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巨富,因而陆远让刘宇亮到时候建议朝廷加征商税时,他才没有反对,除此之外,刘宇亮这样做也是为了给自己找退路。
毕竟这个所谓的“三镇两攻一策应策略”不一定能凑效,事后如果真不成,可以怪一些反对加征商税的大臣们不肯加征商税所致,那样也就怪不到他刘宇亮头上。
朱由检听了后也甚为触动,他是一直在宫里长大的皇帝,也不知道刘宇亮突然提议加征商税的深层动机,只道:“如此到时候就让大臣议议。”
杨嗣昌听后心中暗笑,暗道:“加征商税,真是说的简单,晋商和徽商以及江南湖商在朝中皆有亲友做官,他们会允许你加征商税?好个首辅大人,预先就给自己找好了托词!”166阅读网
………………………………
第138章 督师实权
亲~本站域名:〃166〃的简写谐音,很好记哦!好看的强烈推荐: “陛下,欲练新兵当有精兵,而精兵当因敢战而得,故臣再请陛下毋令王朴回调宣大,除此之外,臣请陛下恩准臣有督师之实权,而严禁底下之官员越臣而直陈陛下,如非这样,臣这个督师岂不形同虚设?那还不如直接罢免了臣!”
刘宇亮将话题扯了回来,他提出的这个战略以及要加征商税的主意都不是他的真正的目的,他真正的目的至始至终都是要阻止王朴回调宣大。
朱由检此时对刘宇亮已经有了重用之心,自然也不好再将刘宇亮只当做一背锅侠用。
但朱由检还是问了杨嗣昌和卢象升两人:“两位爱卿现在认为王朴是否还应调去宣大?”
杨嗣昌此时也不知道该支持谁,但他知道调不调王朴回宣大的关键点在于要不要让这支勤王兵马全军覆没于建奴之手。
为大明长治久安计,杨嗣昌自然是不愿意的,但他又不愿意让刘宇亮找到说辞说勤王兵马全军覆没于建奴之手就是因为自己支持王朴被调回宣大而导致。
所以,杨嗣昌也不好再做出抉择,只道:“臣听陛下圣裁。”
卢象升此时也有些纠结起来,他看得出来,刘宇亮是要让王朴也要跟着自己同建奴决战,但他也的确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宣大兵全军覆没于建奴之手。
故而,卢象升还是说道:“陛下,即便宣大是建奴在布疑兵之计,即便王朴被调走便未能与建奴决战,但臣认为为增强宣大防守力量,让王朴回防宣大更为妥当。”
刘宇亮看向卢象升:“卢公真以为王朴回防宣大,区区不到一万兵马,真能增强宣大防守力量?且只增强宣大防守有何用处,现在蒙古诸部已大部归于建奴,建奴想入关入主中原,何须只从宣大入关,从山海关到宣大乃至榆林,何处不能入关!而卢公难道有意让王朴担下弃百姓而逃回宣大的罪名吗?”
“王朴是下官调回宣大,非畏敌而逃回宣大的!”
卢象升忙急着回了一句。
“卢公这样认为,能确保所有官员都这么认为吗,能确保天下百姓都这么认为吗?王朴此时调走,无论是被动调回还是主动逃走,都会失去人心,失去胆魄!被天下人骂为逃跑将军,还不如此时战死,方能保住忠名。”
刘宇亮回了一句。
卢象升听后颇为震撼,他倒没有想到这一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如果真的不顾及眼前这个内阁首辅刘宇亮的态度,或许真的会让他和他的门生们宣扬王朴是逃跑将军。
“陛下,既然首辅如此说,又兼其为督师,臣不敢再妄言,愿听凭陛下与督师调遣。”
卢象升没再坚持,语气和软了下来。
朱由检倒是很愿意看见卢象升与刘宇亮不合,毕竟这样他才能放心,至于王朴需不需要调回,他也不是很在意。
因为,朱由检此时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建奴不是仅靠宣大就能守住的,或许真的需要刘宇亮提出的“三镇两攻一策应策略”,故而,朱由检决定给予刘宇亮真正的督师之权,吩咐道:“传旨,加封首辅刘宇亮为太子太师,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督师天下勤王兵马,总督、监军以及总兵以下官兵皆听其节制!”
太子太师是一种官衔,意味着刘宇亮又多了一个从一品的三孤官衔,算是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抬升,至少要多领一份俸禄。
而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不是说真的同时管这两个部并撤掉这两个部的尚书,而是标明刘宇亮现在可以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直接插手吏部和兵部的事务,相当于可以直接插手帝国人事任命与军事指挥的两项大权,权力开始大幅度增加。
至于督师天下勤王兵马、总督以及总兵以下官兵皆听其节制则意味着崇祯正式明确刘宇亮的权力范围,包括总督卢象升、监军提督高起潜等皆听其节制。
也就是说,下次卢象升再敢直接越过刘宇亮上奏皇帝,刘宇亮可以直接斩了卢象升,而崇祯都无法在明面上怪罪刘宇亮。
杨嗣昌和卢象升此时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两人也都明白,陛下现在开始真的要重用刘宇亮了。
但两人依旧在怀疑,这个内阁首辅刘宇亮真的有本事吗?
不过,刘宇亮是清楚的,他知道他自己是真没本事,只是单纯的想在官场混得好一点而已,不至于白白替皇帝背锅。
所以,刘宇亮一从朝堂上回来就将陆远叫了来:“王朴不再调回宣大,眼下大军总算是可以开拔了。”
“如此甚好,末将在这里先恭喜督师大人了,督师大人此次如真能挫败建奴,必得陛下青睐!”
陆远高兴地笑了起来,还朝刘宇亮祝贺起来。
因为他不用问就知道崇祯帝选择相信他刘宇亮,就说明刘宇亮现在在崇祯心目中的地位不一样了,肯定会加官进爵的。
刘宇亮苦笑了起来:“且等挫败建奴后再说吧,不过,你说,卢象升真会听从本官之令?你可知道,今日在宫里,老夫几欲他吵起来,只怕这卢象升比恨杨嗣昌还恨老夫了。”
“督师大人不必担心,卢督臣是君子,您应该比我清楚,对于君子,要么利用要么陷害,谁还怕惹君子生气,你就算骂了他,但只要你统御他,他就会听你的。”
陆远说了一句。
刘宇亮点了点头:“我待会还是见见卢象升吧,你传达一下命令,明日辰时,大军开拔!”
“遵令!”
陆远回应了一声,此时,就见刘宇亮的心腹刘武跑了进来说道:“老爷,杨阁老来了。”
“杨嗣昌?”
刘宇亮惊讶地站起身来,看向陆远:“他来干什么?”
“督师大人出去问问不就知道了”,陆远回了一句。
“前面带路”。
刘宇亮说了一句面容严肃地出了自己的中军大帐,明显很不高兴,这由不得他不高兴,毕竟他如今已经得了朱由检全权节制勤王官兵的允准,意味着这军营就真的是他的地盘,即便是皇帝来了怎么也得先通报他,如今杨嗣昌突然来了而不先告诉他,这既是没把他瞧在眼里也有违章程。166阅读网
………………………………
第139章 为国留才
亲~本站域名:〃166〃的简写谐音,很好记哦!好看的强烈推荐: 此时。
卢象升的帐篷里。
杨嗣昌握着半杯姜茶,笑着说了一句:“你们倒也细心,知道眼下天寒,竟在军中备下姜茶。”
“阁老有所不知,这是山东都司陆远的威武军准备的,因本部军中近来伤寒者多,而陆远的威武军染风寒证者却很少,故下官亲自问后才知其早已备下姜茶,此物驱寒但却不似酒易醉人,也真的要心思缜密者才会提前知道预备此物,我也向他买了些,如今军中伤寒者才少了许多。”
卢象升笑着说了一句。
杨嗣昌也闻言笑了起来:“陆远,往常也未知有此人,而今年建奴入关,此人倒是给了陛下和我等不少惊喜,不说别的,就甲剌额真常阿岱被俘的事,听内廷的人说陛下都因此每顿多吃了几碗饭,一宫女因犯事按例当被处死的,也因陛下时下心情大好,免了死罪,可见这陆远着实让陛下更贤明仁厚了。眼下时疫流行,多处官府上报,有的村落几欲因时疫而绝户,如今这陆远知道提前准备,倒也算尽量避免了军中也流行起时疫。”
卢象升闻言只微微一笑,继续说起其他事来。
两人虽说在朝政上多有争执,但并无私怨,杨嗣昌知道卢象升性格虽直但是国之干才,而卢象升也知道杨嗣昌虽阴狠却也不是以权谋私之辈,故而两人私下也还能聊起来。
此时。
卢象升便说道:“阁老虽说管着兵部,但直接来军营,可有通报过督师?”
卢象升虽然性格直但不是愚笨之人,知道眼下节制勤王兵马的是首辅督师刘宇亮。
杨嗣昌知道卢象升闻此言是何意,故而直接笑了起来:“卢公真以为杨某乃不懂规矩之人?杨某虽是阁臣,但也知道他内阁首辅刘宇亮现在才是督师大人,但杨某故意不先通报他而突然来造访,一是有些事得嘱托给你,二是以杨某看,现在刘宇亮既然不同于往日,开始争权谋划起来,势必肯定会在知道自己来了军营后而前来责问,到时候我正好看看他刘宇亮身边那位高人是谁?”
“高人?阁老的意思是?”
卢象升明知故问了一句。
“卢公不应该没看出来吗,但杨某与他刘宇亮同殿为臣多年,岂能不知他刘宇亮一直以来就是一尸位素餐之辈,除了好剑术余则不曾读一书,甚至厌弃儒家经书,成为首辅也不过是运气好;
当年,温体仁和孔贞运相斗,两败俱伤,因孔贞运太亲近复社而被罢职后,这刘宇亮就按序补了上去而已,自其成为首辅以来一直是唯唯诺诺,如今却突然对时局洞若观火起来,甚至敢谏止君王,过问国策,摆出了首辅的架子,还硬是要当名副其实的督师,前后改变如此之大,其背后若无高人指点,杨某不相信他刘宇亮一胆小如鼠之辈敢有如此魄力。”
杨嗣昌说着又道:“如此高人,杨某得知道他是谁,岂能被这刘宇亮用做私人,将来当应为国所用!”
“所以,阁老才不事先通报督师而突然来到军营,就是要避免事先通报刘宇亮后,那人提前离开?”卢象升问了一句。
“正是此话,我的人已经观察了许久,刘宇亮回到军营后就没出来,而灯却一直亮着,足以看出此高人正在刘宇亮营中。”
杨嗣昌说着的时候,总兵杨国柱走了进来,向杨嗣昌和卢象升行了一礼,然后对卢象升说道:“督臣,督师大人来了!”
“杨阁老虽理兵部事,但也不应不事先通报本督师一声就擅自来营吧,若你有什么闪失,老夫可担待不起!”
刘宇亮人还未进来,声音便先传了进来,现在他有尚方宝剑,握着指挥数万勤王兵马的实权,自然说话也有了底气,毕竟现在的他真要在军中杀几个大官也是说得过去的。
杨嗣昌这次来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和刘宇亮起争执,自然也就直接先走了出来,主动放低了姿态,行礼作揖道:“见过督师大人,请督师容禀,下官来此地只是欲与卢督臣叙叙旧,没有通报是想到督师日理万机恐早已休息,故不敢打扰,有失礼之处,还请督师恕罪!”
“你和卢象升在文渊阁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还历历在目,谁相信你还愿意来和卢象升叙旧,哼!”
刘宇亮心里腹诽了一句,但是,他见杨嗣昌放低姿态主动赔罪,他也不好真的和杨嗣昌较真,毕竟谁都知道,杨嗣昌才是皇帝目前最宠信的大臣,所以,刘宇亮也不好真的追究,只丢下一句:“下不为例,否则,你不自劾,老夫也要弹劾你!”
“是!谢督师宽宥!”
杨嗣昌回了一句就看了刘宇亮背后的陆远一眼。
陆远也不明白杨嗣昌为何看自己一眼,但他也跟了来后作为一名都司也不好在这些阁臣总督们面前多言。
刘宇亮带着陆远等回去后,杨嗣昌才笑了起来,对卢象升说道:“竟然是他!”
“阁老说的是都司陆远?下官早就怀疑是他,正准备要告诉你,不过只是不知阁老欲要将他如何,才未告知。”
卢象升说了一句。
“卢公真以为我杨某是嫉贤妒能之人?会在知道此事后谗害他陆远?”
杨嗣昌笑着问了一句。
卢象升没有回答。
杨嗣昌自答道:“杨某久在中枢,岂能不知我大明现在是危若累卵,若真有良材可用,救大明于危局,杨某怎会弃社稷不顾而阻拦其前途!”
卢象升听杨嗣昌这么说,心里颇为感动:“这陆远一战斩首建奴两千余级,二战斩首建奴五百余级,善用兵,却又非其他武官只图自保,心中有家国之念,下官虽与其算不上熟识,但知道,此人将来必我大明一国士!”
“卢公不能不熟识,不然难道就真让他与刘宇亮结为一党?”
杨嗣昌说着又道:“如今杨某算是看出来,这陆远不但懂用兵,其勇冠绝三军,还颇有智谋,如当年戚少保,知道暗结文臣,不过刘宇亮不是张居正,杨某担心这刘宇亮会将其带上歪路,卢公素来品行端正,满腔忠义,当趁着此次追击建奴之机对其施加影响,将其拉到自己一边,此次追击建奴之事,虽说是刘宇亮为督师,但钱粮实则由高公公负责,而领兵作战由你负责,他刘宇亮应当也有自知之明,不会太过干涉你,你当趁此机会好好接触接触这陆远,杨某实在不知,他怎么就先和刘宇亮熟识上。”
说着,杨嗣昌就苦笑起来。
卢象升点了点头:“阁老放心,下官明白!”
“虽说这次追击建奴,收复失地乃朝廷应做之事,然建奴势大,还望卢公不要贸然出击,当为国尽量保存精锐,尤其是这陆远,此人明显会带兵,有当年戚少保之才,若留之,将来或许可改变我大明如今之危局。”
杨嗣昌这么一说,卢象升也点了点头。166阅读网
………………………………
第140章 多了一变数
亲~本站域名:〃166〃的简写谐音,很好记哦!好看的强烈推荐: 陆远跟着刘宇亮回到了督师营帐。
但让陆远不明白的是,此时的刘宇亮回来后却是一脸喜色。
陆远只见督师刘宇亮半躺在椅子上,叹了一声气后就笑了起来:“老夫与他杨嗣昌同朝为政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这杨嗣昌对老夫这么客气,向老夫赔礼!”
陆远听刘宇亮这么一说,只微微一笑。
他自然不知道这些内阁阁臣间的微妙关系,只有刘宇亮自己清楚能让杨嗣昌这种恃才傲物的人低声下气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
要知道,在这以前,刘宇亮一直觉得受皇帝恩宠的杨嗣昌一直没把自己放在眼里,即便自己成为了内阁首辅。
但今晚杨嗣昌主动赔礼道歉让刘宇亮瞬间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督师大人您乃当朝首辅,杨阁老自然应该对你客气。”
陆远回了一句看似没有用的话,其实也在暗劝刘宇亮只要像个首辅的样子,要做些首辅该做的事,这样也就不会有人不把你当首辅看。
“你说的对,老夫往日被他杨嗣昌压了威风,还不是因为他杨嗣昌更能谋事,如今能让杨嗣昌对自己客气些,老夫也明白,这都是因为你给老夫带来的,陆远啊,你放心,老夫只要在内阁一日,就保你一日,不过,你说要是这次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