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哪些在你所偏爱的区域。如果你的职业目标是得到行业认定,可以在行业中或相关行业里寻找工作。例如:一个制药业经理可以将目标锁定在生产相关产品的公司,而一个电脑技术员则要以创造大量实用性技术的公司为目标。
3辨别可靠的公司。以专业知识搜索实际存在的可能性的岗位,对竞争者、供货商以及客户不要做事先评价,将所想到的都写下来。
4通过网络补充原始名单。向你熟悉的人询问这些信息,以及他们觉得适合你的其他公司机构。
接下来要开始调查。尽力取得一些你打算联系的企业、组织或组织中的个人的信息。调查相关的信息,总结如下:
1、行业信息:
1)历史趋势
2)当今趋势
3)在行业中发展相对显著的公司
2、公司或企业信息:
1)历史、规模、发展速度
2)收益情况
3)产品及服务
4)金融史及时事状况
5)高级决策者、管理者的相关资料,包括:
●背景资料
●任期/年龄
●人生观
6)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
7)生产线及服务的变化
8)它们是否经历过产业重组、裁员等,其结果如何?
3、地理区域的就业趋势:
1)迁入或迁出该地区的企业
2)补偿金惯例
3)特殊领域的就业增长状况
4、关于你的专业领域信息:
1)该职业对人才的需要状况
2)职位的竞争特点
3)这一岗位人才的供应状况
4)这些专业技术岗位的招募地点
5)专业人士将在哪里得到后续的培训(例如:协会、大学、公共交流会等)
提示:在中国,很多雇主的数据不全,但如果你能收集到一个雇主的情况比较完全,说明这一定是个正规的好雇主。
经过这番分析,我想你心目中的满意工作就很清楚了,这也是“知彼”的开端。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建立找工作网络
先测试一下你对就业市场的理解力:
判断以下陈述是否正确正确错误
1、询问朋友及家人关于未来雇主的交际圈及线索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2、假如你寄信及简历给所有招聘公司,会产生更高的就业可能性。
3、联系行政性猎头公司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可以使你的简历能够到达那些正在招聘的公司手中。
4、通常情况下,一个雇主只会花一至两分钟的时间去看一份简历。
5、主要的招聘职位已经被广告及招聘机构填满了。
一次性拿下面试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获得面试(12)
6、高层主管都不太喜欢与打电话给他们的求职者交谈。
7、所谓的“隐性就业市场”说明大概仍有30%的闲置职位可以提供给个人。
8、在本地招聘的方法中,网络及发展个人的交际圈仍是最有效的。
9、许多雇主都在寻找在不同职位上有广泛经验的人才,而不是技术专家。
10、假如当你被认真考虑是否纳入职位候选人中时,一般大型的公司企业希望你是通过“正当途径”进来的。
解答:
1.询问朋友及家人关于雇主的交际圈及其他线索信息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错误。朋友及亲戚可以成为优秀的社会资源,他们通常都很乐意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认识那些与其他高层有往来的行政主管及专业人士。通过他们的帮助,你可以迅速建立一个有价值的,可以引导你获取就业机会的联系人名单。
2.假如你寄信及简历给所有的公司,会产生更高的就业可能性。
错误。大量邮寄不被需要的简历只能浪费你的时间及邮资。那些跨国公司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无数求职信及简历,几乎都不去理会。通过邮寄简历的方法找到就业机会的事例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
3.联系行政性猎头公司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使你的简历能够到达那些正在招聘的公司手中。
错误。行政人士为委托公司搜索固定的工作对象,为一个良好的就职机会寻找几近完美的匹配的对象。搜索机构只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专注于小范围搜索,只有当你恰好是完美的匹配对象时,他们才会将搜寻到的就业机会给你。
4.通常情况下,一个雇主只会花一至两分钟时间去看一份简历。
错误。通常一个招聘者看一份简历的时间少于15秒。多数是在第一轮审查中,简历只被粗略地浏览一下,不会被仔细阅读。这就是为什么在简历中要突出“关键词”的原因。
5.主要的招聘职位已经被广告及招聘机构填满了。
错误。经由广告招聘机构填补的就业岗位只占非常小的比例。由于新职位的不断出现,雇主不需要花费重金去做广告。许多人将事业拆分为系列工作,不断为自己的能力作推销。而且通过网络及人际关系网找到工作的几率比被通过广告及招聘机构寻找更高。
6.高层主管都不太喜欢与打电话给他们的求职者交谈。
错误。正相反,即使是在时间宝贵的情况下,行政主管们也很乐意与人交谈,只要你是通过他们的熟人介绍来的。
7.所谓的“隐性就业市场”说明,大概仍有30%的闲置职位提供给个人。
错误。“潜藏就业市场”包含着80%的就业机会。许多求职人员只是在努力地寻找那些通过广告、招聘机构及网络公布的职位,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8.在本土招聘方法中,网络及发展个人的人际关系网仍是最有效的。
正确。可以很肯定地说,网络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网都是确定职位方式的首选。除此之外,通过人际关系网寻找工作还能使你的竞争者较少以及有更大的机会影响新职位的负责人或权威。
9.许多雇主都在寻找在不同职位上有广泛经验的人才,而不是技术专家。
正确。在有些企业里,技术专家的数量比那些能解决问题的人还多,能实际解决问题的人才变得很抢手。
10.假如你被认真地考虑纳入职位候选人中,一般大型公司企业希望你是通过〃正当途径〃进来的。
错误。越大型的公司里,职位越是被那些走“后门”的人填满,而非那些通过正当途径进来的人。现在80%的工作是隐性的,要想发掘出这些隐性工作,在人情社会的中国,靠自己的力量就太单薄了。必须建立一个尽可能庞大的网络来帮助你,那会使你事半功倍。经验告诉我们,靠人脉关系网络找到工作的几率已经超过五成,而自己写推荐信或者上门推销的成功率只有一成左右。靠网上投递简历、回复报纸招聘广告的成功率只有05%。说到人脉关系网络,一般人只能想到最熟悉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老师、同学、朋友、同事。加起来常联系的不过几十人,大部分都帮不上忙。这只能说你还没有把人脉关系网开发好。请按照“人际关系网络搜寻表”再搜寻一遍,相信你的名单将会增加不止一倍人数。
一次性拿下面试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获得面试(13)
1.列举成年的亲戚。
2.列举亲密朋友。
3.列举以前或现在的邻居。
个人通讯录:
1.列举你知道的专业人士。
2.列举你的律师,会计,经纪人,保险公司,承包商以及和你做过生意的专业人士。
3.列举在家教或社会组织中认识的人。
专业人士:
1.列举专业组织中认识的人。
2.列举在过去5年内和你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或经理。
3.列举以前公司工作中认识的其他人。
4.列举和你工作过的卖主或供应商。
专业人士的联系:
5.列举以前的客户。
6.列举以前的竞争对手。
7.列举以前公司的前任顾问。
8.其他。
那些直接认识你的人或许不能提供岗位给你,或者他们只能起到宣传作用,这张名单上的联系人会把你推荐给第二个联系人,第二个联系人会把你介绍给你想要的公司或者你以前没考虑到的公司。假设把一个卵石扔到水里,水面上会泛起涟漪,同样,建立人际关系,首先要从你最了解的人开始,然后在人际关系中拓展,扩大范围增加人际关系圈中人的数量。据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中,认识的能叫出名字的人一般在250个左右,如果你通过这250人的人脉网络,那你的理论人脉网络就扩大到6万人以上了。也就是说在一个300万人左右的城市里,任何两个陌生人,只要讲到第三个名字,就一定可以找到联系。在感叹世界太小的同时,你会发现人际关系的魔力。
人脉关系网只要你愿意去建立,就可以扩大得很快。但是大的人脉关系网的维护是个很费资源的事,考虑到成本,并不是人脉网络阔得越大越好,只需好好维系现有的人脉关系网,等你真有需求的时候,网络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辐射出去。
人际关系就是在主要的关系网中与人交流,寻求帮助以便获得:
1.信息
2.建议
3.想法
4.他人的联系方式
5.支持
在多种人脉关系网中,有几种是对找工作最有效的,一定要把这几种关系维护好:
1老师、同学和同行专家。学生时代结下的友谊是比较牢靠的。因为相处的年龄是比较纯真的时候,所以中学同学感情最好,但是中学同学分专业后基本从事的都是不同的职业,所以在找工作的帮助上,仅限于帮忙介绍,混个脸熟而已。大学是性格定型的时代,而且同学的专业相同,大学同学在专业上的帮助比较大,但是地域分布又比较广,同城的不多,在找工作方面帮助也并不大。要想在找工作方面得到帮助,最理想的是同城的师兄、师姐。所以在学校多认识师兄、师姐,维护好关系,将来在找工作时会给你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他们还可以做你的介绍人。还有就是老师,桃李满天下,又基本都是行业专家,如果他们愿意做你的推荐人,一个顶一百个。老师和同行专家还是解答问题的最佳人选,每次面试回来,不懂得如何回答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记得我完成IT课程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时,我在一家公司展台前停下来,递上简历,对方看了一眼,问:“这个项目里每个程序大约写多少行代码?”那个是一个实习项目,我只做了很小的一部分,每个程序大约150行,于是我放着胆子说:大约300到400行。对方叫我回去等电话,说有消息会通知我。我回家把这个问题问了我的IT师傅,他听了大笑:“四五百行的程序什么也不是,少说也得说5000行以上,最好说8000行,然后说其中40%是注释,就比较专业了。”
一次性拿下面试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获得面试(14)
第一次面试的时候,人家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这个信用卡实时交易系统的备份服务器放在哪里?”我哪里知道还有备份服务器?更别说放在哪里了。回家一问师傅,师傅说:“按理说异地备份要放在一千公里以外,根据中国国情就说放在一个副行长家里就可以了。”
就这样,不停的面试,不停地向师傅问问题,渐渐问出了点名堂,至少对需要陈述的项目已经了如指掌了,4个月后终于找到了工作。
2建立一个“找工作同盟”。这个同盟不需要是你的同学(当然同学更好)或者是以前的熟人,只要你们是同行业而且有着相同的获得一份好工作的需求,就可以结为同盟。有了同样的需求,就注定有同样的话题、同样的生活习惯、同样关注的事情。平时相互鼓励、监督、促进,信息分享、互通有无。面试来临前可以相互分析、模拟。有失败的面试共同总结问题,这样成功的几率就增大了。我在多伦多曾经组织了一个“面试俱乐部”,就是一个找工作同盟,把各种专业的找工作的人聚在一起,大家互相帮助,效果是惊人的。这个同盟可以是QQ群、MSN上的朋友,也可以是参加某个活动认识的,总之,网络的建立看的是你愿意付出多少努力。
摘抄一段学员间的面试经历分享:
今天上午,我参加了面试,职位是JavaDeveloper。是一家在DownTown的游戏公司。HR跟我说,面试需要两步,先是HR面试,通过后等他电话,再去技术面试。
准备工作:
a)打印并研究JobDescription;准备好技术问题的答案。
b)背熟Sam教给我的Smalltalk和开场白。
c)背熟Personality问题。
SmallTalk阶段:非常顺利。谈天气和交通以及工作环境。Great;Wonderful;Really尽管砸,洋人喜欢。走进会议室,先把简历递上去,趁他接简历的空档,坐下。开始开场白。这个时机抓得非常好,非常成功。我说得非常流利,面试官频频点头,Perfect连连。很成功地获得这个职位的真正需求,其实是个Intermediate。我也没表现出失望,想往下走再看。HR的问题,全在准备的范围内。背得滚瓜烂熟,很成功。最后问工资Number。我提出:60k…65k。他主动提出,马上进行技术面试。这样,我成功地将两次面试合为一次。
技术面试的是TeamLeader。一个俄罗斯人。非常严肃,我刚说了一句开场白,感谢的话,他就打断我说:不用客气,我们马上进行技术问题的讨论。问了我7个技术问题。比较简单。我全答对了。而且是问什么答什么,不深入,直截了当。他没问我,有什么问题,我主动提出:Doyouhaveanyconcerninmyabilitytodothisjobverywell?
他回答:你是第一个面试的人,要等到面试全部结束后,才能知道你的水平是不是最好的。然后,送我出去。出门时,我向HR、技术面试官问候告别。出门后,我听到,HR问技术面试官:他的技术怎么样?技术面试官说:SoSo这个人是在撒谎,因为在讨论我做的项目时,我明显感觉到我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他也就是个intermediate水平。因为这是一家新公司,他也是才来的,所以对我的技术水平有压力也很正常,看来我这次是Overqualified了。这种公司不去也罢。
这家公司的名字:ABCpany。
地址:1KingStreet
一次性拿下面试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获得面试(15)
联系人:Barbara。
电话:416…111…1111。
Email:barbara@abc_pany
哪位同学想去试试的,如果得到了面试机会,我会把HR问题和那7道技术题和答案告诉你。
有这么一个“找工作同盟”将大大加快找到工作的速度。
3因为职业生涯还要延续很久,所以认识一些猎头,并和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北美只要你认识两个大猎头,并和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就此生职业无忧。只要有过一次以上成功的合作,他们会经常(1年左右)“关心”你一次,希望你换工作,这样既帮助你的职业生涯保持上升,你同时也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
4你原来的老板和同事。因为在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如果你不是因为失职等不好的原因离开公司,他们一般不会对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