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工业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工业帝国-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我对和你抵足而眠没兴趣。”

    陆远腹诽了一句,心想古人为啥都好这个,就道:“国家危重,岂敢偷闲,职方大人还请说说勤王之兵抵京情况,如此,下官也好心里有底。”

    杨廷麟这次便耐心回答起来。

    而杨廷麟刚说完,一内宦就跑了来,要杨廷麟见驾。

    很快。

    杨廷麟就来到了朱由检面前:“陛下!”

    “杨廷麟,向东而逃的是谁的兵马?”朱由检问了一句。

    “启奏陛下,是游击夏承德兵马,臣苦劝不住,这夏承德惧建奴如虎甚于朝廷法令!臣斗胆参劾夏承德,请陛下斩杀此人!”

    杨廷麟回了一句。

    “千总陆远呢?”

    朱由检问了一句。

    “陆千总已在瓮城布防,并已开始派骑兵哨探周围情况,其麾下骑兵已于建奴哨骑交锋几次,双方各有伤亡。”

    杨廷麟继续回道。

    朱由检听后直接怒而甩袖:“一小小内地营兵千总尚敢不弃君不弃国,不畏敌如虎,这夏承德领着关宁兵,堂堂游击,闻建奴而丧胆,他是干什么吃的!朕养此兵又有何用!”

    “陛下息怒!辽东尚需祖大寿等守卫,此事不宜太过深究,为今之计是令千总陆远守好瓮城,以待卢公之援兵至。”

    杨嗣昌这时候忙劝了一句。

    朱由检点了点头。

    薛国观也没想到居然临阵而逃的是夏承德,一想到自己刚才为挤兑刘宇亮,而在皇帝面前进了陆远的谗言,此时的他就颇觉得尴尬。

    刘宇亮自然是高兴不已,他心里对这个陆远越发的有了好感,心想好个陆远居然没有临阵脱逃也没白让老夫在陛下面前说你好话,没想到你还真给老夫涨了脸。

    “陛下,据臣所知,陆千总已来京途中俘获了一名建奴的甲剌额真,此人名为常阿岱,乃努尔哈赤之孙杜度之孙,建奴宗室!”

    杨嗣昌此话一出,朱由检和在场的内阁诸臣皆被惊呆了。

    朱由检更是比当初听到自己要做皇帝时还要激动,忙走到杨嗣昌面前来,语无伦次起来:“等等,你,你刚才说什么,甲剌额真,陆爱卿俘获了建奴的甲剌额真?!”

    朱由检没待杨嗣昌回答就已经忍不住要笑起来,但还是把双唇紧抿着,但明显两眼有神了许多。

    活捉建奴是他根本没就没敢想过的事,他对建奴的痛恨可以说不亚于毁他祖坟的流贼!他做梦都想来一场午门献俘,亲自下令剐了为恶的虏贼。

    但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梦想成真!

    刘宇亮也很惊讶,他倒巴不得这事是真的,因为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陆远的,如果陆远真的立了这大功,皇帝甚至对他也会刮目相看,至少说明自己是知人善任的,这样无疑可以让自己的首辅之位更稳固一些。

    薛国观则脸黑了下来,他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要是真的,岂不会让内阁首辅刘宇亮在外面有了一强援,其首辅之位岂不会更加牢固?但这怎么可能,俘虏建奴,还是建奴的甲剌额真,除了努尔哈赤中了一炮而不久去世外,大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取得俘获或斩杀建奴宗室亲贵的大功。

    杨嗣昌也同样很激动,也不敢相信,忙问着杨廷麟:“你说的是真的,你应该欺君之罪的后果!”

    “诸位阁老若是不信,可让陛下召陆千总押解俘虏于平台相见”,杨廷麟回道。。

    “准!着陆远立即于平台见朕,带上所俘获建奴与建奴首级!”

    朱由检忙说了一句。


………………………………

第116章 献俘

    一颗。

    两颗。

    三颗。

    四颗。

    ……

    兵部右侍郎王业浩一脸惊骇,他没想到一个小小千总竟斩下如此多的建奴首级!

    “一共多少颗?”

    王业浩问着兵部职方司郎中杨廷麟。

    杨廷麟回道:“两千一百一十二颗,其中巴牙喇白甲建奴之首级就有十三颗!”

    兵部右侍郎王业浩虽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杨廷麟说后,他还是被震撼到了,不由得扶了扶额头:“两千多颗建奴人头,这陆远是如何做的,你仔细查验了,确定不是杀良冒功?”

    “查验了,全是关外的建奴,非瘦骨嶙峋的寻常百姓。”

    杨廷麟回道。

    “这还真是大功一件啊。”

    兵部右侍郎王业浩说了一句,就立即进了宫,向崇祯禀道:“陛下,兵部已查验明白,千总陆远确系斩建奴首级两千一百一十颗!光白甲巴牙喇就有十三颗。”

    朱由检此时正端详着被铁镣铐着的甲剌额真常阿岱,听王业浩说后,就点了点头,笑着看了陆远一眼:“爱卿真是神勇无敌也!”

    朱由检说着大笑起来,开怀大笑着。

    龙颜大悦!

    他已经许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毕竟他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大明会俘虏建奴的甲剌额真,还斩杀如此多的建奴。

    何愁建奴不能灭!

    何愁辽北不能复!

    朱由检心情大好,一时间积压数日的阴霾瞬间烟消云散。

    “吾皇圣德照章,威加海内,故才有今日良将陆远于武清县斩杀建奴之大捷!臣为陛下贺!”

    内阁首辅刘宇亮先站了出来,对朱由检作揖一拜,他现在也心情大好,尤其是在看见薛国观一脸郁闷的样子后,心中更是窃喜,不过,他也没想到陆远会这么善战,竟立出这么大的功勋来,而自己偏偏还成为了第一个为其说话的阁臣,这或多或少也长了自己的光。

    现在不光薛国观视陆远为刘宇亮同党,连刘宇亮也视陆远为自己同党了,因为他没想到陆远不但爱送银子还爱给自己送脸面,如果陆远真和自己一党,自己将来在外无疑也会有一强援,杨嗣昌能靠洪承畴在外建功立业而稳住官位,他怎么就不能靠陆远稳住自己的首辅之位?

    所以,这刘宇亮第一个站了出来,且已经直接称呼陆远为国之良将。

    “有良臣方有良将,爱卿贵为首辅,却能熟识后进之辈,可谓老成谋国。”

    朱由检心情大好,对刘宇亮的看法也更好了些。

    这时候。

    杨嗣昌也意味深长地看了陆远一眼,并对朱由检也拱手道:“臣亦为陛下贺,如今千总陆远大胜建奴,可谓扬眉吐气之举,建奴受此挫,当应知我大明非无能战之将。”

    朱由检笑着点了点头:“杨卿,兵部当议叙陆卿之功,务必重赏!先赐陆卿斗牛服一件!”

    “是”,杨嗣昌回了一句。

    陆远忙谢恩道:“臣谢陛下!”

    议功,自然意味着要升官。

    对此。

    陆远内心自然很期待,毕竟只有升为更高的官,才能有更大的权力,带更多的兵。

    至于斗牛服。

    据陆远所知,斗牛服乃仅次于蟒服、飞鱼服的御赐袍服,因其纹补为蟒之一角而形似斗牛而名为斗牛服,本为一品高官服装,但也多有立功之人被额外赏穿此服。

    能得到斗牛服,自然也是莫大的殊荣,至少见到什么阁臣尚书可以不用下跪。

    刘宇亮这时候见薛国观一直沉默,便有意也挤兑一下薛国观:“薛公如何此时寡言,难道对这大功依旧心存疑惑,如同认为陆千总会畏建奴而逃一样?”

    薛国观瞪了刘宇亮一眼,若不是在御前,他真想拂袖而去,但此时他见刘宇亮这么说,而明显皇帝也因为刘宇亮的提醒想起自己当时的话来面露不悦,便不得不上前也说道:“臣请陛下恕罪,臣当时误会千总陆远,不过是因常理臆测,如今既然得知逃敌者非是千总陆远且陆远乃国之良将,臣亦同在朝诸公一样替陛下替大明感到高兴。”

    陆远在从旁看着这些内阁大臣的交锋,他知道明末文官间内斗严重,天启年间,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并非因崇祯即位而消失,反而因为复社的出现而党争加剧,再加上崇祯帝自身的性格,致使崇祯朝首辅常换。

    如果陆远没记错的话,崇祯十二年,刘宇亮就会被薛国观斗下台,然后薛国观上位,接着是杨嗣昌,总之内阁中枢会走马换灯似乎的更换首辅。

    “为国为己,自己都得应该让刘宇亮在首辅之位上多待段时间,这样至少可以让朝堂政治更稳定点!”

    陆远心里如此想道。

    这时候。

    朱由检又问及陆远缘何能大胜建奴,如何带兵之类的话。

    陆远也不好直说自己是用的近代操练军队的办法,用利益捆绑加洗脑教育走军阀路线,因而只推说自己是学习的戚继光练兵法,参考的是《纪效新书》。

    朱由检听后大喜:“爱卿年少有为,当为朕之戚少保!”

    接着。

    朱由检便让陆远领着去威武军阵营,他要亲自劳军。

    陆远也不好拒绝,不过,因群臣担忧朱由检安全故而劝阻了下来,只让朱由检去瓮城城墙上看威武军阵营。

    陆远也不好让朱由检看出自己的威武军的底细来,便干脆让威武军唱军歌给崇祯帝,只说道:“陛下,臣带兵学的是戚少保之法,但臣自己也想了个别的法子,为了鼓舞士气,臣会让威武军唱军歌。”

    崇祯听了更加高兴:“原来这是爱卿想的法子,这歌也是爱卿的兵马唱的?刘卿家所言不错,汝果然为儒将也!”

    刘宇亮听到后心里也很高兴,暗想这个陆远还真会来法子讨皇帝陛下喜欢。

    但这时候。

    远处突然出现滚滚烟尘,无数建奴如丛林般突然出现。

    朱由检表情凝重起来。

    刘宇亮等大臣也有些紧张起来。

    彼时。

    王承恩拿着兵部题本跑了来,并直接说道:“陛下,夜不收发现芦沟桥有大量建奴出现,人数不下五千!”

    朱由检一听这消息顿时站了起来,颇为恼怒:“这些建奴肆掠我皇明京畿,完全没把朕放在眼里!难道他们真以为朕会怕他们吗!”

    朱由检说着就指向陆远俘虏的甲剌额真常阿岱,喝道:“着令刑部,把他剐了!”。

    因为陆远这一场大胜,朱由检倒也有了些对抗建奴的底气。

    但朱由检也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是五千多建奴铁骑,因而,朱由检不由得问着在场的大臣们:“诸卿对此有何应对之策?”


………………………………

第117章 国之尊严,岂容亵渎

    “陛下,臣认为眼下京师兵力空虚,最好是固守待援,千总陆远所部当令其入瓮城防守,以免被这大股建奴所灭,等卢公等勤王之兵至,再合力御敌方为上策。”

    刘宇亮见陆远给他递了个眼色,便以为陆远是要自己帮他说话,让他保住实力。

    于是,刘宇亮便先站出来说了一句。

    毕竟,现在的刘宇亮是越发的不想陆远这千余兵马被建奴吃掉,他还要等着陆远崛起后为自己的奥援呢。

    “准!”

    朱由检也知道陆远的兵马虽强但数量不多,故而,也没想让陆远一直在城外与五千建奴铁骑硬战。

    陆远也领了旨,旋即就离开了紫禁城。

    十月二十七日晚。

    陆远正式收到兵部钧令,接管永定门瓮城城防。

    接着。

    陆远便带着威武军进入瓮城,与守城官兵交接完毕。

    守城官兵也不敢为难陆远的威武军,毕竟,现在他们都知道这支营兵杀了两千多建奴。

    尽管外面建奴哨骑铁蹄声不断,甚至还时不时地向京师城墙射箭,惊吓得京营官兵一夜不得好睡,但威武军除值夜官兵外,皆是鼾声如雷,如居于家中。

    威武军长途跋涉多日,也只有如此方能歇好体力。

    而彼时,据陆远所知,卢象升的天雄军即宣大兵已进抵西山,且在西山扎营,预计明日上午能到达京师。

    而关宁兵祖宽所部则已到达通州。

    其中,卢象升的宣大兵合计约两万兵马。

    关宁兵祖宽所部有五千铁骑和三万兵马,双方合计五万多兵马。

    陆远因此倒也不用再担心只有自己一支兵马为京师抵御这京师城外的五千建奴铁骑。

    次日,也就是十月二十八日晨曦。

    威武军刚刚起床用完早饭,外面便传来阵阵海螺声。

    陆远往外一看,就见五千建奴铁骑不知是以何处抓来的许多京畿百姓为俘虏,正逼着百姓往京师城墙而来。

    然后。

    陆远就看见这些建奴铁骑把一队队百姓押到京师瓮城外后,就直接露出狰狞地笑容,将这些百姓砍死。

    “这建奴是想以杀百姓的方式逼本官出城野战!”

    陆远说了一句,奉命巡视城防的兵部郎中杨廷麟听后不由得咬牙切齿起来:“这些建奴真正是毫无人性!陆千总,贵部不过千余兵部,明显不是其对手,你可千万别中了这建奴的奸计!还请不要贸然出城迎战建奴,固守瓮城方是上策。”

    “本官的威武军本就是为野战而练的野战兵,可不是只会躲在坚城里的,他建奴真以为靠五千铁骑就能吃了本官?”

    陆远冷冷一笑,就喝道:“传令下去,全军集合,出城与敌决战!”

    “是!”

    岳长贵回应了一声,就立即令人吹起号来。

    杨廷麟忙喊住了陆远:“陆千总!你的职责是守住瓮城!”

    “本官自然知道,但谁说守城就不能主动出击”,陆远回了一句忙下了城墙。

    杨廷麟追了过来:“可贵部不过千余兵马,对方是五千铁骑,出城决战不过是羊入虎口。”

    “杨大人,我威武军擅长野战,且有瓮城为依托,饶是五千铁骑也不会奈我威武军如何,对方如今只五千铁骑,明显不是为攻城而来,而是为挑衅而来,我威武军若不出城决战,岂不真让这建奴以为我大明军队皆是缩头乌龟,只敢畏缩在城内不成?!当年,土木堡之变后,于少保尚且敢带兵出城与瓦剌兵决战,我陆远有何不敢,本官就是要带威武军击退这支建奴铁骑,让他们知道,我大明京城不是谁想来挑衅就能来挑衅的!”

    陆远说着又道:“国之尊严,岂容亵渎!”

    然后。

    陆远便开始让小五给自己着甲衣,佩刀剑。

    当然。

    陆远也不是说真的不怕死,而是他的情报司给他提供了充足的情报来源,让他知道眼前这附近就这一支建奴铁骑,很明显这支建奴铁骑就是来试探挑衅的,在京城附近待不了几日就会撤走,自己若不趁此带着威武军去与这支即将主动退走的建奴铁骑拼一下,自己还怎么搞政治投机。

    当然,陆远对威武军和朝廷官员肯定不能这么说,因而对杨廷麟的理由才是要为帝国尊严而战。

    ……

    “陆远真这么说的?”

    紫禁城,朱由检一脸严肃地看着杨廷麟。

    杨廷麟颔首道:“是的,陛下,现在陆远已经集结其部兵马全部着甲出城!”

    一旁的刘宇亮听后差点怒斥起陆远来,暗道:“好你个陆远,老夫还以为你虽年少,但也颇通世故,知道明哲保身,如今明知建奴铁骑数量五倍于己,却还要出城迎战,饶是侥幸取胜,也定会损失惨重,真是糊涂啊!”

    薛国观见旁边的刘宇亮眼神重冒着怒火,自然也猜到这刘宇亮是因何而怒,也就不由得得意地笑了起来。

    朱由检初始也很生气,连他也觉得陆远此举实在是鲁莽,但一想到底是少年将军,年轻气盛,或许之前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