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叔此番才算是明白了韩明的意图,对韩明抱拳说道:“郑涵在此替郑村百姓谢过蒯大人,可不知这麦种有何特别之处。”
郑涵不傻,往日里官府也偶尔有发放粮种的行为,但是这个日子里发粮却不合规矩。没法种啊,这天怪冷的,麦种哪里能存活。
韩明笑了笑:“蒯大人说这些麦种诸位领了回去,只管播种就是,半月之后自见分晓。”
郑涵还是有些疑惑,但是鉴于韩明说是蒯大人说的,也就不好多问了。只好按照韩明的意思照做,吩咐所有人排好队列。郑涵找来了村子里的户籍簿,按照上面记载的顺序,一家一家的叫唤。
“郑狗子,郑三……”
分发麦种的任务耽误了不少时间,郑村人口算的上多,足足四百余户,一千五百多人。韩明在郑涵身旁一一看着,但凡有记载哪户人家的孩子多了些,韩明便使人多给些麦种。
两个多时辰,郑村的麦种才算完成。这个时候,一声机械的声音响起。
【发家致富奔小康任务完成度,1%。】
韩明听到这声音时险些一口鲜血吐出来,按照这个进度他还要去发一百家才能完成。不过转念一想,这只是发麦种。等百姓们都种下了,麦种发芽成熟,那时完成度应该还会有增加。
想到这,韩明的心情也好了几分。站在高处,韩明喊道:“诸位,麦种拎回家之后,明日就播种。只按照蒯大人的话照做就是,切莫要有疑虑。”
这一句话再次让郑村的村民炸开了锅,显然他们是不敢去这么做的。在他们看来,这纯粹就是糟蹋粮食。
韩明也没时间去与他们慢慢解释,村长郑涵是个通情理之人,韩明只嘱咐郑涵一番,让他好生劝解村民早日种下麦种。得到郑涵的点头同意之后,韩明便离开了郑村。
“快快快,赶往下个村,叫什么柳溪村还是啥的?”
韩明催促着队伍的行进速度,正常耽误太久,韩明还指望今日多分发几个村子。
在韩明的身后,郑涵与郑村的村民都看着他们的离去。
………………………………
097。黄村婉贞
韩明领导的发粮大队辗转反侧,一日之内跑了三个村落。百车麦种分发殆尽,第一日的发粮结束,韩明的善人系统的发家致富奔小康任务的完成度也到了3%。
次日一早,应韩明的要求。所有人早早就到齐了,依旧如昨日一般往蒯府后的粮仓进发。奇怪的是,今日韩明依旧是没有看到蒯良的身影。
也不纠结与这小子究竟是做什么去了,韩明直接让人将麦种装车。
蒯府的下人和粮仓的守卫看着韩明一行人,就如同看到打劫的犯罪团伙一般。蒯良辛辛苦苦存着的几仓麦种,被这些人两日用车拖拉,几乎少了大半。
那叫一个心疼,可是多数下人还是知道的,他们的蒯大人就是韩别驾的弟子。就算心疼,哪里又能阻拦。
今日韩明没有乘坐马车,他的精神状态好多了。为了不拖这独轮车队的后腿,韩明今日是骑马。
立于高头大马之上,韩明看着一干人装车完毕。扫视一眼,下令道:“走走走,加快速度去分发麦种。今日我的目标是至少四个村子,大家加把劲。”
众人纷纷待命,心里还在想着。昨日若不是别驾大人乘马车,速度还没我等推车独轮车快,说不定就发了四个村子了。
襄阳城极大,总共有大小村落几十处。若是速度慢了,怕是到了上元节都分发不完。
昨日有了经验,今日办事的效率明显就快了足足一倍。一个半时辰,韩明带领的独轮车队就顺利的发完了一个村子,并且向第二个村子进发。
韩明驰骋于大马之上,身后的车队速度竟然不紧不慢的一直紧跟其后。丝毫没有因为韩明的大马速度过快而被甩脱,这到是让韩明蛮意外的。
看来是奖励丰厚让这些人的干劲十足,韩明看着身后的大队。
前方又是个新的村子,叫什么韩明也不太清楚。远远的,韩明就能看见。这村子的百姓们都拿着各色的麻袋在村口等着韩明这一行人,翘首以盼等着发粮大队。
“看,是蒯大人的发粮队来了。”
“我就说是真的,昨日在邻村就听说了,你们还不信,得亏老村长打听了我所说属实。”
“蒯大人如此,也对亏如今荆州牧爱民如子。”
……
议论声不绝于耳,老村长白发佝偻,猛地一杵拐杖喝道:“官府之事,其能非议,排好队就是,切莫失言。”
被老村长的高声一喝,村民纷纷住口不言。只是手上麻袋已经就绪,等着发粮大队。
周仓瞅了眼前方,对韩明说道:“大人,村民听到消息,都在等着呢。”
韩明也看到了这一幕,既然村民都在等,那就省去了不少时间。韩明倒乐意如此,他现在可是在争分夺秒争取早日把粮食分发给襄阳的每一处村落。
眨眼间,车队就到了村民集合处。
韩明驱马向前,在一颗大树之下下马,周仓接过缰绳把韩明的坐骑给拴住。
韩明径直走向那老村长:“您老是这村的村长吧,村民的户籍簿可准备好了。”
老村长激动不已,连连对韩明施礼:“大人,都准备好了,就等大人发麦种了。”
既然所有事情都准备好,韩明也不耽搁,冲周仓说道:“元福,与老村长按照户籍簿登记发粮,速度要快。”
周仓的办事效率也很快,这个村子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发放完毕。韩明也不再留恋,赶忙上马,再次奔向下一个村子。
一行人在老村长与诸位村民的注目之下迅速离开,片刻就不见了身影。
村落之中,老村长满面笑容,等村民都离开之后,身边只一人牵着几岁小女未曾离去。
老村长看出此人眼中的异常,笑着走到他身前,问道:“承彦,为何大家都回了,你却牵着小女仍在此处。”
那被叫做承彦的男人手中牵着小女黄头发黑皮肤,长的不是很好看。被老村长这么一问,承彦见礼,笑道:“黄老,小女心烦,便带她在村外散心。”
老村长也没多问,只是与承彦随意聊了几句便离开。
待老村长走后,那承彦手中牵着的小女昂着脑袋对他说道:“父亲,粮种不是蒯大人下令分发的。”
承彦一笑,问女儿:“婉贞如何得知?”
婉贞小嘴一呶,笑嘻嘻的说道:“蒯大人这两日似是去江夏了,若是蒯大人交待的任务,起初也得亲自看看进展。但蒯大人没有,此其一。”
婉贞说完一句,见父亲肯定的点点头,又说道:“那领头的大人无论气势还是风度,都超于常人,必不是寻常小官。想必不低于蒯大人,此其二。其三,看那人的心态,分明对此事很是上心,那种程度分明就是自己急于处理此事。”
承彦笑了笑,抱起只有五岁大的女儿,用带着胡渣的下巴在女儿的脸上蹭了蹭:“婉贞果然聪慧,为父告诉你。那人是从你二姨和三舅手中帮刘荆州夺得州牧的韩明,身为别驾,自然气度不输蒯良。”
被抱在手上的婉贞看着父亲说着这些,但是似乎并没有憎恨那韩明的意思。嘟着嘴说道:“父亲,您多次嘱咐二姨和三舅不可太过跋扈,可是他们不听您的,有如此结果也是意料之中。”
“婉贞乖,随为父回家。”
承彦抱着婉贞往回走,这个黄村,他黄家可是大户。虽然也有些权势名望,但却不曾想过要借机报复韩明。他在襄阳也有些名望,更是通情理之人。
蔡氏与蔡瑁实在是太过跋扈,遭此变故也是应得,这点连他五岁的女儿都知道,他又如何不懂。
婉贞被父亲抱着,脑袋还在看着韩明他们离去的地方。她也听过父亲与母亲为韩明的事情争执,在她心里那个男人甚有本事。
若是将来要嫁人,必要嫁个如此才士。小婉贞在父亲的背上,攥着小拳头想着。
那边仍在村落里发粮的韩明,兀自打了个喷嚏,还以为是自己着凉了,紧了紧衣衫继续吩咐周仓加快速度。他却不知,一个小萝莉在心里已经把他定为未来找夫君的标准。
若是知道,怕他要苦笑不已。
“好了么,快快快,往下个村子。”
韩明又催促着队伍加快速度,这几日他要把心思都放在发粮上来。
这一日韩明的车队分了整整六个村子,任务完成度也到了百分之九。回府之后,母亲担心他终日劳累累坏了,早已给他炖上了高汤补身子。
吃过晚膳,韩明在秀儿的伺候下早早休息了。妹妹韩灵灵也没有打扰他,对于那个小姑娘韩明是没办法了。现在几乎都是把心思放在了刘琦身上,二人的感情与日俱增。
躺在被窝里,韩明喃喃自语:过不了多久,怕是自己就要成为州牧的小舅子了。这天下,帮他打下也不亏。
几日来,韩明的心思都在发粮上了。蒯良还在江夏未归,韩明自然是没有与他照面过。对于那让荆州非粮户的经商计划,韩明打算等蒯良回来再做商讨完善。
奔波了数日,韩明的任务完成度竟然达到了百分之四十。襄阳的大小村落几乎都到了,当然还有些偏远的韩明没有顾及到。今日是打算把这些村子的麦种都发放下去,那襄阳的任务就差不多完成了。
等整个襄阳发放下去,荆州的其他郡县韩明就不打算亲自去跑了。两日之后可是他的大婚之日,母亲早已把媒人请好,聘礼也下过了,只等完婚。
而之前韩明带来的孔融和陈群二人,目前还没有消息。韩明也顾不上找人去寻了,等他俩视察完情况,效力荆州是跑不了了。
到了傍晚,韩明累的快散架了,整个襄阳都发完了。任务已经完成了45%还有没有遗漏的,韩明打算让周仓明日去跑一趟。
书房之中,韩明就着烛光,亲自在书写请帖。与自己关系稍微亲近熟络的,一一填写。忙完了大事,婚事自然是不能大意。
秀儿在韩明的身后,看着自己未来的夫君在为自己的婚事写着请帖,心中的幸福感难以言表。只是看着韩明,独自痴痴的笑着。
………………………………
098。大婚前夕
(ps:这是昨日的第二章,昨晚不知为何断网了。另外祝各位圣诞快乐。)
请帖都由韩府的下人们分送,半日之内所有的请帖都发放完毕。明日就是韩明的大婚之日,秀儿被娘家人带回去了。今日韩明倒是没了人贴身照顾,不过韩明为人**,没有秀儿也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韩黄氏一早就在府上忙前忙后,今日丨她算是把女儿韩灵灵给留住了。母女俩张罗着在布置新房,当然贴喜字也是二人承包了。
那些喜字的纸张算上乘了,但是在韩明的眼里也是与厕纸无异。好在是用染料染红之后就看不出纸张的质地,偌大的韩府四处都是鲜红一片。
这场景,喜庆无比。
看着这些,韩明还在思量,是不是找个时间把后世造纸的技术默写出来。有了好纸,往后什么事情都要方便些。倒也省的每次看书,或者处理公文都要弄厚厚一摞的竹简。
关于后世完善的造纸术,韩明还是有些了解的。
韩明此时也难得清闲了会,就帮忙一起布置了。人多力量大这话不假,布置偌大的韩府也只用了两个时辰。
看着眼前的府邸,韩明似乎有一种走错家的感觉。完全可以用焕然一新来形容,从里到外的喜庆给人一种很强的感染力。韩明看着房子,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怎么也没料到,两世为人,第一次成婚竟然是在东汉末年。也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婚礼将会有无数的名士来参加。而且这些人,都曾是自己在书中看到极为景仰的名士。
现在的他无疑是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未来当然会更好。
此日一早,韩黄氏与韩灵灵就守候在门前亲自迎接前来道喜的人。当初南村的街坊邻居,还有不少韩明都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都来了。
叶县那些百姓,竟然也派来了不少代表。韩明也不知这些人是从和得知自己要成婚的消息,但是既然是来道喜的,韩黄氏都一一请进府上。
几个老翁手提着几篮子鸡蛋,手中红布包着些许银钱也算是贺礼了。
老翁将那紧捏着皱巴的红布亲自递到了韩明的手上:“韩大人,当初多亏了您。不然我叶县百姓就指望不上活到今日了,这红布包里是叶县百姓凑的一点心意,还望韩大人不要嫌弃。”
韩明看着老翁的模样,虽然很是不想收这份礼,可是人家脸上的态度很坚决。无奈之下,韩明也只好接过。只想着往后多多督促刘琦为百姓造福,也算是给这些穷苦百姓造福了。
“来,老人家里面请。”
韩明迎了不少人,将几位老翁送进堂院之后。身后又有不小的动静,韩明不紧不慢,忙着又打算去接待。
来人是个男子,年纪与孔融估计相差无几。男子牵着个黄发黑肤的女儿,朝着韩明走了过来。看着这二人,韩明有些好奇的想着,这又是哪个村落的?
小姑娘头发黄的,缺锌啊!得多补补。
韩明迎了上去,抱拳见礼,好奇问道:“不知阁下是?”
男子笑着还礼,牵着的女儿也躬身给韩明行礼。“草民黄承彦,前些日子韩别驾在黄村分发麦种,得了些好处,今日特携小女一同来为韩别驾道喜。”
哦,黄村的村民。这些人,得了这点好处就要来为自己道喜,看来都是淳朴之人啊。韩明笑嘻嘻的作势要将二人带往堂院,没走两步就突然愣住了。
转身看了看那男子与其牵着的小女孩,疑惑的问道:“你说你叫啥?”
男子躬身,再答:“草民黄承彦,不知韩别驾?”
黄承彦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好奇韩明为何对自己的名字有此疑问,按理说自己不过来道喜的,应该如同前面那些人一样随便问问就带进去的。
黄承彦也没有想是自己的名气让韩明知道,毕竟偌大荆州名士多少,他不过其中很不明显的一人而已。
黄承彦,黄承彦。那这个缺锌的小女孩就是黄月英了,或者说是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黄婉贞。这黄月英也不丑啊,虽说皮肤黝丨黑,头发又黄,但是能看得出来五官还算标致。
看来民间传闻黄月英是个丑女,完全不可信。诸葛亮那厮完全占了便宜,得了个才女,还标致的很。额,貌似诸葛亮这个时候还是个正太,不想了不想了。
韩明将这些心思深埋在心里,没有表露。
将二人送入后堂之后,韩明在想今日这黄承彦父女二人。如今的黄承彦只能说是个小名士,与蒯家二龙那样的根本没法比。
巧,实在是巧。要是我想个办法把黄承彦的女儿许配给其他人,那诸葛小正太不是得哭死。
接完了一波又一波的道喜之人,荆州的大官们也陆续赶来。这些官家可是没有百姓那般能起早,虽然也是赶早来了,可是内里做的百姓们已经够十来桌了。
第一个到的大人物是刘琦,身为韩明的弟子,又是荆州牧,来的算早的了。
刘琦在韩明这也没有什么架子,进门之后看见韩明便连忙赶了上来。
“先生,先生,可不好了。”刘琦着急忙慌的,一脸焦急。在刘琦的身后,还跟着不少亲卫。
韩明看着这一幕,脸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