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了,黄河治理咋样?”叶童问道。

    箫何笑容满面的道:“若是真有200亿的财政赤字,文明学校再多点学生的话,明年六月份新黄河能完工,包括三座超级水电站。”

    这么快!

    箫何的话令叶童意想不到,计划是二年到三年完成,这才多长时间。不过细细想一下,觉得没什么,毕竟北伐进行,秦军送来了大量的俘虏,加上内阁成员,对黄河治理上心,提前完成是尽然。

    “箫何,新黄河若是能在明年六月份完成,军部再送500万以上俘虏,利用枯水季节,能把老黄河道疏通好吗?”叶童问道:“当然,定军山会专门研发、生产一批重型机械,用于老黄河治理、疏通工程。”

    黄河治理是大事件,加上内阁上心,叶童觉得增加点难度,提前把老黄河治理、疏通好,对于黄河沿岸的百姓来说,绝对是好事。

    “主公,如果能在开春后,送来500万俘虏进入文明学校,不仅新黄河道能提前完成,对于公路建设也能加快速度。”箫何肯定回答道。

    叶童心中估算一下,觉得冬季攻势应该能抓捕到500万以上匈奴人。花木兰、穆桂英、姜松三大兵团,都展开了冬季攻势。

    冬季匈奴人聚集起来后,因为雪天无法迁移。一旦秦军进攻,就能俘虏更多的匈奴人,这一点是肯定的。

    至于韩信、海军的攻势,因为地理因素,无法获取更多的俘虏。加上匈奴人对帝国的威胁最大,是炎黄民族的天敌、世仇。

    呵呵!

    “500万俘虏应该没有问题,如果到了六月份,应该能俘虏上千万。到时候,内阁必须加快公路投资。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帝国经济的发展。”

    底蕴不够啊!

    新的秦帝国才几年时间,很多项目都无法跟进。若是在给十的时间,秦帝国的公路、铁路交通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秦帝国的发展非常快速,但是叶童心中焦急。叶童不知道西方地区有没有金手指出现。一旦有金手指出现,秦帝国半点优势没有。

    何况,叶童不清楚西方的金手指是什么时候来的,西方的科技到底发展到啥程度,这些都是迷,无法搞明白,心里不踏实。

    箫何听后马上保证道:“只要有更多的俘虏进入文明学校,黄河治理、沙漠治理、公路、水电等投资内阁一定加大,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目前,秦帝国的铁路只修建了三万千米左右(这里指的是复线,不是指单线铁路),要想把秦帝国的铁路网建设好,铁路里程必须达到十万千米以上,这是指帝国核心区域。

    铁路是定军山投资,不担心投资问题。公路是内阁投资,叶童十分担心,对于帝国境内大规模修建公路,内阁成员有不同意见,觉得没必要。

    “箫何,公路投资真的要加快速度,还有就是,一级公路二侧啥都没有,公路二侧应该种上树,最好是一级公路二侧500米内全部种植上树林。

    那样,一是美化环境,二是防止水土流失。

    还是一级公路中间的隔离带,同样是啥都没有,不会种植上一些植物吗?对于公路二侧的500米内严禁占用,这一点内阁要搞个规定出来。

    还有黄河二岸,5000米范围内一定要种植上林木,不得砍伐。5000米范围内,如果有百姓,动员搬迁。

    一旦黄河治理好,不论是新黄河,还是老黄河,都必须如此。黄河需要保护,若是不保护好,不用几年,黄河同样会出大问题。”

    叶童坐飞艇,看到公路、黄河的情况,不由感叹一翻。这不能怪内阁,毕竟箫何等内阁成员还没有环境保护意识,更没有什么绿化概念。

    在箫何的心中,只要治理好黄河、修建好公路就是造福百姓,那里会想到要绿化、美化的问题。

    箫何苦笑道:“主公,绿化问题容易解决。只是那个公路的标准,能否下降点。帝国的几条主干道修建一级公路没意见。问题是郡与郡之间的公路也要修建成一级公路,没那个必要。”

    秦帝国的公路等级非常有高,在叶童的强烈建议下,帝国几条主干道、郡与郡之间的公路,必须修建成一级高速公路。

    郡通往县、县与县之间必须修建二级公路。县与县之间,县与乡、村的公路必须是三级公路。这样的标准令内阁头大,觉得投资太大。

    叶童心里清楚,定军山已经开发出来汽车,一旦形成大规模生产,不用几年时间,汽车就会在帝国境内普及,到时候交通成大问题。

    趁现在修建公路,一次到位,省得重复投资。再说了,帝国文明学校有那么多的学生,修建公路、治理黄河、治理沙漠等项目,内阁没花多少钱。

    何况,那些大工程的开展,令帝国境内的很多产业得到井喷式发展。不论是建筑、建材、钢铁、机械制造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各行各业的大发展,帝国税收同样增长迅速。说白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不仅百姓收入增加,企业同样获得发展的机会。

    呵呵!

    “箫何,本将军清楚,你们内阁成员都觉得那样的公路修建标准太高,是浪费钱财。

    但是,只要再过二年,你们就会发现,那样高标准的公路投资真心好,本将军也不想多说,等几年后用事实说话。”

    交通堵塞、拥挤问题,绝对会出现,就算是按现在的标准,同样存在问题。一旦汽车普及到各家各户,交通就成大问题。

    箫何想了想,没有反对,毕竟叶童的几次建议,到最后都验证。叶童的话具有前瞻性。

    别的不说,那些个银行、铁路、工业园建设,开始时内阁坚决反对。经过几发展,内阁成员算是明白,几大工业、科技园区,真的带动了帝国经济的腾飞。

    喜欢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更新速度最快。


………………………………

第229章 脏活没人干

    说实话,箫何等内阁成员,除了少数系统兑换外,大部分都是本土精英。那些人绝对是这个星球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

    叶童不插手内阁事务,全由箫何等人主持,能取得那样巨大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特别是近几年来,思想观念改变极大。帝国文明由原来的农耕文明,发展到航海文明、工业文明的程度,超出叶童的预计。

    “帝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啊?”

    叶童只大大概清楚5000万上下,具体有多少真不知道。

    说到人口,箫何脸上露出笑容道:“主公,到目前为止,帝国总人口有6600万人,其中,炎黄民族5700万人,其他民族350多万人(这里面停含俘虏的匈奴妇女),文明学校的学生550万人。

    人口之所以增长那么快,主要是帝国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生育措施。不过,劳动力严重缺乏,幼儿、老人占八成以上。

    帝国主要工程项目都是依靠文明学校的学生,否则真无法开展那么多的大工程。”

    为了增加人口,内阁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确实花了大力气,每年仅是补助新生幼儿的款项就高达数十亿。

    在秦帝国,只愁生,不愁养。从幼儿出生的那天起,政府就有各种补贴基金、奶粉、衣服等,一直到上小学为止。

    秦帝国目前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补中、高中或技校全免费。帝国没有中专、大专这一类学校,全部划归为技术学校。

    大学招生很少,只占总学生人数的20%,其余80%基本是上职业技校学校,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

    大学招生不通过统考,而是各大学校自主招生,根据学生的爱好、平时的成绩定向招生,目的就是发现有专长的精英学生。

    大学虽说不免费,其实。只要是华夏民族,一旦进入大学和免费也差不多,学生有补助款,不追求吃好的话没问题,住宿、书本同样免费。

    相对来说,进大学容易,出来非常的困难,绝对要掉一层皮。各个专业的学分很难,不努力学习,无法取得毕业征书。一旦四年不过关,就得自费,学校不再给补助。

    叶童觉得没必须有那么多的大学,帝国最缺乏的是技术工人。就算把所有学生全部进入大学读书,真正成才的不会多,只会浪费国家财政开支。

    并非只有进入大这才能成为精英,只要在技术学校、工作中有特长,也能获得机会。帝国有非常多的奖励政策。

    帝国的教育已经走上正轨,这一点曹参功不可没。被叶童点名批评后,曹参憋了一肚子的气,几年来,对教育下狠心,抓得确实不错。

    其他工商的发展不用叶童操心,在定军山的统筹下,帝国的工业、商业发展良好,已经走上快车道。

    听了内阁箫何等人的介绍,最令叶童兴奋的是郡县二级的经济发展得到大幅度恢复性发展。

    由于从乡上提拔了大量的乡长出任县丞、郡丞及各部门工作人员,使得郡、县二级的工作作风得到极大改善。

    原本落后的县、郡二级经济,更换大量主官后,优势立刻体现出来。毕竟,郡、县二级不缺乏人才,只要政策对头,有人引导,一旦起步,发展会非常迅速。

    由于郡、县二级落后几年发展,目前郡、县二级经济发展,还是无法与乡、村二级相比。

    “老程,御史阁查了些什么大案啊?”

    提到御史阁,不论是官员、企业老板,没人不惧怕。绝对是只讲法律,不讲人情的主。

    别的不说,内阁丞相箫何出面说情都没用。在程昱的眼中,只有律法,没有其他。一旦犯事,不管是什么身份,必须按法律办事。

    正是由于程昱的以身作则,御史阁的工作人员全都是大公无私的人。那是一群油盐不进的家伙,就算是叶童出面,估计也没用。当然,叶童不必会出面搞徇私舞弊的事。

    程昱脸上没有任何笑容,严肃回道:“将军,御史阁近年来没有什么太大的案子,只查了几件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方面的案子,都依法得到惩罚。”

    秦帝国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非常重视,其对犯罪人员的惩罚更是严酷之极。其他犯罪不涉及家人,但是,凡是食品、药品方面的案件不仅是没收所有财产,还要追究责任,主要负责人基本是砍头,其家人同样受到牵连。

    一旦涉及食品、药品方面的质量问题,不仅严惩,还会在其家族所在之地竖耻辱碑。其家人服刑期满后,永远不得再从事食品、药品行业的工作。

    食品、药品监查极其严格,很多添加剂都不能使用,一旦发现从上到下全部逮捕法办。

    如最简单的火腿肠,规定肉类必须达到90%以上,面粉所占比例不能超过10%,否则就违规,会受到严惩。

    在秦帝国,想要靠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致富,那是不现实的。一旦发现就会受到严酷的打击。

    有人说财产可以隐藏,呵呵!根本不可能,秦帝国的银行是实名制,不搞什么无计名存款、汇款。

    银行同样不敢开展无计名存款,一旦发现银行只有倒闭一条路,还要追究责任。银行同样不敢乱来,只能按规矩办事。

    总的来说,秦帝国的法律非常的严酷。但是,只要不违法,生活就有保障。一切法律都以百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

    说难听点,秦帝国的法律就是保护弱势群体、保护普通大众。不仅有最低薪水保护法律,还有每天工作不能超过8小时,超过就得支付五倍以上的薪水。

    若是企业拖欠员工薪水,一旦有上诉,企业老板就面临超高额罚款,老板还会受到通牒,在自己的信誉度方面面临下降,甚至打入黑名单。

    一旦被打入黑名单,信誉度下降,以后办什么事都困难。银行一旦查到信誉度下降,会马上停止贷款,税务部门会时刻关注应上交的税收等。

    叶童道:“帝国经济越来越好,算是基本走上正轨,增长率也不错,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吃饱、住好、穿好后,百姓在精神文明方面很欠缺。

    帝国目前缺乏娱乐活动,只有简单的茶馆、酒馆、妓院等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发展各种形势的文艺团体,还必须让文化人创造更多的优秀作品。

    咱们现在只满足了百姓物质方面的需求,精神方面没有满足。这一点必须改变。”

    物质基础满足了百姓要求,必须要考虑精神文明方面。这些年,不是叶童不重视文化方面的建设,其实是没精力。加上百姓连肚子都填表不饱,还追求什么精神文明。

    只有百姓吃好、住好、穿好的基础上,才会有精神上的需求。当然,秦帝国不会组建国家性质的文艺团体,只会让私人筹建,一切以市场为导向。

    正如前面所述,秦帝国没有国企,只有私营企业。内阁是裁判员,就不能再充当球员,那样会造成不公平。

    看到众大佬不再说话,军阁参谋总长张良则道:“主公,有件事很麻烦。海军、南征军在征伐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不可能把岛屿、丛林中的土著全部清剿干净。

    秦军征伐后,还有极少数土著躲藏在丛林中,秦军要想清剿干净,会非常费力,成本太高不划算。但是,不清剿干净,帝国的百姓就无法进入那些岛屿、地区进行开发。”

    确实是个麻烦事,秦军征伐、接管下来的土地,不可能丢弃,必须要让百姓前去开发、利用。只有百姓把接管、征伐下来的土地资源利用好,帝国的征伐才划算。

    秦帝国的征伐属于国家征伐,与汉武帝的个人征伐是二个概念。秦帝国的征伐是要让帝国的所有百姓受益,是追求最大的利益。而汉武帝的征伐,说白了的为了面子征伐,百姓啥都捞不到。

    张良所说的事,不仅是秦军出面清剿躲藏在丛林中的土匪不划算问题,还有重要的一点,秦军是仁义之师,是救世主,一些脏活肯定不能让秦军出手。

    呵呵!

    “子房所说不错,不论是韩信的南征军,还是周瑜、林逍的海军,在接管岛屿、土地后,确实有少数土匪躲藏在丛林中,得想个办法解决,秦军肯定不能干那样的事。”

    内阁成员听后纷纷鄙视张良,什么成本高,秦军就不会派出少量部队清剿吗?说白了,就是秦军不愿意干脏活,怕名誉受损。

    内阁成员明白,秦军不愿意干脏活,那事肯定又要落到内阁身上。因为内阁手中有警察。

    箫何摇头道:“主公,内阁手上的警察干不了那些脏活,特别是躲藏在丛林中的土著、土匪,警察的能力不足以完成那样的任务。”

    叶童心中明白,警察确实干不了那个活,得重新想办法。警察同样不能干脏活,警察是维护治安的,干那活不合适。

    头昏!

    军方不愿意干,内阁同样不愿意干。

    呵呵!

    “本将军明白,军方、警察肯定不能干那活,但是,为了让百姓尽快到那些地区、岛屿上开发,必须要把躲藏在丛林中的土匪清剿干净,否则,咱们接管那些岛屿、地区干吗?”

    喜欢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更新速度最快。


………………………………

第230章 徐福之罪

    秦军的征伐一直以利益为中心,没有利益的征伐军阁不会做,那是劳命伤财。征伐必须获得极大的利益,这是军阁遵守的原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