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宫垂帘,今后皇上亲政,既不能、又何必再‘独沽’满人之‘一味’?太后请想一想,满人多少人?汉人多少人?到底是单单依凭几百万不堪大用的满人牢靠,还是以四万万满汉一体的‘华夏人’为依凭来得牢靠?”

    关卓凡的这番话,声音并不高,但话头落下之后,似有余音绕梁。

    他能够感觉得到怀抱中的酮体隐约的躁动。

    半响,慈禧说道:“真要这么做,满人之中,怕是有人不乐意吧?”

    关卓凡暗喜!御姐话中的意味,是已经基本认可了他的说法,只不过顾虑有人反对罢了。

    加一把火!

    “太后圣明,几百万人里边,总是有几个糊涂的。不过,不足为太后厪虑!只要宗室敷衍好了就成——特别是近支宗室——事实上,都是太祖子孙,手足相关,休戚与共,这么做,也正是为了他们世世代代,‘永锡祚胤’!”

    “永……什么?”

    “呃……回太后,就是‘福运及于子孙’的意思。”

    “讨厌,你跟我掉什么文啊!”

    “哎呦!”

    这一声,自是关贝勒又被圣母皇太后狠狠地戳了一指头。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宗室银行() 
圣母皇太后手上小示薄惩,嘴上却还是嘉许的:“不过,你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嗯,你弄的那个‘奉恩基金’,走的就是这条路子喽?”

    “是,太后圣明!哎呦——”

    “怎么啦?”

    “太后方才那一指头,好大的劲儿!”

    “你……没见过你这么惫赖的!好啦,替你揉一揉……”

    “臣不敢当,还是臣替太后揉一揉的好……”

    “嗯……嗯?”

    “啪!”

    清清脆脆的一声,不晓得关贝勒哪儿又挨了一下。

    “哎呦……”

    “讨厌,说正事儿呢!”

    ……

    回过气儿来,慈禧自个拢了拢鬓角,说道:“你说,一个‘奉恩基金’,就‘敷衍’得过了吗?”

    关卓凡略略沉吟了一下,说道:“自然还不足够。而且,‘奉恩基金’主要照应的,是爵位较低的宗室和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宗室觉罗,各支各房,有头有脸的,要再想法子‘加码’。”

    “这个‘加码’的法子,你想出来了吗?”

    “嗯,臣大致有了一个腹稿,不过还只能算是个架子,粗糙得很,容臣斟酌详尽妥善了,再上折子请太后的示。”

    “何妨先透露一二呢?”

    “这个……”

    “关贝勒——”

    圣母皇太后甜甜地拉长了音调,竟似有些发腻的样子——我滴个神哎!

    关贝勒方寸大乱:“是,是,臣遵旨!”

    定了定神,说道:“其中之一,是朝廷出面,办一间银行,本金就在宗室里边募集。双方预先签订契约,规定不论盈亏多少,每年都偿以固定高息分红;另外,宗室的其余资产,也可以交这间银行打理,朝廷给的条件,也可以比市面上的,再优厚一些。”

    慈禧轻轻“哟”了一声,想了一想,说道:“这个‘银行’,就是‘票号’吗?”

    “是,北方叫‘票号’,南方叫‘钱庄’,洋人那里,就叫‘银行’。不过,‘银行’和咱们的‘票号’或者‘钱庄’,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太后得闲了,臣再慢慢儿地给太后回。嗯,臣先说一点,‘票号’也好,‘钱庄’也罢,一般说来,有二十万两银子的本金,就可以开办了,但这间银行,臣的打算,本金至少要五百万两白银。”

    “哟!”

    慈禧又轻轻惊叹了一声,然后欣然说道:“好啊,这样子一来,宗室的闲钱就集中到了朝廷的手里,朝廷可以派上正经用途,宗室也可以旱涝保收地拿一份高额花红,真正是‘一家便宜,两家着数’,这件事,做得来!不过,如果没赚什么钱,又或者不小心亏了,拿什么来支付那么高的红利呢?”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圣明不过太后,天底下确实没有包赚不赔的生意。不过,咱们中国,现在百业新举,用洋人的话来说,正是要‘经济起飞’的时候。这种情形下,如果由臣来办这个事情,不敢说年年都赚大钱,但通扯起来,总不能真弄到亏得连花红都派不出去的地步。”

    顿了一顿,又说道:“再者,虽说是高息分红,但也不会高得太离谱,只要比市面上‘长期存款’的利息,高出那么一小节去,就十分有嚼头了。虽然宗室自个儿放债,利息可以要的更高,可也有倒账的可能。所以,臣以为,通盘账算下来,大伙儿会很乐意入股这个银行的。”

    慈禧笑道:“‘经济起飞’?这话说的有意思!嗯,这个事儿,听你讲的这么好,连我都想入这个股子了呢!”

    御姐虽然是玩笑的口气,关卓凡心中却是大大一动:太后拿出梯己来,“率先垂范”,哪里去找比这个更有力量的“动员令”?只是身为“国家元首”,好做这样的事情吗?让俺好好想一想……

    慈禧见他不出声,以为他不以为然,笑笑说道:“我开玩笑呢,你别当真!”

    关卓凡在她额头轻轻一吻,说道:“太后‘率先垂范’,这个事情自然事半功倍,臣求之不得!太后的这一股,当然由臣报效出来,这一层,请太后不必操心。只是这里边还牵扯着‘东边的’那一位,还有,应该用个什么名义?这些,容臣细细斟酌一番。”

    听到“太后的这一股,当然由臣报效出来”,慈禧不出声了。过了一小会儿,轻声一笑,说道:“就是,这里边实在还有‘东边的’事情,总不能单我一个参这个股子……嗯,还是你想的周道。”

    略略一顿,又说道:“不是信不过你的本事,不过,凡是都有万一的——这个‘银行’,如果真的赔了,亏空当然是由朝廷来填上。这笔费用,就当是拿来买宗室们一个同心共德,我看,十分值得!”

    关卓凡微微一笑,心想:这话本来是我要说的,您主动说出来,再好不过。嗯,真是一投之以桃,就报之以李呀。

    “太后圣明!”

    “这个‘银行’,想来不是所有的宗室都可以参股的。”

    “是,臣的打算,是五千或者一万两银子一股,这样,有能力参股的,必然是各支各房中的头面人物。低阶宗室,有‘奉恩基金’照应,就不必来凑这个热闹了。”

    “你方才说,宗室的其余资产,也可以交这间银行打理?”

    “是,臣以为,宗室之中,固然有长袖善舞的,但大多数人,都不事生产,不善经营,难免坐吃山空,日子愈过愈紧巴。有专门的得力人士为他们打理资产,家业庶几可以保值、升值。这也算是朝廷照拂宗室的一番至意。”

    “嗯,宗室们的日子过得舒服了,‘饮水思源’,政事上面,就不会随便掣肘。”

    “太后圣明!”

    “说起政事,若要真的‘满汉一体’,嗯,现今六部九卿堂官司官满汉对半的格局,要不要动一动?这个,可是地道的祖制了!”

    满汉对半,看似公平,但还是那句话:“满人多少,汉人多少?”中央官员和总人口的比例,满汉之间,极为悬殊。这个制度,其实是为了保证满人对政权的掌握。

    满人并非都不能干活,但六部九卿的大小官员,由低而高,愈往上走,尸位素餐的愈多,到了堂官这个级别,满尚书、满侍郎,大多都是摆摆样子的了。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既是祖制,暂时不必轻动。饭总要一口一口地吃。臣以为,一个比较妥当的过渡的法子,是满员如果出缺,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不必亟亟于寻人补缺,位子留在那儿,空着便是。”

    慈禧沉吟说道:“这倒也是个法子。不过,时候长了,空着的位子多了,大伙儿看出名堂来了,必定是要抱怨的。”

    关卓凡说道:“这个,且走一步看一步罢!到时候,如果部务运作一切如常,便可证明,原本无需摆这许多位子的。那么,进一步改革官制,便有了足够的理由。”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其实,如果仅仅是多养几个闲人,倒还不算什么太大的事情。问题是这些位子,地处中枢要津,居其位者,如果不干活或者干不好活,出入之间,关系太大。”

    “也是。”

    “太后放心,只要拢住了宗室,其他的旗人,就算有什么不满,终究是不会有什么大碍的。呃,臣有一句话,说出来未免荒唐放肆,要太后先恕臣的罪,臣才敢说。”

    “哟,你还不够荒……好,‘哀家’恕了你的罪,你说吧。”

    “哀家”之谓,是个戏里面才会有的词,现实中的太后,是绝不会以此自称的。慈禧虽然是个道地的戏迷,但出此戏语,还是平生第一次,说明圣母皇太后此刻的心情,实在是大好。

    “谢太后。臣想说的是:只要宗室不起异心,其他的旗人,就算再有什么不满,除了爱新觉罗氏,难道还能另寻出一姓来做大清的皇帝?”

    *

    (狮子说一句:床上呆够了,明儿开始阅兵!)

    *(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慈德动天,我武惟扬() 
太后“阅兵”,和“劳军”是连在一块儿的。说到“劳军”,标准的程序,当然是大人物深入营房,嘘寒问暖,和普通士兵、基层军官,握个手、聊个天,再参观个陈列室,一起吃个食堂,以示体贴下情,“与子同袍”神马的。

    说实话,这些活计,真叫慈禧来干,她未必不乐意,但关卓凡并没有安排这个程序。原因有二:

    第一,中国的政治文明,实在还没有发达到这一步。真这么干,回銮之后,必然“浮议四起”。“太后阅兵”,步子迈得已经够大了,再大,就要扯着蛋了;

    第二,这次天津之行,关卓凡定位轩军官兵之于圣母皇太后,就是这么一句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倒不是关贝勒小气,自个的女人必得藏着掖着,生怕给别人瞅一眼就吃亏了——他实在另有深意,暂且按下不表。

    于是,圣母皇太后不入军营,直接就上小站大校场阅兵了。

    大校场规制恢弘,大约有后世的四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校场虽大,但阅兵台却非常朴素,上面也没有阳蓬——这是关卓凡的要求,取一个“台上台下,寒暑雨雪共之”的意思。不过,这个台子,拿来“接待”圣母皇太后,就显得简陋了一点。

    于是临时在阅兵台上加了一座大大的扎花彩坊——拿二十一世纪的眼光去看,自然不伦不类,但在御姐眼里,就悦目得多了。

    彩坊上头,又挂了一条大大的横幅,基本和彩坊同宽。书友们大致想象得出这条东东干什么用的——如果是二十一世纪,自然要上书“热烈欢迎圣母皇太后莅临指导”。可是,这是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这行字,御姐看了,必然觉得“怪怪的”;要不写“轩军全体将士恭祝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呃,还是“怪怪的”。

    几个幕僚,众说纷纭,最后,还是关卓凡自己定了案:“慈德动天,覃恩普沛;我武惟扬,无远弗届”。这十六个字,是从《尚书大禹谟》的“唯德动天,无远弗届”变化而来,而“我武惟扬”亦出自《尚书泰誓》。几个幕僚交口大赞:意思极好,又扣得“太后阅兵”极为扎实,还有极堂皇的出处——好!贝勒爷大才!

    还有没说出来的话:这十六个字,出处虽然“堂皇”,但“书读的少”的圣母皇太后,却应该能够看的懂——因此,也就必然看的“慈颜大悦”!

    关贝勒矜持地笑笑:“各位老夫子面前班门弄斧,献丑了。”

    整个阅兵,先行阅兵式,再行分列式。

    阅兵式,即诸军列队而立,“首长”在队列前徐行而过,阅看军容。如果是二十一世纪,“首长”问一句“同志们辛苦了”,队列答一句“为人民服务”,云云。

    分列式,即诸军列队步操,依次通过阅兵台,接受检阅。台上的“首长”微笑挥手,台下的队列高呼口号,云云。

    参加阅兵的轩军,共有:一个礼兵方队,三十个步兵方队,十个骑兵方队,十个炮兵方队。

    礼兵方队,横十三人,纵十二人,旗手一人,护旗二人,共一百五十九人。

    步兵方队,横二十五人,纵十四人,领队二人。一个方队三百五十二人,共一万零五百六十人。

    骑兵方队,横十二骑,纵十骑,领队二骑。一个方队一百二十二骑,共一千二百二十骑。

    炮兵方队,横四门大炮,纵四门大炮,每门大炮前连弹药车,由一匹骏马牵引,马上骑一位驭手;每个方队领队一骑。一个方队十七骑、十六门大炮,共一百七十骑、一百六十门大炮。

    总计:官兵一万二千一百零九人,马一千三百九十匹,大炮一百六十门。

    除去驻防江苏和远征西北的,轩军驻天津部队近五万。其中,单是参加征日的部队,就远远超过了受阅部队的数目。不过,和在美国的那次庆功加狂欢性质的大阅兵不同,这次阅兵,更多的是“表演”的成分居多——“表演”给圣母皇太后一个人看。因此,必须精中选精。

    另外,如果把五万轩军全拉出来,阅兵式加分列式,恐怕要从早到晚,整整一天才走得完——华盛顿大阅兵,十五万人,单走分列式,就整整走了两天。当时,关总司令在阅兵台上,站得全身肌肉酸痛不堪,脸上的表情肌完全僵住,除了微笑,不会做第二种表情了——如此深刻的体验,记忆犹新啊。

    当时关卓凡就深深感慨:领导也不好当呀。

    御姐深宫历练经年,“站功”想来不错。可是,又有什么必要叫她吃这样的苦头呢?

    凡事过犹不及嘛。

    *

    *

    这不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气变过了,空中铅云低垂,四野草木萧疏,校场上寒风凛冽。

    阅兵台在校场北部中央,坐北朝南,受阅部队在校场东列队。五十一个方队分成三大列,第一列是一个礼兵方队和二十五个步兵方队,第二列是二十五个步兵方队,第三列是十个骑兵方队和十个炮兵方队。

    一万二千一百零九具笔挺的蓝色身躯,钉子般扎在地上。除了战马粗重的鼻息和偶尔的嘶鸣,偌大的校场上,只有礼兵方队旗手中“轩”字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空中或高处望下去,五十一头蓝色钢铁巨兽,在大地上一言不发,沉默蹲踞。

    刺刀如林,细碎的寒芒在队列中闪烁,犹如巨兽的鳞甲;擦得铮亮的大炮,青铜的拿破仑炮,铸铁的“维特沃斯”炮,炮身清光隐约,犹如巨兽的爪牙。

    校场上声息不闻,但金戈肃杀之气,笼罩穹野,弥漫天地。

    辰初一刻,圣母皇太后的銮驾,准时进入校场。

    这个车子,和来天津路上坐的那个车子,大体仿佛,亦是在伦敦定制的洋车,亦是四轮。不同的是,这个车子是“敞篷”的,车厢的前半部,不设座位,前边和左右两边,都装了可以扶握的栏杆,此即谓之“轼”,圣母皇太后企于“轼”后,扶“轼”而立。太后居左,右首边,赫然并肩站立者,毅勇忠诚多罗贝勒关爵帅卓凡是也——此谓之“骖乘”。

    车身相对轻便,车子前边,也没那么臃肿,驾辕的,是两匹阿拉伯骐骥,右手边的那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