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十而富-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民营汽车的第一人李书福就是这样一个敢于给自己描绘出目标蓝图的人,他最后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梦想成真,取得了成功。    
    1963年,李书福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984年高中毕业后,这个农民的儿子产生了一个生产摩托车的梦想。当时,他只有21岁,没上过大学,手里只有1万块钱。他的梦想离现实实在是太遥远了。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却步。    
    生产摩托车首先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他先要挣钱。他用手中的1万块钱租了5间房子,与人合伙办起了一家冰箱厂,5年赚了200万元。    
    25岁的李书福觉得,有200万元就可以起步了。他跑到当时的国家机械部去申请生产摩托车许可证。当时的国家机关会怎样接待一个25岁,心中充满梦想的毛头小伙子是不难想象的。虽然他壮着胆子称自己已有5000万元,接待人员还是对他充满疑惑。他碰了一鼻子灰,无可奈何地回到台州。    
    回到家以后,他冷静地想了很久才明白:200万元资金根本不够。于是他深入市场,继续寻找挣钱快的行业。他发现镀铝装饰板市场前景广阔,全国只有两家生产厂,而且质量都不太理想,他立即投资干起来。几年下来,年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国内市场覆盖率更达到80%。    
    资金充裕了,他的摩托车梦又开始活跃起来。可是,生产许可证办不下来,怎能投入生产呢?他日夜思考,怎样突破这一屏障。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杭州一家国有摩托车厂快要倒闭了。他心里一动,立刻有了办法,何不利用他们的生产许可证呢?他马上赶到杭州,经过几番艰苦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协议。1992年,李书福的浙江吉利摩托车厂终于成立了。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敢于给自己描绘出目标蓝图(2)

    梦想的实现距他产生梦想的那一刻仅仅时隔8年。这一年,李书福29岁。    
    8年,他实现了巨大的跨越。这证明了获得成功的一个原理:只要有目标,必然会产生实现目标的办法。因为定下目标以后,巨大无比的潜意识会替他做这件事。    
    到了1998年,吉利集团的摩托车产量达到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到22个国家。这时李书福又产生了新的梦想:生产汽车。他看准了一个市场的空档,三四万元的低档轿车没有人生产,而老百姓需要它,因为他们手中只有这么多钱。资金已经不成问题,他已经有26亿元的储备。同生产摩托车一样,障碍来源于生产许可证。他用同样的方法冲破了障碍,与有汽车生产许可证的四川德阳一家汽修厂合作,成立了四川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999年,他投资5亿元,建立了占地800亩的汽车制造中心,开发家庭用的微型货车和轻型轿车。到2000年底,吉利汽车的日产量达到了300台。他的汽车梦又实现了。    
    和李书福一样,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有自己的战略计划。他们全都是目的性极强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他们有书面计划和事业蓝图,甚至有完成这些计划的日程表和行动步骤,然后每天都按照这些计划行事。    
    一个人的目标越清晰,他对自己就越有信心;一个人的态度越积极,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好运降临在他身上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人的目标越明确,他的生活中令人愉悦的事情就越多,从而使他更接近他的目标,也使他的目标更接近他自己。    
    每个行业内的领先者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有构想。朝着一个方向奋斗的人们头脑中都有一幅蓝图,他们清楚地知道这幅蓝图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一个人致富的过程中,描绘一幅诱人的、振奋人心的蓝图是一个重要步骤。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渴望实现目标的强烈程度。正如本杰明·迪斯累里所说的:“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持续的目标。”所有真正的成功者都是目的性极强的人。如果有两个能力大致相当的人,那么那个成功欲望更为强烈的人往往更成功。    
    在任何领域内,领先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他们拥有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事业的理想蓝图。他们拥有梦想,他们勾画出一幅有可能实现的蓝图,而不是让自己困于现状。英国著名剧作家乔治·萧伯纳曾经这样写道:“大多数人看着这个世界,然后问:‘为什么?’我看着这个世界,然后问:‘为什么不呢?’” 每个向往三十而富的人都要确定在生活的每个领域内他究竟想要什么,然后集中所有精力去实现它,就像激光束一样。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给自己留退路(1)

    不要给自己留退路——破釜沉舟才能让人全力以赴    
    大多数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够专心致志于他们所努力欲成就的目标上。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能放弃一切与成功之路不相关的事物,眼光只锁定于目标之上。而所有梦想着三十而富的人,都比一般人更能够排除干扰,全身心的投入事业中去。    
    这样强烈的成功意志,对大多数人而言似乎难以具备。就好像大多数士兵不可能像楚霸王项羽那样勇猛卓绝。但是有一种情况下几乎每个人都会激励自我,全力以赴,那就是破釜沉舟,身陷绝地之时。    
    其实破釜沉舟的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    
    凯撒大帝在尚未掌握政权以前,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一次,他奉命率领舰队去征服海外的一个岛屿。他在检阅舰队出发之时才发现随船远征的军队人数少得可怜,而且武装配备也残破不堪,用这样的军力妄图去征服骁勇善战的土著人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凯撒还是决定启程出航。舰队到达目的地之后,凯撒召集所有士兵全数下船,然后命令亲信部属一把火将所有战舰烧毁。他向全体战士训话,明确地告诉他们:战船已经烧毁,所以大伙儿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勉强应战,如果打不过勇猛的敌人,后退无路,就只能被赶人海中喂鱼;另一条路是忽视武器和补给的不足,奋勇向前,攻下该岛,则人人皆有活命的机会。士兵们人人抱定必胜的决心,终于攻克强敌,而凯撒也因为这次成功的战役,奠下日后掌权的基础。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人生之旅的重要关卡。一个人能否事业辉煌,能够取得何等的,完全取决于它能越过多少关卡,战胜多少困难。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像剔除荆棘一样,把失败一个个剔除的人。再怯懦的人在知道自己完全无路可退的时候,都能够立刻成为最英勇的战士。那么,一个胸怀大志之人,就不能再做犹豫,应该立即断绝所有的后路。破釜沉舟才能成为强者,如同求生一般迫切而强烈的本能将引导人走向成功。    
    在与成功人士交往的过程中,人们都会发觉他们心思巧妙。虽然这些人中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者,但亨利·福特那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也大有人在。而赋予他们如此心思和促使他们完成非凡成就的主要因素,与是否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没有丝毫关系,也不是因为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智慧。很可能是其内心有着某种意念驱使他们产生强大的愿望,将人生一切环境加以过滤,只剩下能够达成信念、深具利用价值的事物,然后再加以运用的结果吧!这种理念亦即追求成功的信念。    
    世上并没有常胜不败的将军,遭遇拒绝、遭遇失败是人之常情。遭遇拒绝、遭遇失败的原因无非是自己还有缺陷,谁不希望得到完美的东西,而会去追求有缺陷的东西呢?当然世上也不可能有毫无缺陷的东西,但是每个人应该尽量地完善自己,把自己完善到足以让人接受、使人认同的程度。这样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遇到关卡也能越过,这样也就不至于在遇到挫折时使自己陷入困境不能自拔了。因此,要想让别人接受和赞许,想要成功的人就不能害怕困难和挫折,不能害怕别人的拒绝。相反,应该把拒绝当作励志之石,当成不断完善,走向成功的动力。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人都懂得这些道理,因此,他们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就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成功者之所以被称为成功者,就在于他们不轻易给自己留退路,即使迫不得已退一步,那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他们总希望把最后的成功当作自己最得意的东西。做事总有成功和失败,做人总有进路和退路。成功者不是没有失败,而是善于从退路中寻找进路,善于把失败变成成功;而有进路了,且成功了,却不得意洋洋。真正的得意是事业最后的成功。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给自己留退路(2)

    本田公司的创始人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学生。当时他梦想设计一个活塞环,然后卖给一家公司,为此他甚至变卖了妻子的陪嫁首饰。经过数年努力,他终于设计出了活塞环,并很有信心地认为一定有公司会重视,却遭到了拒绝。他回到学校时还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    
    这是本田第一次遭遇的人生失败,有些人或许就因为这一次打击而失去人生信念。但本田并没有被失败吓倒,相反,他认为这家公司不买他的活塞环,是他的设计还不完美。于是,他又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对自己设计的活塞环进行了改造。最后他的设计终于被这家公司买了下来。    
    但是祸不单行,时值二战期间,本田需要大量的水泥来建立活塞环工厂,可购买计划被日本政府否决了。这一次似乎没有人能帮助他走出这个困境,他的梦想可能会就此中途夭折。然而本田并不气馁,他要把工厂建立起来,政府不给自己拨水泥,那么就自己制造水泥。他召集了各方面的朋友一同研究,试图找出制造水泥的新方法。在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下,他终于取得了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工厂。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当本田发现摩托车生产前景广阔的时候,希望通过银行贷款来建立自己的摩托车企业,但所有银行都拒绝向他贷款。这次似乎也是没有人能帮他。但他就是不服输,银行不贷款那就自己想办法融资。他发了一万八千封书信给全日本自行车店的店主们,动员他们投资,其中一万五千多人拒绝了他,愿意投资的有三千多人。靠着这些钱,本田办起了新的工厂。    
    从本田成功的事例中可以发现,成功就在于每次遭遇他人拒绝之时,并不以为这是一种失败,并不因此而陷入困境,也不心灰意冷,放弃自己的计划。相反,在他人的拒绝之中品出滋味,从自己身上查找失败的原因,也就是说把别人的拒绝和自己暂时的失败作为励志之石,不断地磨练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以自我的不断完善促使别人接受自己,从而使自己走出困境去取得人生的成功。    
    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心理活动里,有一种“过量补偿”的现象,即弥补弱点的倾向。有时补足了弱点以后,尚有剩余之量,就向优点的方向延伸。关于过量补偿作用的例子,最典型者莫过于希腊雄辩家德默斯的奋斗史。他年轻的时候,一直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他经历矫正口吃的奋斗过程后,果然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举世闻名的演说家。    
    因此,一个人如想脱离困境,或期望从不如意的情况中改善过来,那就不要忘记“不得意才是大得意的转机”。因为这句话不失为很有力的自我暗示的手段,只要具备这种强有力的精神后盾,才能不断地努力。    
    人的一生中有无数的困难和障碍,是必然存在而不容忽视的阻力,但只要一个人拥有真正的自信,就能够勇敢地、愉快地面对困局。与无限的潜能建立密切的关系,便能使人拥有更深刻的、不动摇的、永恒的自信,而得以突破人生的转折点。    
    对那些以三十而富为目标,想要获得自信的人来说,最高的指导原则,即在于“天降大任于我,谁能阻挡”这句话。当一个人专心致志于事业的奋斗时,随着自信心渐渐占据他的心灵,他就能拥有自信而生活下去。    
    为了获得真正的自信,每个人都必须先信赖生命潜能的力量。此外,还应当通过努力和应用来强化自己的潜意识,使潜意识反映他的习惯性思考。一个人如想脱离困境,或期望从不如意的情况中改善过来,那就不要忘记“不得意才是大得意的转机”,将纷乱的思绪暂时放下,静心省思:有哪些事物阻碍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当看清所有阻碍他成功的事物,诸如拖延、怠惰、消极意识等等,就必须有个坚定的决心,先除去所有的障碍物,然后再断绝所有可退之路。惟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渴望追求成功的愿望。成功者的生活态度是:忍耐着挺过一道道难关!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1)

    坏习惯要立刻改掉,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有好坏之分,其中有些好习惯往往伴随人的一生。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的习惯;闲暇则有手不释卷的习惯;见人有难,热心相助的习惯;待人接物讲究文明的习惯等等。应当说,这是一种人类美德的发扬与表现。有的习惯则属于对一种事物偏颇的认识与生理本能的追求,如好烟酒,迷色欲,嗜赌博等等,这些坏习惯使人的性格扭曲,对自身毫无益处。当陋习刚刚染身的时候人们往往不以为然,可是一旦病入膏肓,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则后悔莫及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创造财富的本钱。对于奋斗着的年轻人而言,健康的身体就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马休斯博士曾经说过:那些同时有着很多目标,精力分散的人会很快耗尽他们的精力,随着精力的耗尽,随之而来的就是原先雄心壮志的消磨。离弦的箭只能是笔直向前地奔向目标,它是不可能在中途转几个圈子再决定射向哪里的。所以一个希望过富裕生活的年轻人,一定要从自爱做起。也就是说,一个有志青年应该明白,将来的一切成就都要靠健康的身体去争取。钱可以买到药,但是买不到健康。对于身体这架惟一买不来的机器,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加以爱护。    
    许多立志要成功但最后壮志难酬的人,往往就是因为不能战胜一个最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他们从不按时去吃一餐可口的饭,他们好像也从来没有注意要有好的睡眠或休息,虽然身体已经发出了警报,但是他们常常不以为然地自欺欺人。等到他们精神开始衰退,身体出现了大的损伤才感到惊讶:自己的头发怎么就白得这么快?自己的胃口怎么不好了?年纪轻轻怎么就衰老得这么没用了?他们却不懂得:使自己吃这些苦、受这些麻烦的,正是自己贪多求快的欲望以及急功近利的好胜心理。    
    人可以选择两种方式的生活:一种是过乱七八糟、毫无规律的日子,拼命地要求自己,夜以继日地埋头于工作,他们剥夺了自己所应有的休息时间,即使因此而病倒或折寿十年八年也在所不惜;另一种则是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使自己有更好的身体,活得也更长寿。    
    一个人的身体是他的无价之宝,千万要好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