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副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女副将-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孙弘面无表情傻傻的看着桌子,可当他抬头看向若瑶时却笑了,若瑶冰清玉洁的脸上写满了笑容,就像一颗温暖的心。

    若瑶感觉纳闷,要不是卫青刚才让她过来看看公孙弘还有没有什么东西收拾,她怎么可能与这么一个二十年都不回家的老头儿坐在一起。

    “你觉得丞相之位最终是老夫的吗?”公孙弘闵了闵酒水而后回味。

    若瑶记得,历史上薛泽之后确实是公孙弘,于是再给酒杯满上道:“废话,不是你是谁?难道还有别人呀,明明惦记着,还满嘴的推辞,你太假了。”

    公孙弘长长的输了一口气,而后用手指摆弄了一下若瑶放在桌上的八服道:“未必,今天,未央宫肯定不会安静,陛下这会儿兴许已经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

    公孙弘对于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刘彻有意,但朝廷毕竟不是刘彻一个人的,深知汉朝祖制的他知道三公人选必须在九卿里面产生。

    而自己无德无望也没什么功劳,刘彻就是想让他当丞相都没有这个理由。

    “姑娘,你能否帮老夫办个事?”公孙弘看着若瑶问道。

    若瑶嘴巴一歪,酒壶一放道:“停,你现在是丞相大人,以后找你办事的人多。”

    “老夫借你吉言,你过来。”公孙弘挥了挥手。

    若瑶不从。

    公孙弘笑笑道:“你们家将军可是力挺我公孙弘的。”

    又把卫青搬了出来,于是无奈的坐下聆听。

    公孙弘思考片刻道:“今天,朝廷之中肯定有人会找陛下说三道四,而在明天早朝,满朝文武肯定会对我公孙弘群起而攻之。”

    “啊!”若瑶听后有些不敢相信,太不可思议了:“那怎么办?”

    公孙弘瞪眼满脸自信的又一杯酒下肚道:“这样,老夫写了点东西,你交于陛下,兴许能解他心中之愁……”
………………………………

第107章 反对无效

    次日,早朝。

    整个朝廷还真像公孙弘预料的那样,一痛乌烟瘴气。

    由于韩、薛、洪三人离开朝廷,卫青又在练兵备战,张鸥和张汤密谋各大臣集体反对公孙弘。

    张鸥更是仗着自己是廷尉掌管律法的便利拉拢一些大臣站在自己这边。

    而张汤也动员丞相府官员支持自己,甚至还有九卿大臣公然站出来反对。

    “陛下,开国以来,丞相之位从来都是在九卿中选取,再不济也在王公侯爵中产生,公孙弘就一个左内史,恐难让天下信服,请陛下三思!”都尉汲黯站了出来。

    汲黯,历史上也算是西汉的名臣,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但有一点刘彻对他极为不满,在匈奴和汉朝的关系上,这位“社稷之臣”居然和之前的三位三公大臣一样,主张与匈奴和亲换和平。

    其他事项刘彻都可以忍,唯独在匈奴的关系上刘彻不能忍。

    刘彻板着脸扫视堂下大臣问道:“还有谁觉得公孙弘不适合?”

    “陛下,臣也觉得此事不妥!”廷尉张鸥第二个站了出来。

    张鸥这一站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张汤带着丞相府的一群人也站了出来。

    经过大家七嘴八舌的瞎BB,最终咬定一件事情:公孙弘级别低不够格。

    这就跟现代找工作一样,本科学历就是一个坎,有关系也不行。

    见大家都站出来又是一副逼宫的架势,刘彻猛的起身大声质问道:“汲黯,你来给朕推选一个,你觉得朝廷中谁能担此大任。”

    刘彻的性格就是这样,大家越是反对,就越喜欢对着干。

    汲黯被问住了,站在原地左右摇摆到处瞄人,他总不能说自己也想吧。

    此时,张汤事先打过招呼的大臣站出来道:“陛下,臣觉得左中丞张汤!”

    “朕没问你。”刘彻大声将另外一位大臣的话压了下去,再次瞪着汲黯问道:“朕再问你,朝廷中究竟谁能担此重任,汲黯!”

    汲黯绝对不会推荐张汤,他上前一步坚定道:“理应遵循祖制,在九卿中选取。”

    “你!”刘彻无奈,又是一个老臣。

    就在满朝火药味十足的时候,羽林卫走进大殿禀报,卫青副将若瑶求见。

    自打刘彻视察军队之后,若瑶的身份就全面变了,他是刘彻御封的大汉副将,与卫青自己封的副将,从本质上就有区别。

    刘彻正在气头上,但既然是若瑶前来,想必卫青的军中有大事要禀报,于是宣。

    看着亭亭玉立右手拿着八服,左手举着一个竹简的若瑶向大殿走来,张汤和张鸥的心顿时忐忑,他们知道,如果卫青支持,恐怕满朝官员都抵挡不住。

    “若瑶参见陛下。”若瑶行礼道。

    刘彻板着脸问道:“是西山营有事情吗?”

    若瑶扭头看了看各位面目狰狞的大臣,而后举着竹简道:“陛下。”

    内侍最懂,麻利儿走到若瑶身边接过竹简,而后递给刘彻。

    “末将告退!”若瑶退出大殿。

    刘彻打开竹简,脸上顿时又有了得意的笑容……。

    这份竹简就是公孙弘自己写的,他知道今天朝中肯定有人会反对,刘彻也会因为这件事情而烦恼和发飙,想了一个万全之策。

    祖制规定,百官之首的丞相必须在九卿中选取,九卿不出,也要在王公侯爵中产生,就如现代的市长,必须都是副书记升任,公孙弘什么都没有当然不能破坏规矩。

    但规矩是人定的,祖制刘彻没办法去挑战,现在的规矩刘彻还是可以定的。

    公孙弘建议刘彻先找个理由给自己一个侯爵,然后再拜相。

    大家都眼睛直勾勾的看向刘彻,都料定,这竹简肯定有什么秘密。

    刘彻放下竹简酝酿一刻道:“各位爱卿,你们说得对,公孙弘担任丞相还不具资格,朕觉得日后再议。”

    “陛下英明!”汲黯跪地膜拜。

    见这事儿转了,张鸥和张汤也带着官员们纷纷复合。

    大家的复合刘彻看在眼里,全都在反对,真的是全都在反对,于是说道:“但公孙弘也算是对朝廷有功,二十年前从菑川国来到长安,鞠躬尽瘁,如今他已过六旬,朕不可能就这样让他回去吧,不当丞相朕就给个爵位。”

    “陛下英明!”汲黯的赞同也带了一帮官员的赞同,纷纷复合。

    见这样处理有一半的人赞同,刘彻的心也就放下了,于是起身道:“好,那就依各位大臣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封他为平津侯吧。”

    在朝廷大臣们看来,这是最好处理的方式,于是也就再没有激动了。

    刘彻放下手里的竹简,慢慢的走下台阶,一脸不悦的瞪着汲黯说道:“汲黯,你在朝中也有十几年了,东海太守上月归老,朕想让你去为朕守护东海如何?”

    虽然刘彻言词恳切,但大家都感觉出了其中的火药味,都不语。

    东海!汲黯甚至都不知道这地方在哪里,就让他去做太守,汲黯没有说话。

    就这样,刘彻与汲黯站在原地僵持了几刻,汲黯始终不谢恩。

    最终没有办法,刘彻只好退朝。

    退朝之后,刘彻直接向汲黯颁布圣旨,汲黯还是以伏于地辞谢圣旨的方式反抗。

    汲黯也是老人,东海是多么远的地方,刘彻是要把汲黯发配边疆呀。

    汲黯又这样僵持了整整一天,刘彻三次下达诏令,最终汲黯领旨谢恩赴任。

    刘彻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地拿下位列九卿的汲黯让百官为之一震。

    更让朝廷中那些庸臣们感到刘彻不好惹,以后还是少说话为妙。

    而张汤和张鸥虽然再一次领略到了刘彻的翻脸,但也算目的达到。

    而让张鸥感到压力的是,经过刘彻打压汲黯这一事情,朝廷中还真没有那个官员敢在他两屁股后面转悠了,这不是一件好事。

    而张汤则在丞相府开始了他模拟丞相的生涯,为了以防万一,张汤还找了王太后,因为张汤与刘彻曾是玩伴,与王的关系也不错。
………………………………

第108章 不忘初心

    三天后,

    内侍带着圣旨到草棚宣旨,公孙弘封为平津侯,封地在菑川国,享受二品待遇。

    内侍走后,公孙弘站在原地久久的发呆。

    “喂,老夫子!”若瑶站在身后见公孙弘一动不动,于是上前打招呼:“现在你的愿望也实现了,我也就回去给我们家将军复命了。”

    公孙弘慢慢的抬起右手,擦了擦眼泪。

    “老夫子!”若瑶惊讶,这是喜极而泣吗?赶忙上前搀扶。

    公孙弘老泪纵横,喜极而泣的走到石头桌旁坐下,开始向若瑶诉说内心的话语:“老夫不是激动,更不是喜极而泣,是感动,谢陛下给的机会。”

    若瑶递上一杯茶水道:“百官之首呀,位列三公,可青史留名的人物。”

    公孙弘接过若瑶手里的茶水喝了一口说道:“知道老夫为何二十年不回去吗?”

    “不知道!”若瑶摇了摇头。

    公孙弘起身看着远处的山脉良久感叹道:“老夫也算不虚此行……”

    公孙弘年轻时就立志报国,在菑川国做官,为官一任的他刚正不阿,为民办事,大力宣传儒家学说,后得罪权贵被罢免官位,赋闲在家几十年。

    这一赋闲就是十一年,十一年来,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在乡下教书育人,把儒家学说传递给每一个弟子。

    后来,朝廷向天下招揽贤士,他以前得罪过的人给他使坏就没去成,但公孙弘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依然一个人抛家弃子的踏上了去往长安的路。

    路途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到达长安后,由于人生地不熟被处处排挤,再次沦落为教书先生,这一雪藏又是一年多,有的时候在街上靠写字为生。

    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菑川国的达官贵人们不知为何,居然又公开推荐公孙弘为菑川国上报朝廷的客卿,他这才有机会迈入未央宫。

    刘彻登基后,已经五十多岁的公孙弘终于迎来了大展抱负的时候,协助刘彻对官吏制度进行改革,提出并拟定了为“五经博士”设弟子员的措施,以及为在职官员制定了以儒家经学、礼义为标准的升官办法和补官条件。

    但很不幸,大展宏图的机会开始没多久,就被朝廷的权贵的干涉和匈奴的入侵被迫停止,刘彻之前所有的改革措施付之一炬成了废话,一大批他国的客卿被权贵们冠上罪名遣送回国,而公孙弘这个改革能手再一次沦为教书先生。

    说起刘彻登基时的那次改革,可谓惊天泣鬼,可能也正是因为急功近利,才导致了改革的失败,著名的推恩令就是在那个时候提出实施的。

    因为这些客卿都涉及到了主父偃当年的推恩令,所以公孙弘听说,这些客卿回国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也是公孙弘不愿意在回菑川国的原因之一。

    而当年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最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若瑶听后有些感慨,这确实够悲催:“哦,你们的郡国把你们送到朝廷发展,结果你们却思谋着削掉郡国,你们不是作死是怎么的。”

    公孙弘淡淡说道:“你可知道不削掉这些诸侯国的后果?”

    若瑶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历史上诸侯争霸、军阀混战的局面出现过多次,民不聊生,民之灾难,七万之乱就是典型,于是道:“诸侯争霸、军阀混战。”

    公孙弘听后脸上挂满了笑容,没想到小姑娘还有这般见地,笑笑说道:“这些诸侯国就像一群强盗,国家一旦有事,他们就会趁火打劫。”

    两人就像一对爷孙在院内聊了很多,直到肚子饿了,公孙弘去做饭。

    按照卫青的安排,从现在开始直到公孙弘入主丞相府,她都必须一刻不能离开公孙弘半步,以防不测。

    刚开始若瑶还感觉卫青有些小题大做,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现在想想还真有可能,因为公孙弘是主张削掉诸侯国的强硬派,主父偃的推恩令是要蚕食诸侯国,他可比主父偃还心狠,单单是他以前得罪过的刘氏王公们就不会绕了他。

    风吹在若瑶的脸上,树上的叶子不停的往下掉,透过草棚的窗户,若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而已,丝毫看不出他背后的能量,同时也感到庆幸,自己穿越不是被几个王爷争得死去活来,而是从走强汉之路。

    公孙弘一个人独居已经习惯了,每日三餐都很简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很快,三个小菜加点菜叶饭就端上了桌子。

    若瑶摸了摸饿的咕咕叫的肚子,毫不客气的就拿起筷子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若瑶吃的津津有味,却见公孙弘一脸笑意的傻傻的看着她,于是问道:“你,你怎么不吃,再不吃我可吃完了哈!”

    公孙弘就像被打断了一般反应过来,拿起筷子道:“你吃吧。”说完,继续看着若瑶道:“我孙女估计也有你这么大了吧,走的时候才刚出生!”

    “啊!”若瑶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老头儿居然二十年没有与家人联系,难怪看着自己这么亲切,于是尴尬道:“你原来缺亲情呀!”说完就放下了筷子。

    公孙弘淡淡一笑,拿起筷子为若瑶夹了菜:“你知道吗?老夫走的时候发过誓,此生不干一番事业,老夫绝对不会回去,而且……”

    公孙弘说到这里就有些无奈的暂停了话语,一脸的内疚。

    若瑶猜得出,他是怕连累家人,一个主张削国的人,只要是诸侯国都不会喜欢他。

    见公孙弘忽然变得愁眉苦脸,若瑶拿起筷子也为其夹菜道:“来,我就是你孙女,吃吧,吃好了,吃饱了,丞相之位才稳当。”

    公孙弘双手捧起雪白的碗,开始一口一口的吃起来,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在他这个草棚,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以前的晚上只有周围满地的昆虫叫声。

    当然,能让公孙弘草棚热闹的只有卫青的到来。

    历史上,公孙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生活节俭,一生为事业奔走,最后死于任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

第109章 笨贼一窝

    由于今天是未央宫内侍官前来宣旨的日子,所以昨天就给学生们放了假。

    吃过饭后,但公孙弘还是闲不下来。

    在草棚坐了一会儿,又到山后的庄稼地里拔草。

    这片庄稼地很大,不是公孙弘一个人的,还有三户人。

    趁着太阳高照地里还有几个人在给菜苗浇水。

    而若瑶也许是因为很久没有这样惬意的体验农家乐的味道吧,居然在庄稼地里也跟着一起玩耍起来,拔草、挖地,两人就跟一个普通农家一样。

    “公孙弘,以前怎么没见过?”一庄家汉见地里今天来了个女子于是好奇的问道。

    公孙弘有些了累了,起身檫了擦汗水,又扭了扭僵硬的老腰:“我孙女,呵呵。”

    “这么多年也没听你说起!”庄家汉说完就去一旁的水沟挑水。

    就在几人边干农活边聊天的时候,从不远处的山坳里爬上来几个年轻的男人。

    他们似乎在山里迷了路,爬上来之后就满脸迷茫的到处看,直到看见地里的庄家人,几人的脸上才露出喜悦的笑容,而后赶忙向庄家地走来。

    说来也巧,几人沿着庄家地沟直径的走到公孙弘的菜地边,然后看了看正在拔草的若瑶,领头的脸上居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