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辅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辅君-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日一早,张之极和骆养性的房门便被咚咚咚的敲响了,骆养性睡眼惺忪的下了床打开门,见是朱由检,他转身将朱由检让进房内,然后在桌子旁坐下,拿起水壶到了杯水喝下。

    张之极还在内室的床上睡着,听到外室的声音很是不满的道:“天还没黑呢,起这么早做什么?昨日赶了一天的路今日我要好好休息一日再说,再像昨日那般赶路我可是挨不住了,你若是来逼我赶路的话还是算了,趁着现在离京城不远,我还是宁愿回京城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朱由检朝着里面说道:“今日也不用急着赶路了,一日行了近两百里已经算快了,只是这日头都快晒屁股了你还睡着,岂不是辜负了这保定城的风和日丽?赶紧起来梳洗一番,用过朝食我们出去转转,这保定城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很深厚的,景致也很是不错,浪费在床上实在可惜。”

    张之极嘻嘻索索的穿衣起床,嘴里还不停的嘟囔道:“不去了不去了,昨日快被那马车颠散架了,大晚上又遇到个你那奇葩兄弟,实在没有兴致,吃了饭我还要再回来补上一觉,你们且去看过,回来给我讲讲就好了。”

    朱由检不满的道:“你们出来不就是游山玩水散散心的,又不是和我去苏州处理事务的,这一路的沿途风土人情你便都准备从我嘴里听听吗?那你不如去买本地方府志回京城看看算了,也省的一路奔波折腾。”

    骆思恭和张之极二人梳洗收拾过后也没了困意,听着朱由检在那里唠叨,张之极忍不住的抱怨道:“好了好了,服了你了,比我爹还能唠叨,我们跟你去就是。”

    三人出了房间下了楼,锦绣、高寒和胡宝三人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饭食也早就为几人准备好了,几人用过早饭便出了客栈。


………………………………

第一卷 年少轻狂多仗剑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遇建斗

    高寒、胡宝二人先几人一步出了客栈,其他几人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张之极朝着朱由检抱怨道:“五哥,你把我们从被窝里拉出来就是为了在这里随意的逛逛的吗?还说什么保定有历史文化底蕴,我倒是没看出来这里哪里好了,跟京城完全比不了嘛,有这功夫在这里闲逛,我还不如再京城逛逛琉璃巷呢。”

    朱由检略有些尴尬的道:“保定我以前来过,只是如今的模样大变,我是有些认不出方向了。”

    锦绣听闻朱由检的话很是疑惑的道:“公子你何时出的京,我怎么不知道。”

    朱由检来保定的经历还要追溯的几百年后,锦绣当然不知道,他道:“哦,本公子趁你睡着的时候来的。”,朱由检随口应付道,锦绣倒也没有追问,也许是哪日公子出京到了保定自己不知道吧。

    骆思恭道:“那我们现在这是往哪里去?”

    朱由检听闻骆思恭问询,很是得意的卖弄道:“这保定有上谷八景,我现在是想带你们去裕华街的大慈阁看看,古人有言,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如今我们到了保定,若不去大慈阁,这一趟不算是白来了吗?。”

    骆思恭有些不信任的道:“五哥你不是说你有些认不清方向了吗?如何知道大慈阁在哪里?而且你说的那句什么‘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的话,我怎么一句没听过?是你自己杜撰的吧?’”

    朱由检也不确定这个时代有没有这话,反正在我朱由检以后,那就是有了,于是他强自辩道:“没听过那是你读书少,你没听过的多了去了。虽然我不知道大慈阁在什么方向,但是我却知道大慈阁在哪。”

    说着朱由检一指前面很远的地方道:“你们看,那里就是大慈阁了。”

    几人顺着朱由检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见一处雄伟壮观的建筑,虽然隔得远,只因那处地方与周围的建筑比起来实在是太过高大,因此仍能看得出大慈阁清晰的样子,只见朱由检手指的那建筑重檐三层,歇山布瓦,很是气势磅礴。

    只是那距离却让几人望而却步,都言望山跑死马,那地方虽然跑不死马,但跑死人还是简单的。

    张之极不免诉苦道:“昨日都劳累了一天了,今天再走过去恐怕到了那里天都黑了,早知道就坐马车出来了。”

    张之极话音方落,就听身后轰隆隆马车的声音传来,那马车到了几人身边时便停了下来。

    朱由检道:“我什么时候与你说过要走过去了?”,说完,朱由检翻身上了马车,然后道:“我不过是让你们先出来散散步消消食而已。”

    见几人愣神,骑在马上的胡宝道:“各位公子赶紧上车吧。”

    高寒与胡宝二人当先离开便是出去安排车马了,张之极与骆思恭两人下楼的晚,不知朱由检还有这番安排,不由得腹诽道:“竟还有这番操作。”,接着二人也上了马车。

    不多时一群人便来到了大慈阁外,几人下了车马,将车马交给了那两个赶车的车把式看管便往里走去。

    大慈阁整体便是青瓦红墙的风格,锦绣跟在朱由检身旁,看着那大慈阁三层的檐楼竟装了两块牌匾,下面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山门上是一块四字横匾,上书“真觉禅寺”,而第三层的外面才是一块“大慈阁”的竖匾。

    锦绣不由的好奇问道:“难道这大慈阁有两个名字吗?怎么一个叫真觉禅寺,一个又叫大慈阁?”

    其余几人自是不知,而朱由检此前来的时候倒是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因此也不知道原因,见其余几人反正也都不知道,他便开始胡诌道:“想来应该是以前叫真觉禅寺,后来房子盖的高了就改叫大慈阁了吧,这大慈阁叫起来多气派,一听就是好几层的样子。”

    此时的大慈阁并无多少游人,因为年岁不好,此时还有心情游览大慈阁的人都是有些身份又不愁吃穿的外地人,旁边那些匆匆往来的人多是来烧香拜佛的,保定人都觉得大慈阁的观世音菩萨法力无边,心肠最好,大慈大悲,肯于拯救世人。

    因此从旁经过的人有听过朱由检话的也不过是回头看了一眼便离开了。

    朱由检正想往里走,却忽然听到旁边一人笑道:“这位公子对‘真觉禅寺’的解释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朱由检听闻有人与他说话,便停住了脚步,回头一看,那是一个头戴方巾,身着长衫的书生,看起来与张之极和骆养性二人差不多年岁。

    朱由检自然知道自己那一番解释不过是随口胡说,但听那人的言语却又不像是在讥讽他,反而颇有些欣赏的意思,他不免好奇的问道:“哦?先生可有别的解释?”

    那书生拱手道:“先生二字不敢当,在下常州宜兴卢建斗,不过是个普通的举子,当不得先生二字。”

    朱由检也拱了拱手道:“在下朱五,还请卢兄赐教。”

    “赐教不敢当,在下也不过是偶然在书上看到过这大慈阁的典故,这大慈阁已有两百年的历史,而‘真觉禅寺’之名乃是源自于大慈阁的初代住持真觉禅师之名,真觉禅师在大慈阁落成后便住在阁楼后的小院之中,他不仅为百姓治病,而且舍药行善,因此百姓还成他为慈善禅师,在真觉禅师圆寂后,百姓便将他的住处命名为真觉禅寺以作怀念。”

    锦绣听了这真觉禅师的故事不由得感叹道:“这真觉禅师还真是个好人,怎么就圆寂了呢?”

    那书生听了锦绣自言自语的话,笑道:“真觉禅师已是两百年前之人了,人哪有不死的,小姐此话虽是良善之言,只是并非好人便可长寿。”

    锦绣本是自己在心生感慨,哪想却被那书生听了去,只是再听闻书生的回话,锦绣朝着朱由检身边靠了靠,说道:“我不是什么小姐,我只是我们公子身边的一个丫头。”

    朱由检挡在锦绣身前道:“卢兄也是来这大慈阁游玩的吗?”

    那叫卢建斗的书生道:“不是,这真觉禅寺的现任住持广言禅师出家前乃是家父的挚友,卢某如今有一事想不通,听闻广言禅师经明行修,殚见洽闻,所以特来寻广言禅师,请广言禅师为卢某解惑,否则卢某如今虽是中了举人,但他日春闱之时,再想金榜题名,怕是此生无望了。”

    “既如此,我等便不耽搁卢兄了,我们先行一步。”,说完,朱由检领着其他人朝大慈阁内走去。

    只是才走了几步,朱由检顿时停住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脚步,然后回过头难以置信的看向那书生,问道:“你说你叫什么?”

    那书生见朱由检的样子,不由的有些疑惑,方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一副震惊的表情。不过朱由检再问,那书生便再次认真的回道:“在下宜兴卢建斗。”

    朱由检伸手指着那叫卢建斗的书生道:“你莫非就是常州宜兴卢象升。”

    那书生见面前这个自称朱五的公子竟知道他的名字,也有些意外的道:“在下报的不过是表字,朱公子怎知在下本名?”

    朱由检不知该如何解释,又开始胡扯道:“哦,在下曾听人说过卢兄的名字,那人称常州宜兴有卢象升字建斗,还说天下才有一石,建斗独占八斗。”

    卢象升看着朱由检那闪烁的眼神,虽然这人是在夸他,但他却并未信以为真,虽然这位朱五公子知道他的名字,可是那句什么“天下才有一石,建斗独占八斗”的话他却丝毫不信,莫说天下了,就是在常州他的名字都不为人所知。

    卢象升质疑道:“朱公子这话不知是何人所说,据卢某所知,这话原句应是‘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吧?这话乃是谢灵运谢公称赞曹子建的话。”

    朱由检也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想起来就随口用了,不成想竟被人现场抓了包,他只好讪讪地笑道:“都一样,都一样,那人也不过是引用了谢公之言用在建斗身上,今观建斗风范,这话倒也不过,朱某便等卢兄他日金榜题名,再行恭贺。卢兄来日到了京城,可到城北兴宁胡同朱府一叙,朱某定当与卢兄把酒言欢。”

    卢象升直被朱由检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连连拱手作揖道:“不敢不敢,他日去了京城,定当上门叨扰。”

    朱由检笑着道:“那卢兄便去解惑吧,我们京城再会。”

    卢象升再次拱手,不再多言,转身进了大慈阁的阁楼。

    一旁看着朱由检在那里表演的张之极疑惑的道:“五哥,这卢象升是什么人?我怎么没听说过?我还第一次见五哥对人如此客气呢?难道堂堂的京城五阎王出了京城改吃素了?”

    一听张之极的话,朱由检不由脸色一黑,道:“京城五阎王?这是谁封的?我怎么从来没听过?”

    张之极连忙捂住了嘴,朱由检这“京城五阎王”的名头还从没人在他面前提起过,见了他都是心照不宣的闭口不提,这一次也不过是见朱由检竟然对一个普通书生如此客气才一时说漏了嘴。

    骆思恭道:“我就说嘛,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你们一个个的还不敢在五哥面前提,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倒是喜欢这名头,只是就偏偏没人这么叫我,‘京城五阎王’,多威风。”

    朱由检不免的疑惑道:“我有这么霸道吗?至少比那方世鸿善良多了吧?就是方世鸿也没有人这么叫他。”

    张之极不屑的道:“方世鸿哪能跟你比,他不过就是个吃喝嫖赌,不学无术的纨绔,除了欺男霸女,横行霸道他还会做些什么?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用火药围堵堂堂辅的府门。”

    朱由检笑着道:“那辅的府门就是他自己家,他又不是个傻子,当然不会去拿火药去围堵了。”

    (本章完)


………………………………

第一卷 年少轻狂多仗剑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上谷八景

    方世鸿虽然已死,但张之极还是满心的看不上,他不服气的道:“就算他没死你让他用火药来围堵英国公府试试?吓不死他。”

    朱由检知道方世鸿是张之极心里的一道疤,因此也不再去提及此人,只是那“京城五阎王”的名号还是让他哭笑不得。

    几人一行入了山门,便一路游览,这些人只是来游玩的便也未行烧香参拜之事,过了天王殿,一路来到大慈阁。

    大慈阁底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三层,高九丈九尺,之所以建九丈九尺,据说是因为传言天上的玉皇大帝宫殿高十丈,工匠建造之时不敢越玉皇大帝的宫殿,所以才特意建了九丈九尺。

    几人沿着楼梯一直登上了大慈阁的三层阁楼,二层以上的阁楼四周都有平座,上施栏杆,既好看匀称,又便与向外瞭望,据说天下的平座便是自保定始。

    站在三层阁楼是,向外瞭望,近可见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关帝庙,远可见城门、奎楼,保定的熙熙攘攘尽收眼底。

    张之极看着不远处的关帝庙道:“这关帝庙竟是坐南朝北,当真是奇怪。”

    朱由检解释道:“这便是大慈阁有名的倒座关帝庙了,整个大明只此一家。”

    解释完,朱由检指着南面一座双重檐的八角楼道:“那里便是上谷八景之二的奎楼了。”

    锦绣道:“那楼好生奇怪,竟在楼颠结室,于下面四洞穿堂,好像一座城门上面建了几间房子一般。”

    “所以才是上谷八景之二奎楼应宿,便是说那奎楼之高似可与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中的奎星相应,又因为下面的四洞,那奎楼也叫穿心楼。”

    锦绣掩嘴一笑道:“那穿心楼的名字却是形象,只是说什么奎楼应宿,便是有些夸大其词了,我看那奎楼还没这大慈阁高怎么敢称奎楼应宿。”

    朱由检道:“若是都如你这般较真那可麻烦了,那驴打滚儿里面也没有驴,猫耳朵里面也没有猫耳,老婆饼里面也没有老婆,夫妻肺片里面也没有夫妻,这可如何是好?”

    几人听闻朱由检的话,都是满脸的疑惑,还是锦绣先开口问道:“公子,你说的什么驴打滚儿,猫耳朵,老婆饼,夫妻肺片,这些都是什么?也是这保定的上谷八景吗?”

    朱由检一看,另外几人也是一副好奇的神色,他心道:“难道这几人都没听过这些美食吗?”

    朱由检此时也不知道这时候到底有没有这几样美食,只得硬着头皮说道:“这几样都是几个地方的特色美食,以后有机会你们会见到的。”

    不待几人再问,朱由检扯开话题道:“看那里,那处便是鼓楼横翠了,此时看过去倒是看不出什么韵味,若是在早上日出之时,横翠楼与朝霞交相辉映,巍然成景,便是宛如大家闺秀一般的景致,这便是上谷八景之三横翠朝晖了。”

    骆思恭闻言道:“你与我们一起来的,也没见过,你怎么知道什么横翠朝晖?还说的有模有样的。”

    朱由检翻了翻白眼道:“我猜的。”,说完便住口不言。

    几人见朱由检这才说到八景之三便不说话了,心里有些如猫爪一般,还是骆思恭开口问道:“那其他五景呢?又是什么?”

    朱由检傲娇的道:“我也没见过,自然不知道。”

    骆思恭见朱由检开始拿捏起来,很是不服气的道:“你不说我我们自己看。”

    朱由检鄙视的道:“就你肚子里那点墨水,你要是能看出来上谷八景,以后我叫你一声哥。”

    其他几人也好奇想知道到底上谷八景是什么,却被骆思恭一句话给连累了,朱由检死活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