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俊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俊杰-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酒下肚,王栋有生以来,第一次喝到古代的酒水。他之所以拒绝九公,不是因为他没喝过酒,而是对这古代的酒,有些忌惮。毕竟是第一次,还是比较紧张的。

    就像王栋第一次吃这个世界的食物一样,当时的感觉,真的是难以下咽,如鲠在喉。可是现在,他不也适应的很好?

    本以为这古代的酒水,也不会好喝到哪里去。想不到,清酒下肚,和预想中的味道,有些不同。酒水辛辣之中,竟然还有几分甘甜的味道,缭绕舌尖,细细品味,竟有几分香甜。

    “想不到,古代的酒水还挺好喝。”王栋一阵感叹,“可能,和现代相比,古代的泉水,放在二十一世纪,就是琼汁玉液一样的存在吧。”

    转过头,那边的九公,已经自顾连饮数杯。

    “九公,难道我们酒肆,不用开门做生意么?”王栋不解道。

    “做生意?哈哈……”九公却是一阵大笑,“谁会来这偏僻的地方饮酒作乐?去,也是去城内那些大酒坊。”

    “我们酒肆,价格比起城内应该要低上许多,路过的行人应该会考虑来我们这里。”王栋虽然不知当初为何选择将酒肆建在此处,不过既然远离城内繁华地段,在经营成本上,该是有些优势。

    成本降低,那么酒水的售价,便会相应降低。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还是非常划算的。

    岂料,九公继续摇头:“这年头,普通人家,吃饭都有困难,哪里还有钱喝酒。”

    “吃饭困难?”

    听了九公的话,王栋不由一愣,他如果没记错的话,自己身处的,应该是贞观年代,史上最出名的贞观之治时期,怎么会有普通人家,连饭都吃不起?

    “呵,也不知是什么缘故,自从改了年号,连续三年大灾,”九公喝着酒道,“不知,是不是现在的皇帝,触动了天威,才降下惩罚。”

    “连续三年大灾?”王栋第一次知道,原来贞观年代,也不是所有百姓,都可以安居乐业。

    尤其是太宗继位之初,大唐连续三年遭灾。坊间甚至传言,这是上天对太宗玄武门兵变的惩罚,一时谣言四起,搞得人心惶惶。

    幸好,太宗是千古难见的明君,对这些流言蜚语,并未放在心上。

    今日,经九公这一提醒,王栋的脑海中,模模糊糊的出现了一些画面。这些画面,是他被三娘救回之前看到的,当时他头部遭受重创,记忆断断续续,画面上,确实有许多难民模样的人。

    正如九公所言,三年大灾,让大唐的百姓,连饭都没得吃,又哪有钱让他们买酒吃?加上酒肆地处偏僻,有财力吃的起酒的人家,非富即贵,又怎会来这种地方?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连续三年,酒肆的生意越来越惨淡,直到现在,几无人问津。

    “对这些,难道酒肆的老板不知道么?为何不将其结业,转做其他生意?”王栋道。

    九公继续饮了一杯酒,道:“其他生意?能做什么?”

    “能做什么,你们这些大唐人应该比我更清楚。”王栋心中暗道,“真是死脑筋,生意不行如斯,都不肯换个营生来做。”

    “既然百姓都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开餐馆?”

    “餐馆?”九公哂笑,“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栗、面粉做主食,用什么来开餐馆?”

    王家,拥有庞大的粮店生意,现在仍然到了无粮可卖的境地,由此可知,大唐缺粮已经到了何等的地步。

    “那……”

    “算了,做什么生意,就让主人们去烦恼吧,我们这些下人,就不要瞎操心了。”转眼间,两壶的酒水,便已经入了九公的肚子,双颊泛着红晕,看起来又已醉意朦胧。

    王栋不解,既然无人能买的起这里的酒水。那为何,九公却可以毫无顾忌的喝掉?难道,他就不怕王家的那些主人们,跑来查账?毕竟,以他这种喝法,每月喝掉的酒水,是非常惊人的。

    不过这些疑惑,他已经无法从九公的口中得到答案。九公,整日都可以用“醉生梦死”来形容。对于酒肆的生意,他毫不关心,就好像,这与他完全无关一样。

    不过王栋不是这样的人,与其像九公这样整日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倒不如想想法子,怎么才能让这个小小的酒肆,起死回生。

    人就是这样,一旦闲了下来,就会像王栋这样爱“胡思乱想、多管闲事”,正是因为这样,人类才会如此迅速的发展。
………………………………

第十六章 早市意外发现

    胡乱吃掉晚饭,王栋收拾出一间房间,早早便睡去。

    既然来到了大唐,就应该遵守大唐的规矩,将作息时间,调息正常。

    长夜漫漫,以至于王栋早早便醒了过来。看看天色,外面依旧一片朦胧,闭上眼,王栋却是再难入眠。

    “咕噜噜……”

    肚皮之中传来的抗议,让王栋一阵苦笑。只是吃些栗米,显然很难熬过这漫漫长夜,惹得王栋睡意全无,辗转反侧许久,终于穿衣而起。

    “既然睡不着,就出去走走。”

    来到这里,限制远没有在王府那么多,因此王栋可以自由行事。

    “不知道,这个点,有没有卖东西吃的。”

    估算下时间,再过半个时辰,也该天亮了,于是了无睡意的王栋,摸出十几文钱,便走出了酒肆。

    和白日的闷热相比,黎明之前的温度很是凉爽,借着昏暗的光线,王栋看到,古道之上,不时有人经过,方向正是向着晋阳城方向。

    “嗯?想不到这条路,比白日里,还要热闹。”王栋不由嘀咕,然后好奇的跟了上去。

    昨天,王栋特意留意了下这古道上的客流量,发现少的可怜。原因很简单,这城东的古道,并非官道,平日进出的,都是附近乡镇的百姓。

    晋阳城,要说最繁忙的地方,自然要数南门。

    南门,道路宽敞、平整,白日间有不少商旅车队进出,比起这东门,不知要热闹上几倍。

    可是,为何这黎明之前,东门这边却如此热闹?

    王栋紧走几部,追上前面几个结队而行的行人,发现他们身上,都背着一些东西。有的是一担柴,有的是一担菜。

    “这位老丈,不知你们可是去到那晋阳城内。”王栋恭敬的询问道。

    那老丈带着一个斗笠,转过身,发现一个年轻人正非常恭敬的等待回答,于是耐心回道:“正是。”

    “敢问几位老丈,你们担着这些东西,可是去城内贩卖?”

    “没错,年轻人,你有何事?”

    王栋笑道:“我也想去城内,不知,可否顺道而行?”

    “当然没问题。”

    于是,王栋跟随在那几位老丈的身后,向着城内走去。

    来到东门,城门上高挂着数盏白色灯笼,将城门照亮。几位守城的军官警戒左右,城门之下,不断有人入城。这些人,身上都或背或担一些东西,看来也是想拿到城内贩卖的。

    守城军官,对这些入城的百姓,未有阻拦,通通放行,王栋几人,也顺利进城。

    “老丈,您肩上这担柴,可以换多少钱?”王栋好奇的问道。

    “三文钱。”

    三文钱?对于这个数字,王栋暂时没有直观的感受,不知道这三文钱,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不过,想要砍一担好柴,所花费的时间,怕是要整整一天。

    这些进城的人,和这樵夫老丈一样,每日天未亮便动身,然后将新鲜采摘的瓜果、蔬菜换成钱,用来过活。大致情形,就如同二十一世纪的早市。

    在大多数人尚在梦乡之际,这些勤劳了百姓,便为了生计开始了一日的奔波。

    “年轻人,我们要在卖柴了,你自便就是了。”

    “多谢老丈。”

    拜别了这几位好心人,王栋开始在这自发聚集而起的“早市”逛了起来,再看天色,东方已出现了鱼肚白,黎明就在眼前。

    “咕噜噜!”

    走了这段路,王栋的肚子,又开始抗议起来。王栋拍拍肚皮,叹道:“不知道,这早市上,有没有卖吃食的。”

    话音落下,王栋的鼻尖,突然飘来一阵香气。

    “好香!”

    来到大唐,王栋还是第一次闻到如此让人垂涎三尺的香味,这一刺激,让王栋的肚子,更加“咕噜”乱叫起来。

    饥饿难耐,加上如此香气扑鼻,王栋食欲大动,寻着这香味,便走向了一处摊位。

    来到近前,却见这摊位四周,已经聚满了人,至于那香气,正是从人群中传出的。

    “给我盛一碗。”

    “我也要。”

    ……

    对这香气扑鼻的“食物”显然非常受欢迎,王栋也更加期待,这是什么吃食。

    一转眼,王栋发现,刚才结伴入城的几位老丈,竟也出现在附近,王栋连忙打招呼:“老丈!你们也来了?”

    “咦?想不到年轻人你也在这里。”

    “对啊,几位老丈来此,难不成也是为了那吃食?”

    “哈哈,说来惭愧,我们几把老骨头,平日没什么嗜好,最大的爱好,便是每天早上,能在这里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豆花。”一说到这豆花,几位老丈的脸上,皆露出了垂涎之色。

    “豆花?”王栋一愣,感觉这个词语非常之熟悉。

    “年轻人,咱们今天相遇便是有缘,来来来,我们今日就请你喝一碗,尝尝张家娘子的手艺。”

    于是,在王栋还在思索“豆花”是何物之时,便被几位老丈拥入了人群之中。

    “张家娘子,八碗豆花,有劳。”

    “好嘞,马上来。”

    一个清脆的声音,伴随着香气而来,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年轻的俏丽女子,便端着一个托盘,端上五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豆花。

    “几位慢用。”女子声如银铃,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听在耳中,很是舒坦。

    再一低头,望着女子托盘上之物,王栋大惊,心中暗道:“这……这不就是现代的豆腐脑么?”

    豆腐脑亦称豆腐花、豆花,是中国自古以来便十分有名的小吃,豆腐花、豆花的称呼主要集中在南方,在二十一世纪,北方俗称豆腐脑。

    王栋,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初时听到“豆花”之名,便感觉十分熟悉,现在再看碗中之物,王栋算是大彻大悟。

    而这一碗碗的豆花,则让王栋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归属感。

    在两个跨越千年的时代,可以吃上同样一种东西,那种感觉,是何其震撼和美妙?端着那碗豆花,一时间王栋竟舍不得吃了。

    “年轻人,你怎么只看着,不吃啊?你尝试一下,很香甜美味的。”几位老丈,一边狼吞虎咽的享受豆花的美味,一边对王栋说道。

    那边,卖豆花的张家娘子,也察觉到了王栋的异常,以为他是没钱付账,于是走过来道:“看你面生,这碗就当我送你了。”

    “送我吃?”

    “是啊,如何?”张家娘子,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王栋激动道:“谢谢,谢谢。”

    “那你还不趁热吃?”

    “这位娘子,恕在下冒昧,请问能不能再给我一根油条?”
………………………………

第十七章 创业,先从“食”开始

    “何为油条?”

    面对着王栋期待的眼神,张家娘子眨巴着大眼睛,却是一脸的好奇,对王栋所谓之“油条”十二万分的不明白。

    张家小娘子憨态可掬,不似在做戏。

    王栋道:“张家娘子,你就不要耍我了,吃豆花当然要配上油条才美味了。”

    吃上一碗豆花、一根油条,对于王栋而言,存在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岂料,不仅这张家娘子不明白王栋所指何物,连那几位樵夫,也是一脸不解,凑过来,一手端着豆花,一边道:“年轻人,你所指的油条,到底是何物?”

    见所有人都一脸不解,王栋开始认识到,在大唐的这个年份,可能还没有“油条”这个人类杰出的产物。

    “也可能油条已经出现,只不过名字和二十一世纪不一样?”

    想到此,王栋的心中,又燃起了几分希望。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之中,只见王栋转身,放下手中的豆花,然后走到那张家娘子的面前,双手非常“没礼貌”的扶在张家娘子的肩膀上。

    王栋一脸严肃认真模样,直视着张家娘子,道:“油条呢,是这样,最初的形态呢是又小又软,然后随着人们的挑逗,它会越变越长、越变越粗、越便越硬,懂了没?”

    被王栋扶住双肩,这张家娘子,心肝乱颤。大唐的风气,对女子约束较为宽松,因此大唐女子也非常开放。

    即便如此,大庭广众之下,被王栋钳住双肩,她仍是十分紧张,脸颊早已羞的滚烫,只是在夜色的掩护下,不太容易叫人察觉。

    不过看王栋,眼神如此认真,张家娘子心中暗啐:“我这是在胡乱想什么呢!”

    “初时又小又软,然后越摆弄还会越变越长、越变越粗、越便越硬……”当张家娘子,重复这些话后,整个脸颊,瞬间如火烧一般,狠狠的瞪了王栋一眼,嗔怒道,“流氓!”然后飞一般的跑开。

    “啊?!”王栋大惑不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一旁的那些樵夫,却是乐不开支,一阵哄笑。

    “哈哈……”

    “年轻人,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会如此戏弄人,哈哈哈……”

    一班老不正经,笑着对这边的王栋竖起了大拇指,王栋却仍是一头雾水,心中暗道:“难道,我说错话了?”

    回想方才那张家娘子的表现,不由一拍脑门儿:“哎呀,我刚才都说了些什么!”

    后知后觉的,王栋上前道歉,那张家小娘子,却红着脸将他训斥而回。

    王栋无奈的耸耸肩:“看来这小娘子,以为我是在说那龌蹉的东西无疑了,不过,这有什么害臊的,没这东西,怎么生宝宝?”

    纵使大唐女子再开放,也不可能在谈论男女之事方面,面不改色。

    张家小娘子,对王栋噤若寒蝉,王栋无奈,只好折回,向那些樵夫打探关于“油条”的消息。

    不过让他失望的是,“油条”一物,似乎还并未出现。

    “唉,可惜,可惜啊。”王栋一阵摇头。

    “年轻人,你为何要苦苦寻找那叫‘油条’之物?”众人不解。

    王栋道:“诸位不知,若是油条配上这豆花一起食用,油条的香脆与豆花的滑嫩,在口腔中一齐搅动,那种味道,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真的有这么厉害?”

    “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是啊是啊,和豆花一起吃,味道一定差不了。”

    ……

    众人,被王栋形容的口水直流,未曾见过“油条”,却已心驰神往。

    “年轻人,你既然知道此物,为何不自己做出来,让我们大家也开开眼界?”

    “对啊对啊。”

    众人目标,全部聚集在王栋的身上。

    王栋一拍脑门儿:“嗨,我怎么把这个办法忘记了,多谢诸位老丈提醒,不才这就回加准备。”

    “好,祝你马到成功。”

    “多谢,多谢!”

    于是,在一干樵夫的注视和鼓励之下,王栋大踏步的离开。出了东门,黎明的曙光,霍地照耀在他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上天似乎也在预示着什么。

    那些樵夫,对王栋讲的话,让他茅塞顿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