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的想法,有些事情兴许要自己亲手来做。他打算将那些麦种发给整个荆州的子民,不说亲手送上,至少也要过他的手。这样完成任务的概率就大些。
当然,韩明除夕抽奖的三个奖励。政才,商道,一百匹小马驹。可都是好东西,前两者很可能对他做这个任务有用,第三个,养大了说不定就能为荆州培养出一支为数一百的精骑。
在虎牢关的时候,韩明亲身见识过西凉精骑的厉害。那才是真正的骑兵,将它应有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百匹小马驹韩明没有兑换出来,这种东西得找好时机,想好借口,不然太突兀了。
韩明往蒯府奔波的路上,心里还在想。自己在为荆州的发展壮大一刻不停的忙碌着,这天下如是为刘琦打下,自己该如何。当然,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汉室就让他继续是汉室,好歹汉人这个名头,与这个泱泱大国数百年的基业有关。韩明不忍心去颠覆,体。内流着的是汉人血统,就中兴汉室。当然不颠覆他,也可以让天下都由自己作主。
………………………………
095。重要公文
韩明对于这大汉的心事,一点点的转变了。他不知是因为自己经历的事情缘故,还是原本在心底身处就有这种想法。这些,都无关紧要了。
蒯府依旧如往日一般,韩明轻车熟路的找到了蒯良。韩明到时,蒯良正在处理公文。
见韩明到,蒯良忙放下手中纸笔起身,弯腰行礼:“不知先生驾临,良未亲迎,实乃良之过失。多日不见先生,良在此给先生见礼了。”
韩明轻轻点头,自顾自的找了个座位。坐定之后,韩明问道:“子柔,前番我出征时将荆州的粮食之事全权交给你处理,今日是来问问,那些麦种都如何了。”
此刻,韩明才发现。这蒯良才半月不见,头发之上就多了不少白发。少年白,看来是操劳过度了。也难怪,偌大一个荆州的事务都是他在一个人撑着。
蒯良的脸上也写满了疲倦之色,但是韩明问起粮食,他又打起精神说道:“麦种已经堆满了襄阳谷仓,如今也只在良规划的几处播种。其他地方不曾分配任何一丁点。”
蒯良一边说着,一边在书架上找记载的竹简。
韩明上次来过,记得蒯良是从哪里找的,也就顺手拿了出来。想来蒯良最近也是忙糊涂了,才搞得连自己摆放整齐的东西都难找到。
细心的翻看竹简,韩明发现蒯良一切都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在处理。但是麦种还未透露给商人们,想来这是下一步计划了。知道韩明看到谷仓存储的麦种数目,这才知晓。
原来麦种在几次翻倍生长之后,除了当是从中取了不少粮食送到虎牢关,其他的蒯良都悉数让人给存好了。如今这些麦种都没有去播种,以至于根本整个荆州还是往日一般,没有太多的存粮。
那么下面的事情就是分配粮食了,韩明决定这件事由他亲自去做。蒯良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加上在除夕之夜的抽奖任务之中,韩明抽到了政才这个技能。
现在再让韩明处理这些事情,就是手到擒来了。
“子柔,你手头上的这些公务,就分一些给我处理吧。”
蒯良疑惑的看了眼韩明,问道:“先生不通政事,良也是知晓的。如今这些政事交于先生,现在怎么去做。良虽多有疲倦之意,但是熬一熬还是能撑过去的。”
死鸭子嘴硬,韩明白了一眼蒯良。都这副模样了,还要自己撑过去。
韩明只好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总不能直说关于政才技能的事情。“子柔不必如此,虽说为师对政事不是很在行,但是细细分析,凡事慢慢做来,也能处理的。”
韩明的态度坚决,蒯良见先生如此,也无法再说服他了,便才开始找些轻松的公文分类下来,打算将这些都递给韩明处理。
从蒯良的脸上,韩明能看出他的意图。也不阻拦,韩明耐心等待。直到蒯良将所有公文都分类好,腾出一摞相对简单的打算给韩明。
这是韩明才兀自搂过那一把公文,都是蒯良分类的比较难的。
“先生,你这却是为何。”蒯良有些没料到,措手不及。
韩明笑了笑:“对了子柔,此番我从虎牢关归来时,去了趟颍川许昌。”
蒯良点点头:“听越弟提起过,不知先生为何突然提起此事。”
“北海孔融孔文举,许昌陈群,子柔可听过这二人名号?”韩明试探性的问,这两人在政事方面都有一定的才能,偌大荆州将来要处理的事情多了去了。
蒯良不假思索了一番:“孔文举怕是十八路讨董义士之一,良略有耳闻,知其与董卓不合。至于许昌陈群,未曾听说。”
陈群没有多大作为,几乎等同于一个年轻的隐士,蒯良不知道也是正常。
韩明抱着手上的竹简往门外走,说道:“此二人被我请到了襄阳,等几日怕就要为我荆州效力。陈群有经世之才,往后子柔就轻松了。”
韩明抱着竹简,以话语转移蒯良的注意力,慢慢的要离开。
蒯良在那兀自思量着,先生请了孔融与陈群,又说陈群有经世之才。那这些公文经由孔融陈群之手,也就不是难事。怪不得先生要把这些公文都摞走,怕是考验二人能力。
想到这,蒯良也不打算去追赶韩明讨回公文。回到书房,翻开剩下的那些公文,都是些轻松小事,很容易处理。
“总算能轻松轻松了,这几日可是累坏了。”
蒯良伸了个拦腰,一支手反到背后去捶打那酸疼的脊背。双目还不忘在书桌上那些公文上来回扫视,不多时,蒯良的严重出现一丝错愣。
大步跑向门外,蒯良一边叫喊着一边上前去追:“先生,先生,我那规划的重商的公文还在里头。”
此刻距离韩明离开蒯府已经有半个时辰了,蒯良哪里能追上。无奈之下,只好停住脚步。心里想着,先搁先生那也没事,过几日再去讨要。
依旧伸着拦腰,蒯良回到寝房,见到chuang榻就猛地倒了上去,也不顾寒冬天凉,片刻就打起了呼噜,着实是累坏了。
韩府,韩明的书房之内。
从蒯良那里拿过来公文之后,韩明就立刻开始了处理公文。有了政才的技能在身,韩明发现之前看着就头疼的那些事情,如今只要看一眼,便有了对策。
两个时辰之内,韩明将这些公文处理掉了一半。肩膀有些酸疼,韩明耸动了一番双肩。
突然一双小手探到韩明的肩膀上,轻轻的揉。捏着韩明的双肩。小手的主人自然是秀儿,她方才来给韩明添茶,已经在此候着有一会了。
看到韩明耸动双肩,便知是看书太久姿势一直未变,导致肩膀疼。便自作主张给韩明揉。捏了起来。不得不说秀儿还是有些水平,只这样轻轻捏了一会,韩明就感觉双肩如释重负,酸疼的感觉完全不见。
“谢了,秀儿。”
韩明回头,对秀儿笑了笑。
秀儿只是回了一个笑容,也没有多说什么。
继续翻开公文,这一份恰好是蒯良草拟的重商的规划。蒯良在这份公文中指出,眼下荆州已不担心粮食问题。那么百姓有余粮,生活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当然要放眼未来。
吃喝不愁,便是要为其他的生活质量提升了。荆州能自给自足的东西不多,蒯良便由此提出重商的重要。说是要让荆州一部分没有田地的人,分拨基础资金让其经商,当然经商路线都有规定。
商人们可以用这些基础资金将荆州的特产贩卖到需要的人,也顺便在他地买些荆州紧缺的物件来卖。
为了防止有人骗取经商基础资金,报名人必须是荆州本户,而且一一记录在册。
韩明看了许久,发现这其中还有些漏洞。想了想,让秀儿研墨,韩明打算添上几笔。
“荆州民富之时,易有外患。若有贪图荆州富庶,抢钱之人,当以兵相阻。如此,特天一条,若拿了基础资金进行经商经商半年毫无效果,或赔本者,需入伍作抵押……”
韩明细心的写下这些字眼之后,认为这份公文已经完善了。原本蒯良就想的很周到,他只加了这一笔。要给荆州招兵带来点路子,虽然不能弄到太多,但聊胜于无。
韩明的想法是,等民富了,若兵不强就难免遭人红眼。而且民富之时,便更少有人愿意参军了。他便就想把这两样挂钩。
想了想,韩明觉得还是有些不妥。又重新起草了一份文书,为的是征兵。
韩明打算,要提高兵士在行伍之中的待遇,并与家属多多补贴,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军。
所有的公文都处理完毕,韩明只用了一晚的时间。天色黯淡,韩明用过秀儿送来的晚膳之后便睡了。明日再检查一番公文,就可以提交上去等刘琦审批。
接下来就是照做了,这些都不要他担心。
………………………………
096。发放麦种
次日韩明起来的时候又是正午,实在是昨日刚奔波回来就忙了一天,让韩明的身心很是疲惫。韩明清楚,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
哪怕他是一个穿越者,有着系统的帮助,自身也要不断的去努力奋斗。
永远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一位的昂首去等,说不定还会被带着无尽重力落下的馅饼给砸死。
经过一。夜的休息,韩明的身上已经不是那么的酸疼了。只是屁股和大腿处的肉还有些酸疼,那是长途奔波骑马导致的。为此韩明还咬咬牙,跟系统讨论了一番是否送辆车。
当然,这也是韩明无聊时随口那么一问,系统真送给他了,他也不一定敢用。
韩明让周仓把那些处理好的公文都送给刘琦,自己却是要忙里偷闲一把,先休息半日,等明日再继续忙去。
不得不说刘琦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办事效率很高。韩明送上的公文,只半日就下来了。周仓带着这些公文回来的时候是傍晚了,韩明还惊讶为何有如此神速。
只以为是刘琦随意扫了一眼,就让周仓给送回来了。但是韩明仔细翻阅之后,才发现这些公文上都有了刘琦的笔迹,那都是刘琦留下自己的意见。
半日的偷闲,也不完全是闲着。韩明喂养了牲口,又看了许久的书籍。
又过一日,韩明今日是打算开始忙正事了。系统的任务他可是不敢再担搁了,虽然说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是韩明的直觉告诉他,当他将善人系统的任务早点全部做完,可能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韩明的计划很简单,要让整个荆州的标准达到系统认定的发家致富奔小康,那么就得让整个荆州子民都富裕起来。当然,在韩明这里是没有什么先富带动后富的计划。
就是一股脑的一起来,农业商业两手齐抓。
韩明走向府邸门前,周仓已经按照韩明的要求将马车准备好了。扫了一眼,在马车之后还有一个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拉着一个独轮车。
这支队伍之前就帮韩明往文聘的军营里送过粮,如今都是熟悉的面孔了。
韩明站立在马车一侧,远眺人群,扯着嗓子高声喊道:“诸位,今日随我去各村落送粮种,傍晚回来时没人都分些粮种,另外可得银钱一百。”
前番这些人给韩明做事送牲口,一个个拿了钱不说还大吃了一顿。韩明待人极为友善,这也让这些人对韩明更外亲近。更加愿意给韩明做事。
此刻韩明一声吆喝,众人都应声。
见大家都应了,韩明笑了笑:“那好,我们先去蒯良大人的府上搬麦种。”
“走,去蒯大人府上搬麦种。”
一行人浩浩荡荡,至蒯府门前时瞬间将蒯府给围的水泄不通。若不是蒯府的家丁见过韩明,知道是别驾大人,怕是要以为是土匪来打劫了。
一下人上前,躬身说道:“韩大人,蒯大人不在府内。”
韩明笑着摆摆手:“不要紧,我不是来找他的。”一转身,韩明大手一挥:“推车的排好队伍,去蒯府后院,那里是粮仓,随我去弄粮种。”
原本是打算跟蒯良打个招呼的,但是既然如今蒯良不在,韩明就自己作主了。
转了个弯,十来个小型的粮草就在眼前。这里面存放的可都是韩明从系统那兑换来的麦种长出来的,功能一模一样。
这些人装车的速度很快,没多大一会就装满了所有的独轮车。等周仓向韩明报告此事的时候,韩明才反应过来。他本以为还要多一会,正打盹呢。
“好了是吧,那你前面带路,先去最近的那个什么村?”
“郑村!”周仓回了句。
韩明点点头:“对,先去郑村。”
一行人在韩明的领头下,过桥进林,没半个时辰。韩明就看见前方村落,远远的还有个大石碑,上面刻着许多小字。随意的扫了一眼,韩明也不去关注。
只不过那大石碑旁的榕树上挂着一口大钟,却把韩明的注意力都给吸引了过去。
一直那大钟,韩明说道:“就那,去榕树下集合。”
村落里不少戏耍的小儿见一行人推车而来,为首一人在马车之上,甚是好奇。一个个的凑上来看,少数也有回家去找父母的。
到榕树下,韩明捡了块大石头,朝着那口大钟之上猛地一敲。
嗡……
沉闷的钟声就在耳边响起,韩明的耳朵被震得有些发麻。不过好在韩明想要的效果达到了,钟声一响,不知道多少的村民凑了过来。
一眨眼的功夫,几乎整个郑村的村民都到了。正值除夕与上元节中间,百姓也没什么农活,大多数在家。所有眼下韩明能看到的,几乎就是整个郑村的人了。
这些人围在韩明一群人的外围,好奇的看着眼前的少年。
当人愈来愈多之时,一位不惑之年的大叔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探头看着韩明,问道:“请问这位先生是何人,为何敲我郑村的议事钟。”
韩明也猜到,这口钟是为了召集村民用的。
那大叔又看了看韩明带来的许多人,都推着独轮车。更是好奇的去看,却没有看出那些独轮车上都是何物。
这时,一个眼尖的农妇似乎是看到了从独轮车上麻袋中露出的麦种,当即叫道:“是麦子,独轮车上都是麦子。”
这个声音瞬间炸开了锅,任谁也想不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为何要带人推着许多麦种来郑村。要说是官府发救济粮,一般都有提前通知的。
韩明见那大叔仍看着自己,等他回答。想来这个大叔应该就是这郑村的村长了,韩明也不再拖延,从独轮车上抱起一袋麦种。
将麦种用力举起,给尽可能多的郑村人看到。韩明大声说道:“诸位郑村的父老乡亲们,在下封蒯良蒯大人之托,往各个村字发放最新的麦种,每家每户,均可领麦种一升。”
韩明刻意把这件事丢在了蒯良的头上,毕竟这麦种太过神奇,他尽量想让自己少出点风头。反正他在乎的是发完这些之后,百姓们能好好种粮食,自己也好完成任务。
韩明的胳膊有些酸,几乎所有人都看见过麦种了,也不在举起来。放下麻袋,韩明对那大叔说道:“这位怕是郑村的村长了吧,请你帮忙登记每家每户来领麦种。”
那大叔此番才算是明白了韩明的意图,对韩明抱拳说道:“郑涵在此替郑村百姓谢过蒯大人,可不知这麦种有何特别之处。”
郑涵不傻,往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