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什么什么1这后头那俩是什么来着,有点生锈了妈的全是杂音,老子听不清”
耗子甩了甩手,努着嘴巴:“好烦啊铁锈把后面的几个数连在一起了,一转动咔吧咔吧响个没完,老子耳朵都痛了”
他搓了搓手,深吸一口气咽下去急躁,用一根绣花针似的铁丝戳进去又捣鼓起来,但好像作用也没多大。
他有点不好意思在我面前吹了牛逼却没能打开锁,别说两分钟了,这五分钟也过去了,但是山洞内潮气比较重,铁皮柜子生了锈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要我说,干脆也别费工夫了,咱们这又不是顺东西,没必要保持原状一点损坏都没有吧,反正这儿都没人,直接把锁翘了砸了吧”
“不行不行,万一这下层和上层一样都是玻璃器材,一震动砸坏了,里头冒出什么毒气来可就得不偿失了我想想耗子哥你现在是听出来五个数字了总共几个”
“标配八位数啊哎哎我去八位数,前四个是1969”
我们俩相视一眼,心里都是一动,这个保险锁在设置的时候,安全系数不高啊,前四个是1969的八位数密码,显然应当是某个日期,这样,就大大减少我们尝试的次数了
一年只有12个月,前五位是19691的话,那么第六位就只有0、1、2这三个可能了,然后,最后的两位,当然也得是在每个月的31号以内尝试了
有了这个范围提示,耗子马上又来了精神,赶紧的转过脸去又开始拧动我心说再留点耐心多给他几分钟过瘾,没想到我嘴都没张开,也就3秒钟的时间过去,那把锁“咔”的一下,弹开了
“啊,这是故意整老子的吧就试了一次就成功了”
“密码是什么”
“19691001”
我心里也跟着骂了一下,最后的月份和日期四位数字,的确是应该从1001到1231之间的某一个,但谁也没想到这个日期恰好就是第一个被我们尝试的1969年国庆节
这个日期的意义是什么谁的生日吗还是驻扎在这儿的第十五师军人们,非常的爱国
耗子受我毒气不毒气的言论影响,特意把身子侧到一边去,才缓缓拉开柜门。很显然这个铁皮柜子的密封性不是很好,扑面而来也是一股潮湿之气,我俩捂着口鼻等了好一会儿,才敢把头凑过去
里面端端正正的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黑色盒子。
一开始,我还以为那是柜子里面又藏了个柜子,可小心翼翼的把东西取出来以后,我们张口就忍不住喊了起来:
“”
“这么大”
我跟耗子两个人对视一眼,满心的喜悦和惊讶,这玩意也太超乎我们的预料了,那居然居然是个老式的超大录音机
这种物件在很多年还没淘汰以前,我是见过的,但这一个要比之前所见都要大得多,整个柜子的下层空间,都用来盛放这么个大家伙了想想第十五师所在的年代,那时候录音机的工艺还不是特别先进,随队带着的这个东西,也算得上是当时的一件贵重宝贝了,锁在柜子里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从设置上看来它和我见过的那种还有些区别,音响只有一个,还是放在顶部的,不过受到山洞环境的影响,外面也附着了一层绿色的绒毛。耗子轻轻的擦拭了一会儿,我看见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印着“中国上海钟声电工社赠”几个白字。
“啧啧,这玩意,带出去直接就能进博物馆了,第十五师是用来听广播的吗”耗子抠了抠几个锈掉的按键,“想想也是,这么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东西是唯一和外界有联系的器件儿,就跟个寄托似的”
“咔嚓”
“哇”
耗子抠着抠着,突然从大家伙上面弹出来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盘连着霉丝的磁带
“不是吧,这么高端,还有磁带,能在这儿听歌吗”耗子双眼放光,接着在满是锈斑的表面左扣扣右扣扣,然后,又弹出来一个盖子,朝上一掀,里面有一个跟水杯差不多多大电池
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这种型号的电池,表皮摸起来有点粘手,里面的东西有一部分已经腐蚀融化,但是但是如果还能存有一丢丢的电力呢
我把磁带抽出来看看,除掉那些霉丝,好像也没有损坏,说不定还可以正常播放啊
我让耗子把电池盒盖好,磁带推回原位,一般来说最大最显著最中间的按键是播放,我满心期待的把那个一摸一手锈迹的圆疙瘩按了下去,然后屏住呼吸等着
“咔嚓咔嚓咔嚓”
“嗞嗞嗞嗞嗞嗞”
录音机居然真的还能运作,只不过左边的内部摩擦那些锈迹噪音非常大,而磁带也只能传出微弱的一阵杂音了。
“都多少年了,磁性肯定不足,没粘在一起就不错,嘘”
耗子突然自己打断了自己,然后摸到了一个旋钮状的东西,拧到了最大的音量:
“挥手我前进,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嗞嗞亲爱的同志在嗞嗞一切个人的抱负或愿望都是自私的、可鄙的、政治上是危险的作为咔嚓”
耗子眼疾手快,赶紧按下了暂停,听声音,磁带差一点就被卡住了,他打开盒子,把刚伸出来的一截咖啡色带子卷了回去。
听起来,这盘磁带不是放歌用的,刚才断断续续播出来的内容,应该是某个生产动员大会上的录音,听那种激昂的语调就知道当时正处一心向红的大时代。
“嗞嗞的路不行,回不去的”
我吃了一惊,耗子把磁带翻了一面再播放,那个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结束了,我们从半截处听到了一段争吵:
“早就已经中断供应了,咱们多久都没见到其他人了”
“也许组织上还有其他的决定总之我做不到”
“别傻了,哪还有组织么云的话你还不相信吗所有的生产兵团,都已经解散了解散了没有了”
“他骗人咱们一火车的人一起来到新疆,怎么可能会解散,一定是消息有误不然不然写信给我爸爸,他会想办法给咱们支援些东西的”
“你爸爸哈哈哈哈,提到他,你更是别妄想,对了,你离开这里可能也会被追究身份的。我们都没敢跟你说,你已经没有爸爸了,你家的确是有钱,你爷爷不就是因为包了好多的地被抓去批判了吗么云上一次回来的时候,带过来一张大字报,上面就写着地主头子已经被消灭了,你爸早就在现场被砸死了,怕你看了工作分心,报纸我们烧掉了而已”
“你胡说八道你胡说八道”
“嗞嗞”
录音中的女人情绪非常激动,她尖声咆哮起来,噼里啪啦打翻了一些东西,之后的录音就很长时间处在“嗞嗞嗞”的噪声阶段了。
我让耗子先按下了暂停,脑子里一片混乱。这段争吵应当就是发生在很多年前这个山洞中的,听起来,第十五师的军医们,一度山穷水尽没法在这儿继续生活了,而那个女人的爷爷和爸爸受到了残忍的批斗、生产兵团因故解散,都是因为当时的那个时代,正值十年文革时期
磁带太过于脆弱,我不敢使用录音机上的倒退和快进再次确认,但是我觉得虽然音质差得要死,我和耗子两个耳朵还是不会听错的吧那个男声明明有几次,都提到了
么云。
………………………………
第九十五章 么云的身份
万能的么云,万能的么云。
因为林哲宇当时摔坏了脑子,记忆出了些问题,我们一度以为,“万能的么云”,是个他乱七八糟的脑海里,一个幻想中的朋友。
可是去年我们还没从南海逃出来的时候,从冬冬的嘴里,居然也冒出了这个名字
这就说明,“么云”这个人,是确实存在的,不仅仅是林哲宇脑子里的一个虚假人物。
现在,这个人物的存在又有了新的佐证,就连录音机里的第十五师也提及到了这个名字。我听他们的语气,山洞里的军医不仅仅是认识他,似乎在争吵发生的不久之前,他们还见过
这样怎么都说不过去。
大明星告诉我们有关新疆生产兵团的事情,是因为他的爷爷奶奶以前就在那里工作。算算时间,19691001那个密码,恰好处在录音里所说的十年文革时期,而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到了现在当然得是爷爷奶奶这种年纪的
可林医生当时怎么跟我们说的来着在他的描述中,那个站在南海边儿上的么云,是个有点羞涩、有点瘦弱的少年郎啊
林哲宇的年龄跟大明星相差不了几岁,为什么兵团里经历过文革的人,在他俩的眼睛里,一个是少年,一个是老爷爷啊
我不认为这个“么云”,和那个“么云”只是名字上的重复,没有那么巧的吧而且这两个字一听就是一个昵称、一个小名的叫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去过南海了,我知道这个名字的确更符合海南人的称呼
还记得我们遇到过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他从海边捞上来一件朝闻道穿了好多年的冲锋衣,村长说他的名字叫做“么斌”。前面的“么”这个字,其实是个当地的口音,意义等同于我们内陆这边的“小”,所以其实大家都是在叫他“小斌”。
正因为认识了么斌,所以林哲宇一开始说出“么云”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才会那么容易相信他真的交上了一个海边的少年朋友。
再说,在前往南海之前,我们一直都是和林哲宇呆在一起的。他撞坏的脑袋,是在浙江禹陵里发生的意外,之后,我们一行人马一块儿从那里爬出来,然后就进原则,选择了去相距不远的杭州中心医院休养。
几个月的时间调养生息,我们出了院,然后又是一块儿飞向的海南省。那么,林哲宇能够混乱的增加一段有关于“么云”的记忆,只能在这个住院期间了。
但是他和我们一样,根本没有从病房离开过,不仅我拉着朝闻道一天两三趟的往那里跑,我们都不在的时候,还有他的父母守在床边,就算大家恰好都在做别的事情,医院里大大小小的大夫、小护士、安保人员到处都是,他哪来的机会去接触关于么云的信息
我隐隐觉得很不安,难道是那座特殊历史的医院出了问题可是住院期间,高平大院长和马九航副院长全都不在的,该不会是么云作为一个年迈的老军人,早已死去了,是他的魂魄化作了一个少年,夜深人静的时候跑到多年前的部队附属医院来,潜入了林哲宇的大脑
这个想法也有点太胡扯了,而且,为什么非得去找林哲宇呢就因为他脑子断片儿了好欺负
耗子挠了半天的脑袋也和我一样想不明白其间缘由,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得找到冬冬才能问个清楚了,既然林哲宇说么云是少年,录音机里又表明了么云是文革时期的老家伙,那么在冬冬的眼睛里呢不知道他所说的“么云”,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录音机里那段珍贵的对话,因为争吵升级为厮打,后面全都没了音儿。我们不敢使用快进和后退,停了停,只好把磁带重又取出来,翻回比较容易卡带子的动员大会录音那一面,继续去听听有没有什么重要的线索。
那块已经严重过期发粘的超级大电池,能撑到今天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我们本来也没指望它能支持多么高清的音质,可这会儿,分分钟就要断电停下来的磁带声实在是太过于让人揪心,两个转轮的速度是越来越慢,这导致原本那种激昂的语调现在变成了一种低沉缓慢到严重失真的奇怪声音,它随着录音机内部不断抗议的“咔嚓咔嚓”锈迹摩擦,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着:
“的进一大步,这标志着世界医疗领域又拓展了新的领地巴纳德医生获得终身荣誉勋章,这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和繁琐的研究实验密不可分,也对于中国的广大医务人员有着极高的教育启示和意义1967年11月,世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终于获得成功,患者存活十八天,1968年1月17日,在南非开普敦的格罗特舒尔医院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二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存活一年零七个月,这意味着方法是可行的,技术上需要精益求精”
“上级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步伐,没有条件就去创造条件,暂时的艰苦是为了以后的成功,今天的隐忍是为了一个没有死亡没有悲伤的明天”
“巴纳德医生为我们打开了前路,使用脑死亡者已经有了先例,那些伦理家、道德家、社会学家永远不会想到我们的勇气和高瞻远瞩,打破传统、摒弃有神论者的言论,从理性角度看待死亡、牺牲和新生,我们不需要没有价值的心脏祖国是支持我们的,人民总有一天会感谢我们,同志们,让”
“咔嚓”
年代久远的超级大电池强撑到这一刻,终于是到了极限,播放键发出了这个终止声响后都没了力气弹回来。
原来,这个第十五师藏在山洞里,所进行的那个实验是和心脏移植有关的,难怪高平的研究会选在这个有基础的地方进行
不过在1969年的时候,国内的心脏移植技术的确非常的不发达,可以说是没有医院可以实施,也没有医生敢去尝试,后来有了国外的成功例子,国家要求医疗相关人员加大试验力度,去掌握这门技术、为了给更多的心脏病患者一个生存下去的机会这无可厚非。然而,到了现在这个年代,心脏方面的手术已经非常的发达了,高平从年轻的时候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他存在与此,当然是有着在此基础上另外的目的,他是为了龙的心脏才建立的研究所吧
这样想着,事情又回归到了我前不久的疑问上去:黄雀他们从这儿撤离,究竟是功成身退,还是遇到了某个阻碍那第十五师呢现代中国的心脏移植术还算发达,是不是就依靠着这些藏在深山中研究出来的资料呢
柜子里除了录音机,别无其他,电池取出来、放进去,试了又试,它是完全挤不出任何一丝多余的电力来了。
我们只好重新打起探照灯来,继续的往洞穴深处行走,只不过我俩不再鲁莽的一路狂奔了,我们沿途把两边的石壁也全照亮一遍万一漏过了另一个柜子呢
不过隧道似的前路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得不一个劲儿的转弯再转弯,两边的石壁上也凿出来不少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小型洞穴,耗子说这布置越来越像古墓里的分区设计,我则越来越觉得这山洞像是个放大版的蚂蚁洞穴。这种多穴室的结构看起来更加方便住人,最早的萨满教行刑者、第十五师的军医、以及后来的黄雀,应该都会选择在这个洞穴深度安营扎寨的。
果然,我们很快就在几个稍有些空间的小洞穴里,发现了另外的绿皮柜子,只不过很可惜,里面要么是已经全空了,要么留下来一堆我们不敢触碰的注射器和玻璃杯黄雀的物件倒是一个都没见着,他们走的倒是蛮干净的啊
我忽然停了一下脚步,东西收拾的这么干净,说明走之前没有匆匆忙忙的心情,假设黄雀的撤离是因为完成了实验,这就意味着,刘晚庭已经醒了吧
高平是心血管科的权威,马九航是脑科专家,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沿着从我们这儿参考了不少资料的三条长生法则,去突破常规伦理、违反自然规律,使用龙的心脏和灵魂转移,试试看人类究竟能不能长生。
他们的功成身退,可就意味着长生的实验成功了啊
高平建立研究所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不过龙的心脏却是2008年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