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冬天太冷,说句实在的话,辽东的土地,李世民还真没有放在眼里,他要的只是一个听话的辽东掌权者,一个受大唐控制的辽东。
李世民把自己的担忧一说,李中华拍着胸口保证,绝对可以帮朝廷,守住辽东。
李中华愿意镇守辽东,李世民当然不会反对了,还问李中华,有什么要求要提的?
李中华也不客气的说道:“陛下缴获的粮食,就留下来给臣吧!另外还要些牛,马,羊,随便给个几万头吧,还有愿意留在辽东的百姓,臣守着这么大的辽东,总不能一个老百姓都没有吧!”
李世民考虑再三,答应了李中华所提出的要求,不过愿意留下的百姓中,高句丽本国的人,都不在考虑之中。
但投降的高句丽兵将中,是汉人的也可以申请留在辽东。
其实高句丽辽东地区的百姓中,几乎大半都是隋炀帝征辽东时,流落在辽东的汉人,他们当中,既有土兵,也有随军服役的老百姓。
既便是高句丽的军队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汉人,大多数都是隋炀帝征辽东时,被高句丽抓的俘虏,或者是投降的隋军士兵。
这些人大都己经年纪大了,在辽东生活了近三十年,很多都已经在这边成家立业了,老家的父母亲人,基本上很多已经都不在了,这个时代,能够活过六十岁的人,少之又少。
听说可以选择继续留在辽东,很多人都很心动。
李世民又封了李中华一个辽东道节度使,转了一圈,李中华又从松州节度使,改成了辽东道节度使,成了大唐的专业节度使,除他之外,李世民还没有封过谁做节度使。
至于康定那边,李世民也询问了一下李中华,让谁过去合适。
李中华考虑了半天,才向李世民提议,不如过晋王李治为蜀王,让李治到他的封地去,也顺便管着康定城,并建议让秦守道,提任康定府的大都督,牧守一方。
李世民觉得李中华的建议非常不错,便决定采纳了。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42章 尊重对手
李中华其实也知道,炸弹的出现,以及它恐怖的杀伤力,是会令李世民,对自己生出一些别样的心里。
自己在康定城经营多年,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就像是一个土皇帝一样,手中既有兵,又有神器炸弹在手,只要不是傻瓜,都能知道苏毗国是靠着自己帮忙,才把吐蕃打败的。
如果自己真的对天下有了想法,李世民不担心才叫奇怪了。
以前的吐蕃,他都愿意用公主和亲,来换取和平,现在的李中华,李世民当然也不想把他逼反了。
所以文成公主成了李中华的女人,李世民也默认了,让晋阳公主留在康定城,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晋阳公主的身体,只有李中华才有可能可以治愈好。
另一个方面,李世民也是借此机会,看一下李中华的为人如何,同时也是表达一种暗示:“朕对你还是很信任的,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用心良苦。”
现在李中华主动的跳出了康定城那个圈子,其实也是在向李世民表明一个态度:“自己一直忠心耿耿,全无二心,请陛下放心就是。”
两人都明白各自的心思,所以李世民稍稍犹豫了一下,便同意了李中华的请求,让他带着从康定带来的五万人,镇守住辽东己经收复的十座城池,并且封了他一个辽东节度使。
辽东的十座城池,如果能够守住,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就算没有能够守住,李世民也不会损失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一些辽东的汉人百姓,缴获的一些牛羊粮食等战利品,李世民虽然答应留下给他,但又说了,这么多大军前来辽东一趟,不能白来一趟,落个空手而归。
李中华当然知道李世民的言外之意了,也懒得和他计较,很大方的同意,用钱来摆平,让大家皆大欢喜。
钱对于李中华来说,就是一个数字而已,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名下现在到底有多少的钱,又有多少的资产?
而且李中华到现在都还有很多赚钱的手段,根本就没有用出来。
只等在辽东站稳脚跟,打通海上的贸易通道,想赚钱,岂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虽然安市城久攻不下,令李世民十分的恼火,曾经对安市城城主梁万春,更是恨的咬牙切齿。
但临走的时候,李世民却对安市城的城主梁万春,表示十分的欣赏,认为他对高句丽十分的忠心,宁死也要守住城池,坚决不肯投降。
李世民带着大军在安市城下扬威,高句丽守城的士兵都十分的害怕,不敢站在城墙上。
唯有梁万春敢站在城头上,向李世民拜别,谢谢他终于肯撤兵,放过安市城了。
虽然唐军暂时没有攻破安市城,但如果唐军继续待下去的话,对安市城的安全,会变得十分的不利。
而且上次不是唐军大意,加上所筑的土山突然崩溃,也许此时安市城,已经被唐军所攻破了,而自己也将会成为阶下囚。
对于李世民御驾亲征,梁万春的心里,也是打心里感到十分的佩服。
加上李世民又是大唐的皇帝,高句丽的宗主国,即便是高句丽王见到了李世民,也要以臣礼跪拜,所以,梁万春这一拜,倒也的确是真心实意的跪拜。
高句丽战败投降的士兵,基本上都被李世民给释放了,除了三千多名靺鞨兵,被李世民下令坑杀活埋了之外。
有些高句丽投降的士兵,感动之余,想要为唐军效力,确被李世民给拒绝了,倒也不是李世民不想接受他们,只是他们都还有家人亲眷在高句丽,若是被渊盖苏文知道,他们转投唐军,为大唐效力的话,恐怕会对他们的亲人不利,故而不肯接受他们。
这也是梁万春敬重李世民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临走时,还赏赐了梁万春不少东西,命人放在安市城外。
李中华在辽东城(现如今已被李世民改为辽州城),为大唐军队送行。
如今他已经正式担任了辽东道节度使,当然要以东道主的身份,为大唐的君臣们,摆上一桌丰盛的酒菜,为大家送行。
李中华与江夏郡王李道宗,单独的聊过几次,江夏郡王李道宗是文成公主的亲生父亲,那就等于是李中华的岳父,李中华对他当然要客客气气了。
江夏郡王李道宗,对于李中华这个女婿,还是十分满意的,如今在长安城内,谁不知道江夏郡王李道宗,因为和李中华有着特别的关系,专门代理新式的炒茶,赚的钱多的让人眼红,恨不得李中华也看上自己的女儿,好让家里跟着女儿沾光。
李道宗关心的问了李中华,一些康定城的情况,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女儿,文成公主现在过的怎么样,自己的外孙女又长得怎么样,漂不漂亮?像谁多一点?
另外,李道宗也肯定了李中华的做法,主动的离开康定府,避免了陛下的猜疑。
只是李道宗觉得,李中华回到长安,才是最好的选择,加官进爵也是迟早的事情,同时也可以提前和太子李恪,搞好关系,加深两人之间的联系,将来好处多多。
辽东苦寒,地广人稀,想要发展起来会很难,或者说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朝廷退兵之后,高句丽必定会转土重来,以他的五万兵马,辽东的十个城池分摊之下,一个城池才五千兵马,实在是太少了,很难守住。
百姓几乎没有,没有人种田种地,吃饭也是一个问题,没有百姓就没有税收,养活军队也是一个问题。
李道宗分析的情况,李中华又岂会不知道,不过李中华有自己的想法,但还没有做出来之前,李中华又不好多说什么。
“实在守不住,就干脆放弃,不要太逞强,陛下应该不会怪罪于你,或者你放弃一些小城,只保辽州这样的大城也行。”李道宗交代道。
“我会视情况而定的,王爷尽可放心。”李中华不好拒绝了他的好意,只好含糊的应道。
“本王对你这小子倒是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只不过既然公主殿下己经跟了你,你就最好活的长久一点,别出什么意外最好,你小子自己掂量着,看着办吧!”
江夏郡王李道宗也知道,李中华是不会听他劝的,因此语气有些不好,说话很冲。
程处弼也想留在辽东,不过李中华也不好做主,便让他自己去找他爹,卢国公程咬金商量。
程咬金找李中华谈了一下,李中华倒也没有完全瞒着他,大概的说了一下,自己的初步打算,毕竟程咬金还是他义父呢!
之后,程咬金便同意让程处弼留在辽东,跟着李中华混,用李中华的话说,就是留在辽东,建功立业的机会更多。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43章 问题少女
李佐升虽说也是安市城的六大武将之一,身手一向自命不凡,但是面对薛仁贵的时候,却有点未战先怯,毫无自信。
两人比试身手,信心十分重要,如果自己连信心都没有,便己经输了三分。
薛仁贵追了上去,李佐升只得硬着头皮应战。
双方交手没有几招,李佐升便知道,自己绝不是对方的对手,便想找机会逃走。
逃走虽然会很没有面子,但这个时候了,傻子才会要面子,如果要了面子,把性命给丢了,那要这样的面子,还有什么作用?
心里想着事情,打斗也不用心,薛仁贵可不会和敌人客气,方天画戬虚晃一招,骗过了满腹心思的李佐升,在他的大腿上划了一下。
李佐升感到一阵巨痛袭来,情知自己己经受了不轻的伤,更加不是对方的对手了,于是虚晃了一招之后,打马转身便逃。
薛仁贵见对方逃走,也不去追赶,而是取了弓箭在手,拉了一个满弓,一箭射了出去。
这一箭的力道,当真是历害,一箭射中了李佐升,从后心进去,箭头直接从对方的前心露出了头,真正的是一箭穿心而过。
李佐升中箭之后,不干心的回头看了一眼薛仁贵,从马背上栽倒下去,就此损落了。
薛仁贵上前砍下了李佐升的头,回转过去,提着李佐升的头冲进厮杀着的人群中大叫:“你们的主帅己被我杀了,还不快快投降。”
李佐升带出来的高句丽士兵,看到了李佐升的人头之后,顿时便没有了斗志,纷纷丢下手中的武器,大叫着投降了。
此次攻手乌骨,安市两城,可以说是大胜了,先后杀敌一万七千人,收降了四万五千余人,夺得粮食五十万石,战马五万,牛五千,百姓十万余人。
都知道安市城坚固,所以很多高句丽的百姓,都迁移进了安市城中,所以安市城的百姓也就特别的多了一些,超过了十万人,比辽东城内的百姓还多。
李中华收到战报之后,也是大为高兴,如此一来,辽州可就十分的安全了,可以直接陈兵于鸭绿江边,与高句丽划江而治。
另外一边,镇守在金州的罗通,也在时刻紧盯着建安和新城,相比于建安,罗通经过对比和考虑,决定先攻下新城。
李中华写了一道奏折,把安市城和乌骨城,己经被拿下的情况,具体的向李世民介绍了一遍。
长安的李世民,一看到李中华派人送过来的奏折之后,真的是又喜又惊,喜的是安市城终于破了,惊的是安市城,竟然这么容易就破了。
“李中华这小子,倒当真是朕的福将啊!”李世民不由的感叹道。
“陛下!兕子怎么跑到辽东去了?她现在都己经十五岁了,是不是该把她召回宫里,给她找个好驸马了。”长孙皇后有些担忧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你以为朕不想让兕子回宫啊?我们都己经有四五年,没有见到她了,也不知道她现在长成啥样了。”李世民颇为无奈的说道。
“还能长成啥样子?兕子随臣妾,臣妾年轻的时候什么样子,兕子长得也应该差不了多少。”长孙皇后笑着说道。
对于自己年轻时候的相貌,长孙皇后还是很有自信的,就算是现在,己经四十六岁的长孙皇后,也依然是风韵犹存。
“那可就真的是一个大美人了,皇后当初可是把朕都给迷住了,兕子要是长得也和皇后一样的美,最后也不知道会便宜那个小子。”李世民的心情不错,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唉!要是李中华还没有婚配,倒是配的上兕子,兕子定会很乐意嫁给他,说不定也能够成就一段佳话。”长孙皇后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说道。
晋阳公主每次派人送回的家信中,提的最多的就是李中华了,长孙皇后自己是过来人,又岂会看不出来,女儿八成是暗恋上了对方。
只可惜,他们之间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晋阳公主又不在身边,长孙皇后也没有办法劝她。
“这小子倒是个人才,朕对他也非常满意,但他己经有了妻室,还是文成公主的驸马,当然不能再和兕子在一起了,否则的话,朕的两位公主同嫁一夫,那朕还有面子吗?”李世民摇了摇头,否定的说道。
“所以陛下应该早点派人,去辽州把兕子接回官里才是,让他继续呆在辽州,臣妾真担心会出事,到时候陛下可就麻烦了。”长孙皇后有些抱怨的说道。
“朕去年从辽东回来,就派了治儿去了康定,让他劝兕子回宫,可治儿回信说,兕子坚持不肯回宫,说是满了十八岁才回宫,十八岁之前,她不想嫁人,这不,她自己又偷偷的跑到辽州去了。”李世民非常郁闷的说道。
晋阳公主去了康定之后,虽然身体上的病,应该已经治好了,可是性格却是己经大变了。
不仅写出了一部石猴记,弄得佛道相争,险些打了起来,还变得叛逆了起来,动不动就是说些人生啊,自由啊,世界很大呀,我想到处去看看呀之类的怪话。
换了别的女儿,李世民早就派人去,强行把她带回宫里了,可是对于晋阳公主这个女儿,李世民却舍不得逼她。
从小带在身边,亲自抚养长大的女儿,又从小就乖巧懂事的女儿,手把手的教她读书,写字,这感情之深,可不是别的公主能比的,即便是长乐公主李丽质,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地位也不如晋阳公主。
李世民可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女儿,宠爱着晋阳公主,把她当成自己的小棉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着了,就算女儿想要天上的星星,也要想办法满足女儿的心愿。
在晋阳公主面前,李世民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父皇!你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土地,居然是圆的,而且是在不停的转动,可我们却不会掉下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父皇肯定觉得儿臣很傻,可是听了中华的解释,儿臣却相信了,中华说,站在海边看远处,有船出现时,总是先看到船帆,才能看到整条船,那就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一个圆球形的星体。
对,父皇你没有看错,我们生活的地方,他就是一个星体,和我们所看到的天上的星星,是一样的,甚至在我们看来很小的星星,其实比我们生活的这个星体,还要大很多,是不是非常的神奇?
中华还说,星星之所以会发亮,是因为太阳光的照射,反射出的光芒,月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