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俊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俊杰-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哎,怎么又卖完了,我还打算买一些回去与我娘子做午饭呢。”

    “是啊是啊,算了,明天再来吧。”

    王栋、九公、张家娘子,一个劲儿的对着人群说“抱歉”,一炷香之后,终于将所有人都打发走。王栋等人,均是一屁股坐下来休息,连续忙活了四个时辰,谁撑得住?
………………………………

第三十二章 达成合作

    “王郎,九公,忙了一个上午,用些膳食吧。”

    张家小娘子,端着单独留出的油条和豆花,送与王栋、九公等人食用。想那九公等人,自家卖的东西,却是第一次吃。

    “好好好,我昨日就想尝尝了,可惜都卖光了,”九公感叹道,“多亏小娘子今日留了个心眼儿,不然我们,怕是又要错过喽。”

    接过张家小娘子递过的油条和豆花,九公又想起了什么,开口竟是唱道:“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

    这小小的民谣,九公唱的语调很是诙谐,王栋却是眉头一挑,笑道:“九公,是在说我压榨你喽?”

    “哈哈哈……”众人大笑。

    王栋知道,九公只是随便唱唱,并无他意,却想不到一个声音,却是突然自旁边冷冷响起。

    “老丈此话,可是在讽刺我大唐皇帝昏庸无能,以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么?!”

    声音之中,充满了威严,虽然稚嫩,却隐隐有一股居高临下的气质。

    随着这声音方向,众人不由转头望去,却发现,两丈之外,站立一女童。

    女童年纪约莫**岁,头上梳一垂髫,身着一套华丽的白色锦裙,锦裙之上绣工卓绝,一看便知不是凡品。此刻,那女童,正一脸怒容的望着王栋、九公等人,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特殊的气质。

    王栋向着那女童的脸上望去,女童虽只有**岁的样子,但样貌天生丽质,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可以想象,此女长大之后,一定是一位容色绝姝的大美人。

    “这个女童……大有来头。”王栋心中暗道。

    光从这女童的穿着、打扮、气质、谈吐,便可以推断,此人绝非普通人家的孩子。便是那梦瑶,身上穿的衣服,亦不如此女名贵。王家在太原,已是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与此女比起来,却似乎差了一截。

    “喂,你这女童,可是与我们说话?”九公望着的女童问道。

    女童束手而立,眉角上扬:“自然。”

    “小妹妹,我想你刚才误会了,方才我们只不过是在开玩笑而已。”张家娘子似乎非常喜欢小孩子,微笑着耐心解释。

    “可是你们这样随意玩笑,却容易让他人误会,且……”女童小大人模样的说着,样子既好笑又可爱,不过她的话尚未说完,便被另外一个声音制止。

    “质儿,你又乱跑。”一个充满溺爱的声音传来,接着便是一个雍容华贵的女子身影,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此人,看上去约莫三十岁左右,气质雍容,美貌端庄,举手投足间皆是自信之气,此刻美妇人正望着那女童,眼神既无奈又怜惜。

    女童吐吐舌头,乖巧的走到那美妇人面前,拉美妇人的手撒娇:“阿娘,人家闷嘛,当然要出来走走。”

    “不过,你人生地不熟,可不能一个人乱跑。”美妇人刮了一下女童的鼻子,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质儿记下来了。”

    说着,那美妇人领着女童便欲转身离去,目光瞥到这边的王栋等人,脸上报以歉意的微笑,算是为方才那女童的“唐突”致歉。

    众人本就未将女童的言谈放在心上,也回一微笑,然后目送着一大一小两位身影远去。

    “啊,也不知道,这娘子是谁家的媳妇,气度竟如此不凡。”九公在一旁赞叹道。

    张家娘子也点头:“是啊,看她对那孩童的教导,也一定十分上心。”

    “都不简单。”王栋叹道。

    “不简单?”王栋的评价,倒是别树一帜,让七公与张家娘子不由侧目。

    感叹完那对母女之后,王栋等人终于开始享用自己今日的第一餐。当油条和豆花入肚,顿时让那九公借来的三位仆人一阵赞叹。

    “哇,真的好吃。”

    “九公,你是怎么研究出这东西的,害得我差点把自己的舌头给吞了。”

    “好吃还堵不住你们的嘴。”

    “嘿嘿,我们也是实话实话。”

    于是,六人美美的享受完这顿饭,然后开始悠闲的整理摊位。

    王栋正在向木车之上搬运面盆,一旁已出现一个人影:“九公、王栋,三娘有请。”

    九公、王栋一愣,起身向着那人背后望去,却是发现百步之外的一处茶厅之中,一位白衣公子,正在向着这边张望,此人正是女扮男装出门而来的王梦瑶。

    王栋、九公对望一眼,然后吩咐了一声,便随着那人,一同向着酒肆方向走去。

    王栋、九公以为,王梦瑶今天并未来,却想不到她早已到了,只不过是隐在暗处观察而已。

    今天上午的火爆情形,梦瑶全部看在眼中,心中也已有了九成的打算。于是,将王栋、九公二人请去,便是打算一下下一步的计划。

    王栋、九公二人进了茶肆,来到窗前,跪坐而下。

    九公道:“老奴以为三娘今日有他事不能前来,现在看来,三娘应该在此观察了一个上午了吧。”

    三娘点头:“没错。”

    “那三娘感觉如何?”

    “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三娘思索了下,又修正道,“应该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三娘这话说的不错,今天上午,生意之火爆。是王栋、九公也不曾料想到的。最初,王栋要准备一石的面粉制成面团,九公尚担心会有剩余。想不到,一石面粉远远不够。

    今天上午,他们竟是将昨日从粮店带回的三石面粉全部用尽,销售之火爆,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

    在这样的成绩之下,王栋、九公二人,自然是信心满满。

    王栋望着三娘,开口道:“那么三娘是否决定,与我们合作了?”

    “合作,倒是没有问题。”三娘的目光凝视着王栋,“只不过,不知你们可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具体方案暂时没有。”王栋道,“不过,只要三娘决定,我和九公,一定会拿出一个最适合的方案。”

    “好,就看你们的了。”三娘这话,算是答应了王栋之前提出的合作方案。
………………………………

第三十三章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茶肆之中,九公又与梦瑶通报了一番今日的盈利状况。

    梦瑶走后,回到小娘子的家中,众人开始了点算,三石面粉制成油条,总共卖得661文钱。若是按照粮店现在每石150文钱来算,三石面粉的成本是450文,其他油料、白矾等物成本70文,制作豆花的成本在90文,总计成本610文,实际盈利51文钱。

    若是按照与梦瑶的约定,面粉等材料的价钱减半卖与王栋,那么总成本便会缩减到350文左右,盈利311文钱,盈利的八成补贴面粉等材料的价钱,那么梦瑶将会总共将得到580文左右,梦瑶所得利润远未达到王栋所承诺的利润翻番。

    一石面粉,利润若想翻番,梦瑶至少需要得到230文钱,三石面粉,便是690文钱,加上黄豆的成本,按照王栋的承诺,她该得到780文钱左右。

    可是现在,580文和780文之间,却是差了许多。

    此事,一直是以王栋为主导,此刻当他将计算的结果,告诉九公等人,众人纷纷失落。

    忙碌了一个上午,想不到和预期,却是差了许多。

    九公叹了一口气,望着王栋,道:“580文和780文相差太多,看来,你这个法子,是行不通啊。”

    王栋道:“是啊,看来想要利润翻番,仍是有些困难。”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理论和实际相差的数据,竟是如此巨大。

    理论无错,卖的的钱数有错,那么……问题一定便是出在了执行的过程中。

    沉闷的气氛中,每个人都有些垂头丧气,只有王栋,他在思虑上午的所有过程。

    “怎么样,才能让卖的的钱,增加呢?”王栋的目光,不由落在了几根剩下的油条之上。

    此刻,已是午后,剩下的油条,此刻已经没有了上午那般直挺,竟是软软趴的在盘中,王栋用筷子将油条夹起,油条软绵绵的,不时有一滴滴的豆油滴下,一口咬下,已经没有了刚出锅时候的香甜,再看这油条的内部,并未完全炸开。

    看到这里,王栋的眼球不由一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转过身,王栋兴奋的对九公等人道:“你们快来看看,这油条,有何奇怪之处?”

    九公、小娘子来到王栋身前,看着他手中的油条,道:“放的时间长了,当然是这个样子了。”

    王栋摇头:“不,油条之所以在放凉之后,便成这样,是因为面团并未完全炸开。”

    “什么意思?”众人不解。

    王栋道:“很简单,我们和制的面团,仍然有问题。”

    “啊?”

    众人不知王栋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效果,不过见他如此笃定,便与他一起,又开始了对面团的研究。

    顾不上休息,一个下午,王栋、九公等人都忙于试验,最后,当张家娘子,用温水开始和面的时候,奇异的现象发生了。

    用张家娘子和的面团,用同等大小的面团炸出的油条,竟然比之前大了一圈,而且长度也增加了三分之一。

    看到这里,王栋不由大喜,一把搂住张家娘子,兴奋道:“成功了,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谢谢你!”

    王栋不由得不兴奋,因为现在,他面前的这根油条,除了大小,与他在二十一世纪吃到的几乎完全一样。

    “原来,是因为温水可以使酵母菌充分发挥作用,炸制出来的油条,才会更加的蓬松。”

    王栋一个人兴奋,其他人却是一脸茫然,九公问道:“这样,就可以利润翻番了?”

    王栋压下心中的兴奋,点头道:“九公你看,同样的一块面团,制作出的油条,多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用这样的面团炸制出与早上同样大小的油条,便会少用三分之一的面团。”

    王栋的话说到此处,再笨的人,也已经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张家娘子双眼放着光计算道:“也就是说,三石面粉,做出的油条,将会多三成,那么卖的的钱也会多三成。”

    “没错,”王栋又发挥了他惊人的心算本能,“多三分之一,便是220多文钱,也就是说,同样三石面粉,我们的收入可以是880多文。”

    九公捋着胡子笑道:“880文,支付给三娘780文,我们仍然剩余100文,完全可以应付其他成本。”

    “没错!”王栋兴奋的点点头。

    众人却未发现,此刻,已是华灯初上,直到老夫人举着一支油灯走过来,众人这才意识到,原来天已大暗。

    “想不到都这么晚了,”王栋目光转到九公那里,道,“九公,我想将今天的这些内容整理一下,也好拿给三娘过目。”

    “也好,我们之中,恐怕也只有你能将这些事情,说的清清楚楚了。”

    “那明天的早市……”

    九公笑道:“我看,明天咱们还是停业一日,将新的制作流程完善一番,再开始。”

    王栋点头:“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我把计划写出。”

    “好,就这么办。”

    于是,在达成这些共识之后,众人分头开始了行动。九公和两位仆人,寻来笔墨和白布,然后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告示,将其挂在他们早市摊位之旁,说明停业一天。

    张家娘子和另外一名仆人,便在家中将器具洗刷干净。

    至于王栋,则酝酿自己上报与梦瑶的计划将如何写。

    只不过,当王栋酝酿的差不多了,这才悲剧的发现,他不仅对大唐的文字一知半解,而且连写计划用的“纸”都与现代大不相同。

    王栋此刻,手拿狼毫笔,望着眼前那张巨大的纸张,有些发懵。

    “难道……大唐的一页纸,都这么大?”

    其实是王栋才疏学浅了,大唐的书,并不像后世那般装订成册,而是一张卷轴一样的东西,写好之后,将卷轴卷起,便成了一本书。

    不过,书的样子不一样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王栋根本不会大唐的文字,更别说要用毛笔写出来了。
………………………………

第三十四章 大人物

    在经过痛苦的抉择之后,王栋最终还是放下了“尊严”,找九公帮忙,他口述,九公则帮忙书写。只不过,遭受九公的奚落,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已是后话。

    ……

    目光转到晋阳城最大的一座官家府邸之内,此刻一对母女,正在长廊之中徐行,仔细一看,正是昨日上午,那立于王栋摊位之前的美妇人和女童。

    太原,是大唐李氏起家之地。在大唐建立之后,太原划为并州,州治设于晋阳城,不过唐初,坊间仍以太原称呼。也正是太原,与李家有这种剪不断的关系,因此并州与其他州府相比,尤为引人注目。

    如王栋猜测的那般,这对母女竟能够自由出入州治的府邸,显然不是常人。

    母女二人,走累了,坐于凉亭之中休息。

    过了没多久,一个人影自远处匆匆而来,直奔凉亭。此人,一身圆领长袍,头戴黑色璞头帽,行走之间,虎虎生风,气度不凡。

    不过此刻,这人,显得有些焦急,来到凉亭之后,竟是径直跪拜下去:“臣李俭,拜见皇后娘娘,长乐公主。”

    “莒国公快快请起。”

    王栋猜想,这母女二人,出身非凡。可是他万万都不会想到,这美妇人便是一代天骄“天可汗”唐太宗的老婆,而那女童,便是唐太宗嫡长女。

    至于,下方站立之人,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莒国公唐俭。

    今日,大唐的三位重量级人物,会集于此,不知所为何事。

    唐俭站定,望着长孙皇后,道:“皇后怎的也来了晋阳?”要知道,皇后乃是后宫之首,怎么可以随便离开皇宫?

    至于唐俭,他本就是并州晋阳人士,抽空回乡省亲,也是合理之中的事情。

    长孙皇后望着唐俭,叹道:“哎,大唐灾祸三年,我这个当皇后的,又怎么安心的下?重归故地,看百姓现在是何生活。”太原,毕竟是李氏发源之地,饮水思源,长孙皇后对太原十分关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唐俭道:“皇后忧国忧民,乃是我大唐百姓之福,只是皇后还要保重凤体。”

    长孙皇后道:“这个莒国公勿需担忧,我在晋阳只呆数日,不日便会启程返回长安,莒国公忙自己的事情,便可。”

    “是。”

    长孙皇后,不喜干涉朝政,不过这唐俭此刻不好好的呆在长安,也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莒国公,陛下派你来晋阳,是否有要事?”长孙皇后问道。

    唐俭一时有些吞吞吐吐起来:“这个……这个……”

    “算了,莒公既不好开口,我也不问了。”

    “皇后娘娘不要误会,”唐俭连忙回道,“此次,陛下派我来晋阳,只是说让臣巡查一下并州的情况,不过,臣猜测,陛下的目的,不在于此。”

    “哦?莒国公不妨说来听听。”

    “臣猜测,陛下派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