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若瑶转身骑马就向山下跑去。
刘彻吹着西山的风,远远的站在山顶观澜,忽然转身问道:“卫青,吴林是不是那个三品平南将军?”
“是的,陛下,他现在是臣在西山营的副将。”卫青解释道。
刘彻一听忍不住笑了:“没想到你副将挺多呀,那个若瑶没跟你在一起?”
卫青见怪不怪,刘彻每次见到卫青都会拿他跟若瑶说事,也不知道为什么。
卫青淡淡的一笑道:“陛下别在开玩笑了,若姑娘还小。”
刘彻继续调侃:“哦!朕懂了,你是想在她长大一些嘛!”
“……”
不到一会儿的时间,吴林就骑着战马带着人快速的向山坡而来。
“平南将军吴林参见陛下。”
“轻车将军公孙敖参见陛下。”
吴林和公孙敖前来见驾,但吴林被后面似乎背了一个一米五左右的长筒。
刘彻看着两位少壮派甚是高兴:“平身!”
“谢陛下!”两人起身后就把眼光投向了卫青,等待卫青的将令。
卫青紧了紧腰间的佩剑说道:“匈奴人南下,迎战!”
公孙敖听后楞了,大白天哪儿来的匈奴人?可吴林理解意图,军队就是要时刻准备打仗,匈奴人南下,那就是要打仗了,于是拱手道:“诺!”
吴林走到山坡,取下背后那个一米五的长筒,而后用火点燃对准天空。
这就是现代的烟花,在古代,他就是传递信号最快的东西。
“碰……”
“碰……”
“碰……”
烟花三声巨响之后,真就成了那句话“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会”。
顿时,营区响起雷鸣般的战鼓声。
卫青训练军队尤其注重令行禁止,军令就是敌情,烟花一响表示敌人来临。
洗衣服的就地扔下衣服向营区跑去,嗮太阳的立马起身穿好战甲,踢蹴鞠的场地上早已空空荡荡,整个营区寂静如死。
刘彻有些懵了,什么都没有呀?与卫青对视后就再向前走了几步。
忽然,
从营区的各个要口奔出大量的骑兵,他们已经整装待发向集结场奔去。
一时间,整个西山营被金戈铁马包围,大量的骑兵成方队快速集结。
一望无际,铁蹄震耳,层土飞扬,俯瞰让人心潮澎湃。
“卫青,这反应速度够快呀!”刘彻激动的表扬,他以前视察过许多的军队,还没有哪一个军队能像这样在几刻钟完成作战准备的。
卫青上前道:“陛下,骑兵要义在于快,快的要义在于反应,虎贲军两万人的集体反应速度均可在小半个时辰完成,随走随战。”
听完卫青的诉说,刘彻不由得又想起了另外一支重要的军队:“哎,真不知道董宣旭把朝直防卫营整顿得如何了?朕之前可听说这支军队只会做生意!”
“陛下,此一出动即可远征十天半个月。”卫青再一步解释。
就这么一小下下,两万大军就直接可以远征十天半个月,刘彻惊愕,以前的军队哪一次打仗不是粮草先行?打哪一仗屁股后面不跟随庞大的保障大军?
眼见为实,卫青这一次又没让他失望,对打赢匈奴心里更有底气。
“请陛下移驾教场。”卫青拱手指引。
刘彻高兴的与身后的公孙弘对视后激动道:“好!”
快反能力,是检验一个军队战斗力的基本指标,若瑶清晰的记得,在现代的军队中,如果是一级战备,军队从准备、集合到最后出动都必须在二十分钟完成。
再细节一点应该是紧急集合三分钟,包含拿物资、武器弹药等,作为古代的虎贲军有这样的快反能力,确实已经算得上是最牛掰的骑兵军团。
虎贲军的神秘面纱正在被一步步的揭开。
其实相比虎贲军的战斗力,还有一件事情刘彻最关心,那就是人。
虎贲军就目前而言,是国家层面的一个战略打击军团,其内部构成及人员配备都应该是最好的,所以刘彻最关心的还是虎贲军的这群战将。
虎贲军的用人,卫青之前都一一向刘彻进行了奏报,但都是名册上的名字,具体这支军队的人员构成,作为刘彻还真不知道。
刘彻与卫青、王麒麟、吴林、公孙敖等走在最前面。
若瑶却见公孙弘似乎走不动了,于是上前嬉皮笑脸道:“丞相大人,感觉如何?”
公孙弘顿时就来了精神,偏头看了一眼刘彻的背影道:“瞎喊,什么丞相?老夫走不动。”
“走不动怎得?还要让本姑娘背你不成?”若瑶这是故意调侃,因为她知道,上山时抬他的那几个军士已经走了,现在只得靠自己走了。
公孙弘面色苍老,但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呵呵,就冲你刚才那四个字,走,老夫陪你走路,如何?”
若瑶内心嘀咕:不要脸!
………………………………
第105章 大汉战将
刘彻移驾教场检阅了这两万的新型骑兵。
而后,刘彻又在卫青的陪同下观摩了刺杀、备战、骑射、弩射、盾防等小队战术规定动作,每一项都让刘彻大开眼界,拍手直呼好。
特别是军团骑射,整齐的口令一令一发,黑压压的箭矢犹如雨点射向假设敌,箭靶区域的所有鸡鸭全部被射成了刺猬。
而后卫青又亲自上阵,来了一次大兵团骑兵列队阵法推进战的演示,两万骑兵在动中变换阵形对敌分割包围歼灭,整个场面气吞山河。
军事演练结束已经是太阳落山,整一天刘彻竟忘记了吃饭,心情还处于亢奋状态。
刘彻站在点将台,看着下面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的大汉将士,内心震悦,不顾天色已晚和肚皮,依然要亲自接见各军的主将,因为他们是大汉的未来,是年轻派。
卫青作为虎贲军主将上前一步开始大声点将:
中军:吴林、公孙敖、卫广、李息、郭昌统中军一万;
前锋:苏建、公孙贺,统前锋营三千;
左翼军:宋玉军、李敢,统车骑军三千;
右翼军:徐自为、韩说,统骑兵三千;
后翼军:卫广、杨仆统骑兵三千;
卫青点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将军走上点将台参见刘彻。
若瑶从各将军的面容可以看出,都是清一色的年轻派,而且这些名字太熟悉了,他们中的一大部分都将成为强汉路上的急先锋和中流砥柱,每一位将军后面都有着传奇般的色彩,从现在看,卫青确实是帅才系列。
见所有主将都走上了点将台,卫青转身也走到将军们中间,而后拱手道:“陛下,臣身后这些将军都是臣从全军乃至全国精心选调,有军中猛虎,也有功臣之后。”
“朕记得。”说完,刘彻上前一步指着韩说大声道:“你祖上是随高祖的开国功臣韩王信,你是弓高侯韩颓当的孙子,还有你,李敢,你们都是我大汉的未来。
卫青挥洒披风,紧握腰间的佩剑而后单膝跪地大声道:“虎贲军,愿为陛下强汉霸业血洒疆场,随时等候陛下调遣!”
所有将军也纷纷的单膝跪地异口同声道:“强汉,强汉!”
刘彻内心的激动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站在国家层面讲,这是一支强汉希望之军,是大汉的未来,这是一支镇国军。
站在个人来讲,他总算有了一支是他自己抓起来的军队,今后再面对各诸侯国以及朝廷斗争纷杂的斗争,他至少可以挺直了腰板。
登基之初,刘彻兴致勃勃推动改革,最终却在贵族的压力面前低头了,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自己手里没有自己的兵马。
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汉骑兵,刘彻对诸将军道:“诸将平身!”
众将:“谢陛下!”
检阅军队的意义就是向众军宣誓,你们属于谁?该听谁的?而且在古代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提醒那些有野心的王公大臣,特别是诸侯王们,别作死。
今天的两大事情确实让刘彻龙颜大悦,一是得公孙弘,二是一睹虎贲军真容。
刘彻离开演习场向外走去。
只见霍去病从军中骑马向这边驰骋而来,还把王麒麟吓了一跳,以为是刺客。
霍去病人小胆子却大,直接就从马背上跃下,而后单膝跪地道:“羽林卫童军霍去病拜见陛下!”
刘彻对霍去病印象深刻,毕竟也是卫青的外甥,于是与卫青对视后就笑了。
“去病,退下!”卫青呵斥道。
霍去病不服气的抬头看着刘彻道:“陛下偏心。”
大家一听惊愕,谁敢这样对天子说话?但霍去病还真敢!
就在此时,公孙弘慢悠悠的走过来拱手道:“陛下,你确实应该去看看这支军队。”公孙弘知道这支军队的意义,羽林军这群娃娃兵就是大汉的第二梯队。
期门改羽林,羽林军就是天子的羽毛,刘彻一想,这支军队如果都不看的话,恐怕真就不对了,于是乐呵呵的说道:“平身,霍去病,带路!”
“诺!”霍去病喜出望外,麻利儿就向最前面跑去。
羽林军的童子军也已基本成型,总人数达八百人,平均年龄在八岁,是实打实从小培养的忠心部队,虽然年纪小,但军姿挺拔,虎虎生威。
刘彻同样询问了主将罗德善童子军的训练、生活情况。
就在刘彻想要离开的时候,霍去病再一次上前跪拜:“陛下,你还没有看我们的演练呢?”说完就扭头失望的看了看身后的侯旦等人。
“去病,现在太阳都落山了,陛下已经劳累一天。”卫青阻止。
霍去病不服气的说道:“这不公平。”
“你!罗德善!”卫青开始想让罗德善来处理霍去病。
刘彻却不然,兵有信心不能灭之,于是阻拦道:“好,朕今天就看看。”
“诺!”霍去病再次兴奋的跑进了队伍。
八百羽林卫一个期门剑阵看得刘彻思绪万千,这是卫青当年亲自创立的。
“霍去病,朕问你,手中的剑是用来干什么的?”刘彻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让卫青组建这支军队的初心,不是守卫皇宫,而是要羽林军成为汉的后备军。
霍去病坚定大声道:“诛,犯强汉者,守,天下太平!”
“这都是谁教你的?”刘彻听后甚是感动,他从每一个人的身上都看到了未来。
霍去病道:“是舅舅教我们的。”
“好,哈哈哈。”刘彻听后大笑后转身就向外走去,并对身边的卫青道:“卫青,不错,你再一次超乎了朕的想象,你要记住朕给你说过的话,一定要让羽林卫在全军开枝散叶。”刘彻的意思还是想着加强中央集权。
卫青道:“陛下放心,臣一直都将这八百人当做后备军在锻造,等到虎贲军之后,这群羽林卫将是大汉的中流砥柱。”
一天的行程,让刘彻丝毫不感到疲惫,回到未央宫的他当场就兴致勃勃的颁布了一道圣旨,以天子的名义封吴林、公孙敖、卫广、李息、若瑶为卫青五大副将,也就是现代所称的总参谋长助理或副总长。
………………………………
第106章 遇到阻隔
刘彻一天之内干了两件事,涉及丞相和军队,朝野一片沸腾。
而这件事也传到了张汤的耳朵里,本来稳坐的丞相之位就这样换了人。
“听说陛下是卫青带过去的。”张鸥有些气馁的对张汤说道。
此时的张汤内心忐忑,丞相之位百官之首,多少人想触及都触及不到,为官最大的荣誉和成就就是登上百官之首,所以张汤内心气愤至极。
本来他那晚就已经找刘彻谈了话,而且刘彻也有意要栽培他。
“碰!”
张汤一拳重重的打在桌子上,弹飞了放在桌子上的茶水。
一旁的女下人赶忙上去收拾。
“滚!”张汤气愤道。
女下人吓得赶忙放下手里的杯子渣然后低头快速退出大堂。
“兄弟,这事你也别生气,应该还有转机,九卿之中总有人。”张鸥想着公孙弘毕竟已经年老,而且公孙弘就一个左内史,职位太低,不服众。
张汤感觉不会在变了,九卿之中尽是一些王公贵族的人脉,而刘彻的心思张汤懂,于是呆呆的摇了摇头道:“不会,丞相人选不会出自九卿。”
张鸥也感觉事情有些难办,但活动是必须,毕竟下面一个小官晋升都还的请朝廷管事的吃个饭才行,于是道:“你再去找一趟陛下吧。”
死马当作活马医,张汤也只能这样,于是轻声附耳给张鸥说了下一步计划。
~~~~~~~~~~~~~~~~~~~~~~~~~~~
“陛下,张鸥求见!”内侍推开建章宫大门见刘彻批阅奏章,于是轻声道。
刘彻兴致很高,放下笔满脸笑意道:“宣!”
“诺!”内侍转身出门。
张鸥快速走进大殿行礼:“臣张鸥参见陛下。”
“张鸥,来,朕刚才正在想你呢,你觉得丞相府的这三名官员如何处置?”刘彻就之前薛泽被罢免后,丞相府三人被查的事情问张鸥。
张鸥眉头都不奏一下道:“杀!”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刘彻说完就起身道。
“诺!”
寒暄完了,张鸥也该进入正题,于是带着试探性的口吻问道:“陛下,听说公孙弘年事已高,臣觉得是不是该让他回到菑川国。”
刘彻一听当场打住:“不不不,不回,此人朕还要重用!”
张鸥顺着刘彻的话问道:“陛下的意思,百官之首?”
刘彻听后定眼一看,廷尉也在九卿之列,现在又是御史大夫的候选人,刘彻也没有必要隐瞒,于是道:“不瞒你,朕觉得他有治国之才。”
刘彻承认了就好,张鸥也就可以大胆的议政:“陛下,臣觉得不妥,丞相之位位高权重,公孙弘只不过是菑川国派来长安的一名轻客,官职极小,担任丞相,臣觉得会在朝中引起非议,特别是本该是候选人的九卿。”
这件事刘彻还真没考虑过,按照祖制,丞相之选非富即贵,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封侯拜将者,白人选为丞相确实没有先例,而且如果选公孙弘当丞相,以汲黯为首的这些九卿们估计会不服,更不会支持他的工作,搞不好会死谏。
见刘彻在思考问题,张鸥趁热打铁继续道:“陛下,臣觉得张汤可以,陛下当初让他到丞相府历练就不是为了以后能为陛下左右吗?”
张鸥替张汤说话也是情理之中,刘彻还是太子的时候,宋董两张四人就跟随左右,感情甚好,所以刘彻也没多想:“你说的这事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朕觉得公孙弘确实比张汤更能胜任丞相。”刘彻一旦决定的事情就很难改变。
其实张鸥和张汤都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公孙弘也算是刘彻最初的改革班底,只是那个时候改革失败,公孙弘还没怎么风光就被雪藏了。
~~~~~~~~~~~~~~~~~~~~~~~~~~~~~~~~~
朝廷里为了丞相之位正有一场明里暗里的斗争展开,而作为当事人的公孙弘却还在与若瑶两人吹牛逼,送菠菜。
公孙弘二十年前就被从菑川国当作谋士送到长安,这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他一次都没有回过菑川国,更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
当然,原因不详。
“你这二十年为什么不回去啊?”若瑶拿着一个酒葫芦坐下。
公孙弘面无表情傻傻的看着桌子,可当他抬头看向若瑶时却笑了,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