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工业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工业帝国-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起潜回了一句。

    “你有空的时候就把这布给咱家瞧瞧,如果好,我就问问皇爷。”

    王承恩说着就带着高起潜来到了崇祯这里:“皇爷,御马监的高公公来了。”

    “高起潜,你求见朕是为何事?”

    朱由检问了一句。

    “回皇爷的话,奴婢欲弹劾卢象升畏敌如虎,到如今还没有追击建奴,任由建奴在保定等府屠戮我大明百姓。”

    高起潜说了一句,他这次收了关宁兵不少钱财,自然就要替关宁兵中给自己送钱的人办事,而要办的事就是在崇祯面前给卢象升上眼药。

    “好了,你下去吧。”

    朱由检没有多说什么。

    “是!”

    高起潜见皇帝朱由检没有反应,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应了一声就退了下去。

    而这时候。

    王承恩来报,内阁首辅刘宇亮求见,朱由检也忙宣见了刘宇亮。

    不过。

    还没等刘宇亮先开口,朱由检就先说了一句:“爱卿来的正好,内阁速下道旨意,着卢象升速速南下击退建奴,不得迟疑!”

    “陛下,请恕臣不能遵从。”

    刘宇亮回了一句。

    “爱卿此是何意?”

    朱由检神色严肃起来,他还是第一次见刘宇亮敢封驳自己的口谕,心里是既震撼又惊讶。

    刘宇亮刚才也是壮着胆子这么回的,因为他知道陆远说得对,此时的自己要想保住自己身家性命,就必须要有个督师的样子,既不能让皇帝越权指挥自己的勤王兵马,也不能让卢象升越权代替自己指挥各级总兵官。

    所以,尽管刘宇亮此时被朱由检看得全身发麻,但他还是咬牙回了一句:“因为,因为,臣才是督师!何时出击建奴,应由臣向陛下汇报。”

    朱由检听后很是震动,这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官员和自己这么说话,但理智告诉他,这似乎才是一个内阁首辅的样子,当年自己祖父时期开启万历新政的张居正不就是如此吗。

    所以,朱由检还是转怒为笑:“爱卿说得对,是朕考虑不周,既如此,爱卿为何还未迟迟发兵去保定?”

    “回陛下,臣正欲即刻发兵,然卢督臣却越过臣向陛下直接上疏,要调王朴回防宣大,此举既为不智,又似乎没有把臣这个天下兵马的督师放在眼里,故此次前来一是弹劾卢督臣越权,二是请陛下收回对卢督臣的旨意批复,由臣代为拟票,如此方合朝纲。”

    刘宇亮回道。

    “卢象升请调王朴回京城的事,朕问过杨嗣昌的意思,内阁对此没有异议,此事,爱卿也不必再追究,卿应明白,卢象升比你善用兵。”

    朱由检笑着回道。

    “看来陛下是不信任臣,那臣冒死辞去督师之职,由卢象升代之!”

    刘宇亮回了一句。

    刘宇亮心里是颇为不满的,毕竟皇帝既不让他真的有督师之权,又想让他当督师将来好背锅,这种事换做谁也不愿意干。

    “大胆!”

    朱由检冷言怒喝了一句。

    “臣不敢,然臣知道谋可归于众人,但令只可归于一人,陛下既让臣为督师,便应相信臣!”

    刘宇亮回道。166阅读网


………………………………

第136章 忽悠朱由检

    亲~本站域名:〃166〃的简写谐音,很好记哦!好看的强烈推荐:    朱由检久久地看着刘宇亮,一直没有说话。

    “王承恩,宣旨,着杨嗣昌、卢象升觐见!调王朴回宣大的票拟暂不批红。”

    直到刘宇亮开始感到全身发凉时,才听见朱由检又说了一句。

    刘宇亮松了一口气,他知道皇帝这是开始考虑自己的意见了,或者说总算是把自己这个督师当一回事了。

    残夜无眠。

    陆远静卧于营中,看着外面值守士兵的影子,思绪也飘到了紫禁城,他不知道刘宇亮这次进宫会不会改变历史,让王朴最终没有回宣大。

    但陆远明白,只要刘宇亮主动争权,且崇祯开始重视刘宇亮这个督师的意见而不是将其只视为一个背锅侠的话,崇祯可能会愿意因为刘宇亮的反对而不再把王朴调回去。

    因为这是政治交换,崇祯不可能又要刘宇亮背锅又不让刘宇亮掌权。

    饶是当年的袁崇焕,在被剐之前,也是货真价实的蓟辽总督,要权给权,要钱给钱。

    刘宇亮敢这么说也是在赌,在赌崇祯是不是真的要自己死。

    此刻,即便皇帝依旧义无反顾地相信杨嗣昌和卢象升要调王朴回宣大的决策,那样将来卢象升战败而亡,也不用自己这个督师担责,自己完全有理由可以说,是因为王朴被杨嗣昌和卢象升自己调走,才导致卢象升自己战败而亡的。

    当然,刘宇亮知道如果皇帝听从了自己的意见,没让王朴回宣大,且让自己真的有了这督师之权,那么如果卢象升再战败而亡,自己肯定会难辞其咎的。

    不过,刘宇亮相信陆远的推断,相信这次建奴肯定不用自己主动出击都会退回关外。

    所以,与其自己在这个督师之位上不作为让皇帝失望,甚至还会在将来被皇帝怪罪,不如就在此刻赌一下。

    杨嗣昌和卢象升来到了这里。

    杨嗣昌和卢象升看见刘宇亮也在皇帝朱由检这里也都很是惊讶。

    卢象升甚至已经意识到刘宇亮或许是因为自己直接越过他而向崇祯帝上疏而感到不满。

    “卢卿,刘卿对你欲调王朴回防宣大之事颇有异议,故而朕宣你们来合议一下。”

    朱由检说后就对卢象升说道:“卢卿,你且再给督师说说你缘何欲让王朴部回防宣大。”

    卢象升称是后回道:“因宣大总督陈新甲来报,宣大一带有建奴出没,而宣大乃京师门户,故为京师安全计,臣便请陛下准予臣着王朴部回防宣大。”

    “卢督臣当知建奴兵马合计不过十多万,如今入关便有十万,而黄台吉还在围攻宁远,其盛京也需要兵马守卫,有何兵马能再攻宣大,卢督臣也是久经战阵之人,缘何不觉得此乃建奴的疑兵之计,意在调虎离山,以削弱我勤王兵马之兵力也!”

    刘宇亮立即接过话来,由陆远和威武军的参谋部给他做了功课后,他现在是底气十足。

    卢象升颇为惊骇,他没想到这位内阁首辅会如此有成算,不像是不懂兵事之辈。

    但卢象升也不是没想到这一点,不过他不想把自己内心真正的理由说出来。

    因为在他看来,这次勤王兵马因为关宁兵的消极避战,自己的两万宣大兵本身就难以与十万建奴为敌,自己倒是可以为朝廷战死沙场,可总得给朝廷留一些精兵。

    本来自己是想留陆远所部的,但陆远不肯,如今趁着宣大有警,自己正好以此为理由让王朴回防,好给朝廷留一些精兵,毕竟无论王朴走不走,朝廷现在的勤王兵马都不是建奴对手。

    卢象升相信皇帝陛下也是这么想的,要不然也不会不同意自己。

    杨嗣昌此时倒是站出来替卢象升说话道:“陛下,臣以为建奴势大,与其徒让朝廷勤王兵马损兵折将,不如避其锋芒。”

    “杨阁老若真不欲让勤王官兵与建奴决战而损兵折将,缘何不直接劝陛下解散勤王官兵,令其回营,又何必又要追击建奴,建奴入关屠我子民,毁我城池,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难不成就真让建奴认为我大明是可以随便来的地方不成,至于精兵,不敢与建奴决战的官兵如何算上精兵,未战而畏敌也算精兵的话,则臣不敢苟同!”

    刘宇亮底气十足地回了一句,陆远给他做了推演,所以他已经能够猜到杨嗣昌和卢象升要说什么。

    杨嗣昌还是第一次见刘宇亮和自己对峙,一时颇为恼怒,但也很惊骇,只回道:“首辅只知与建奴决战,可有思虑过我大明现在内忧外患,容不得半点疏忽之策。”

    “陛下,正因为我大明现在容不得半点疏忽之策,臣才不得不据理力争之,只要陛下还肯让臣在首辅之位一日,让臣还做这督师一日,臣敢在此发誓,一年内必让建奴退回关外,三年内必用这次与建奴血战后之勇士练就一支精兵而使建奴六年内不敢入关!并在六年后的五年内平定辽东!”

    刘宇亮直接立下了誓言。

    这自然是陆明出的主意。

    刘宇亮自己也是赞同的,因为他也知道当今皇帝喜欢听豪言壮语,容易被忽悠。

    当年袁崇焕也是靠五年平辽的大忽悠得到皇帝重用的。

    刘宇亮现在敢照着陆远所提的这么说,自然是也因为他现在实在是走投无路,如果不让皇帝信赖他,他这个首辅将来只会背锅,然后被治罪。

    至于是赐死还是凌迟亦或是流放,刘宇亮就不知道了。

    所以,刘宇亮现在也只能开启大忽悠模式。

    崇祯帝此时的确意动了:“爱卿此言有何依据?”

    刘宇亮愣了一下,他开始回忆陆远给自己提供的依据。

    当然,陆远没有告诉刘宇亮六年后的五年内平定辽东的真实依据,因为他的真实依据是六年后就是崇祯十七年,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那个时候大明已经亡了,谁还追究你有没有平定辽东。

    刘宇亮不知道陆远的真实依据,只依照陆远当时给他说的阐述起来:“回陛下,当年袁崇焕言五年平辽乃只图修墙造城以蚕食建奴,而不注重练兵,如今臣此练兵三年后敢豪言六年内不让建奴入关且再有五年后平定辽东,是因为臣认为若大明开新政以戚家军之法练新兵,以我大明之兵力,必能有数倍于建奴的铁骑,另外,再施以三守两攻一策应的策略,必能使建奴首尾不能顾,覆灭之日可待!”166阅读网


………………………………

第137章 加征商税

    亲~本站域名:〃166〃的简写谐音,很好记哦!好看的强烈推荐:    “三镇两攻一策应策略?”

    朱由检是真的心动了,他对这种能够解决内忧外患局面的战略忽悠是丝毫没有抵抗力的。

    当年,袁崇焕以五年平辽和辽人守辽土的战略忽悠得他当即将袁崇焕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杨嗣昌更是因为提出针对流贼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略被崇祯直接提进内阁,令其依旧管着兵部,操控天下军事指挥权。

    当然。

    历史证明。

    这些战略除了忽悠住崇祯外,完全没用,甚至还造成更多的问题。

    袁崇焕自然没能五年平辽,甚至自己还落得个被凌迟的下场,到后世都争议极大,辽人守辽土更是导致了拥兵自重的军阀出现。

    至于杨嗣昌的剿贼战略除了向百姓加征剿饷导致更多流贼出现外也没有成功剿灭流贼,甚至本人最终因流贼而死。

    不过。

    朱由检是不知道这些的,他此时正目光灼灼地看向了刘宇亮。

    毕竟朱由检是很不想成为亡国之君的,很不想在将来被后人拿着史书戳他脊梁骨的,不希望后人说他是无能皇帝,甚至给他一个哀帝炀帝之类的恶谥。

    所以,朱由检一直很想解决建奴,解决流贼。

    一直很迫切地想解决。

    所以,朱由检就很想有人告诉他多长时间可以解决,他需要等几年。

    为此,东林党告诉他杀了魏忠贤铲除阉党就可以解决。

    所以,他支持东林党将阉党一网打尽。

    东林党又告诉他约束锦衣卫和东厂就可以解决。

    他也照做了,崇祯朝没有监视百官的东厂和锦衣卫,东厂和锦衣卫形同虚设。

    尽管他最终感觉到自己被文官们骗了,不得不重新启用宦官,但他还是愿意相信可以给他明确答案的袁崇焕和杨嗣昌。

    如今。

    刘宇亮表现出的淡定与自信也感染了他,再加上刘宇亮自提督京营后表现出的种种行为,让朱由检更加愿意相信,故而很有兴趣地问道:“爱卿且说说,何为三镇两攻一策应策略?”

    刘宇亮见皇帝感兴趣了,心里自然更加欣悦。

    刘宇亮知道只要皇帝问了,就说明皇帝开始相信自己了。

    于是。

    刘宇亮便立即开口道:“启禀陛下,三镇,便是在宣府、山海关、登莱三镇布置重兵,防御建奴入关,而两攻,则是以水陆并进的方式,出动精兵与建奴决战,使得建奴收尾不能顾,而一策应,就是重建皮岛,设置一镇,令其袭扰建奴后方,如当年毛总兵在皮岛,建奴便不敢入关,以正面防御与后方进攻两种方式进行……首先,建奴善陆战而不善水战……另外,当在互市上加强对建奴的封锁,还有,当可拉拢未完全投靠建奴的蒙古部落……”

    陆远的参谋部给刘宇亮做了一个完整的战略忽悠方案。

    而这个方案涉及到军事、后勤、外交等方方面面。

    绝对比袁崇焕和杨嗣昌当年的战略还要面面俱到。

    而刘宇亮好歹也是内阁首辅,博闻强记的能力还是有的,自然很轻松地将这个战略忽悠方案说了出来。

    但也不是说这个战略就真的是忽悠,在理论上的确有无可指摘的立足点。

    朱由检听后是真的被说动了,他其实内心也没有信心能真的战胜建奴,剿灭流贼,中兴大明。

    刘宇亮此时提出的这个战略的确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和底气,让他仿佛真的觉得大明还是可以重新崛起,自己还是能够中兴大明的。

    “三年练兵,六年后让建奴不敢再入关,再五年平定辽东,朕如今不过而立之年,也就不过再等十四年而已。”

    朱由检激动地站起身来,看向刘宇亮:“爱卿果然老成谋国,当速拟出一份奏本给朕,朕要细细研读,并下内阁诸臣与大九卿议论此策!”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脸色潮红,不由得暗自叹气,心道:“皇爷许久都没有此时这么振奋了!”

    “臣遵旨!”

    刘宇亮忙回了一句。

    同时,朱由检又看向了杨嗣昌和卢象升两人:“两位爱卿以为首辅此言如何?”

    杨嗣昌见此心里颇为嫉妒,他没想到刘宇亮素来是个尸位素餐的,今日居然也能对天下局势说出一二方略来,很明显以后其圣宠将要比肩自己了。

    但无论如何,杨嗣昌也看得出来,现在皇帝这样子摆明了已经被刘宇亮说动,自己再提出异议只会令陛下不快,故而只回道:“回陛下,臣以为首辅所言可与当年刘皇叔在茅庐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向媲美。”

    朱由检听后很是受用,毕竟杨嗣昌这话是把自己比作能中兴大汉的刘皇叔了。

    然后。

    朱由检又看向了卢象升。

    卢象升倒是在认真地想刘宇亮这个策略,故而想了后才站出来回道:“陛下,臣以为首辅所言也颇多难为之处,首先难为之处就在于练兵,练兵要募兵,募兵自然需要钱粮,钱粮当出自何处?”

    朱由检没想到卢象升没有直接表示同意,而提出了问题。

    当然,朱由检也非是只听得进顺耳之言的皇帝,也觉得卢象升问的有理,故而看向了刘宇亮:“爱卿以为卢卿所言有何对策?”

    “陛下,臣自然也知道练兵需要钱粮,故而臣建议加征商税,农税已加了辽饷和剿饷,自然不能再加,而如今商利因开海与边贸之故已比往日翻倍无数,故臣认为可以加征部分商税以练新兵。”

    刘宇亮是蜀中绵竹人,传统的封建地主,靠收地租过日子,家族中也没人经商,毕竟蜀中田地肥沃,靠土地兼并收地租就能成巨富,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