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到前面插着的火绳,而小火炬是用浸泡了蓖麻油的布团揉成,上面燃烧着的火不易熄灭。这样一来,火绳枪手在射击失败之后就不必再重新打火折子,射击起来方便了许多。
这种新式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的口径一般为15至20毫米,管径比一般为40到45毫米,而最大射程一般为60至80米,它在1543年传入了日本。
“Musket”火枪——于1500年前后诞生于德国纽伦宝地区的螺旋式线膛的扳机击发火绳枪,也称“步枪”(Rifle),由于内刻的膛线有效的加强了枪的准确度,枪管的长度也有所提高,能对弹药受力后的运动进行较好的导引,也就是说,其最大射程有所提高,到达了200米之多!而且,这种火绳枪还具备了由准星和照门组成的瞄准装置,所以,准确度大大提高。总之,可谓是枪界一大革命也。
不过,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线膛火绳枪并没有能够广泛的被采用,只有德意志联邦中的普鲁士,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三个比较强大的邦国把它正式装备了部队,这也是德意志联邦内这三个邦国能够充分压制汉诺威等小国,以及“威慑“意大利,法兰西等大国的原因之一。
不过很显然,这种线膛式火绳枪并没有传入日本,直到以后的燧发枪诞生,日本才进行了火枪的换代。
之后,火枪技术又在两个领域中不断的发生着革命,一是击发技术,另一则是弹药技术。前者的发展,先是在16世纪后期,欧洲发明了一种“火种点火”的方式。
技术原理是,在一个小管里放一个“火种”或一节短火绳,枪手只是在用枪时才点燃火种,不至于因枪上都带一条点燃的火绳而在夜间暴露目标。
“火种”式火绳枪就是后来隧发枪的先驱。而燧发枪则在不久后的十七世纪由是法国人发明。
它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燧发枪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枪,所以这对当时的弹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
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枪口,用木鎯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
后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枪械师创造了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这种方法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提高了。
如果说燧发枪的出现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技术的结束,那么随之而来的爆炸式点火技术就是瞬间点火时代的开始。
首先进行爆炸式点火技术激发试验的是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福希斯的苏格兰牧师。
福希斯开始用的是器皿装雷汞粉。后来把雷汞粉铺在两张纸之间。在进一步制作了纸卷“火帽”,这种发明大大加快了枪械的发射速度。
1808年,法国机械工包利应用纸火帽,并使用了针尖发火,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发明了一种使用纸火帽的“引爆弹”。
后来,有人在长纸条或亚麻布上压装“爆弹”自动供弹,由击锤击发。这样一来,击发枪就更完善了,到了19世纪,针刺击发枪也诞生了。
其最早出现在1840年,是德国人德莱赛发明的,故又称为德莱赛针刺击发枪。
其技术特征是,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用针击发火。
这种武器首先由普鲁士军队装备,在普鲁士的三次王国统一战争中,其大放异彩,令丹奥法三国骑兵闻枪色变。与击发技术的发展同步的是装弹技术的发展。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标准配备的是著名的BROWNBESS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并非英军上尉派垂克·佛格森于1776年就发明成功的后膛装弹来福枪,该“佛格森”后膛装弹来福枪是佛格森上尉在参加英军镇压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在美国的前膛装药的肯塔基式线膛来福火绳枪的基础之上研制成功的。
英军曾生产了100支这种新枪,装备了由他本人率领的一支百人队伍,有效射程提高到200米,最高射速每分钟六发,但因他本人战死,这种枪一直到1853年也没有在英军中推广。
李中华最想要研制出的,就是这一种枪,虽然说后面的制松技术更好,但以大唐现在的能力,是不可是制造出这么精良的枪。
在文武百官的眼中,现在制作出来的这一批枪,似乎威力很大,但李中华却并不满意。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什么事情都要经历长时间慢慢的发展,李中华只能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争取尽快的提升制作枪支的技术。
不过现在试验成功的枪,已经具备了不错的杀伤力了,可以生产一批这样的枪,装备到军队中,用于实战了。
这枪好不好用?威力如何,只有到战场上,才能够发挥出来,也才是检验的最好办法。
想到几天之前才刚刚收到的奏报,靺鞨人竟然这么快的速度,就从东北各民族的混战中崛起了,是时候准备出手,制止靺鞨人的势力发展了。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203章 大战开始
李中华打算装备部队的是长长的步枪,这种枪现在虽然威力己经不小了,但没有装弹夹的地方,所以只能开完一枪之后,停下来再装子弹,再开枪。
更麻烦的是,每开一枪还要点一次火,弄得像开炮一样。
好在射速还可以,打死打伤二百米外的敌人还可以,再远就不行了。
精准度也还行,反正战场上面对的敌人很多,一枪打中一个敌人,应该不会太难。
李中华当然也想直接造出什么加特林啊,或者AK47那样的先进武器,一个人拿着一把枪,就可以横扫一大片。
可是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以大唐的现有基础和条件,能造出现在的武器,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比原来的历史上,可是提前了上千年的时间。
若是能够自动点火,若是能够连续射击,那就更完美了。
走之前,李中华对大唐科学研究院的师生,制定了下一个目标,尽快的研究出自动点火了的装置,以及可连续射击的目标。
“陛下!自动点火装置,继续想办法研究一下,应该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是要连续射击,这应该很难吧?”一位参与研发武器的专家,很为难的说道。
虽然是专家,其实都很年轻,他们都是受过李中华教导点拨过的人,可以说都是李中华的学生。
长安的大唐科学研究院中,主要参与研究的人员,有最早一批康定书院中的学生,也有辽州书院,金州书院中的学生。
甚至还有一些人,是跟着李中华从康定书院,去到辽州书院,又到了金州书院,最后又到了长安的。
李中华虽然不是武器专家,甚至都算不上是军事迷。
但科学研究的道理是一样的,李中华只不过是帮他们推开了一扇窗户,一扇通往科学的窗户。
古代人并不比二十一世纪的人笨,相反,他们甚至可以说是很聪明。
所以他们接受科学知识的速度很快,什么物理反映,化学反应,往往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在很多人的心里,这些可都是可以发家致富的宝贝。
比如说肥皂,香皂,花露水,香水,甚至是高度酒,这些都是因为有了化学反应,才会有这些东西出现。
当他们亲自动手,做错了第一块肥皂的时候,他们能不激动吗?
如今的肥皂制作技术,己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价钱已经很便宜了,开办这类作坊的人也多了起来。
尽管是己经很便宜了,但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虽然很多人都能够做出肥皂来,但质量却是各有不同,所以价格还是有些区别的。
有钱一点的富贵之家,还是喜欢用中华肥皂。
其实对于中华这个商标,在李中华登基之后,还引起过一番争论,认为不妥,认为是对皇帝陛下的不敬。
不过李中华一言否决了,他可能认为这有什么不敬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华这个品牌已经是价值无法估量了,如果这个时候弃而不用,那自己不成了傻子了吗?
李中华设立了大唐科学研究院,本是想着为大唐播下科学的火种,打下科学的基础,能够有现在的成就,已经让他很意外了。
但人的心里期望,总是很难满足的,他当然希望取得更大的收获了。
第一批步枪生产出来以后,李中华命人选出了一批枪手进行训练,一百把枪却挑选了一千人,轮流练枪法,采用很残酷的淘汰机制。
每人练枪法二个时辰,之后直接淘汰了一半人,难后继续练枪,直到剩下一百人,真正的是十选一。
每一个人都想留下来,所以轮到谁来练枪的时候,都是练的非常的刻苦认真,毕竟被淘汰出局的话,会让人觉得很没有面子。
要知道,李中华可是打算,把这最后留下来的100个人,培养成精英中的精英,将来个个都会成为神枪手中的神枪手,更是以后的教官,所以必须严格的要求。
一百个人选出来之后,李中华又亲自指点他们,用枪作战时应该怎么样摆阵法?
比如第一排开完枪后,要迅速的蹲下来装填子弹,第二排在第一排开完枪蹲下去之后,才能再开枪。
而且队列要求整齐,动作必须一致,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战斗力。
队友之间必须要有默契,做到令行禁止,没有得到退后的命令时,那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不能后退,更不能乱了阵型。
在前进的时候,哪怕前面是悬崖,也要往前走,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第二批枪生产出来后,还没来得及让人进行训练,继续进行选拔,李中华便收到了薛仁贵派人送来的八百里加急,辽州己经被靺鞨人的兵马包围了。
再找人练枪需要时间,李中华只能下令,召回那些练过开枪,他们是被落选了的士兵,简单的练习了一下战场上的战术战法,快速的增援金州。
至于辽州,只能先到了金州以后,看情况再说了,如果辽州还没有失手的话,李中华相信薛仁贵会知道应该怎么做的。
这一次,李中华准备彻底的解决东北的问题,派出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挺进辽东。
水路从山东省的登州市出海,抵达对岸的金州之后,向辽州进军。
陆路则是走幽州市,经山海关进入辽东,一路扫荡契丹和奚人的领地,既然他们不安份,还投向了靺鞨人,那就必须承担很严重的后果,在收拾靺鞨人之前,先拿他们开刀,练练手。
天还没亮,靺鞨人便开始埋俩锅做饭,天一亮,大家都吃饱喝足了,大乞象一声令下,战鼓声便敲响了,攻打辽州城的战斗,宣告正式的打响了。
密密麻麻的契丹人,奚人冲在了最前面,靺鞨人则跟在后面督战。
靺鞨族人虽然个个都是勇士,是最精锐的骑兵,战斗力十分的惊人。
但靺鞨人的人口数量有限,攻城的时候,冲在前面的人肯定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充当炮灰的任务,当然要交给契丹人和奚人去做了。
这样的做法可是好处多多,既可以保护靺鞨人少些死伤,又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弱契丹人和奚人的实力。
至于靺鞨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契丹人和奚人也都是游牧民族,战斗力同样非常的强悍。
之所以贩给了靺鞨人,只能说靺鞨人更强一点,而且不得不说,大祚荣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上,学来的三十六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果然,大军刚冲到了城下,崔景浩便指挥着守军,往人员最密集的地方丢炸弹,顿时爆炸声四起,冲到城下的契丹人和奚人,死伤了一大片。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204章 哗变
契丹人和奚人的各部族首领,虽然早就有了自己族人充当炮灰的准备,但他们可没有经历过,被炸弹这种被誉为神器的火器,连番轰炸的情况,更没有见过这么惨烈的场景,一时心生胆寒,脸上一片惊惧的神色。
一番轰炸之后,侥幸生还下来的人,再也不敢继续攻城了,拼命的往后退。
但靺鞨族人正在后面督战呢!虽然也被炸弹这种神器的爆炸威力给震惊到了,但他们在队伍的后面,主要的任务是负责督战,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
所以他们震惊过后,尽管心里还是很害怕,但他们还是要继续完成督战的任务。
所以退下来的契丹人和奚人,又遭到了靺鞨人组成的督战队的屠杀。
可是这一回,那怕是明知道后面有靺鞨族人在督战,后退仍然是难逃一死,但契丹人和奚人,仍然不要命的往后退。
废话,前进虽然也是死,但被炸弹炸死了,绝对是会被炸的死无全尸,灰飞烟灭。
这个时候的人可是非常迷信的,就算是死了,也不希望死无全尸,更加不希望灰飞烟灭。
这样的话,死后可是无**回,投胎转世,也无法见到他们心目中的长生天。
后退就算是被靺鞨族的督战队给杀了,至少也能保证个全尸吧!
不过,只要还有一线生的希望,没有人会愿意去死。
不论是契丹族人,还是奚族人,都已经受够了靺鞨族人的气,他们辛苦养出来的牛养肉,要优先供应给靺鞨人食用,他们族中的美丽善良的少女,也要进贡给靺鞨人。
现在他们明明知道,冲上去就一定会死,而且还有可能会死得连尸体都找不到一块完整的肉,却仍然在逼着他们往前冲。
这一刻,所有退下来的契丹族人和奚族人,都愤怒了。
既然横竖都是要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反抗呢?
我们要反抗,哪怕明知道打不过该死的靺鞨族人,也一定要反馈,临时也要找一个垫背的。
杀死了一个够本,万一杀死了两个呢!那不是还可以赚一个。
“契丹和奚族的兄弟们,靺鞨族的人欺负我们大甚了,我们大家一起反抗,杀出去,横竖都是一死,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为我们那些受过靺鞨人欺负的族人们报仇!”
“报仇!报仇!”
“报仇!报仇!”
……
“杀了靺鞨人!”
“杀了靺鞨人!”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带头反抗,杀了靺鞨族人,马上就有很多人响应。
契丹人和奚人虽然和靺鞨人联合在一起了,但和靺鞨人的侍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部族首领,一些贵族,仍然过得不错之外,普通的契丹人和奚人,过的是低人一等的生活。
他们不仅经常会受到靺鞨族人的欺负和羞辱,压榨和剥削。
更让他们不能忍受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有时候也会被靺鞨族的士兵,肆无忌惮的污辱,稍有反抗就会被杀。
他们积攒了太多的怒火,此刻被彻底的点爆了,而是他们愤怒了,他们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他们面临的都是一条死路,一条没有希望的路。
所以他们绝望了,他们迫切的需要爆发,在绝望中爆发,在愤怒中爆发。
一群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