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太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灵太极-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轻人明白恐癌不过是一种疑病反应,是焦虑的躯体化反应后,当时就释然了。说他此刻就觉得腰部舒展了,肠胃也舒服了,感到很轻松。 
第三步,我就趁机一锅端了。 
我对他讲,他的一大堆问题,包括身体方面的问题,对人苛刻、脾气暴躁的问题,远离幸福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等等,这一切都源于工作压力。 
压力对人真有这么大杀伤力吗?他问。 
压力就有这么大的杀伤力。我回答。 
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是造成身心扭曲的一切原因。 
压力是屠杀现代人的第一杀手。 
年轻人思索地看着我。压力是他早就知晓的概念,但是自己这么大的问题都是源于压力,接受这个结论似乎还要动一动脑筋。古人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九式:上下夹攻(2)   
我讲了在工作压力这个基础上,人如何叠床架屋,叠加上很多很多多余的焦虑。 
我说,工作压力大,人会焦虑。焦虑过多,影响了工作,结果工作的压力更大了。而工作压力更大,焦虑也便更大。这样,工作压力和焦虑互相恶性循环,叠加起来,压力成倍增长,焦虑也成倍增长。这只是一摞床上叠床。 
又一摞,身体方面。因为工作压力和焦虑,会使身体出现不适,腰酸腿疼,肠胃消化不良等等。而身体不适就可能产生疑病的焦虑,疑病的焦虑又会加重身体的不适。结果,身体的不适更加重了疑病焦虑。这样,身体不适和疑病焦虑互相恶性循环,床上叠床,身体会越来越不舒服,疑病的焦虑也越来越重。 
往下第三摞,脾气暴躁和对脾气暴躁的焦虑也是这样互相叠加的。越暴躁,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暴躁。 
再往下第四摞,感觉生活没有意义,远离幸福感。这种感觉会带来焦虑,焦虑又搞得人状态不好,会觉得生活更无意义。相互叠加,又一摞床上叠床。 
年轻人显然听明白了,心中颇有些震动。 
我接着讲,这几摞床相互之间还叠加。 
譬如,工作方面的压力与焦虑,肯定会使身体的不适与焦虑加重。反过来,身体的不适与焦虑又会影响工作,使工作的压力与焦虑增加。 
几摞床之间就是这样恶性循环叠加起来。 
最后,你满眼都是压力和焦虑,分不清因果关系了。 
可是,一旦你能看清楚了,那么,压力最初的基础来源于工作。 
年轻人当时有些豁然开朗。 
他说,闹了半天,我这么严重的问题,包括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这么形而上的精神问题,都源于一个简单的工作压力。 
这么一明白,他当时就觉得卸掉了一大堆精神包袱。 
第四步,我便告诉他,刚才给你一锅端掉的各种多余的焦虑,就是你的额外支出。 
把这些额外支出一拿掉,你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这位年轻人神情开朗地说,他此时已经身心轻松,感到光明前景。 
他说,过去想健康想锻炼,觉得没时间,总是处在工作和健康的矛盾冲突中。现在拿掉了这么多额外支出,立刻觉得工作有了富裕精力,想锻炼也有了时间。 
第五步,我向他推荐了心灵太极第二式“锦雀舍尾”的末位淘汰法。 
帮助他删掉了一两件可以省略掉的事情。 
此后一两个月,年轻人发现自己变了一个人。过去不快乐,现在很快乐。他告诉我,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连哭都不会了,更诗意地说,他甚至觉得自己连感动的能力都丧失了,而现在,他又有了爱和感动的能力。 
就是这位年轻人,几年来得到心灵太极操作方法的帮助,迅速成长起来,三十来岁已经成为一家著名公司的高层领导。 
朋友们,要想活得成功、健康、自在,必须要有方法。 
瞎努劲是没用的,乱烦恼更是添累的,要的是智慧。 
心灵太极第九式“上下夹攻”的意义和操作要领,已经在以上的故事中展示出来。 
面对复杂的人生困境,我们经常要从上开始消减多余的焦虑,从下开始消减工作的直接压力。在实际运用中讲究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上下夹攻”还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名字,叫三十六计有啥用啥。 
注【1】 疑病常常是最多余的焦虑之一。 
如果你因为紧张工作而身体有所不适,首先应该想到,它很可能是压力所致。减压后身体恢复正常,便是对此的有力证明。如果不适较为严重,不妨干脆去医院检查,有病治病,无病除疑。 
千万不要被忧心忡忡的疑病情绪所俘虏。   
第十二式:四大法门(1)   
无法排解的“抑郁症”倾向 
烦恼情绪不能随便命令,但能够引导。 
我们便推出非常重要的新招式,“四大法门”。 
不久前,一位来京求发展的陕西年轻人给我发来E…mail,说正身陷困境,常常想到自杀。 
及至见了面,他说自己最近十分烦恼,觉得不堪忍受: 
一、他在一家培训公司打工,公司里人际关系恶劣,自己倍受窝囊气。 
二、正值夏季,北京接连是桑拿天,他带着培训班每日在野地里搞增强毅力的“魔鬼训练”,除了长途跋涉,还要大声喊嚷之类,苦累难熬。 
三、女友家在北京,其父母反对女儿和他这个外地青年恋爱,近来两人常为琐事争吵,关系濒临破裂。 
朋友,你可能和这位陕西年轻人一样,是刚刚起步奋斗的小人物,也可能你们已经小有成就或大有成就,但是,人物有大小,烦恼都一样。在烦恼面前,如果没有高招,我们都是被折磨的对象。 
我们现在用“四大法门”解决我们当下的压力与烦恼。 
先把自己的主要烦恼与精神压力一条条摆出来。 
第一法门,“听之任之法”。 
陕西年轻人叫小杨。我问他,你觉得这家培训公司人际关系恶劣,你有没有可能跳槽找到别的工作?他想了想,说,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我又问,桑拿天里你有没有可能不去野外带队培训?他说也不大可能。我又问,你想不想和女友分手?他说不想。 
我告诉他,烦恼的事情压在头上,当我们不能改变事情时,第一个方法,就是要适应它,听之任之。 
天气是桑拿般热,你改变不了,便只能适应它。当你对它听之任之时,就能进入俗话说的“心静自然凉”状态。对恶劣的人际环境,如果无法变换它,同样不要怨天尤人,那只会增加你的精神支出。 
朋友们会说,这算什么高招,谁不会? 
我们说,这是十六岁人一听就懂,但到了六十岁可能还没真懂的事情。 
对于一时难以改变的烦恼顺其自然听之任之,是最基本的策略。 
如果你不听之任之,就会陷入更深的烦恼中。因为天热而烦恼,因为烦恼而感觉更热。这样叠加起来,烦恼与炎热成倍增长。因为人际关系恶劣而烦恼,然后为这烦恼再添烦恼,结果无法适应环境,于是乎处境更恶劣,更烦恼。如此等等。 
《金刚经》中记述,有一位长老问,如何降伏妄心?也就是说,人有了烦恼应该如何降伏它?释迦牟尼回答:不降而降。对于烦恼,你越想降服它,它越狂妄。聪明的态度是不理睬它,任其自然,结果是不降而降。 
第二法门,“宣泄法”。 
这种方法人们虽不陌生,但是喜欢舍近求远的人常常忘了有效地运用它。 
我对小杨讲,听之任之是对烦恼的基本态度。但是,当烦恼情绪来势猛烈时,要用宣泄法化解。 
第一,是找朋友倾诉;第二,如果找朋友说不方便,就自我倾诉。下班回到家,一边冲凉一边大声骂一番鬼天气,再骂一番公司里的头头儿,还可以把气话写在纸上,然后狠狠撕碎,诸如此类。每天烦恼,每天宣泄一下。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又颇为有效。 
小杨采用这宣泄法,帮他度过了最难受的几天。 
朋友们要给自己的烦恼找到宣泄的方式。 
在日本很多大公司都有特设的出气室,里面悬挂着沙袋。哪位员工对顶头上司充满怒火而郁闷不已,就可以来这里把沙袋当做顶头上司狂揍一顿,宣泄一番平息自己。 
第三法门,“改变认知法”。 
这是真正高级的方法了。 
改变认知,从心理学意义上讲,就是改变我们的认识与观点【1】。 
我应用这个方法解决小杨的精神烦恼。 
我说,桑拿天要说是很难受,可是,不少人平常还要花钱做桑拿,现在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免费桑拿的机会,为什么不享受呢?你现在每天就要这样想,在桑拿天里坚持行走,有利健康。不这么想,就会烦死。这么一想,桑拿天里反而得了乐趣。 
小杨一听,觉得是那么回事。 
我又说,恶劣的人际关系确实使人不快,可反过来一想,正是锻炼你应付人际关系能力的好机会。你说自己这方面有弱点,为何不趁机补上这一课呢?这可能对你的人生有重大意义【2】。 
小杨一听,又觉得是那么回事。 
至于他和女友的关系,小杨家在农村,挣了钱需补贴家里,以后结了婚经济负担是明显的。女友在父母的撺掇下,和他闹开别扭了。我对小杨说,这个矛盾早晚要暴露的,早闹晚不闹。如果以后能成夫妻,今天及早消化这个矛盾,是必修课。如果因此不成,那么,现在别扭就使你们长痛不如短痛。   
第十二式:四大法门(2)   
小杨听了,又觉得是那么回事。 
三件烦人的事,“认知”一改变,小杨一下感到精神松快了。 
朋友们一定要善于运用改变认知法随时化解自己的烦恼。 
这是人生的高技术【3】。 
它并不是编一些假话来蒙自己,而是要发现一些过去没发现的新道理。 
如果你不仅善于用改变认知法解决自己烦恼,还善于帮助他人调整情绪,那你就是一位高人了。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能够三言两语宽解别人,这些人往往是具有凝聚力的受欢迎的人物。 
第四法门,“行为法”。 
想消减自己的烦恼情绪,更有力的方法是行为【4】。 
小杨有一天电话告诉我,他刚和女友大吵一架,烦恼透了,用什么方法都不灵。现在两人各自关着门生气。他也尝试了“改变认知法”,可是无论怎么想改变认知,都没有用。 
他问:遇到这种情况,用什么方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我说:很简单,你要采取行为法。 
他问:怎么个行为法? 
我说:走出家门就完了。 
小杨领会了,拉门下了楼,溜了几圈,火气消了一半。遇见几位认识人,少不了要佯装笑脸打招呼,假笑慢慢变成了真笑,火气很快过去了。 
他说,行为法确实很管用。要是关在家里,火气且下不去呢。 
溜了半个小时,他换了一张脸,上楼哄女友去了。 
朋友们,行为法就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是人们常常不懂得运用它,烦恼来了就想着如何使自己不烦。孰不知,有时多想反而越想越烦。 
关键要采取行为。 
一时的烦恼,譬如小杨和女友吵架,要用一时的行为一次性解决。 
而长期的烦恼,就要采取长期的行为。 
我认识一位作家,每日关门写作,有点抑郁症倾向。我建议他每天早晚到街边公园跳跳舞。他觉得档次太低,丢不起人。我说,离家远点,没人认识你,随便跳跳为了开心嘛。他后来果然每天早晨出去跳舞,顶早锻炼,结果不那么抑郁了。 
善于灵活变通运用“四大法门”,一定会将自己的烦恼与焦虑消减到最低。 
而减少了这些额外支出,你就会发现,精力增加一半。 
心灵太极第十二式“四大法门”的操作要领在陕西小杨这个例子中已充分展示: 
一、遇到无法改变的现状,要善于听之任之顺其自然。 
二、善于建立个人或团体的宣泄体制,来疏导情绪。 
三、善于随时改变认知,做一个想得通的人。 
四、善于用行动对烦恼情绪调虎离山。 
这一式还有一个别名:消减烦恼的四种技术。 
注【1】 心理学专门有一种“认知疗法”,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注【2】 人际关系常常成为现代人工作与生活中压力的重要部分,不善于解决这方面问题,依然可能陷入困境。本书附录二“处理人际关系十大金法则”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可供读者参考。 
注【3】 多年来,我在书中不止一次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现在广为流传。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鞋。老太太活得很辛苦,晴天的时候,她为卖伞的女儿忧虑,怕伞不好卖。雨天的时候,她又为卖鞋的女儿发愁,怕没有人买鞋。她活得太累了,结果生了一身的病。有人指点老太太去请教禅师。禅师听了老太太的烦恼,教给她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让老太太以后每到晴天就为卖鞋的女儿高兴,因为一定会有许多人买鞋;到了雨天就要为卖伞的女儿高兴,因为下雨的时候一定有许多人需要雨伞。这样,无论是晴天雨天都会高高兴兴的。老太太听了禅师的话,从此天天快乐,没过多久,她身上的病也好了。 
这就是改变认知对人生的作用。 
不同的认知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成功的人士之所以成功,往往因为他们在一些重大人生问题上有比一般人更正确的认知。 
注【4】 心理学有一种“行为疗法”,通过各种行为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第十三式:两厢情愿(1)   
亿万富翁为何不敢坐电梯 
一位老总因事业引发焦虑,症状严重时连电梯都不敢上。 
一分析,自然是因为工作压力。于是,用心灵太极“釜底抽薪”、“轻装上阵”等招式帮他清理“忙累帐”,实施减压。每次减压后都有成效,但过段时间似乎又有点反复。再一分析,都根源于他“野心”太大。他的摊子无论怎么收,总是越铺越大。连他妻子也说他的野心是“见风就长”。 
我对他说:咱们还要从根本上想办法。 
他问:还有什么更根本的方法? 
我说:你还该清理自己的愿望【1】。 
他稍有些意外:清理愿望? 
我说:没错,我们的很多失败与烦恼都源于愿望的问题。 
譬如谈恋爱,你的愿望是和某某谈,但对方根本不看好你,结果你枉投了很多心力财力,最后肯定是失败和烦恼。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位老总回答:一厢情愿。 
我说:没错。你想做一个项目,想和另一方合作,这同谈恋爱一样,你和对方依然是一种双边关系。如果你只顾自己的想法,不顾对方的想法,这又是一厢情愿,结果肯定白费了力,最后还是失败加烦恼。 
老总点头说:做任何事都不能一厢情愿,要考虑另一方。 
我说:天下最根本的双边关系是什么,你说说看。 
老总思索着没有回答。 
我说:我们每个人面对的最根本的双边关系,是我们和现实的关系。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在和现实合作。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愿望,对现实考虑不周,那么我们就是在犯一厢情愿的错误。有多少一厢情愿,就会有多少失败和烦恼。 
当愿望属于一厢情愿时,你和现实已经处在了矛盾分歧中。 
那么,你再努力,也无法成功。 
这位老总问我结论是什么? 
我说:结论一,当我们失败后,不要总在方法上找原因,还应回过头去审查审查愿望;结论二,有了烦恼,也经常要从我们的愿望上寻找根源,愿望错了,一错百错。 
这位老总想了想:谁会想到审查自己的愿望呢? 
我说:我们常常最容易忽略对愿望的审查。 
清理“忙累帐”容易做。 
清理“愿望帐”则是人们大多从来不做的。 
我们习惯把愿望当做自己既定的出发点,譬如你想做什么项目,想如何发达,绝不轻易丢下,但孰不知,和谈恋爱一样,当我们选择了一个根本谈不成的对象时,已经给自己酿下了失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