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海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海盗-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支持和认可。实际上,一个民族就只能有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国家就只能有一个中心民族。

    在国际上,在国家间,支持分裂的人往往就抱有在某个时候把分裂出去的那一块玩弄于股掌之上随意蹂躏的想法。没有民族观念,没有中央政府观念的人,注定没有好下场。也许,他可以得意地说:“比利时或者卢森堡在离开荷兰大家庭以后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可是1914年的德军,无意识地给了这些家伙一个响亮的耳光!(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给东南海峡那边的无耻家伙们一个更响亮的耳光,无限期待中……)

    北京,颐和园。

    差几天就满21岁的秦关穿着深蓝色的海军中校军服走进了总司令的办公室。这位有着国王衔头的亲王讨厌日本建筑,讨厌日本地烦琐礼节,而他本身又狂热地热爱着军队,因此他根本就没有去东京或者是京都,而是在帝国海军学院进修了两年的高级指挥课程,如今已经成为有战列舰指挥能力,有航空母舰指挥能力和海军战斗机飞行员资格,熟悉海军陆战队和两栖作战的新一代中级指挥官。知识、技术、责任感、荣誉感和坚强的纪律性就是大中华帝国国防军新一代指挥军官的共性。

    军礼过后,两父子亲热地坐在长条沙发开始了谈话,这是军人之间的谈话也是亲情的交流。

    “……允子对你的新任务没有意见吧?说说你们最近过的怎么样?”龙剑铭向中校递去一杯茶后问道。政治婚姻已然成为事实,作为父亲,他更关注儿子和媳妇的生活是否如意。确切地说,他是担心秦关能否排除心理的障碍跟前日本公主,如今的王后过好日子。至于日本政务,那不是他和儿子来谈论的,有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管理,犯不着他们在这个时候去操心。

    “很好,父亲。我已经做好了去伦敦的所有准备。”秦关用最简单的话应付了父亲对自己私生活的问题,却准备用更多的时间来汇报自己对新任务的准备和看法。

    “嗯,带允子一起去吧,过两年,或者一年后她可以回来,没有人照顾我始终不太放心。你不是去打仗,现在是以度假的名义,以后是帝国军事观察员的身份。我希望你能够明白,观察员不是战斗员。你的任务是密切地关注战争进程、观察双方的战争持续力,了解当地能够被国防军西线军团使用的设施、资源。还好解决好香港问题。争取在最近。让我们的国防军进入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次,你要了解英国皇家海军对水上飞机母舰“坎帕尼亚”号地使用思想,比较一下他们脑子中地航空母舰观念和我们现实存在的观念。密切注视外军任何的军事、军备动向,是观察员和驻外武官的重要职责。当然,你应该了解你的另外一个身份。这个身份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英国人会明白地,呃,你小子,不谈这个了,说说你什么时候给这个家增丁添口吧。”

    龙剑铭说了一大堆话以后,才发现自己首先要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回答。他醒悟过来,这小子如今也学会用语言、动作来牵引总司令的思维了。

    “总司令……”中校还在执行他的既定策略,却被龙剑铭挥手打断了。

    “说正题。要不待会你自己去后面跟你三位妈妈说?”

    秦关猛地红了脸,在他心里更愿意以军人和上下级的关系为出发点来和父亲谈话。说到家事。小家庭的事情。还真有点抹不开。

    “很好,允子完全适应了北京和上海的生活。她的汉语也相当流利了。平时,我让她去大生――通海跟张井香女士学习企业经营管理,进步很大。”

    “慢,慢,慢,这么说你们很少在一起喽?”龙剑铭刚一听还满意,这一略微想一想,咳!不是那么回事!难怪快四年时间了还没有个动静!算了,只有交给后面那几位来处理这个事情了。中校,不是你地总司令不照顾你哟。

    心里打着主意,语气里面或多或少地要暴露出一点点来,秦关顿时紧张了,这个时候的感觉怎么象坐在被告席上似地?

    ……

    1914年8月4日,德军前锋部队逼近了默茨河(德比边境)东岸的维塞。他们发现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比利时军队炸毁,而大量的比军已经集结到了西岸。随即,德国向比利时正式宣战,而英国也在得到消息后向德国宣战。

    1914年8月5日,大中华帝国政府外交大臣唐绍仪侯爵召集驻华外交使团发布了声明。要求交战各国保持冷静,积极恢复政治谈判来解决冲突。同时,大中华帝国将非常愿意以绝对中立国的身份协助战争问题的和平解决,同时以友好国家的身份和红十字公约签字国的身份向交战国派遣军事、外交、经济特别代表或观察员……

    中国政府积极的姿态表现的太迟了,实在是太迟了。外交大臣的话虽然没有遭遇被嗤之以鼻的境况,但是对国际局势实在起不了一点的作用。不过,各国对中国的表态是非常感兴趣的,至少他们都在想什么时候把中国拉进自己的阵营里。当然,他们对外交大臣提出的建议回复的热情度绝对不同。

    德国,从军队总参谋长开始,就认为战争将在几个月内结束。因此德国不希望中国突然插一杠子进来,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最终成为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在速决的计划和实际行动中,他们对友好国家的军事观察员、经济代表不太感兴趣。

    法国则不同。从8月1日开始,法国政府就觉察到了战争始终会降临头上,不论法国对德国人的回应如何。鉴于对德国人的仇恨和1870年的战争记忆,他们需要在总体防御的基础上拖延战争,需要把德国人拖进消耗战。消耗战是双边的,因此法国人很愿意接受中国的军事观察员和外交、经济代表。

    英国政府在这一天,下命令编组了远征军开赴法国。他们也意识到,在协约国既定的,唯一的选择的战略下,消耗在所难免。当然,英国人更多的是认为,战争打了不了多长时间,陷入两线作战的德军很快就会失败。不过,英国人对中国的经济代表非常欢迎,毕竟英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因此,他们也表示了对中国军事观察员和政治、经济代表的欢迎。

    俄国,则一声不吭地做了个拥抱的手势。来吧,盼着你们来呢!

    不同战略思想决定了各国对中国政府的声明的不同态度。在战争期间,各国军方的影响力显然已经放大了顶点,对德国这个实质上的军国主义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同盟国基本上都婉言谢绝了中国派驻代表的好意。而遭遇经济危机和执行防御战略的协约国则全部表示欢迎。

    1914年8月6日,陪同大中华帝国果毅亲王夫妇赴欧洲旅游考察的外交部一等参赞杨蕴春,被任命为帝国驻协约国家运021”已经驶过了马六甲海峡。同时被任命的还有亲王殿下本人,他被任命为帝国海军军事观察员。

    事实上,中国的中立和友好态度受到了各国的赞赏。谁都害怕在双方打成一片无法分身的时候,东方那支军队突然在某个地方闹出一点动静来。当然,他们在不久后就急切地期待着那支军队能够出现在己方的阵营里……不过有一个事实证明了德国人在外交上的能力是比英国人略微差了一点。英国人即将掌握中国皇子!

    管他们怎么想,龙剑铭都得意地微笑着移动每一个棋子。海军军事观察员为什么要是秦关而不是其他级别也许更高的将领?他要给英国人吃定心丸,要让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变故后,面对中立的中国产生一丝幻想,觉得中国最终会站关键时刻站在自己后面,从而安心地去打德国人。这就是送秦关去伦敦的最深层次的意思。

    战争,已经爆发,而大中华帝国绝对国防圈的战略计划也加速执行起来……
………………………………

第七章 为祖国而战 第1节 边境壮歌

    德国百万大军源源开进比利时。阿尔贝国王在强大的德军面前不得不选择投降。但是他的命令并没有在军队中得到彻底的执行。依托列日要塞的热拉尔・勒芒将军率领他的两万五千名要塞守备部队故意忽略了国王的命令继续抵抗德国人的攻击。

    列日要塞由著名的军事工程师亨利・布里亚尔蒙特将军亲自设计。于1913年完工耗费了整整25年的时间。要塞由14座钢筋混凝土炮台为主干。炮台上配置了可升降的装甲炮塔三角形的象小孤山一样的炮台三角上装备了射炮。整个要塞拥有4oo多门大炮和机枪其中包括口径为八英寸的大炮。而在设计之初将军就考虑到要塞炮台本身必须能够承受八英寸炮的攻击。

    炮台之间是3o英尺深的干壕沟配合着炮台上的大功率探照灯和值班机枪可以有效防御夜间的突袭。当然敌人如果是在白天大张旗鼓的进攻那将会遭遇更大的伤亡而无法攻克炮台。重炮和探照灯以及一部分机枪巢可以升降整个要塞通过地下的坑道系统相互交通联系所有的指挥电讯线路和电力设备全部在地下十英尺。

    列日要塞里所有的重炮全部面向来自德国的四条铁路以及其他道路。很显然在设计建造这个要塞的时候比利时人就把德国人当成了潜在的侵略者。这种远见也部分影响了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

    德军指挥官是奥托・冯・埃米希将军他统率着两个骑兵师和六个步兵旅的兵力在他地军后面。有德国第二集团军的强大兵团。因此自信满满的将军在命令部下“尽快干净快地消灭比利时的人零星抵抗”后又派使者打着白旗去见比利时指挥官勒芒将军。不过已经忽略了国王命令的将军对德国人的招降礼貌而轻蔑地予以拒绝。换来了此后德军猛烈的炮火和飞艇的轰炸。不过这些攻击手段对坚强地列日要塞来说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德军在炮火的掩护下象潮水一般涌向要塞最东面的两座炮台成团级建制的集团冲锋是华丽而壮观的但是当炮台里的机枪和大炮迸出威力时。这种华丽不会带来半点战果只在炮台的壕沟前留下了齐腰高的尸体堆。列日要塞完全封锁了德国向法国攻击的任何道路奥托・冯・埃米希派出地工兵部队也在试图架设跨越默兹河的浮桥行动中遭遇火力急袭不得不中止了这种不切实际的行动。

    德国指挥官只好向第二集团军司令部求援这个时候担任集团军副参谋长的鲁登道夫上场了。

    德军连续不断的无效进攻带来的是巨大的伤亡旅、团级指挥官时有阵亡。集团军副参谋长到达一线观察战况的时候适时地接管了一个步兵旅地指挥权。这个番号为第25步兵旅的上校指挥官在他到达前三分钟被一八英寸的炮弹送回了老家。

    华丽的强攻没有任何的效果。那是否就代表着所以的攻击办法都无效呢?面对拥有机枪和大炮的坚固要塞鲁登道夫想起了他在中国将军身上学到的一种战法:渗透突击。

    这种战法在列日是很有市场地。因为列日要塞动东面地弗莱龙炮台和埃夫涅炮台间有一条大约2o英寸宽地缺口。不应该说是火力盲点。而驻守在连接两座炮台之间的阵地上地比利时军力量很薄弱经过德国炮火的攻击后只能勉强待在工事里了。

    第二天一阵猛烈的炮击后。经过短暂训练的德军万步兵旅的官兵分成班排级的单位在鲁登道夫的亲自率领下成功地击破掩护工事里的比利时军进入列日市区。

    不过这次成功的攻击并没有给德军带着决定性的胜利。只不过在表面上占领了列日而已。而要塞依然在勒芒将军手里还在用炮火和机枪抵挡着德国的大军团。

    8月1o日11日德军花费了巨大代价才攻破了两个炮台而代价之大令奥托・冯・埃米希将军也感觉抵受不住了。整整两个步兵旅被打残。他不得不命令手下的骑兵下马作战去填充一线的尸山血海。

    德军统帅部和第二集团军司令部紧张地关注着列日之战由5o多个师组成的大军团就因为列日的存在而停滞不前。在前两天。也就是8月9日。英国远征军已经登陆法国了。每消耗一分钟。德军的作战计划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就要减少一分。况且这个计划还被毛奇将军固执而无知地修改过。具体到战场的兵力布置上是:原史里芬伯爵将军认为征服法国需要的最低限度兵力为阳个师。而毛奇则只分配了5o多个师兵力比原计划减少了接近三分之一。

    德军很快找到了对付列日要塞的办法一门绰号为“大贝尔塔”的16英寸半(42omm)的巨型攻城榴弹炮被搬运过来。这门大炮能够射重量达一吨的定时穿甲弹在它的轰鸣声中一个又一个炮台变为瓦砾连比利时守军的最高指挥官勒芒将军也被爆炸震晕成为德国人的俘虏。

    不过。列日要塞的顽强抵抗让德军的作战计划没有顺畅地执行他们多花了一周的时间才通过比利时威胁法国北部国境线。也就是在1914年的8月16日列日才陷落。德军才蜂拥进法国。而此时。法国人和英国人已经在法国北部边境线上作好了他们认为比较充分的迎战准备……

    大中华帝国广西省边境。镇南关外七星桥。这里驻扎着一个连部队。此时。中尉连长正带着几个战士护送着一个从安南来的客人去关内的司令部。

    这位客人穿着普通安南农民习惯穿地细麻布衣服全身皮肤都被常年的阳光暴晒搞成黑红黑红的颜色。不过客人之所以是客人是因为他能够说出连长本人才知道的暗语。

    中尉把客人带到了国防军第刀旅司令部门口后愕然地看到两名将军满脸微笑地迎了上来。先后拉着客人的手握个不停。奇怪又能怎么样?回岗位上去吧!

    牛进才现在是安南独立军游击队的参谋长。在那个鬼地方他已经呆了整整五年有余的时间。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军事情报局华俊林少将难以在第一时间认出自己这个得力的部将来。

    “……法国人用两个集团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却被可耻地赶了回来。说来好笑啊。法军地作战方式简直不能够理解。他们总是队型整齐地在军乐队的伴奏下迎着机枪火力进攻我们的军事观察小组成员报告说没有一个法国人能够在离开出阵地后走上1oo码的。他们的军官总是在最前面拿着军刀戴着白手套他们的士兵总是穿着很干净大红军裤跟着军官的口令一二一地走向死亡。勇敢的人在愚昧的思想控制下真是无话可说。”华俊林说着欧洲的最新战况却忍不住走了题唏嘘中表现出了他对那些无知送死地家伙的一种“无奈的佩服”。

    “死得越多越好!欧洲打得越惨我们当面的压力就越小。”牛进才几乎没有感情地说了两句语调的冷酷无情让华俊林都感到十分吃惊。

    少将随即就明白了。他可以想象到牛进才在安南大山和丛林中与优势的法军周旋5年的艰苦卓绝。也可以想象到一个又一个国防军军人倒在丛林里时上校(此时牛进才的正式军衔)地心情。他已经被残酷的战斗磨练成了铁石心肠。

    华俊林略微愣了一下道:“目前法军已经下达了抽调安南军去欧洲的命令估计法德边境之战的重大伤亡已经让法国人感觉到兵力不够。总参估计再过几天等德国人在法国北部地区给法**队和英国远征军更大的教训后安南军的抽调迅和力度会加大。最迟就月中旬我们就可以动手了。现在独立军的情况怎么样?”

    “目前。独立军刚刚完成整编共有12个游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