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部地区特点,部落众多、人口少、战斗力弱、居住分散。南征秦军每前进数十千米,就会停下来,以营为单位,对周边片区进行猎狩。
南征初期,韩信率领的南征军受到巨大的挑战,不仅要克服气候、丛林、道路等因素,还面临南部土著人的偷袭。
南部地区,数以百计的土著部落是处于石器时代,但是,土著人手里的木弓、竹箭可不简单,箭头上涂有毒,秦军清巢时,稍不留意就受到土著人偷袭。
秦军士兵只要不留意,一旦被土著人偷袭成功,若不及时抢救,死亡马上临近。那个毒真心厉害,中箭后,几分钟内就让人生命流失。
南征军初期,被土著偷袭防不胜防,丛林太密厚,只要土著人往丛林中一钻,什么都看不到。
南部土著人的战斗力是很弱,部落的实力不强,问题是热带丛林中,想要顺利清剿土著,太困难。
可想而知,当年鹰酱对南战争时,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伤亡,不是没有原因,确实是热带丛林真心可怕。
好在此时的南部地区,还处于原始石器时代,俘虏土著人后,秦军给予非常好的待遇,土著能吃饱、穿好,不会有生命危险,那样的待遇,对于土著人来说,已经是天堂。
文明学校里的管理人员,教会土著讲炎黄话,行炎黄礼,传授土著各种生活、工作技能。
最重要的是,管理人员告诉土著们,秦军是来解救他们,是来引导土著人重新过上文明人的生活,不用再靠打猎为生等。
只要土著学会讲炎黄话,行炎黄礼,学会各种生活、工作技能,宣誓后,就能入籍华夏民族大家庭等。
好的生活待遇,令土著人感激涕零,对秦军没有任何的反感,反而是恩人、救世主一般。
土著人知恩图报,主动要求前入认识的土著部落当说客,说服那些还未被征服的土著部落前来投靠。
直到此时,南征军的伤亡率才得到控制,不再居高不下。
有了当地土著部落首领的说客,很多的土著部落开始时报着怀疑态度,开始时派少数人前去制造秦军,后来得知秦军真心是仁义之师,不杀俘,还给吃的、穿的等。
南部地区土著部落,向秦军投降的部落越来越多,韩信大军挺进速度提升不少。但是,道路还是制约前进的步伐。
喜欢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更新速度最快。
………………………………
第227章 增加粮食收购价
随着南征的不断推进,文明学校的学员增加一少,道路修建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
南征并非只有韩信率领的陆军部队,早在北伐开始时,接管炎黄四岛后的周瑜,马不停蹄的率海军陆战队展开了南征,对南面岛屿进行接管。
南面诸多的岛屿均属无人区,接管起来非常的快,近万个岛屿,周瑜率领的陆战队只抓捕了十多万土著。
接管岛屿后,地质专家在士兵的保护下立刻进行勘探,在各岛屿上发现了大量的各类矿产。特别是秦帝国最紧缺的金矿、铜矿、铁矿、铝矿、铅锌矿等,弥补了帝国的缺口。
秦帝国核心区域内的矿产不允许开采,只进行少量开采,作为研究、实验、科研用。帝国所需要的各种矿产,都必需在核心区域外开采,这是《秦帝国宪法》所规定。
随着海军陆战队接管岛屿的展开,各种矿产的开采、种植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帝国最紧缺的橡胶,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
各类矿产开采,使得帝国沿海地区兴建的十多个超大型钢铁厂、铝厂、铜厂、铅锌厂、石油冶炼厂等满负荷生产,缓解了帝国各种资源的需求。
林逍率领的海军陆战队,不仅配合穆桂英兵团的北伐,还对东面各岛屿进行接管,这是一个非常繁忙的工作。
海军接管东面、南面的岛屿,在相关地区修建海军基地,码头,满足海军的需要,同时对帝国的海运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提示:南征、东征涉及到一些敏感地区,不宜细说,大家心里明白。接下来是西征、海战。
…………………………………………………………
长安:
北伐冬季战役开始后,叶童将指挥权交给花木兰,自己则返回长安。一方面是花木兰晋升兵团司令官,能指挥更多的部队,叶童没必要再呆在军中;另一方面是长安方面有些事,需要叶童关注。
叶童回到长安肯定无法保密,前几次回到长安城,时间短,不见箫何等内阁成员问题不大,这次叶童回到长安城,得住上一段时间。
为了避免天天有人上门拜访,几天后,叶童在将军府设宴席,邀请内阁、军阁、御史阁等主要成员到府上聚会。
被邀请的各位大佬,知道在宴席开始前肝有重要的聚会。谁也不愿意错过重要的聚会,诸位大佬都提前到将军府。
这种事不和说,大佬们心里明白,因为,每次在将军府聚会,都会出台一些重要的方向性政策、方针。
中午过后,诸位大佬纷纷杀到将军府,大家坐下来喝茶聊天,等待叶童出现。至于接待大佬们,有秦桧、程昱二人负责,他们二人一直住在将军府,自己的官邸闲置着。
邀请的大佬们到齐后,叶童到了客厅,与大家见面、相互问候。大佬们都是叶童的嫡系,虽然叶童从来不干涉内阁事务,但是,在一些重要的方针政策方面,还是会向叶童咨询下。
见面后,大家喝着咖啡,品着茶。
看到大佬们不啃声,叶童摇头苦笑,只好开口道:“箫何,帝国的经济运行怎样?”
说实话,叶童真不知道,叶童真心没有插手、过问内阁事务。刚开始时,箫何什么事屁事都往将军府跑,来询问叶童的意见,每次都被叶童赶走,说那是内阁事。
时间一长,箫何也发现,叶童真心不插手、过问内阁事务。所以,近几年来,箫何也不什么问题都找叶童,内阁自己想办法解决。
为了不给箫何等内阁成员有压力,叶童都不知道帝国的经济发展得咋样?当然,重大的项目、方针、政策是清楚的。
“主公,帝国经济发展非常快速,人均GDP超过6000元。”
秦帝国的人均GDP是不包含种植业、养殖业,一方面秦帝国没有农牧业税,无法核算;另一方面,叶童觉得GDP本身就不应该包含农牧业,只核算工业,甚至商业都不应该包含在内。
“3000亿的工业产值,还算勉强过得去。”
叶童的话,令箫何等内阁成员郁闷。帝是发展已经非常快了,才几年时间,工业产值从零到3000亿,税收更是高速增长,今年的税收达到了近700亿。
箫何不好反驳什么,只想用数据来说话,马上介绍道:“公主,已经非常不错了!帝国各行业工作人员综合统计,年均薪水达到了2000元。”
诸位大佬听到箫何报告的数据,真心的感到高兴,这样的成绩是在坐的大佬们创造出来的。
不要产一群本土大佬,就算是系统兑换出来的程昱都感到兴奋,只有秦桧脸上没有高兴的神色。因为在秦桧的上一世,南宋的经济同样很牛叉,领先全球,GDP占全球的七成。
程昱上一世生活在三国时期,东汉的经济很糟糕,就算是西汉时期,论起经济来,比起始皇帝时期,还是有差距。
不说别的,只说科技水平,始皇帝时期非常发达,很多技术不是汉朝能相比。可惜的是,那些技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始皇帝时期,并没有打压诸子百家,也没有灭寂儒学。始皇帝时期是采取以法家为主,诸子百家为辅的政策。
儒学的兴起,那是到了汉武帝时期,采取独尊儒学的政策,才致使诸子百家走入低迷,至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当然,武帝的儒学也是掩割过的,是儒家的皮,法家的心。
看到大佬们兴奋的神色,叶童问道:“箫何,百姓的收入情况咋样?”
在坐的大佬心里明白,叶童最关心的就是百姓,不论什么事,首先考虑的是百姓利益、国家利益。
“百姓人均近千元收入。”
箫何的回答同样令在坐的大铑兴奋,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不说别的,仅是百姓的生活水平,几年来得到不断的提高,那是以前无法想象的事。
刚开始免除农牧业税时,以箫何国首的内阁成员,包括程昱、秦桧二人都不支持,觉得免除农牧业税,对国家影响巨大。
经过几年实践,秦帝国的税收并没有因为免除农牧业税而减少,反而持续增长。特别是百姓手中有钱后,消费同样高增长,带来的是商业的繁荣,国家税收的巨增。
“箫何,百姓的人均近千元,是毛收入,还是纯收入?”
国虽然免除农牧业税收,问题是百姓种植出来的粮食,八成以上是销售给国家。帝国粮食生产持续增长,根本不缺乏粮食,不是国家制定有最低收购价格保护的话,百姓种植出来的粮食无法卖出去。
国制定出来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确保了百姓的粮食有销售的地方,能让百姓赚到钱,农牧业生产才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叶童听后摇头,百姓人均才近千元的毛收入,那扣出成本外,百姓的人均纯收入最多只有300元左右。
叹了口气,叶童道:“百姓的收入低了,必须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内阁应该考虑一下,将粮食、畜牧产品的收购价格最少提高一倍以上,那样,百姓发展农牧业的收入才有保障。
大家应该明白,粮贱伤农。农牧业是根本,是国家的基石。一旦百姓感觉种植粮食不划算,至于亏本的话,百姓是不会再种植。最时候,国家粮食无法得到保障。”
叶童说的增加一倍以上的粮食收购价格,其实不算高。增加一倍以上的粮食收购价格,百姓的人均纯收入不过1500元左右,算是很低的。
当然,随着牧业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农牧业的生产成本会下降,到时候百姓的纯收入肯定会增加,这一点叶童心里清楚。
粮食收购价格过低,说难听点,就是国家在压榨百姓,是农业补助工业。现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已经非常发达,没必要再让农业补助工业。
这就是所谓的工农业剪刀差,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问题。秦帝国自从箫何等人接管国家后,工农业剪刀差已经大大缩小,但还是有一定的前额。
箫何听后马上头大,一旦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一倍,意味着政府的开支要增加。对于吝啬的帝国大管家来说,真心是要箫何的命。
“那个,那个主公啊!一旦粮食收购价格过高,物价就全上涨,带来的后果就是货币贬值,那样对百姓不好。再说了,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一倍以上,政府的压力山大啊!”
箫何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不能因为种种原因,就能继续剥削百姓,这对于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百姓来说是不公平的。
粮食收购价格上涨,城镇居民购买粮食的价格肯定上涨,这一点是绝对的。箫何肯定不会为此买单,只会让城镇居民承担。
还有一些涉及到农牧产品生产的企业,肯定受到限制影响,如食品加工业、畜产品业、纺织业、皮革生产行业等。
一旦农牧产品价格提高,肯定将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城镇居民的生活开支,这一点是肯定的。
呵呵!
“箫何,这些年来,帝国的物价平衡,确实是好事。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压低农牧业产品的收购价格,这不好。
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影响,那内阁在原来最低薪水标准的基础上,出台增加薪水的政策,重新制定出一个最低薪水标准,确保城镇居民的生活保障。”
喜欢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更新速度最快。
………………………………
第228章 标准不能降
秦帝国制定的最低薪水保障,经过几年后如同虚设。因为执行最低薪水标准,企业无法招聘到工人,只能增加薪水才能招聘到工人。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同样越来越高,增加薪水势在必行。当然,工人增加薪水,带来的结果就是物价增长,这无法避免。
箫何摇头苦笑道:“主公,增加薪水,内阁压力大啊!”
叶童听后一阵无言,加薪幅度不过10%……20%,也就数十亿元的事,对于目前秦帝国的财政收入来说,算不得什么事。
“箫何啊!本将军曾经说地,内阁可以考虑采取适当的财政赤字,那样就能解决问题。不要老想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那样太保守。要清楚,适当的财政赤字对帝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
想象一下,大规模的投资,会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增加税收。你们内阁担心什么,只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随意大规模财政赤字,适当的财政赤字是没问题的。”
国家实施适当的财政赤字确实有好处,想一下鹰酱财政赤字高达上万亿,济也没出什么太大的问题。
当然,财政赤字过大,控制不好度,肆意妄为的话,经济肯定崩溃。和国家的实力、国家信誉有直接关系。
“主公,财政赤字这些年也搞,只是量小,每年就10多个亿,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
汗颜!
每年10多个亿的财政赤字,那有什么搞头,何别搞呢?
“箫何,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高达近700亿,内阁搞个200亿的赤字预算,对经济发展只有促进作用,不会造成什么伤害。胆子放大一点,内阁可以核算一下,帝国财政税收的年增长率是多少,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赤字预算。”
帝国年税收增长达到20%以上,200亿的财政赤字到次年就能填平,根本不会造成物价上涨。
200亿投资下去,会带动上千亿的资金投入,对于秦帝国的经济发展有利。
箫何苦笑道:“主公,这事等内阁核算一下,若是可行就执行200亿的财政赤字预算,应该能拉动一些产业的发展。但物价上涨没法避免。”
呵呵!
“箫何,不想增加薪水,还有一个办法,物价绝对不会上涨。”
“什么办法?”
“农牧业实行补贴政策,由内阁买单,粮食价格就不会上涨,物价也不受影响。”
箫何听后马上摇头,开玩笑,那可是一大笔钱,没有上百亿解决不了农牧业补贴问题。
加薪只需要数十亿,实行农牧业补贴要上百亿。对于箫何来说,打死都不愿意。
其实,叶童建议适当增加薪水,大幅度提高农牧产品收购价格,目的就是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价。说简单点,就是收入再分配,让原本不合理的分配,走向合理;让农牧业生产获得更大的利益。
“主公,内阁财政压力山大,铁路建设、公路建设、黄河治理、沙漠治理级项目,都需要大笔资金,还是采取适当增加薪水较好。”
几大项目,叶童清楚,确实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问题是,几百万文明学校的学生投进去,内阁只是出点粮食,投入已经非常小了。
如果几大项目是全额投资的话,估计再过十年也不可能完成。再说了,铁路建设的投资是定军山出资,内阁貌似没出钱,内阁压力是有,但也不会象箫何所说的那样严重。
“对了,黄河治理咋样?”叶童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