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与礼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处世与礼仪-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少进行排列。
    第四项,安排文艺演出。这项程序可有可无,如果准备安排,应当慎选内容,注意不要有悖于庆典的主旨。
    第五项,邀请来宾进行参观。如有可能,可安排来宾参观本单位的有关展览或车间等等。当然,此项程序有时亦可省略。
    在以上几项程序中,前三项必不可少,后两项则可以酌情省去。
    参加庆典时,不论是主力单位的人员还是外单位的人员,均应注意自己临场之际的举止表现。其中,主力单位人员的表现尤其为重要。
    在举行庆祝仪式之前,主办单位应对本单位的全体员工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对于本单位出席庆典的人员,还须规定好有关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大家在临场之时,务必要严格遵守。在这一问题上,单位的负责人,尤其是出面迎送来宾和上主席台的人士,只能够“身先士卒”,而绝不允许有任何例外。因为道理非常简单,在庆祝仪式上,真正令人瞩目的,还是东道主方面的出席人员。假如这些人在庆典中精神风貌不佳,穿着打扮散漫,举止行为失当,很容易对本单位的形象进行“反面宣传”。
    按照仪式礼仪的规范,作为东道主的商界人士在出席庆典时,应当严格注意的问题涉及到以下七点:
    第一,仪容要整洁。所有出席本单位庆典的人员,事先都要洗澡、理发,男士还应刮光胡须。无论如何,届时都不允许本单位的人员蓬头垢面、胡子拉碴、浑身臭汗,有意无意去给本单位的形象“抹黑”。
    第二,服饰要规范。有统一式样制服的单位,应要求以制服作为本单位人士的庆典着装。无制服的单位,应规定届时出席庆典的本单位人员必须穿着礼仪性服装。即男士应穿深色的中山装套装,或穿深色西装套装,配白衬衫、素色领导、黑色皮鞋。女士应穿深色西装套裙,配长统肉色丝袜、黑色高跟鞋,或者穿深色的套裤,或是穿花色素雅的连衣裙。绝不允许在服饰方面任其自然、自由放任,把一场庄严隆重的庆典,搞得像一场万紫千红的时装或休闲装的“博览会”。倘若有可能,将本单位出席者的服饰统一起来,则是最好的。
    第三,时间要遵守。遵守时间,是基本的商务礼仪之一。对本单位庆典的出席者而言,更不得小看这一问题。上到本单位的最高负责人,下到级别最低的员工,都不得姗姗来迟,无故缺席或中途退场。如果庆典的起止时间已有规定,则应当准时开始,准时结束。要向社会证明本单位言而有言,此其时也。
    第四,表情要庄重。在应典举行期间,不允许嘻皮笑脸、嘻嘻哈哈,或是愁眉苦脸、一脸晦气、唉声叹气,否则会使来宾产生很不好的想法。在举行庆典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表情庄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假若庆典之中安排了升国旗、奏国歌、唱“厂歌”的程序,一定要依礼行事:起立,脱帽,立正,面向国旗或主席台行注目礼,并且认认真真、表情庄严肃穆地和大家一起唱国歌、唱“厂歌”。此刻,不许可不起立、不脱帽、东张西望、不唱或乱唱国歌与“厂歌”。在起立或坐下时,把座椅搞得乱响,一边脱帽一边梳头,或是在此期间走动和找人交头接耳,都应被为危害本单位形象的极其严重的事件。
    第五,态度要友好。这里所指的,主要是对来宾态度要友好。遇到了来宾,要主动热情地问好。对来宾提出的问题,都要立即予以友善的答复。不要围观来宾、指点来宾,或是对来宾持有敌意。当来宾在庆典上发表贺辞时,或是随后进行参观时,要主动鼓掌表示欢迎或感谢。在鼓掌时,不要在对象上“挑三拣四”,不要“欺生”或是“杀熟”。即使个别来宾,在庆典中表现得对主人不甚友善,也不应当当场“仗势欺人”,或是非要跟对方“讨一个说法”不成。不论来宾在台上台下说了什么话,主方人员都应当保持克制,不要吹口哨、“鼓倒掌”、敲打桌椅、胡乱起哄。不允许打断来宾的讲话,向其提出挑衅性质疑,与其进行大辩论,或是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第六,行为要自律。既然参加了本单位的庆典,主方人员就有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确保它的顺利与成功。至少,大家也不应当因为自己的举止失当,而使来宾对庆典作出不好的评价。在出席庆典时,主方人员在举止行为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有:不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或是在庆典举行期间到处乱走、乱转。不要打周围的人说“悄悄话”、开玩笑,或是朝自己的“领居”甚至主席台上的人挤眉弄眼、出怪样子。不要有意无意地作出对庆典毫无兴趣的姿态,例如看报纸、读小说、听音乐、打扑克、作游戏、打瞌睡、织毛衣,等等。不要让人觉得自己心不在焉,比方说,寻呼机“一鸣惊人”,探头探脑,东张西望,一再看手表,或是向别人打听时间。当本单位的会务人员对自己有所要求时,需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一时冲动,或是为了显得自己玩世不恭,而产生逆反心理,作出傻事来。
    第七,发言要简短。倘若商务人员有幸在本单位的庆典中发言,则务须谨记以下四个重要的问题:一是上下场时要沉着冷静。走向讲坛时,应不谎不忙,不要急奔过去,或是慢吞吞地“起驾”。在开口讲话前,应平心静气,不要气喘吁吁,面红耳赤、满脸是汗、急得讲不出话来。二是要讲究礼貌。在发言开始,勿忘说一句“大家好”或“各位好”。在提及感谢对象时,应目视对方。在表示感谢时,应郑重地欠身施礼。对于大家的鼓掌,则应以自己的掌声来回礼。在讲话末了,应当说一声“谢谢大家”。三是发言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而且宁短勿长,不要随意发挥,信口开河。四是应当少作手势。含义不明的手势,尤其应当在发言时坚决不用。
    外商位的人员在参加庆典时,同样有必要“既来之,则安之”,以自己上佳的临场表现,来表达对于主人的敬意与对庆典本身的重视。倘若在此时此刻表现欠佳,是对主人的一大伤害。所以宁肯坚辞不去,也绝不可去而失礼。
    当外单位的人员在参加庆典时,若是以本单位代表的身份而来,而不是仅仅只代表自己个人的话,更是特别要注意自己临场表现,丝毫不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由放任、听之任之。





    第三十六卷 仪式礼仪 商务交接礼仪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7…10…9 15:06:12 本章字数:5717

    在商务交往之中,商务伙伴之间合作的成功,是值得有关各方庆幸与庆贺的一桩大事。实事求是地说,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泾渭分明的利益关系之下以及变幻叵测的商界风云之内,商务伙伴之间的合作的确来之不易,因此,它备受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举行热烈而隆重的交接仪式,就是在商务往来中通常用以庆贺商务伙伴们彼此之间合作成功的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
    交接仪式,在商界一般是指施工单位依照合同将已经建设、安装完成的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例如厂房、商厦、宾馆、办公楼、机场、码口、车站、或飞机、轮船、火车、机械、物资,等等,经验收合格后正式移交给使用单位之时,所专门举行的庆祝典礼。
    举行交接仪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既是商务伙伴们对于所进行过的成功合作的庆贺,是对给予过自己关怀、支持、帮助和理解的社会各界的答谢,又是接收单位与施工、安装单位巧妙地利用时机,为双方各自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进行的一种公共宣传活动。
    交接的礼仪,一般是指在举行交接仪式时所须遵守的有关规范。通常,它具体包括交接仪式的准备、交接仪式的程序、交接仪式的参加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下,就分别对其加以介绍。
    首先要作好交接仪式的准备。准备交接仪式,主要要关注下列三件事:即来宾的邀约、现场的布置、物品的预备等等。
    来宾的邀请,一般应由交接仪式的东道主——施工、安装单位负责。在具体拟定来宾名单时,施工、安装单位亦应主动征求自己的合作伙伴——接收单位的意见。接收单位对于施工、安装单位所草拟的名单不宜过于挑剔,不过可以对此酌情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建议。
    在一般情况下,参加交接仪式的人数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参加者太少,难免会使仪式显得冷冷清清。但是,在宏观上确定参加者的总人数时,必须兼顾场地条件与接待能力,切忌贪多勿得。
    从原则上来讲,交接仪式的出席人员应当包括:施工、安装单位的有关人员,接收单位的有关人员、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当地政府的有关人员,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的有关人员,各界知名人士、新闻界人士,以及协作单位的有关人员,等等。
    在上述人员之中,除施工、安装单位与接收单位的有关人员之外,对于其他所有的人员,均应提前送达或寄达正式的书面邀请,以示对对方的尊重之意。
    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行业组织的有关人员时,虽不必勉强对方,但却必须努力争取,并表现得心诚意切。因为利用举行交接仪式这一良机,使施工、安装单位、接收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行业组织进行多方接触,不仅可以宣传自己的工作成绩,而且也有肋于有关各方之间进一步地实现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
    若非涉密,或暂且不宜广而告之,在举行交接仪式时,东道主既要争取多邀请新闻界的人士参加,又要为其尽可能地提供一切便利。对于不邀而致的新闻界人士,亦应尽量来者不拒。至于邀请海外的媒体人员参加交接仪式的问题,则必须认真遵守有关的外事规则与外事纪律,事先履行必要的报批手续。
    举行交接仪式的现场,亦称交接仪式的会场。在对其进行选择时,通常应视交接仪式的重要程度、全体出席者的具体人数、交接仪式的具体程序与内容,以及是否要求对其进行保密等几个方面的因素而定。
    根据常规,一般可将交接仪式的举行地点安排在已经建设、安装完成并已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所在地的现场。有时,亦可将其酌情安排在东道主单位本部的会议厅,或者由施工、安装单位与接收单位双方共同认可的其他场所。
    将交接仪式安排在业已建设、安装完成并已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所在地的现场举行,最大的长处,是可使全体出席仪式的人员身临其境,获得对被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的直观而形象的了解,掌握较为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倘若在交接仪式举行之后安排来宾进行参观,则更为方便可行。不过,若是在现场举行交接仪式,往往进行准备的工作量较大。在此百废待兴之地忙里忙外,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另外,由于将被交付的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归接收单位所有,故此东道主事先要征得对方的首肯,事后还需取得对方的配合。
    将交接仪式安排在东道主单位本部的会议厅举行,可免除大量的接待工作,会场的布置也十分便利。特别是在将被交付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不宜为外人参观,或者暂时不方便外人参观的情况下,以东道主单位本部的会议厅作为举行交接仪式的现场,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此种选择的主要缺陷是:东道主单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全体来宾对于将被交付的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缺乏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如果将被交付的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的现场条件欠佳,或是出于东道主单位的本部不在当地以及将要出席仪式的人员较多等其他原因,经施工、安装单位提议,并经接收单位同意之后,交接仪式亦可在其他场所举行。诸如宾馆的多功能厅、外单位出租的礼堂或大厅等处。都可用来举行交接仪式。在其他场所举行交接仪式,尽管开支较高,但可省去大量的安排、布置工作,而且还可以提升仪式的档次。
    在交接仪式上,有不少需要使用的物品,应由东道主一方提前进行准备。首先,必不可少的,是作为交接象征之物的有关物品。它们主要有:验收文件、一览表、钥匙,等等。验收文件,此处是指已经公证的由交接双方正式签署的接收证明性文件。一览表,是指交付给接收单位的全部物资、设备或其他物品的名称、数量明细表。钥匙,则是指用来开启被交接的建筑物或机械设备的钥匙。在一般情况下,因其具有象征性意味,故预备一把即可。
    除此之外,主办交接仪式的单位,还需为交接仪式的现场准备一些用以烘托喜庆气氛的物品,并应为来宾略备一份薄礼。
    在交接仪式的现场,可临时搭建一处主席台。必要时,应在其上铺设一块红地毯。至少,也要预备足量的桌椅。在主席台上方,应悬挂一条红色巨型横幅,上书交接仪式的具体名称,如“某某工程交接仪式”,或“热烈庆祝某某工程正式交付使用”。
    在举行交接仪式的现场四周,尤其是在正门入口之处、干道两侧、交接物四周,可酌情悬挂一定数量的彩带、彩旗、彩球,并放置一些色泽艳丽、花朵硕大的盆花,用以美化环境。
    若来宾所赠送的祝贺性花篮较多,可依照约定俗成的顺序,如“先来后到”、“不排名次”等等,将其呈一列摆放在主席台正前方,或是分成两行摆放在现场入口处门外的两侧。在此两处同时摆放,也是可以的。不过,若是来宾所赠的花篮甚少,则不必将其公开陈列在外。
    在交接仪式上用以赠送给来宾的礼品,应突出其纪念性、宣传性。被交接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的微缩模型,或以其为主角的画册、明信片、纪念章、领带针、钥匙扣等等,皆为上佳之选。
    其次,要拟好交接仪式的程序。交接仪式的程序,具体批蝗是交接仪式进行的各个步骤。不同内容的交接仪式,其具体程序往往各有不同。主办单位在拟定交接仪式的具体程序时,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其一,必须在大的方面参照惯例执行,尽量不要标新立异,另搞一套。其二,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具体的细节方面不必事事贪大求全。从总体上来讲,几乎所有的交接仪式都少不了下述五项基本程序:
    第一项,主持人宣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此刻,全体与会者应当进行较长时间的鼓掌,以热烈的掌声来表达对于东道主的祝贺之意。在此之前,主持人应邀请有关各方人士在主席台上就座,并以适当的方式暗示全体人员保持安静。
    第二项,奏国歌。并演奏东道主单位的标志性歌曲。此前,全体与会者必须肃立。该项程序,有时亦可略去。不过若能安排这一程序,往往会使交接仪式显得更为庄严而隆重。
    第三项,由施工、安装单位与接收单位正式进行有关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的交接。具体的作法,主要是由施工、安装单位的代表,将有关工程项目、大型设备的验收文件、一览表或者钥匙等等象征性物品,正式递交给接收单位的代表。此时,双方应面带微笑,双手递交、接收有关物品。在此之后,还应热烈握手。至此,标志着有关的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已经被正式地移交给了接收单位。假如条件允许,在该项程序进行的过程之中,可在现场演奏或播放节奏欢快的喜庆性歌曲。
    在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