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学的过程之中,你这一“个人企业”是靠家人掏钱来办,来对你进行投资的。二是学业结束之后,暂时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失业了。这时,“个人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没有得到社会组织的认同,“企业”只有靠过去的积蓄或者家人的投资,以及社会的救济来维持生存——当然,我们很不希望自己的“企业”进入这样的境地。这是“个人企业”自主创业的一种方式、一种状态,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一种方式、一种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依靠社会融资来办“企业”,也就是说“个人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社会的欢迎。社会组织要么把你接纳为它的一名员工,在组织为你提供的岗位上,创造对于组织的价值(这就是招聘,把你作为组织事业发展的一个帮手、一名人才);要么对你这家“个人企业”进行投资,让你自己创办一家企业(这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自主创业);还有就是,你这家“个人企业”既不去某一组织担任某一项工作,也不是去获取组织的融资创办一家企业,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让其他社会组织来购买,这就是所谓的灵活就业、自由择业。
你的未来在于你的选择——“自主创业”成功的条件
你是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2)
一家自主创业的“个人企业”,能否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在于是否拥有三个条件:一是储备,二是产品和服务,三是战略。
所谓储备,就是在“个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储备,储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商业知识、法律知识,以及领导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储备,可以想象,我们怎么可能创造出优质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被各类社会组织所接纳呢。储备,是“个人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产品和服务,简单地说,假如你在一家组织工作,你在这家组织中承担的工作岗位,为组织作出的贡献,就是你这个“个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前文已经多次提及产品和服务的概念,每一家“个人企业”,一定要有它的产品和服务。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不是具有竞争力,这要由社会组织来评价,如果组织认为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与众不同的,你的产品和服务更优于其他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者说更适合组织的需要,那么,你这个“个人企业”就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会引来社会组织“争相与你合作”。
所谓战略,就是每个“个人企业”的发展,要有长远的计划、长远的战略,要计划自己这一“个人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社会组织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实现“个人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说一个“个人企业”,永远只满足于提供一种质量水平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这个企业是难以壮大、难以持续发展的。
充分的储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合理的战略规划,这是“个人企业”立足社会,获得社会组织认同缺一不可的三个条件。没有充分的储备,将难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就难以寻找合适的组织与自己“合作共享”;而合理的战略规划,将促使自己持续不断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使“个人企业”走向壮大。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个人企业”经营到中途的时候,成为一家破产的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人问津,然后自己无家可归。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永续的“个人企业”经营规划,要尽力做到“个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永续经营。
“个人企业”的永续经营规划,包括三方面:一是资源储备规划,二是战略发展规划,三是产品和服务创新计划。
首先是资源储备规划。一个“个人企业”能否成功,资源的储备十分关键。资源储备规划在于为“个人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个人企业”进行能力储备,这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人才储备计划。很多企业在公司开张之前,都要找一支队伍,要网罗各方面的人才,只有把人才队伍组织起来了,才能把这个企业开办起来。同样,我们的“个人企业”也是如此,要在走向市场之前,进行充分的资源储备,只有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准备充分了,才能“开门迎客”。
二是战略发展规划。“个人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要选择好从哪个方向进行发展,包括选择与我们合作的社会组织,以及选择向这个社会组织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我们的“个人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可能将这一层次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某个组织,而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则可能把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到另一个层次,或者向另外的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变化、合作对象的变化,就是战略发展规划的内容。
三是产品和服务创新规划。“个人企业”与一个社会组织合作,比如在某一个组织的某一个岗位,生产某一产品、提供某一服务。在这个社会组织中,如果岗位要变动,那么职位也会发生变化。靠什么来获得变化?必须依靠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来体现出对组织和社会的价值。如果个人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各类社会组织将难以与你合作。而另一方面,今天你对这个社会组织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明天,组织可以为你创造更好的空间,让你产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或者,会有一个更有实力的社会组织,看中了你的产品和服务,并由此把你作为它的合作对象。这就是“个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你是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3)
你的选择离不开生活的“水”——“个人企业的成长环境”
“个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每个“个人企业”的成长环境包括三方面:一是家庭环境,二是组织环境,三是社会环境。
首先是家庭环境。前面曾经讲到,个人企业在某些阶段,是要靠家庭的投资才能生存、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分析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提供怎样的支持,尤其要分析家庭环境对个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客观地说,家庭环境对“个人企业”成长的最大影响,在于资源储备。“个人企业”储备了什么样的资源?将来有可能提供哪些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这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二是组织环境。“个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来支撑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那么,谁来接纳这些产品和服务呢?是各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对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什么要求,这必将对你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社会组织环境对于一个“个人企业”的成长,也很关键。社会组织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你成长的目标。如果当你可以创造产品,可以提供服务的时候,却没有任何社会组织,来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那你的“个人企业”,就不能得到认同,得到发展。
第三是社会环境。任何一个“个人企业”,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整个社会的政治环境如何,经济环境如何,文化环境如何,以及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都会对我们的成长、成才产生各种影响。如果不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人企业”的影响,最终将会影响到“个人企业”的成败。
因此,“个人企业”必须注重与之相关的家庭环境、组织环境、社会环境,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才能获得成长和发展。
你处在发展自己的哪个时期——“个人企业”的发展历程
知道自己处在人生发展的哪一个时期,对于人生规划来说,十分重要。
与社会企业一样,“个人企业”的发展,也分为四个时期: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培育期的“个人企业”,主要依靠家庭的投入,对资源进行储备,对能力进行培养。所谓培育期,就是指在我们人生中,零岁到二十一二岁的学习期——二十一岁,一般来说指大专生、高职高专学生;二十二岁,一般指本科生。这是针对专科、本科毕业马上就业的学生来说的,他们的“个人企业”在这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培育,可以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当然,有很多大学生还会将这个时期延长,比如延长到二十五岁、二十八岁,读研究生、读博士。
“个人企业”基本完成培育期后,就进入第二个时期——成长期。我们把成长期定义为“个人企业”第一次走向市场,找到第一个合作者,开始向社会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个时期,是二十二岁到三十岁前第一次进入职场,以及随后在职场中进行适应和调整的时期。古人云“三十而立”,就是说在三十岁左右,我们要找到自己事业发展的比较稳定的方向。在这之前,可能会进行一些调整,在社会中不断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直到找到理想的合作对象,提供自己最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个人企业”经过成长期的发展之后,就将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个人企业”,将进行稳定的发展和提升。这个时期,是三十岁之后到退休前的职业、职位变化和职业理想实现时期。成长期的初入职场,以及初入职场后的职业调整、职位变化,是个人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多做各种尝试。但是到了三十岁之后,自己的发展方向要做到基本稳固。这个时期,职业依旧会不断发展,职位也会进行不断的调整,但这时更多的追求,是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任何一个企业,都会进入自己的衰退期。任何一个人,都将面对岁月不饶人的人生处境,到了退休年龄,我们要把舞台让给更年轻的人,让给更有活力的“个人企业”,这才可以做到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
你是一家自主创业的企业(4)
本书的讲解,将更多地关注“个人企业”的培育期和成长期。因为大学生们,正关注于自己的培育,关注于自己如何走向社会,走进市场,获得职业道路上的成长。
怎样经营“个人企业”(1)
你应该做什么?——“做自己的老板”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一个“个人企业”。那么,我们是谁?我们既是董事长又是CEO。我们要有“做自己的老板”的意识,要知道自己这个企业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要知道自己这个企业的未来在哪里,将走向何方,将发展到什么程度。
做自己的老板,经营自己这个“个人企业”,要树立起以下概念——其实,在上述讲解中,已经谈及了这些概念——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生涯规划。
学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企业”培育期的资源储备规划。要为未来进行充足的能力储备,就要从现在,在学业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有效的学业生涯规划。经营自己,应该从培育期开始。培育期的经营,主要是进行资源储备,为未来的成长期、成熟期做准备。如果培育期的资源储备没有做好,那么,我们就难以向社会组织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社会组织的认同。而培育期的资源储备规划,就是学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战略发展规划。从获得第一份职业(找到第一个合作伙伴)到退休之前所有职业的发展和变动,发展、变动过程中对社会、组织的贡献以及个人理想的实现的过程,就是职业生涯过程。而对这个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是“个人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良的规划。当“个人企业”完成“培育期”的培育,步入成长期时,将寻找第一份职业(第一个合作者),寻找这一次职业的行动和步骤,就是职业规划;之后,我们还可能换到这一组织的其他岗位,或者寻找其他合作者,每次获取——有的职位、职务变动是组织对你进行的规划——新的工作机会的时候,都要做一个规划,这一面向一次求职进行的规划,就叫职业规划。这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个人企业”的产品在改良,服务在更新,“个人企业”可以向合作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要么在原有的组织进行职务的提升和变化,要么寻找更适合的合作者,完成变化的过程,就是职业规划过程。而连续不断的职业规划,就组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每一次职业规划,不应该独立进行,要有持续性、可发展性。
生涯规划,这是整个人生的规划,通过规划,实现每个人的人生理想。生涯规划既涵盖了学业生涯规划,也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与此同时,一个人除了学习、工作,还有生活,有家庭生活,于是有家庭生活规划,有人生休闲,因此有休闲计划,等等。学习、工作、生活三者中,有的人十分注重学习与工作,而有的人则努力寻求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就导致每个人生涯规划的重点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都是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生的充实程度,影响到一个人人生理想的实现。而整体生涯规划的好坏,将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拥有充实、完美的人生。当然很多人,最后不能成就“充实”、成就“完美”,但至少追求“完美”和“充实”是他的人生理想,在这种追求过程中,个人会在学业、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得到完善。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会把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错开”,他们认为,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太相关的两码事,其实,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平行的。见下图。
然而我们的教育也正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错位”。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学习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高考,每个学生都把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作为个人的学业生涯目标。这其实是不对的。学业生涯的目标,应该以未来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为导向,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爱好,要教育学生从小就树立健康的职业理念。我们的基础教育里,几乎没有这样的认识,相比国外教育,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是到了大学一年级,或者是高中毕业报考大学志愿时,才开始有职业的考虑,才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报考志愿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不知道自己该上哪一所学校、该读哪一专业。更有一些学生,报考志愿完全由父母包办代替,他们对爸爸妈妈说,你们帮我把志愿选好得了,选好之后,我只要签个字就行了。这些学生,基本上是在进行完全与职业生涯脱节的学业生涯。这也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怎样经营“个人企业”(2)
再一个问题是,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有终生学习的理念,不能说,读完本科参加工作了,就再也不学习了。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会进行培训,甚至还会选择再上学读书,读硕士、博士。因此,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同步进行的,不应该有一个前后截然分开的顺序,说什么先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将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整个生涯规划充实、完善。
在进行具体的生涯规划时,我们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一是理想因素,二是能力因素,三是环境因素,四是组织因素。
理想因素,就是我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