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副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女副将-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卫青身为大将军,走路带风,随从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武将,所以卫子夫也很谨慎,而若瑶也相当于是卫府的家将,更是卫青的亲密战友。

    若瑶在春福园接受了来自皇后卫子夫的各种事情交办,核心无非只有一条,让卫青切勿高调,一定要让刘彻感觉放心,这是一件大事。

    “若瑶,这件事有多重要你可知道?”卫子夫在临走的时候再一次强调。

    若瑶拱手道:“若瑶深知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卫子夫再次上前,右手放在若瑶的肩膀上说道:“沈葭走了之后,府里就再无主心骨,这几年也辛苦你了,过几日本宫找卫青,让他给你个名分。”

    若瑶有些揪心,笑了笑说道:“娘娘严重了,将军对我有救命之恩,这是若瑶该做的,至于名分,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毕竟,毕竟……”

    若瑶还知道,刘彻为了遏制卫青,最终还有一场政治婚姻。

    “毕竟什么?”卫子夫好奇的问道。

    若瑶拱手说道:“大将军德高望重,地位尊贵,将军夫人自然是一位地位显赫之人。”

    卫子夫听后笑了笑,而后边走边说道:“我与卫青早年在边郡贩马为生,卫青从小只是受高人传授了一些兵法武功而已,根本没有在朝堂玩弄权术的本性,我只想他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为强汉出力。”

    “娘娘,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官场既想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又想干出一番事业,真的不可能,两者不能兼得。”若瑶深知历史上战功卓著的将军大多很惨。

    卫子夫的脸色更加严峻……

    ~~~~~~~~~~~~~~~~~~~~~~~~~~~~~~~

    廷尉府,

    “哈哈哈哈,你知道陛下今天找本官问了什么吗?”张汤进屋就非常高兴的笑了,那种笑是发至内心:“给本官沏茶,快。”

    下人开始沏茶的时候,徐飞赶忙上前问道:“什么?”

    坐下后的张汤定了定神,看着徐飞说道:“这件事办得不错,陛下刚才问本官,对民间议论卫青一事怎么看,哈哈哈,看来陛下对卫青已经有想法了。”

    徐飞听后那高兴惨了,这一个多月的忙活终于有了收获,于是转身从桌上拿来几个竹简递给张汤:“这是五个刺史部上呈的关于卫青的一些东西,你过目。”

    刘彻今天问及了这件事情,张汤刚好就用这些竹简进一步打牢刘彻防外戚的决心。

    见刺史部的都写得非常好,但张汤总感觉不完美:“光有刺史部的还不行,你联合几个郡的太守也写上几个,最好是边郡的,这样看上去更加真实。”

    “我马上去办。”徐飞的落实能力非常强。

    “回来。”张汤忽然就叫住了徐飞,而后继续翻看说道:“先将这些竹简送到内廷,不出本官所料,几天后,各诸侯王将进京。”

    “啊?”徐飞不解。

    看着徐飞一脸的茫然,张汤拍了拍他的肩膀得意的说道:“这叫平衡权力,对了,本官的细君呢?让她到本官的屋内,哈哈哈哈!”

    又是一个月后,

    刘彻还真召见了各诸侯王,并明确给与一项政策,恢复之前诸侯国的自治权力,允许拥有兵力,这明摆着就是为遏制外戚而做的准备。

    显然,张汤的外戚威胁论在刘氏宗亲中已经起到了作用。

    而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其实卫青都已经感觉到了,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参加朝会了,刘彻这一个月研究的任何事情也都没有召见他。

    一边是不断上大将军府各种祝贺、拜访、看望的百姓、官员还有富商,一边是刘彻深深的感觉卫青在边郡的声望超出了自己,有威胁到自己的苗头。

    “若瑶,快,快把大门直接关起来吧。”卫青面对络绎不绝想上门见他的人,真的是没有了任何办法:“本将军感觉这背后绝对有人推波助澜。”

    若瑶看了看门口安慰道:“将军不必紧张,你这辈子大富大贵,终能平安着陆。”

    卫青深深的叹气,而后看着若瑶满是疑问:“你又是算出来的?”

    若瑶思考片刻道:“对,放心吧,小人自有小心去收拾。”

    “可是,可是。”卫青忽然非常烦躁。

    从卫青的烦躁中若瑶已经看到了卫青此刻正在经历煎熬,一个遇事冷静异常的人,面对朝堂的斗争,面对背后的黑手,面对刘彻的疑心,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因为他只是一个想为汉人争取尊严的武将。

    若瑶帮卫青理了理披风说道:“将军如果实在担心,那就请旨去打仗吧。”

    ……


………………………………

第261章 边关急报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巧,第二天,宋玉军还真送来了一份北疆军情。

    为了体现自己的姿态,卫青让宋玉军将军情先送到了朝廷。

    军情很紧急,右贤王不甘心失败又集结散兵游勇卷土重来,对上谷郡、河套地区等地发动了进攻,上谷郡的战事似乎还特别吃紧。

    刘彻接到军方送来的军情之后思考了很久,以至于各诸侯王到殿外辞行他都忘了。

    “陛下,楚王他们已经在殿外候旨,你看?”侍过来提醒。

    刘彻这才放下手里的军情而后往前走了两步,但最终还是停了下来:“传朕旨意,让他们先回去吧,朕该说的都已经说了。”

    “喏!”侍应答完之后就退下了。

    刘彻再次走到桌案拿起军情,眉头紧锁的一字一句的研究。

    一旁的羽林卫见状上前问道:“陛下,是否把大将军找来商议。”

    刘彻一愣!怎么这些人第一想法都是找卫青:“朕问你,为什么要找大将军呢?”

    羽林卫是天子亲卫,贴身侍卫,于是说道:“他,他是大将军。”

    刘彻听后居然冷笑了一下,而后说道:“宣张汤。”

    羽林卫不敢问,于是拱手应答:“喏!”

    涉及战争的事情不问卫青却召见了御史大夫,这是龙城大捷以来还是首次。

    张汤也是聪明人,一路上也在揣摩刘彻的意图。

    来到建章宫,张汤恭敬的行礼。

    “张汤,知道朕找你何事?”刘彻边批阅奏章边问道。

    张汤自然懂:“陛下是为了大将军的事情。”

    刘彻起身就将军情丢给了张汤,让张汤看,张汤恍然大悟。

    张汤:“陛下叫臣过来并非为了战事。”

    刘彻一愣,揣摩得够准,直接问道:“那你觉得朕如何办?”

    张汤再次打开军情详细看了一遍说道:“匈奴人自然已经不是大将军的对手,陛下担心的是大将军此战如果大胜,回来之后该如何封赏。”

    刘彻听后长长的叹气:“确实,拜大将军封长平侯已经是最高封赏,卫青再次胜利凯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朕又拿什么来赏?”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张汤将军情放在桌案上,不慌不忙的拱手应答:“陛下,臣觉得陛下现在应该想的不是奖赏,毕竟大将军还未出征,胜负难料,陛下现在最应该想的是如何弱化。”

    “弱化?”张汤确实提醒了刘彻,怎么自己一想到打仗就是奖赏?

    张汤趁热打铁说道:“陛下召集诸侯国进京用意何在?还不是为了弱化。”

    见刘彻没有说话,而是一副正正思考问题的架势张汤继续说道:“打了再说,只有打了,才能抓住一些东西来遏制。”

    张汤的谏言让刘彻有了新的想法,兵养着不用也是一个棘手的事情,于是对张汤说道:“那你就传朕旨意,边关军情紧急,着卫青亲率大军稳定北疆边患,两日内出发。”

    “臣马上去传旨!”张汤乐了,发至内心的乐了。

    ~~~~~~~~~~~~~~~~~~~~~~~~~~~~~~~~~

    面对闹得满城风雨的卫青牛掰论,卫青也想出去打仗,在他看来,打仗顶多马革裹尸,而在朝廷每天面对这样的勾心斗角迟早被搞疯掉。

    “陛下,臣前来接军令。”卫青接到圣旨以后麻利儿就进宫了。

    刘彻的意图已经不是为了消灭匈奴,而是遏制卫青,于是看了看军情说道:“你是朕的大将军,此战务必将右贤王麾下的右大都尉彻底消灭。”

    卫青坚定接旨:“臣,接旨!”

    在匈奴右边领域,右贤王兵败之后,其属下右大都尉逃脱,所以右大都尉还完好无损,他成了右贤王图谋东山再起的最后一张牌。

    而刘彻的意思也很简单,如果不能干掉右大都尉,那么回来之后即可罗列一些罪名,当然,这都是张汤给刘彻出的一些馊点子。

    人的性格就已经注定了他未来的路,所以卫青在接到刘彻的圣旨之后一点都不敢懈怠,连夜组织吴林、罗德善、宋玉军等人调集兵力准备北上。

    军人永远是雷厉风行,在卫青的业余爱好中也只有出征能激起他内心那一份激动。

    “若瑶,快,从西山营整军三千组织先行梯队明早出发。”卫青在作战室开始安排。

    若瑶想到了历史上,这应该就是首次出定襄,于是问道:“将军,末将有一个建议。”

    面对若瑶的建议,卫青与诸将对视后就坐了下来,而后开始聆听。

    若瑶恭恭敬敬的开始装:“我建议从定襄出发,沿东山西路进军……”

    若瑶的战法和行军路线居然和卫青想的高度吻合,这让卫青真的是有一种摸不透的感觉,自龙城之战开始,若瑶就时不时的显示出不一样的一面。

    卫青好奇:“若瑶,你怎么会想到从定襄出塞?”

    “定襄乃西长城必入口,右贤王图谋东山再起,必从定襄开始。”若瑶分析道。

    真是让卫青刮目相看,可以这样说,在场所有的武将都是被动的接受卫青的想法和战法,从未有哪一位将军能主动分析出或者提前预判出结果。

    “大家分头准备!”卫青很欣慰的说完就与宋玉军商量后勤保障的问题。

    若瑶也算装了一把,但卫青确实冷静,居然还能沉住气。

    “姐姐,姐姐,舅舅在吗?”霍去病忽然出现在不远处。

    霍去病已经十六岁了,若瑶恍然大悟,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干什么,干什么?”

    若瑶拦住了霍去病的去路,这小子的个字已经比若瑶还要高,人还狠英俊。

    霍去病往屋内看了看:“我,我找舅舅,我也要去。”

    “这可不行。”若瑶顿时就将这件事提升了一个高度,霍去病虽然是卫青的外甥,但霍去病更是羽林军的人,羽林卫当初组建的原则就是皇帝亲自掌握。

    霍去病郁闷:“凭什么?我也出塞杀敌,让这些胡人看看汉人的厉害。”

    “打个赌,你舅舅绝对不会同意的。”若瑶坚定的说道。

    “哼,舅舅是大将军。”霍去病不信,哼了一声居然钻进了屋内。

    一会儿过去,霍去病奄茄子一样走了出来。

    “本姑娘说的没错吧。”若瑶上前安慰:“我告诉你,你求你舅舅没用,你是羽林卫,该找你真正的主人,懂吗?去找他请战才是对的。”

    “你说让我找陛下?”霍去病问道。

    ……


………………………………

第262章 西域大事

    十六岁的霍去病确实生长良好,不仅个子都长到了一米七,而且体魄确实壮,由于他从小就在羽林军中就受“武”的教育,所以一直是一个很想爆炸的炸弹。

    霍去病在卫青拒绝他的请求之后还果真去建章宫找了刘彻,十六岁的他对战争的渴望已经超出了常人,特别一想到自己的人生标杆卫青,他就兴奋不已。

    “霍去病,羽林军不好吗?还是大将军让你走?”刘彻对待这件事情有疑心,他怕是卫青故意让霍去病离开羽林军,又或者卫青有其他目的。

    霍去病看了看一旁的张骞兴奋道:“陛下,去病已经长大,希望能像舅舅一样为国效力,为强汉而战,希望陛下成全。”

    刘彻虚着眼睛问道:“真不是大将军让你来找朕的?”

    霍去病摇了摇头:“不是,请陛下成全。”

    “哈哈哈哈,好。”刘彻听后很是高兴,他就喜欢这种有抱负的人:“但,你确实太小了,这样,你先下去吧,容朕再想想。”

    霍去病再看了看张骞,他与刘彻似乎在商量什么事情于是拱手应答:“诺。”

    霍去病离开之后,刘彻看着张骞问道:“博望侯,你觉得此事怎么处理?”

    张骞也很欣慰:“陛下,霍去病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抱负,确实难得,想必那些王公贵族家的公子哥,霍去病确实是出类拔萃,只是,只是年纪尚小。”

    刘彻思考了一下:“对,他才十六岁,对了,你刚才说西域出什么事了?”

    张骞这才开始汇报正事:“陛下,西域乌孙国特使来了,他希望与大汉结盟。”

    “哈哈哈哈。”刘彻听后高兴了,果然是汉威耸立,要知道在几十年前,刘彻派张骞去找这些人和亲结盟,这些人都不,如今匈奴撑不住了,就开始找汉朝:“不结。”

    张骞激动了,他知道刘彻现在是在挣面子,如果不结,河西对汉朝的威胁就永远不能解除,于是谏言:“陛下,臣建议结盟,西域不能丢给匈奴。”

    西域发生的变化其实就是随着匈汉战争进展而发生的变化,右贤王兵败、河南地丢失,伊稚斜自知漠南区域已经指望不上,于是把手伸进了西域。

    伊稚斜想通过统一西域,而后巩固河西,以河西为基地向汉朝发难。

    “陛下,据可靠的情报,匈奴在西域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河西的浑邪王等出玉门关大兵压境西域各国,准备全域控制西域。”张骞说完就走到地图边。

    刘彻顺着张骞的眼神看去,地图上那硕大的一块地方,确实是战略要道,经过冷静的思考后他感觉,汉朝的势力发展必须与匈奴一样,匈奴在哪儿发展自己就要往哪儿发展:“对,你说的对,河西位置很重要,必须在背后培育我们的力量。”

    张骞拱手道:“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臣建议结成联盟,两面夹击河西的匈奴人,如不能夹击也滞留匈奴对西域的控制,这样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通婚?”刘彻不然,自己膝下女儿还小,况且,如果真可以婚嫁,刘彻还真不希望将其远嫁到这样的地方去:“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张骞拱手:“没有,听使者说,匈奴单于庭也派人去乌孙了,伊稚斜选了一位公主准备嫁到乌孙。”

    “为什么要选乌孙?”刘彻想更加详细的了解。

    张骞拱手详细汇报……。

    西域,位于河西玉门关以西,有羌、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卢、弥、渠勒、于阗等大大小小三十六个国家,但人口不是很多。

    乌孙是西域最大的一个国家,领土面积是西域的三分之一,不管是兵力还是城防、经济等都是西域最强,拿下了乌孙,就等于控制了半个西域。

    而乌孙与匈奴又有着非常纠葛的关系。

    乌孙人当年生活在河西祁连山一带,那里水草丰盛,适合常年放牧而且不用迁徙,后来匈奴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之后南下将河西的乌孙人、月氏等族打败。

    乌孙人为了躲避被灭族的风险向西出玉门关逃离,而后进入浩瀚的沙漠,经过耕耘,乌孙国王终于在西域这片沙漠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

    但,西域毕竟是沙漠,根本无法与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