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直接在春风化工公司成立了水泥厂,而他自己临时担任水泥厂主管,而请来的几名石灰匠和泥瓦匠就暂时作为水泥厂的准技术师,月银一两五钱。
如此一来,陆远就能让石灰匠利用泥瓦匠建造好的石灰窑烧制石灰石与黏土的混合物,从而制成水泥。
石灰石不难找。
黏土和石膏也是如此。
这三个皆是天然产物,石膏是水合硫酸钙,自然界广泛存在。
而黏土更不用说,当下建筑材料普遍是三合土,黏土自然也好找。
但因为眼下清泉寨的百姓还没有谁有经商意识,主动开办黏土厂,然后为陆远的水泥厂提供黏土,所以,陆远还是从新来流民中招了五个干过制造三合土的工匠组成一个工作组,专门负责采集黏土。
而采集石膏则交给了安大夫,石膏这种天然产物虽然自然界广泛存在,但大多数普通百姓也不是都认识。
安大夫也没拒绝,毕竟陆远是和他合伙开石膏厂,他负责招人和采集石膏,而陆远负责投钱,然后利润共分。
如此,他安大夫也能多一份收入。
准技术师韦灰匠按照陆远的吩咐把石灰石与黏土放进了窑子里烧制,烧制好后的块状物则直接通过溪谷边到窑子的传送带传送到了水力石磨上。
清泉寨的溪谷水流速度快,给陆远的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水力动力。
如今制造水泥亦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因为陆远的清泉寨现在有了钢铁工业基础,制造出了齿轮和弹簧等重要零件,使得整个水力机械可以更高效地昼夜不停运作。
而且用钢制零件组成的水力机械也比木制零件耐磨损腐蚀,如果用传统水车产生动力,木头长期浸水是很容易腐烂。
如今,当烧制好的块状物被传送到石磨上时,石磨就在水力机械的带动下不停转动着,并碾磨着烧制好后的块状物,进而磨出了细粉。
而这细粉便是理论上的水泥产物。
当然。
水泥制造也不是这么简单,重点是石灰石与黏土的配比,所以是不是真正的水泥,还得实验一下。
陆远的工匠们起初几次并没有成功,试了好几次并找到烧过瓷器的窑工请教而提高窑内温度后才算烧制出了水泥。
而制造水泥还不够,陆远还得将水泥与河沙、碎石各按照一定配比配出最佳配比比例的混凝土。
花了数日,陆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工匠们失败了几次。
而在这一天,是陆远让自己的工匠第七次试验。
看着眼前已经用木柴烧固化的混凝土推,陆远又让准技术师韦灰匠上去踹一脚。
韦灰匠有些小心翼翼地把脚踩了上去,他担心又让陆远失望。
但韦灰匠踩了一脚却发现整个土堆很是牢实,便干脆大胆地踹了一脚。
韦灰匠连退了几步,但混凝土堆却巍然不动。
陆远见此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或许意味着自己的水泥混凝土总算制造成功了。
………………………………
第71章 水泥混凝土
陆远最后不得不听从唐婴的建议,请泥瓦匠在官衙对面的空地上建了一座生祠。
祠堂里专门供的就是他的神像,以此让这些清泉寨的百姓以后不用围在自己的衙门前跪拜以表达对自己的感激之情。
陆远也没想到他至始至终也不过只是在想着强大自己而已,也并没有想救国救民。
而这些清泉寨的百姓却已经对他搞起了个人崇拜,还是自发的,原因无非就是自己让他们吃饱了饭。
陆远不得不承认这些百姓们是真的懂得感恩,而不是如西方殖民者一样把印第安人杀完了才搞一个感恩节那样搞虚假姿态。
“陆郎,现在纺纱作坊开始运营后,整个织坊的春风布成本大幅度下降,可以节约出一大笔采购棉纱的成本,这笔节省出来的钱,我打算把这笔钱用来修路,眼下清泉寨内的道路尤其难走,以后每个月要有上万斤铁矿、上万石粮食运进来,还有棉纱这些运出去,没有一条好路是不行的。”
唐婴来清泉寨后,陆远把整个民事的事基本上就都开始移交给了她,如此,他才好专注于军队建设。
当然,唐婴很多时候还是会向陆远说一下自己的打算。
陆远沉吟了片刻,然后说道:“修路倒是有必要,可我这扩军工作也不能拖,你修路需要多少人力和财力。”
“节约下来的织布成本刚好够用,人力的话得要整个清泉寨所有的男丁,包括威武营”。
唐婴回了一句。
“要这么多人?”陆远有些惊愕。
“主要是打夯费力,打一个夯要至少要五六个男丁同时使力,这都是费叔亲口告诉我的。”
唐婴回道。
“那要打夯打多久?”
陆远又问了一句。
“至少两个月,从清泉寨到卫河码头的路都修好的话,而且这条路不能不夯实,不然一旦下雨或雪天,陆面太过泥泞,会很难把一车的货物运进来,到时候就只能需要一人一人的背。”
唐婴说道。
“太慢了,而且还要有用这么多人,我的威武营不可能要停止训练两个月,不过这路还是得修,正好也把这清泉寨的居民房都改造一下”。
陆远说了一句。
唐婴有些不解:“威武营如果参加训练,那这路修好就得等更长的时间,陆郎,你怎么又提及给居民房改造?难道你还想让他们都住上泥胚房,那将又是一笔大开支,而且即便不免费给他们住,光是建造这些房子又得花很长时间。”
“有种建筑材料叫水泥,他和碎石、河沙等组成一起就成为混凝土,混凝土如果再加上钢筋,修出的路照样坚固而且不用打夯,关键是进度快,不需要太多人力。”
陆远回道,他其实在当初让清泉寨军户修建居民区时就想过制造水泥,但那时他急于在清泉寨建立起自己的军队,也就没来得及制造水泥,如今既然要修路,他自然就想到了先把水泥造出来。
毕竟水泥算是基础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工业产品。
据陆远所知,早期的水泥,如波特兰水泥需要石灰石和黏土,然后就是少许的石膏。
其中石膏作为缓凝剂。
而石灰石、黏土、石膏在这个时代都有,石膏更是被当做药品使用,在西方都多被用做雕塑材料。
陆远亲自回了一趟临清城,请来了制作石灰的石灰匠,还有专门造窑子的泥瓦匠。
陆远直接在春风化工公司成立了水泥厂,而他自己临时担任水泥厂主管,而请来的几名石灰匠和泥瓦匠就暂时作为水泥厂的准技术师,月银一两五钱。
如此一来,陆远就能让石灰匠利用泥瓦匠建造好的石灰窑烧制石灰石与黏土的混合物,从而制成水泥。
石灰石不难找。
黏土和石膏也是如此。
这三个皆是天然产物,石膏是水合硫酸钙,自然界广泛存在。
而黏土更不用说,当下建筑材料普遍是三合土,黏土自然也好找。
但因为眼下清泉寨的百姓还没有谁有经商意识,主动开办黏土厂,然后为陆远的水泥厂提供黏土,所以,陆远还是从新来流民中招了五个干过制造三合土的工匠组成一个工作组,专门负责采集黏土。
而采集石膏则交给了安大夫,石膏这种天然产物虽然自然界广泛存在,但大多数普通百姓也不是都认识。
安大夫也没拒绝,毕竟陆远是和他合伙开石膏厂,他负责招人和采集石膏,而陆远负责投钱,然后利润共分。
如此,他安大夫也能多一份收入。
准技术师韦灰匠按照陆远的吩咐把石灰石与黏土放进了窑子里烧制,烧制好后的块状物则直接通过溪谷边到窑子的传送带传送到了水力石磨上。
清泉寨的溪谷水流速度快,给陆远的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水力动力。
如今制造水泥亦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因为陆远的清泉寨现在有了钢铁工业基础,制造出了齿轮和弹簧等重要零件,使得整个水力机械可以更高效地昼夜不停运作。
而且用钢制零件组成的水力机械也比木制零件耐磨损腐蚀,如果用传统水车产生动力,木头长期浸水是很容易腐烂。
如今,当烧制好的块状物被传送到石磨上时,石磨就在水力机械的带动下不停转动着,并碾磨着烧制好后的块状物,进而磨出了细粉。
而这细粉便是理论上的水泥产物。
当然。
水泥制造也不是这么简单,重点是石灰石与黏土的配比,所以是不是真正的水泥,还得实验一下。
陆远的工匠们起初几次并没有成功,试了好几次并找到烧过瓷器的窑工请教而提高窑内温度后才算烧制出了水泥。
而制造水泥还不够,陆远还得将水泥与河沙、碎石各按照一定配比配出最佳配比比例的混凝土。
花了数日,陆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工匠们失败了几次。
而在这一天,是陆远让自己的工匠第七次试验。
看着眼前已经用木柴烧固化的混凝土推,陆远又让准技术师韦灰匠上去踹一脚。
韦灰匠有些小心翼翼地把脚踩了上去,他担心又让陆远失望。
但韦灰匠踩了一脚却发现整个土堆很是牢实,便干脆大胆地踹了一脚。
韦灰匠连退了几步,但混凝土堆却巍然不动。
陆远见此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或许意味着自己的水泥混凝土总算制造成功了。
………………………………
第72章 开启基建工程
陆远又让造水力石磨机械的鲁亮上去试试,鲁亮干脆抄起旁边用来刨土的镐子砸了下去。
砰!
坚硬的混凝土只溅起一点石屑。
“公子,真的很硬啊!”
鲁亮抬头看着陆远说了一句。
陆远又让一名泥瓦匠取来几块砖,专门用这种混凝土砌墙试试。
待砌好的一段齐膝矮墙用火烧干后,陆远亲自用刀插进了粘合剂间,却没有插进去。
这名泥瓦匠见此也大为惊骇:“官爷这是用的什么土,看上去比加红糖的三合土还厉害?!”
然后,陆远又亲自踹了一脚,墙依旧不倒。
如此,陆远算是彻底相信自己的水泥混凝土已经制造成功。
“很好,这次参与制造水泥的准技术师皆升为技术师,月银增加五钱,并直接奖励五十两银,鲁师傅也奖励五十两。”
陆远这么一说,韦灰匠等皆高兴不已。
“这都是官爷您的功劳,我们只是照你说的做而已,如今平白得这些赏赐,有点不应当。”
这些工匠初始还有些不好意思。
陆远则笑道:“本官也只是提提建议,你们自然也有功劳的,不必推辞,以后还有你们效劳的地方,这水泥既然建造成功了,还得想办法提高产量。”
陆远这么一说,众人这才没说什么,忙谢了恩。
接下来,鲁亮便开始按照陆远的吩咐研制水力搅拌机。
毕竟春风钢铁厂现在已经能提供防腐蚀且坚硬的高碳钢,制造出搅拌碎石与黏土的搅拌机桨叶已不成问题。
而水泥厂的技术师们便开始增建窑子与水力石磨,以求增加水泥产量。
“陆郎,这混凝土真的能用来修路?”
陆远新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取名为春风建筑第一工程局,简称为春建一局。
而现在,春建一局暂时专门负责清泉广场一带的工程建设,以此真正开启自己在清泉寨的基建工程。
此时。
春建一局正在对清泉广场进行混凝土加固。
春建一局聘用的一批泥瓦匠与小工正在不停地将混凝土浇筑铺平在清平广场上,为防止打滑,还专门在上面划出一道道横线。
这一天,同在一旁的唐婴见春建一局的工匠们干得热火朝天,不由得还是皱眉质疑起这混凝土的坚固程度来。
“少奶奶,陆官爷真没骗您,这混凝土比青石板还适合做路面,而且青石板要防滑还得靠石匠们在上面打槽,而这混凝土就不用,还能凝结成一整块,更重要的是他不用费力夯土,做工时间短,浇筑后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干固,还放水,如果是土路,就算夯得再实要是下几天雨也会被泡坏,小的给您试验试验。”
春建一局的郭主管自从知道工程款都是唐婴直接负责拨付后,就有意在唐婴面前卖好,便立即将灭火用的水枪拿了过来对着眼前的一段已经晒干的混凝土路面使劲用水冲着。
郭主管冲了足足有半炷香,整个混凝土地面依旧没有溅起半点泥屑。
“陆,陆郎,这,这混凝土竟如此厉害?”
唐婴拉着陆远的手臂,惊得两眼发愣。
“你踩上去试试,看看有没有被这水泡软”。
陆远说了一句。
唐婴还真想试一试,一边紧紧牵住陆远的手,一边将绣花鞋踩了上去,深怕脏了自己的绣花鞋。
“咦!”
唐婴莞尔一笑,直接将身一跃,双脚都跳在了混凝土地面上,使劲地踩了起来:“陆郎,你这个真的很硬唉!”
陆郎似怒非怒地走了过来,低声道:“说清楚点,是混凝土硬,不是我硬。”
唐婴没懂陆远的意思,此时的她满心思都沉浸在对这混凝土的惊讶之中。
而也因为此,唐婴算是彻底相信用混凝土修路更好。
唐婴主动成立了春建二局,专门负责用混凝土改造清泉寨的老泥路。
这一天。
于家按月送来了铁矿,负责运输铁矿的于府管家一见到陆远和唐婴:“陆公子,唐家小姐,不巧昨天下了一天雨,估计路上泥泞得很,要不小的在外等上一天,再着人把铁矿给您们运到清泉寨去?”
“于管家,下雨没关系,哪有让你在野外住宿的里,你可以让你的马车直接把铁矿拉进去。”
陆远说了一句。
唐婴也点了点头:“是的,于管家,我们清泉寨的路是不怕雨天的。”
“是吗?”
于管家有些将信将疑地让人把一车车铁矿用马车拉了过来。
于管家一来到清泉寨路口,就看见了斜坡上的路与其他地方的路面不同,横线排列的路面很平整,似乎也很坚硬。
于管家大着胆子踩上了一脚,立即就惊讶起来:“这东西牢实,陆公子,唐家小姐,您们这路是如何修的,竟比官道还好,这是什么土,竟跟石头一样硬!”
“这是我们制造的混凝土,不仅可以用来建造道路,还可以修房子,修墙”。
陆远这么一说,于管家瞬间来了兴趣:“比包砖贵吗?”
陆远知道于管家说的包砖是什么意思,如今明朝建造城墙最坚固的方式就是里面用三合土夯实筑造其墙体,然后外面包砖。
但这种除了豪门大户和朝廷修城墙外,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成本,毕竟青砖也不好烧制,而要用三合土打一道墙也不是一简单的工程。
“自然便宜,也不用砖,如果想特别牢固用几根钢棍做筋骨就行,在把混凝土浇筑,晒干数日就牢固如这样了。”
陆远这么一说,于管家顿时来了兴趣:“实不相瞒,我们于家祖籍河南,但如今河南时不时有流贼作乱,乡绅大户皆结寨自保,于家自然也打算如此,但用包砖实在太费,陆公子如果可以,不知可否卖些这种混凝给我们于家?”
陆远也没想到这于管家居然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