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汉朝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汉朝做皇帝-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官员们都乐开花了,如果每个豪门士族都能像庞萌一行人这般善解人意,他们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睡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做着官运亨通、财源滚滚的美梦,这些官员却不知道死神的镰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公元十七年的某一个夜晚,庞萌一行人悄悄的走了,他们走之前将别院里细心培育的蝗虫全部放了出来,这些蝗虫早就习惯了群居的生活,头虫飞舞寻粮,其他的自然会跟随它而去。

    犹如螺旋浆飞机经过声音响彻天地,大人、小孩被惊醒后还在猜测这是什么声音呢,就听老人们大声呼喊着:“闹蝗灾了,好大的蝗灾,家家户户赶紧去地里护粮、抢粮!”

    百姓们蜂拥而出却遇见想雨点般袭来的蝗虫,一时间妇人、小孩害怕到纷纷哇哇大叫,护粮、抢粮,何其之难。

    翌日清晨,天亮照亮了整个大地,眼前情景是相当吓人的,蝗虫就像漫天的云彩一样遮天蔽日,别管是多么好的庄稼,在它们经过之后,看不到一点绿色,所有的农田都被啃光,简直就是寸草不留。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蝗虫?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蝗虫?”官员们也被吓到了,嘴里不停的重复着这句话。如今的情况可不是前段时间的区域性受灾,这是毁灭性的受损,是要杀头的。

    “大人,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呀。”甚多百姓跪地地上鸣冤叫屈,更有一些胆大的都开口喊着:“蝗虫的源头一定在庞老爷家,他就喜欢折腾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你一定要给我们做主呀。”。

    “住嘴!事情没查清楚之前,不可随意冤枉庞老爷。”官员们习惯性的站在庞萌这一边但也不能违背民意只能带着他们一起去别院找庞萌。

    结果是注定的,别院早就人去屋空,就连早前城里、乡里卖粮的店铺也都空荡荡了。
………………………………

第七十一章:绿林起义【一】

    荆州的农田被摧毁无数,豪门士族又大量屯粮,在这种条件下物价必定会高速飞涨,到时荆州牧怪罪下来,官员们的脑袋都要搬家。

    性命攸关,必须要用尽手段自保。官员们先是消灭证据,代表自己与罪犯不熟,接着书写加急文书呈给上线喊冤,再发布区域性通缉令。最最重要的就是拉拢本地的豪门士族让他们制造舆论,颠倒黑白。

    豪门士族是一个看重脸面的群体,前端时间官员这般不给自己面子,这次就要让他们涨点教训。钱财珠宝、绫罗绸缎、誓言承诺,官员们就差把老婆孩子送出去了,豪门士族才终于点头答应相助。

    舆论越炒越烈,官员们自然是洗越白,成功的将荆州牧的怒火引到了国都,引到了许子威身上。

    许子威敢做就说明他有全身而退的计划,朝堂之上直接开喷荆州牧。罪犯手里拜帖除了自己的还有另外几位大人的。难道是我们联手陷害你,还是你觉得许某好欺负,只敢找我一人发难。

    这种表述希望众人关照一下晚辈的手帖早就烂大街了,只有蠢货或受贿之人才会在不做验证的情况下,大力扶持。那么问题来了,荆州的官员并不是蠢货,也就是说他们手脚不干净,与罪犯同流合污,导致荆州蒙受大难。

    “你!你!”荆州牧被许子威怼的哑口无言。

    “平爱卿,你什么不出声?”前面一直在看戏的王莽开口了。

    平晏是新朝的四辅之一,主掌朝堂机密。王莽可清楚记得前些日子处置王孙庆的时候所遇到的突发事件更记得当时也是他劝说自己回宫休息,将剿灭反贼的事情交给臣子来办才导致失败,而如今荆州的案件又有他的身影。

    “身正不怕影子斜,微臣无需狡辩。”平晏开口说道却引来王莽一阵大笑:“好一个身正不怕影子斜,你能否告诉孤,为什么每一件事情都有你的身影,我该不该信你?”

    “有心算无心,不备怎提备。微臣行事无愧于帝王,无愧于天地。”

    “好一个无愧于帝王,无愧于天地。孤念你跟随我一生且不杀你,你告老还乡吧。”王莽做出了决策而平晏作为他的老兄弟,深知他的品行,早就不做任何挣扎,弯腰行礼道:“臣领命,以后不能再为陛下分忧,还请保重龙体。”

    当朝四辅之一,说废就给废了,满朝文武均提心吊胆害怕会被殃及,幸运的是王莽并未想追查到底,而是将所有与案件有关的人全部贬官返乡。

    许子威是在回乡的路途中遇见刘秀了,刘秀行了大礼说了声抱歉,许子威却面带微笑,陈述着无碍,这几年在朝堂如坐针毡,现在终于可休息了,而这次能把平晏给拉下马一点都不亏,只希望刘秀能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刘秀再次拜谢,声称自己绝对不会浪费这天窄难逢的机会,待时机成熟一定会前去邀请许师,再为大汉效力。

    “我等你!”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刘秀也不是矫情的人,与许子威告别之后,他遥望徐、青二州继续着自己的远征之路。

    荆州都换了新的负责人,受灾七郡的官员自然也倒了台,话说这新来的荆州牧,一开始还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收拾这残局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可当他真的打理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暗中有一股强大力量在扰乱他的布局。赈灾的粮车、押粮的士兵被抢、被杀到像鹌鹑一样躲在墙角瑟瑟发抖。

    赈灾的粮食一直没能到位,豪门士族办事又阳奉阴违。荆州的饥荒越发严重,特别是南郡、江夏郡,老百姓为了活命,已经都野泽中挖野荸荠充饥。

    野荸荠是什么?

    野荸荠在现代社会叫做马蹄,伴水田而生,以前为保庄家丰收都是被当杂草挖除的,现在农田里不见一点绿色也只有这种埋在土地的食物能保存下来。至于广为人知的地瓜、土豆这种神奇食物就算了吧,这两兄弟都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的。

    每家每户早就养成了除野荸荠的习惯,这突然遭灾,百姓哄抢,水田里的野荸荠很快便见底了。

    为了食物、为了生存,百姓之间争抢斗殴的事情时常发生。

    这天,一位母亲死死的守着自己发现的几株野荸荠,她的孩子已经一天没吃饭了,这是她的救命稻草。

    孩子的哭声响彻在田野间,这位母亲被丢出后又连滚带爬的扑回到野荸荠方位上,将它们死死的压在身下绝不允许别人将它们挖出来,好多百姓想要上去帮忙却被凶神恶煞的地痞流氓给喝退了。

    “几株野荸荠而已,你们这些大老爷们至于这么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吗?”

    “哟!还真有不怕死的。老爷我便不欺负她,直接教训你。”说话之人显然是这群地痞流氓的头头而他的对手是一对兄弟,大的叫王匡、小的叫王凤。

    单看身材,这两兄弟不算魁梧之人但眼神却异常锐利,也许是因为他们常年打猎的原因。

    两个对十个,王匡、王凤两兄弟动起手来直接把对方当成了野兽处理,招招毒辣让对方不是断手就是断腿,片刻之后地上便出现了一群高声惨叫的人。

    “哥,走啦!我肚子好饿,赶紧去找点东西吃。”王凤没吃早饭又动手打了一架,肚子都饿的咕噜咕噜叫,王匡看着孤儿寡母将野荸荠挖除放入怀中才离开大喊:“走啦!我知道哪里有吃的。”

    这一嗓子喊出,别说好多没找到食物的人,就连刚刚挖到几株野荸荠的孤儿寡母都急忙跟紧他们的脚步。。

    王匡、王凤两兄弟也没有阻拦百姓跟随,因为他们要去的地方不是秘密,就是危险指数颇高,没几个人敢过去找食物。

    眼前是一片沼泽地,也确实对的起危险指数颇高这几个字。这地方虽然有吃的但只要一不留意就丢了性命,好多百姓都不敢过去,纷纷叹息一声,转身再去寻找别的食物。
………………………………

第七十二章:绿林起义【二】

    母爱是伟大的,但盲目的母爱却是可怕的。看看怀中剩余的野荸荠,瞧瞧自家孩子面黄肌瘦的小脸蛋,这个母亲居然踏入了沼泽之中捉鱼捕蛙!

    王家两兄弟是猎户出身,在沼泽之地行走都要经过探索及一定的时间等待,发现猎物时都是他们是依靠弓箭下手,再抽拉利箭尾端的绳索回收猎物,但这位年轻的母亲明显不知道这些注意事项,当她凭运气捕捉到第一次青蛙时,内心之中已经产生了原来这也不是很难的错觉。

    这位母亲又发现了一条大鱼,这么大条鱼拿到乡村士族家里可是能换来一斗杂粮,她们两母子省着点吃,半个月都将衣食无忧。

    运气不等于实力,它能让你一时风光无限也能让你瞬间跌落谷底。眼前的这位母亲就是个例子,她的运气已经用完了,人已经陷在沼泽地里往下沉呢。

    “母亲!”孩子虽小但也懂得母亲是遇见了危险,他一边往母亲身边跑去,一边大声呼喊的救命。

    “别过来,这里很危险!”母子俩的声音回荡在沼泽之地,王凤这小伙子也挺好玩的,开口就朝王匡说了句:“哥,这两母子正在呼唤你,你赶紧去拯救她们吧。”

    “你凭什么认定他们是在喊我,而我为什么又一定要去救她们。”

    “哥,我在这十里八乡也算个聪明人。这沼泽之地除了我们还有其他人吗?你只要一回头,准能看见那母子俩苦巴巴的眼神,她们在期待英雄的出现,而你就是那个英雄。”

    “滚!”王匡嘴里说的粗话,身体却已经调转跑去救人了,而王凤对于老哥这种烂好人的表现,早就习以为常,他现在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饱餐一顿。

    话说,这人救出来了直接送走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邀请她们一起吃东西?为什么还要把我的大鱼给她们吃?王凤的脑回路好像异于常人,开口又是一句:“哥,当着孩子的面你就不能严肃点吗?你这么明目张胆的打人家母亲的注意,我都替你害臊。”

    古代成婚早,别看寡妇有个六岁的孩子,但人家的实际年龄才到桃李年华(二十岁),寡妇突然遭到这种调戏之言,早已满脸通红,羞涩低头。

    “滚!你再敢乱说,小心我使用家法处置你。”王匡拿出了大哥的威严,可王凤不但没把这话放心上,还附送了个藐视眼神边走边道:“父母走得早,什么都没留下,你这所谓的家法也只是为了揍我而找的一个借口。”

    惩治地痞流氓,营救孤儿寡母。王家两兄弟的义举在百姓的宣扬下给炒火了,而火了的代价就是生活变的好烦躁,隔三差五的就会有人来找他们寻求帮助,大多数的问题也都是因争食而引发的斗殴。

    王家兄弟虽没读过书但也粗通大义,办起事来说不上公平但也算公正。他们这么接事平事,待反应过来时,身边已经聚集了两三百人,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古语有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王家兄弟身边聚集了这么多人,加上又占据了唯一有肉食捕捉的沼泽之地,除了容易遭人妒忌,也容易伤人利益。

    就比如说哪些地痞流氓,王家兄弟的出现让他们彻底失去了作威作福的日子,这每天吃不饱喝不暖的日子,让他们早就想把王家兄弟给除掉了。

    某一天下午,几位青壮年满脸焦急的跑来,远远的瞧见王匡就大声喊着:“大哥,二哥失手杀人了,你赶紧带着他去逃命吧。”

    “杀人!”现在的王匡还是个老实本分的汉子,突然听到弟弟王凤失手杀人,整个人都乱了,除了焦急的跑去案发地,脑海里没有半点处理办法。

    死的人是地痞头头王麻子,案发的原因是王麻子带了几十人过来抢占沼泽之地,要所有平民百姓都滚蛋,王凤看不过眼便发声争论,后引发斗殴,失手杀人。

    游缴乡老带乡兵已经控制了现场,但他们却因为被百姓堵住而无法带走王凤。

    “让开,让我过去。让开,让我过去。”听出王匡的声音,百姓们纷纷给他让出条道路,但游缴乡老却非常不客气的喝止了他靠前。王匡解释着自己的案犯的哥哥,现场又有这么多百姓能证明弟弟王凤是无辜的,希望乡老能秉公办理,还弟弟王凤一个清白之身。

    尸体还在地上躺着,像这种证据确凿的案件还需要调查吗?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王大哥,别听他们胡说,我刚刚看见游徼收了钱财,打算把二哥置于死地。”

    游缴乡老出于心虚的摸了下腰间,也就是这个动作成功的引爆王匡这个人。

    就见王匡三两步冲到某位乡兵身边,夺下了弟弟,抢来了兵器。

    “造反了!造反了!把他们给我拿下!”白发苍苍的游缴乡老呼喊声,迎来的是当头一刀,王凤拎着血刃破口大骂道:“叫你陷害我。”

    乡兵们大多都是狐假虎威之辈,如今连游缴乡老都被砍死了。王家兄弟在他们心中形象瞬间就成了悍匪、成了穷凶极恶之人,万万不可力敌。

    “哥,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先躲进绿林山,再做其他打算。”

    王家兄弟在商议中离去,乡兵们却连阻拦他们的勇气都没有。

    先前王家兄弟或许无罪,但刚刚他们可真的是杀了乡老,乡兵们却连抓人的勇气都没有,这一幕画面看在百姓眼里极为讽刺。。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游缴乡老的死引起了有秩、啬夫两位乡老的震怒,他们带着乡兵全力抓捕王家兄弟,而失去约束的地痞流氓则撒开脚丫子到处为非作歹,百姓们过的越发艰苦,逐而心生反意,入了绿林山。

    一个乡总共才有多少人,如今接连有几百人入了绿林山,乡老可背负不起这个罪名,他们赶紧抒写信函呈到县府,污蔑王家兄弟杀乡老造反,请求县府派兵平乱。
………………………………

第七十三章:绿林起义【三】

    作为荆州灾难的执行者,庞萌一直都在暗处默默的观察着事态的发展方向。在以前这种大型的战略行动都是统帅王孙庆或主公刘秀负责的,现在轮到他了,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压力,什么叫任重而道远!

    “庞爷,有消息传来,说江夏郡新市的游缴乡老作恶,逼得当地百姓入草为寇了。”

    “终于要开始了吗?”庞萌说的轻描淡写但脸色却略显紧张。王家兄弟是萌芽于乱世的第一颗幼苗,倘若它能茁壮成长便会引发许多幼苗萌芽,但倘若它被扼杀在摇篮中,那么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乡村小道间,一支全副武装的县兵,浩浩荡荡的向着绿林山前行,县尉大人骑着矮脚马,有秩、啬夫两位乡老则骑着毛驴全程陪笑。

    县尉很享受被人吹捧的感觉,飘飘欲仙的,美极了。

    “大人,前面就是绿林山了,需要先派斥候过去查勘一番吗?”

    “区区几个刁民作乱,何须这么谨慎,且看我带领大军进去,取了他们的人头。”

    绿林山中可不只有王家兄弟一行人,庞萌早就带着袍泽入山,为他们保驾护航。县尉带着县兵刚准备进山,就见一直全副武装的人马涌出,杀得他们瞬间奔溃。

    “撤!快撤!”县尉大人边喊边死命的抽击着矮脚马,企图快速逃离战场,可前方早就预埋好了绊马索,县尉转眼就摔了个晕头转向,待他缓过神来时脖子上已经挨了一刀,鲜血咕噜噜的往外冒。

    “投降,我投降,我不想死。”县尉的死极大的刺激到了某位县兵,他立即丢了兵器跪地举手,其他的县兵见投降真的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