否则,真没法。
二个多月后,穆桂英所率兵马进入珍珠岛(你懂的。),穆桂英让手下士兵下船休整,毕竟,坐了二个多月的船,真心的累。
赫赫有名的珍珠岛早被林逍接管,在岛上兴建子一个巨大的港口。港口里面有很多的船泊,还有能对船只进行修理的船坞。
珍珠岛上驻扎有500名士兵,上面有大量的防御工事。帝国的百姓到了岛上,开垦土地,种植甘蔗。
其实,是定军山在珍珠岛上种植甘庶,并在岛上兴建了一座超大型糖厂。一面可不只生产食糖,还生产酒精、朗姆酒等副产品。
经过三年的建设,珍珠岛已经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成为了海军基地后,时常有轮船靠岸,进行补给。
珍珠岛虽小,却五脏惧全,什么都有,商店、酒吧、餐馆、娱乐场所、J院、运动场等。
别小看这里的消费能力,士兵的消费指数非常的高,比正常的消费能力都强。因为秦军士兵真心有钱,手里有钱,就要消费,那是天经地仪的事。
秦帝国没限制J院发展,但是有一条必须遵守,就是炎黄子民从事J女,只能是从俘虏的匈奴人、外国人来干那个行业。
内阁卫生部门规定,每一周从事J女行业的人,必须要进行身体检查,只有拿到上岗证才能上位,否则不能上岗。
内阁担心病毒传播,所以,要求J女必须有上岗证。
穆桂英所率大军上岸后,整个珍珠港生意最火爆的就是J院、酒吧、餐馆。真心没办法,士兵也是人,是人就有欲望。
放松三天后,穆桂英率领大军继续挺进,向黄金海岸线靠近。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到达黄金海岸。
穆桂英兵团选择的登陆地点是黄金山(你懂的),登陆后,工兵开始修建简单的码头,让上万吨的海轮能靠上去。
5万秦军上岸,迅速对黄金山周边进行清剿,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清剿的,全是无主之地,只能说是接管更符合实际。
至于说那些土著,都躲藏在深山老林中,连影子都看不到,别说清剿。
5万秦军上岸,第一时间就是修建城池,必须要确保大军的供应,没有城池不好办。
各种机构化设备送上岸,对修建进度有极大的提升。
表面看是5万秦军士兵,其实,随行的人员很多。有工程技术人员,有文明学校的学生,有施工队伍,比征伐大军的人员还多。
船队就不用说了,绝对是巨大无比,差不多有上百条海轮、战舰。那是没办法的事,想要确保接管东大陆地区,就必须准备大量的补给物资。
一个月后,士兵身体状况完全调整过来,城池也修建完毕,被直接命名为黄金山。
穆桂英率大军开始向四周清剿、接管,凡碰上土著,只要不对抗,秦军就不会出手,一旦对方对抗,秦军就会出手,拿下后,直接丢进文明学校。
说白了,此时的东大陆真心没啥人,有的只是一点点土著,全都躲藏在深山老林中。
土著还处于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