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宋朝,读书人还是把鬼神看做一种阴阳的变化。譬如朱子,就十分明白地指出:鬼神不过是阴阳消长而已。人有精也有气,精即魄,属鬼。而气则是魂,属神。这样说起来,精和气聚合起来,成为人或物。可见万物都有鬼神,并不是人类的专有。
朱子认为人自小成长到壮年,是神,衰老以后是鬼。我们则推论人生的时候,一半是神,另一半是鬼。神鬼的比例不同,造成各人的性格不一样,命也不相同。其实鬼代表我们的兽性,神表示我们的神性,综合起来,便成为我们的人性。身体接受心智的指导越多,神性的部份越获得发扬,我们称呼这种状态为「真神人也」。身体根本不接受心智的指导,但凭感情用事,想出来的点子,通通是「鬼主意」!碰到这样的人,便是「见鬼」。有时显神性,偶而现鬼性,那就是人性。
可以说人是世界上,最喜欢也最擅长「装神弄鬼」的动物。
中国人最尊敬祖先,是世界上唯一把祖先的灵魂扛在肩膀上,到处行走的民族。祖先虽已死亡,而气尚未散尽。到底还有多少?只有子孙由于频率最为相近,最容易有所感应。若是子孙不忘本,心中有祖先,自然感觉有气的互动。如果子孙心中已经没有祖先的地位,根本用不着祭祀。因为拜跟不拜一样,不过有一些形式而已。我们心中的祖先,是甚么样子,想像出来的祖先,便是那种情况。对中国人来说,祖先是我们多出来的一条导航线。有很多不方便说出来的事情,可以放心地和祖先沟通。比其它不崇拜祖先的民族,多了一些可以对谈、能够请教、值得信赖的先辈,当然有很大的帮助。
附:鬼和神的区别
礼记祭义篇记载:有生之物必有死,而死后必归于土,这便是鬼。骨肉在地下腐烂,化作野土。但它的气却发扬于上,成为活动的光景、气味,和使入感动的东西,那就是生物的精灵,变成神。
中国自古便相信鬼神,把战争和祭祀,看成同样重要的国家大事。尤其是战争之前,往往先要向祖庙报告,并祈求上天护佑。和基督教的祷告,十分相似。只是我们认为鬼神种类繁多,基督教则尊奉一神。我们祭祀祖先,基督教并不如此。
倘若认为在宇宙之外,未有宇宙之前,就有一尊巨大无比的神,来创造一切,就会想出一位造物主,把它奉为宇宙的最高主宰。假定宇宙所有的人和物,都是造化先生的神奇妙用,又创造又演化的结果,便会想出万物皆有神,各自拥有生生不息的造化功能。
怎样想,就想出怎样的鬼神,符合相对宇宙的观点。各种民族,不同地区,立场不一样,看法也不一致。于是各有各的鬼神,各有各的信仰,也符合多元的需求。只要互相尊重,不要彼此排斥。基本上是正常的现象,不必要也不能够加以统一。信仰自由,便是不排他,不标榜自己的信仰才是正确的。
既不禁止什么不能够信,也不规定一定要信什么?任凭各人自行选择,可信可不信,反正各人自作自受,管他做什么?
附:祖先崇拜的意义
一个人,除非是大圣大贤,或者具有丰功伟业,死后很少会有人长久地怀念他。很快就被大家遗忘掉,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岂不是白活了这一辈子?中国人十分聪明,知道教导子女,在父母亡故后,要时常纪念他们。把他们看做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仍然要按照他们生前的习惯,把他们所需要的物资,用火焚化,变成属灵的物资,以满足先人的需求。
阳世的人,谁比较可靠?当然是自己的子女或后代子孙。为了保证自己死后,在阴间能够获得所需要的供品,我们会设法把财产传给自己的子女。当我们对自己的死亡,以及死后的各种安排之后,我们对死亡的忧惧,自然减轻许多。祖先崇拜,无论对祖先,对自己,以及对后代子孙,都有很大的功能和意义。
子女或至亲好友,如果以至诚纪念亡故的先人。一定会将死者生前的音容笑貌、举止动作、爱憎迎拒等情况,尽情地追忆。想念到极深时,会产生某种幻觉,好像亡者未必离去,而是和往昔那样,生活在自己的旁边。只是行动飘忽幻化,不受躯体的拘束。特别是大家追述亡者的种种言行,更是觉得十分亲近。祖先崇拜的教化作用,大于纪念和礼拜。我们祭祀祖先时,必须全家人聚集在一起。籍着对祖先的怀念,建立家人的共识,以求协同一致,共同为发扬家风而奋斗。中国人的鬼神观,实际上已经提升到文化的层次。我们和鬼神互动,目的在促进生者的孝道和互助。
4.高能量为神低能量即鬼
我们说人的心目中有神鬼,神鬼才能产生作用,并不表示神鬼是人想出来的。真实的情况,应该是鬼神原本就有,只是没有这样的名称。鬼神的名称,才是人想出来的。我们的想法,固然可以改变神鬼的情状。然而不管我们想或不想,或者怎么想,神鬼都是存在的,只是存在的样子不一样而已。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连不联机,因特网依然存在。联机之后,不同的个人计算机,从因特网上所搜寻到的信息,并不一定相同。主要原因,是每一个使用者,所想要的东西并不必然完全相同。
宇宙的本质是能量,大霹雳之后所产生的星尘,能量有高有低。高能量的吸引力和电磁力,以及强交互力或弱交互力,通常比较强大。对于维持宇宙能量场的平衡、对称和动态,作用比较显著。所以神气活现,十分灵光,充满灵气,表现出强大的灵力,称之为神,应该当之无愧。低能量各方面的影响力,都比较差。只能搞鬼作怪,称之为鬼,也堪称适宜。当然这些情况,随时都在变动之中,神会变魔,而鬼也可能变神。
左传早已指出:附在形体上面的魄,叫做灵。附在生气上面的魂,便是神。形体是个别私下拥有的,属于私有。生气则是大家共有的,属于公器。魄的所知有限,只出现于私的形体,所以只能称为灵。魂的所知超越私的形体而达于公的生气,因此被尊称为神。
我们以人为例,生前有魂有魄,前者指精神,而后者即身体。精神是心智的表现,身体活动较偏重于物质。古埃及入认为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若是有朝一日,灵魂重返身体,仍然可以复活。因此对木乃伊的保存,金字塔的建造,十分热衷,也花费很多的财力。古希腊人相信灵魂不灭。死后离开肉体,纯洁灵魂,可以和诸神共处;不纯洁的就变成鬼。基督教和回教,同样相信灵魂能够离开肉体。佛教不谈灵魂,也没有灵魂转世的说法。只是佛教主张六道轮回,使人很容易产生灵魂转世的想法。中国古代所说的神灵,和灵魂无关。春秋时代,已经认为人只有一个身体,并没有灵魂投入。有了身体这一个形体,才能够做出动作,我们把它叫做气。有了形气之后,产生种种性能与作为,才称为神灵。种种说法,证明鬼神实在难以了解。然而人的死亡,却是不争的事实。一般人不知道死后的真正情况,但是对于死后「一了百了」,总是很不以为然。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一次生死」的论调,接受「多次生死」的说法。
身体的存殁,大家看得很清楚。不论火葬、土葬、水葬或其它葬法,身体不见了,或者逐渐消失。从身体的角度来看,一生一次,用毕即弃,不可能有来生。多次生死,有赖于心灵的持续活动。大家宁可相信灵魂不灭,死于人世间,即生于能量界。既然能量不灭,而人类又是大霹雳所生的星尘所转化而成,当然灵魂不灭,身体可以重新换用—个,再来奋斗一生,更为充实。
人类当中,能量高的称为得道高人,能量低的便是凡夫俗子,不高不低的即是可造或待造之才。这三系人分别担任先知先觉、不知不觉和后知后觉的不同角色。
5.得道高人可以往返两个宇宙
古代中国人,早在殷商时期,便出现天上帝廷的观念,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能量界。认为先王、先公死后才有资格升天,一般人死后,只能相约在黄泉见面。即是能量高低的不同表现,才有这样的差异。
从绝对宇宙来到相对宇宙的灵魂,能量有高有低。其中彻底开悟的灵魂,能量最高,死后返回绝对宇宙,即为升天。尚未开悟的灵魂,虽然领有天命,却由于能量低,心智和体能不足,不能完成预期的使命,当然只能相约黄泉,无法返回老家。至于开悟中的灵魂,则伺待努力,一旦智慧大开,依然可以安全回到绝对宇宙。
彻底开悟的灵魂,譬如释迦牟尼,出生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当然是人。身中的相对灵魂,经过多年的努力修持,恢复坠落以前的绝对灵魂。这时候释迦牟尼原本可以返回老家,安全回归绝对宇宙。但是看到众生尚未开悟,难以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不忍心弃之不顾,独自返回绝对宇宙。因此决定留在相对宇宙,做为两个宇宙的沟通桥梁。扮演往返两个宇宙的「两楼神灵」( Amphibian Gocl)的角色,成为一般人所认识的「人格化神灵」(Persona God),以救世渡人。
汪少伦先生指出:凡是成道而不愿意立即返回老家享福的,就有资格成为两楼神灵。他并且以释迦牟尼和耶稣基督做为东西方两楼神灵的代表,说明两位神灵都会修成万智、万善、万能,死后原本都可以飞回老家,成为绝对神灵。却由于救人救世的宏愿,倮留一部份相对神灵的模样,居留在两个宇宙的边缘。各自为广大的信徒,做出无限的服务,也创造出不同的境界。
绝对神灵只有一位,相对神灵则不受限制。只要修持良好,达到彻底开悟的地步,便有资格成为两楼神灵,继续于死后为大众服务。譬如后来的关公、妈祖、岳飞,都是两楼神灵。至于文昌帝君、玄天上帝,则是星辰转化的两楼神灵,都是高能量的人格化神灵。
附:观音菩萨的故事
观音菩萨原本是兴林国妙庄王的第三位公主,名叫妙善。她的两位姐姐,大姐叫妙音,二姐名妙元。
这个兴林国,在我国周朝末年,已经是西域众多国家中,巍然独立的一个大国。领土三万六千里,人民几十万,历史悠久,开化也比较早,可以说称霸一方。
当时的国王名叫婆迦,年号妙庄,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和王后娘娘宝德,十分恩受。只是膝下无子,盼到六十多岁,还是盼不到继承人。宝德王后怀妙善的时候,梦见明珠来投。妙庄王认为一定生男无疑,结果又是女的。使妙庄王觉得很无奈,责怪自己没有福气。
妙善公主七岁的时候,王后去世。她那幼小的心灵,觉得母亲的恩德,还没有丝毫报答,便已离去,自己实在罪孽深重。于是决定修行到底,为父母积一些功德,也为自己忏悔罪孽。发下重誓,要为天下苍生受一切苦恼。两位姐姐嫁得好驸马,过着荣华富贵的日子。她却粗布麻衣,过着尼姑一般的生活。妙庄王十分反对,也挡不住她那出家的坚定决心。听说中原地区年年战乱,闹得男不能耕,女不能织。便越过须弥山,来到南海普陀洛伽山。为中土的广大百姓,做出种种服务。
从她决心出家.到修成正果。能够云浮风荡,不消片刻功夫,便飞越万重山,来到气象万千的灵山宝境。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历尽千辛万苦,才终于达成。她被佛祖封为大慈大悲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意思是只要诚心祈求,她听到声音,便会自动前来救援。
这一段故事,告诉我们世间的神佛,应该都是人变成的。由于亲自经历过人间的生活,所以最了解人间的困苦与烦恼,更容易做出有效的协助和解救。妙善公主原本出生在王室,有资格可以过富贵的生活,但是再富贵也不能如妙庄王的心愿,生出一个男孩子。再富贵也不能阻止母亲的病痛和死亡,使她深深觉悟道一切都不过是虚幻的,不实在的。只有及早清心明智,才能恢复真实的本我。她修到可以随时返回绝对宇宙,却由于慈悲为怀,要普渡苦难的众生,所以才接受佛祖的封赠,以观世音菩萨的身份,到最需要的中原地区服务。
在中国的国土里,与中原百姓互动的结果,儒家的精神与审美观,不断地影响着观世音的内涵与形像。儒家重视现实生活的思想,使得观菩萨增添了许多法力。每当人们陷于困境时,便会持观世音名号求祂帮助。为了避免男女授受不亲的尴尬,观音菩萨也常化身为成年女子帮助女性朋友,而现身为男性以拯救男性同胞。大家又相信祂是送子娘娘,可以向袍祈求生育予女。从观音菩萨的一生史迹,我们可以看她自己的强大念力,以及后来愈趋广大的信众,所聚集在她身上的念力,使得她以一位弱女子,能够做出法力无边的事情。
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和释迦牟尼佛一样,普受大众的欢迎,堪称中国第一佛。在民间传说中,观世音的身影,更是经常出没于道家的天地。与关公、吕洞宾祖师合称为三大慈航。到底是真是假,答案应该是心中信以为真,她便是真的。由各人自定,才是真正的信仰自由。
柏拉图是西方古代哲学家当中,最早提出绝对宇宙本体的学者。他认为我们所看见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相对现象。在这些现象里面,有一个不变的绝对本体存在,叫做「观念」( Idea)。各种事物,都有其所要追求或实现的目标。这种理想,虽然看不见,也十分抽象,却实在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如果把理想当做绝对宇宙,现实便成为相对宇宙。理想是不变的,现实却是变动不已。但是,现象再怎么变,也应该用心,尽力使其符合原先的理想。否则随波逐流,偏离理想的目标,那就事与愿违了。
柏拉图指出最高的观念是「善」,它成为一切观念的根源,可以称之为「神」。英国哲学家格林(Thomas Hill Gre…en,1836…1882)认为宇宙间有超越时空的惟一精神原理,称为「神的自我意识」(Devine Self…consciousness)。宇宙万象,原本极为复杂,其所以能够统一,并且乱中有序,便是受到这种神的自我意识所支配。人的言行,也非常复杂,如果不能成为得道高人,势必烦恼多多而难以解决,更谈不上往返两个宇宙救人济世了。
6.人死后一边为神一边为鬼
人死的时候,死亡的不过是肉体,而不是灵魂。这时候灵魂脱离多重心身,恢复神的状态,附在子孙所准备好的神主牌上面。彻底开悟的神灵,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重返绝对宇宙,成为两楼神灵;或者再行领旨,从事另一种或相同性质的任务,重新投胎为人。接近开悟和尚未开悟的灵魂,必须经过一次总结,把这一生的功过做一番计算,也就是最后的审判,再作打算。
最后的的审判,通常除了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的至恶灵魂。由于罪证确凿,立即关入地狱,由阎罗王主审之外,大多数人则居于自作自受的规律,由自己审判,以示尊重。
死后的身体,由于魄的能量尚存,变成为鬼。土葬的坟场,火葬的灵骨塔,通常所遇到的,都不是神而是鬼。新鬼的魄比老鬼要强一些,所以新鬼比较可怕。老鬼则无能为力,逐渐随着魄的消散而回归尘土。
生前喜欢服务的人,养成热心服务的良好习惯。死后身体变成鬼,仍然维持喜爱服务的习惯,就会被神灵欣赏而找去帮忙。因为神鬼经常是一体的,神差鬼使的意思,便是神有什么事情要办,可以差使左右的鬼去做。要不然,凭什么叫做神呢?能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