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问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道问鼎-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到了这里,仍不是全部;这一式的关键之处在于“此消彼长”。

    扰乱对手的同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陆启明自身气机却愈发圆润通明,恰如他凭虚泼墨了幅山水。

    一笔一点睛,一刀一写意。

    直到光幕中陆启明收刀入鞘,再次到桌案处拿起新一卷《青麓笔谈》,御守殿的人们仍久久未曾回神。

    卓知秋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激赏;而当他环视殿中诸人神情时,脸色却猛一沉,开口提点道:“你们现在立刻回想一遍书画卷中的《巨然山水篇》,再想他刚刚的刀法。”

    李沧波则摇头笑道:“是你要求的太高。”他眯眼望向光幕――陆启明坐在柏木椅子上翻了一页书,平静自然如身处自家书房。

    李沧波无声舒出一口气,微带感慨地继续接道:“这一式已经是小周天巅峰境界的圆满武诀,你要求他们一眼就看个通透,未免强人所难了。”

    “圆满武诀?!”御守殿内惊呼骤起。

    圆满就意味着极度完善,并且未来仍有进步余地。勿说是陆启明;即使是大周天的修行者,也不敢夸下海口说自己一定能创出这等境界的圆满武诀――更何况陆启明用的时间这样短?

    再有,刚刚那一式确实惊艳四座,但若称之为“圆满武诀”,似乎还有些谈不上吧?

    见大多数人仍面带疑惑,卓知秋脸色更黑,说话都带上了些恨铁不成钢的冷气:“《笔谈》你们都看过,其中有一句‘近视无功,远观则山河巍巍然具显’,对应陆启明刚刚的刀诀,还不明白么?”

    “你们注目在他的刀尖上时,只觉得散乱潦草――这已经能乱人心境了。但这只是一半。”

    “如果在远处看整体呢?”说着,卓知秋一拂袖,光幕上影像顿时疾速倒放,重新回到陆启明刚出刀的那一刻。

    人们屏息凝视。

    卓知秋看他们逐渐面露惊容,缓声继续道:“你们现在也都看到了,与那句对画作的描述性质相同――远观反而能见雄浑气象,以刀诀演化出了山水!这才是陆启明这一诀真正的聚势!”

    御守殿内,静得只剩下人们的呼吸声。

    正因清楚“圆满武诀”的含义,人们才更难相信这刀诀竟出自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但事实由不得他们不信――每种武诀从它们的创造者手中用出时,都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特殊气质;旁人往往相去甚远,不容造伪。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声音低低响起:“请问……这位师弟的,该怎么算成绩?”开口相问的是一个着淡青色学子服的青年;他刚好负责陆启明所在位置的成绩记录,实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不得不问。

    而这简单的一问,还偏偏真就把御守系的老师们给问住了!

    这二试的规则分明是总结书卷中提及的武诀;可陆启明这一刀,明摆了是无视武院的题目,自己开天辟地新创了一式!至于《青麓笔谈》的作用,真真是连灵感都谈不上。

    这种情况,若严格按规则算,那陆启明妥妥是没有分的。然而亲眼见过他那一式“圆满武诀”后,就算是把以苛刻闻名的文藏系俞教授拉过来,也绝对无法昧着心判零分。

    分是不能不给了;那么,给多少?

    李沧波扫视了那一圈纠结万状的脸,不屑地哼了一声,拍大腿道:“这还用想?当然算给他一百!”

    众人无言以对,提醒他道:“大试满分是一百;这第二场总分才三十!”

    李沧波不假思索道:“不是可以加分么?”

    众人:“……”虽然可以,但加这么多真的行?

    李沧波挥手把陆启明所在的光幕大小还原过去,再次盯回了他之前关注的那人,嘴上继续道:“别告诉我你们不清楚‘圆满武诀’的价值。他要是愿意提交给武院,像这样的――只要够三式,代表的贡献就足够让一个讲师升任博士!”

    此话一出,殿内气氛莫名尴尬起来,忽然就没一个老师好意思开口评价了。

    卓知秋轻咳一声,一锤定音道:“不用争了,考虑到陆启明藐视规则这一点――就计五十吧。”

    ……

    壁上石窟。

    陆启明现在手中的这一卷“故事”,记录了诸多笔者周游神域的逸闻轶事。陆启明看的兴致盎然,时而会心一笑――有不少熟悉的地名,譬如龙宫所在的南海;又譬如野凉城。

    他看着边想到,此卷精彩之处须熟悉那些名词的典故,才能意味。这些故事个个遣词练达,幽默有趣;可惜今日的大部分年轻人,却注定是难以体会其间妙处了。

    故事卷很快看完;陆启明却并未急于演武,而是拿起新的一卷继续翻读――或者说,陆启明连演武的心都没有。

    事实上,就连方才那一刀诀,也是因为那时机恰好让陆启明得了心、成了意,便顺势凝神感悟,水到渠成自然演化而出。

    故事卷虽读来甚悦人心,但陆启明自觉心中积存的意蕴尚不足,也就没准备苛求自己。但凡不是圆满武诀,对他便没有价值。所以陆启明悠闲翻着书,权当午后休息。

    第三卷,名“药议”。

    (本章完)
………………………………

第四十九章 自求多福

    “四逆汤篇二段,药材排列顺序有误,甘果应作君药……”

    看完陆启明的提笔首行,卓知秋哑然失笑。

    他原本还正费解,这小子方才还嫌题目简单不按规矩来,怎么一翻开卷医书就愿意好好答题了?未免‘厚此薄彼’得太过!哪知,待卓知秋腹诽半天再看――陆启明依然不是在答题,居然干脆是挑毛病来了!

    大试第二场十分重要,所以不只在御守主殿,在其他三系的主殿中一样可以同时见得实况。

    刚刚陆启明那一式刀诀,绝妙是没得说。但是被人家直接无视了规则这一点,也同样让另三系的人看得清清楚楚――这叫卓知秋这位御守院长心里很有几分没面子。

    结果比了才知,原来陆启明对御守系已经非常友善;现在医药系那帮矜贵的老家伙肯定更没呛。想到这里,卓知秋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老怀大畅,恨不得再给陆启明加上十分。

    而卓知秋再看几行后又不禁皱眉。《青麓笔谈》可是从道院传下来的,仅看笔迹就知道作者修为境界极高;那种层次的人,可能在这么基础的东西上出错?就算真的有不妥,也不该是这样一个少年能察觉的吧?

    但若是陆启明轻狂;以医药系那些人的较真性子――那可真是捅着马蜂窝喽!

    卓知秋毕竟对医道了解不深,又有那式刀诀金玉在先,所以不便立时评判。他见陆启明洋洋洒洒写个没完,忍不住摇头而笑,暂且不看他那处,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李沧波。

    李沧波从陆启明出刀之前就盯着下处不显眼的某个光幕瞧,到现在也不放开;联想到秦解语的那一卦――莫非是寻着徒弟了?

    卓知秋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看到是一个眉眼锋锐的黑衣少年,背一柄暗红重剑。那少年反手握住剑柄,却始终一动没动;真不知李沧波看了这么久是在看个什么。

    卓知秋扫了一眼下面那行字――

    “顾之扬,武师五阶。”

    如果在往年,这样的修为倒

    (本章未完,请翻页)还优秀;但搁在恰逢时运的这一届,武师五阶可就平平了。这样一位竟能在数千学生中被李沧波发现,不可不说是缘分。

    卓知秋笑问:“老李,这是瞧上了?”

    “再看看。”李沧波没有立刻点头。他修为已至大周天高阶,在武院却仍是讲师,都是因为常年专注于剑道的缘故;想必日后仍不会变。像他这样的人,弟子定然极少、且选择极慎重。

    三字说完,李沧波嘴角忽勾起一丝弧度,微笑补充道:“倒是个实心眼儿的孩子。”

    卓知秋看了顾之扬站的位置和石室内书卷桌椅的摆放,不由莞尔。之前秦悦风是没看完就开始演武,姜忍冬则是只看卷名,到了这个顾之扬就更有意思了――他竟只盯着封面那“青麓笔谈”四字猛瞧,而书卷却连碰过也不曾。卓知秋轻笑一声,“说说?”

    李沧波点头道:“字如其人。写《青麓笔谈》的前辈是剑修,又是亲笔,其中的剑意就被那孩子感觉到了。”

    他顿了一顿,神情似是很想笑,又有些认真,道:“他是察觉到其中剑意精奥非常,看了几看没有明白,便想到自己连最先看到的四个字都没能吃透,妄论卷中内容?所以就只盯着书题看,等他想透彻了才会翻书。”

    若是石室中顾之扬能听到李沧波这一番话,定会震惊于居然有人会将他心中所想理会得如此之准。

    卓知秋失笑:“这是出自奥义境大修的东西,他这可要想到什么时候?”

    李沧波但笑不语。他没有说的是――在他第一眼看到《青麓笔谈》时,与此时顾之扬的反应,一模一样。

    卓知秋虽然并非剑修,但眼力不差;他再仔细观察少顷,挑眉道:“不过他这方向确实准了。难得。”

    李沧波点头,接着眼神一凝――顾之扬动了!

    起,刺,截,收;只是基础剑诀。

    而看到这一幕的李沧波非但没有失望,反而眼睛愈亮。

    同样的招式,在不同人手中使出往往相别云泥;顾之扬始终

    (本章未完,请翻页)循环往复使用最基础的剑式,却圆转流畅如艺术,气息生发且绵长。他虽然只是自己比划感悟,但每招每式自然简练有力,一看便知是久经实战之人。

    更难得的是,他自己原本的剑意――坚忍;锋锐;唯战;而在那等强者剑意的引导下,顾之扬依旧不移本心,只不断作自我磨砺、精进。

    卓知秋眼中闪过一抹惊叹,望着李沧波道:“真像你当年。”

    李沧波摇头,认真道:“不像。”

    卓知秋一怔,笑着点头道:“你说的对。”他垂眸看着对这一切一无所知的黑衣少年,暗叹:“能得老李他如此郑重对待,这小子好福气。”

    李沧波舒出一口气,轻笑道:“就是他了。”停顿了一下,他立刻道:“你给我徒弟算多少分?”

    卓知秋笑起来,摇头无奈道:“真不知道这二试设置规则的意义何在了!”一个个都不规矩来,偏偏又优秀得让人无法生出不满。

    他下意识往陆启明的位置瞟了一眼,这一看就是一惊!卓知秋脱口道:“赵博士怎么亲自找过去了?”

    “哪个赵博士?”李沧波皱眉,顺着望过去,顿时脸色微变:“怎么是他?!”

    中洲武院姓赵的博士不少;可是最知名的就是医药系的赵公明。医药系的人本就以矜持较真出名;而赵公明的较真更是冠绝整个医药系。他修为不高,只小周天初阶;可就算是李沧波见了他,也很有些揪心。

    卓知秋轻咳一声,偏头对李沧波道:“你刚刚没看……陆启明那小子,一口气写了好几页纸――把药议卷中的两篇毫不客气的批驳了一通。”

    李沧波瞠目不已,忍笑道:“结果今年评卷的居然刚好是赵公明……哎,这该不会是要就地掐一架吧?全院的人都可看着呢……”

    卓知秋想着这位赵博士美名远扬的性子,扶额叹:“还真有可能。”

    两人默默看着光幕中的陆启明,心中不约而同道:“让你小子藐视规矩――自求多福吧!”

    (本章完)
………………………………

第五十章 医辩

    两声轻响;是指节以微小力道叩上石壁的声音。

    陆启明闻声回头,愕然见到一位褐袍老者气喘吁吁地爬上来,一脸严肃地抬手――他还维持着刚刚叩门的姿势。

    老者身型瘦削,须发皆白,双目却炯炯有神,显得很有精神。他只轻扣两下即止,显然并无恶意。

    陆启明看这老者装束分明是一位博士,自不能当没看见。他立刻起身撤下了隔离阵法;然而还没等陆启明问好,这老者竟当头先对着他做了一个大揖,发冠差点没有砸到陆启明鼻子上。

    陆启明大吃一惊,立刻往边上避过,忙道:“老师您这是做什么?!”

    赵公明定定的看着他,一板一眼道:“看了你写的文章后,老夫先在医药殿把你大骂了一通,还准备倒扣你三十分。”

    陆启明顿时一噎,默默等他下文。

    只听赵公明继续道:“之后院长了找过来,说你并没有错――那自然就是我错了。所以我专程过来给你道歉。”

    陆启明哭笑不得,只能道:“您不必如此,我也并不知道此事。”边说着,他侧身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

    陆启明原本是下意识的礼节罢了,赵公明却十分当真地点着头走了进来,就地盘膝而坐,同时道:“当然有必要。你虽然不知道,但是除了你可就没人不知道了。”

    闻言陆启明微微一笑,也在他对面席地坐下。

    赵公明直接道:“我相信院长的判断,但仍不知道你对在哪里。”

    陆启明已对他性格有了些了解,也不废话:“那就从四逆汤说起?”

    “甚好。”赵公明露出一丝微笑,又严肃道:“四逆汤三阴通用,属温里壮火之方剂。甘果性主甘、平,处于其中如何起得主导作用?依我看,甘果理所应当为‘佐使’。但你如何以为甘果应当做‘君药’?”

    陆启明不假思索道:“甘果温养阳气在先,再才是姜、附助阳胜寒的作用。”

    赵公明摇头,反驳道:“甘果‘味甘’,此类药草起效迟缓,不适用急

    (本章未完,请翻页)症。譬如太阴虚寒之时,务必要尽快温里――这一阶段见效快,四逆汤在此处可防微杜渐。无论如何看,都以‘辛温’的姜附为君。”

    陆启明一笑,先说:“四逆汤作为温阳、壮火、逐寒、救逆之剂,这一点确实没有疑问;老师刚刚说的也对。”停顿片刻,他反问道:“但请问老师――四逆汤的正用究竟在何处?”

    赵公明一滞,缓缓点头道:“更多确实是在少阴、厥阴。”

    “没错,到了这两个阶段阳气亏虚的就不仅仅是上中二焦了,下元亦有亏。”陆启明回忆起从师于姜家大长老的那一段时日,道:“按你们的说法,就是‘水寒不藏龙’,易转‘龙火飞跃’。”

    听到后四字,赵公明脸色有些凝重,沉吟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的人这时本该用温热药、火药,但是……”

    陆启明点头:“是药水汞而非真汞,遇火即飞。”

    赵公明一怔,有些茫然。

    “小赵,你不要管它,这小子在用丹道的说法吓唬人呢!”张大延忽然冒了出来,神情十分不屑,对陆启明苦口婆心道:“小小年纪,学炼丹做甚?咱们传统的药剂炼制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啊!”

    陆启明苦笑。自从炼丹术在这个世界流传之后,很多人奉为圭宝,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丹道太过苛求,违逆天地自然反倒不美。于是医家内部,就“丹药好还是药剂好”分成了两大派系争论不休;很显然,张大院长属于后者。

    张大延在陆启明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默认他是自己徒弟了,所以不与他客气,道:“继续继续――说人能听懂的!”

    陆启明叹气,速战速决道:“甘果在此取‘土藏’之用――使火熟物而不焦物、温养又不至于炙烤。”

    “还以之前‘龙火飞跃’的说法――只有甘果才能使龙火回头,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