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家大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贾家大少-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代,竟然还有这个待遇。
    贾珠那边的情况和贾瑚差不多,也是半车行头,七、八个人随行,唯一不同的,就是贾政不准备送他。临出门前两个孩子给贾代善和史夫人请安,贾代善说了一通以后要认真读书的话,史夫人更关注生活细节,还特别叮嘱贾赦,要把两个孩子都平安送到学里。贾赦点头应了,又看似无意地说了句,二弟不是也在家,怎么不送送侄儿,路上各坐各的车,未必能照应到。
    史夫人哽了一下,方斥道:“你二弟要读书,走不开,你是当大伯的,照看侄儿也是应该。”贾赦诺诺应是,心里笑开了花,贾政哪里是走不开,他是这么多年没考上秀才,不好意思回学里。以前在家学念书的时候,也不知道先生眼拙还是怎么的,个个都说贾政的好话,说他聪明好学,将来肯定能跟东府的敬哥儿一样,如今贾敬都是进士了,他还没混上童生呢。
    成功地气了史夫人一回,贾赦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孩子出了门。贾瑚有亲爹陪着,自然开开心心,不时问些和学里有关的问题。贾珠则是一言不发,偶尔偷偷瞄上贾瑚一眼,目光有些羡慕。

☆、第012章 添妆

家学这个地方,贾赦可不陌生,他小时候在这里读了十来年书,虽然成绩平平,从来不被先生看好,可在学里度过的时光,却是很愉快的。那时,贾代善在外面打战,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史夫人一心想着贾政,从来不管他,徐太夫人对他又是一味溺爱,贾赦的童年,过得不要太自在。他虽不爱读书,可家学没人敢管他,又有年纪相当的族兄族弟一起玩耍,日子过得甚是逍遥。
    贾政比贾赦小了四岁,入学也要晚了三年,虽然很得先生喜欢,可他为人清高,和族中兄弟的关系,并不如何亲近。五岁启蒙到十五岁,贾赦几乎每天都到家学报到,后来还是贾代善看他读了十来年书,连个下场参加童生试的水平都没达到,才叫他不要再来了,贾赦居然还有些舍不得走。贾政也在家学读了十余年,不过他是自己不来的,原因无他,脸上无光,怕被子侄辈笑话。
    贾演和贾源给族中子弟立了家学,主要是进行基础教育的,天赋差的,读上几年书,好歹能写会算,给自己谋个营生,天赋好的,就能参加童生试,若是中了,想要继续深造,就得另请高明,或去好的书院。贾敬便是如此,他考上秀才以后,贾代化就是另外给他请了先生,考中举人以后,更是去了京畿最有名的弘文书院。因而在家学读书的子弟,年龄普遍是在五六岁到十五六岁。
    贾赦故地重游,却发现家学的模样,和他记忆中有些不同,打探了才知道,原是东府的贾代化前些天命人改的。贾赦读书那会儿,贾家在京中的人口并不多,读书的也就那么十几个,就算年龄不等,进度有差,一个先生也能教得下来。然而近些年,贾家的人口繁衍极多,再加上亲戚家附学过来的子弟,大大小小竟有几十个,一个先生根本管不过来,贾代化上次来看,差点被气死。
    缓过劲儿以后,贾代化就找贾代善商量,对家学进行了改革,先是分班,按照学习的进度,把族中子弟分为启蒙、四书、进学三个班,又请了两位老秀才过来,和原来的贾代儒一起,一人分管一个班。同时增加了考试升班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意思就是,从启蒙班升到四书班,从四书班升到进学班,不是依照读书的时间,而是全凭成绩,连续三次月考倒数三名之内的,退学回家。
    不是贾代化小气,舍不得几个银子,要是族中子弟能够多出几个举人、秀才,叫他再掏银子都行,不想有些人,来了家学不求上进,而是为着每个月补贴的那点茶水点心、笔墨纸砚。单是这样也就罢了,到底是自家人,这也不是什么大钱,让贾代化气不过的是,就是这些不爱读书的,引得他家大孙子移了性情,他如何不恼火,自然要下重手整治,他可不想花钱养出一群白眼狼儿。
    正是由于贾代化的改革,贾瑚见到贾家的家学时,第一印象很不错,学里四十多名学生,竟然分了三个班,一个班十几人,算得上小班教育了。贾瑚和贾珠年纪小,肯定是进启蒙班的,这个班原有十四名学生,大的不过七八岁,小的只有五六岁,因先生说了,西府的两位小少爷今天要来学里,大家伙儿就提前来了半刻,坐在教室里等他们,好几个孩子的脸上,都有好奇的目光。
    负责启蒙班的先生姓杨,今年四十出头,年轻时是有名的才子,很早就中了秀才,之后时运不济,连考三次举人都落了榜。杨先生家中原本有些家底,可他连考不中,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大笔的债务。第三次落第之后,看着年迈病重的双亲,劳累过度的妻子,还有瘦弱不堪的儿女,杨先生决定放弃考试,出来自谋生路,他要再考下去,考中了还好,考不中全家人就要饿死了。
    杨先生的学问很不错,先前教了两家,家中孩子都中了秀才,他教书的第二家,就是贾珍的母亲李氏的娘家,听说贾代化要给贾家的家学请启蒙先生,李家就把他推荐了过来,前两天刚到。
    贾赦见如今的家学比他读书时还要有序,心下大为满意,他跟杨先生交待了两句,就把贾瑚和贾珠交给他了,因为他俩年纪小,又各自给他们留了个小厮在身边伺候,其余人等都在外面等候。
    启蒙班十六个孩子,贾瑚和贾珠个头最小,杨先生特意把他们的位置分在了第一排的中间两个。为防有些学生家里穷,买不起笔墨纸砚,学里有免费的提供,不过贾瑚和贾珠看不上,都是自己带了上好的过来使。杨先生见他们坐好了,就开始讲课,他学问扎实,讲起来深入浅出,孩子们都爱听,而且贾代化改革之后,学里奖惩分明,谁不想争取月考前三,拿到奖励的银两呢。
    就是贾瑚早已把三百千背得滚瓜烂熟,听了也是津津有味,看来这位杨先生,真的是很适合给小孩子启蒙。杨先生讲过一段之后,就抽孩子们起来背诵,好多人是以前就背过的,无一人背错,杨先生又抽人出来解释涵义,也是人人过关。其他人能答对,贾瑚不稀奇,他们都不是第一天上学了,只是杨先生也是新来的,摸不清众人的进度,才重头拉了一遍,可贾珠居然也是全对。
    贾瑚心里清楚,自己从来不是特别聪明的类型,上辈子考上帝都大学,也是头悬梁、锥刺股,奋斗了整整三年的结果。而他这辈子的早慧名声,是靠成年人的灵魂赚来的,不就是背点东西吗,轻而易举,可要说理解,就是个麻烦事情了。反而是贾珠,在家的时候被他压得死死的,贾瑚没什么危机感,谁知上课第一天,他就发现,自己这个堂弟的智商,绝对是在水平线以上的。
    说起来,贾瑚和贾珠今年都是四岁,可是古人算岁数,算的都是虚岁,贾瑚还好,还有几天就满三周岁了,贾珠下半年生的,不过两岁半而已,先生讲过一遍的东西,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贾瑚的紧迫感,顿时就起来了。不行,他不能放松,不然被个奶娃娃比下去,可就太丢人了。
    讲课告一段落,杨先生教孩子们写字,其他人是之前就写过的,杨先生不过纠正下姿势,只有贾瑚和贾珠,由于年龄的关系,从来没有拿过笔。杨先生走到他们中间,拿起两人的小手看了看,就说他们暂时只学认字,不必动笔,要等满了五岁,才能开始,写字写得太早,会伤了手的。
    贾瑚对杨先生的好感,立马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杨先生真是好人啊,懂得关心爱护祖国的下一代。倒是贾珠,面上露出些许疑惑的表情,可他历来听话,既然先生这么说了,肯定有道理。
    启蒙班每天只上半天课,就是上午两个时辰,贾瑚下午没事,就跟着贾代善习武,日子过得格外充实,真可谓是文武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贾代善见孙子跟着自己练了一年多,身体越长越好,几乎就没生过病,就跟史夫人说,让贾珠也跟着练练,他们不是只上半天课吗,天天关在屋里读书像什么话,好人都要关出病来,况且贾珠还是个从小三灾六病的,动不动就往家里请大夫。
    史夫人虽说更偏爱贾珠些,可贾瑚的变化,也是看在眼里,瑚哥儿生下来那会儿,还不如珠儿呢,现在长得多壮实。史夫人出身侯门,家里的兄弟侄儿,都是从小习武,她见贾代善说得有理,就跟贾政和王氏说了,她满心以为,他们会赞成的。不料贾政却说,读书人习什么武,有辱斯文,有得那个闲工夫,不如多背两篇书,王氏也说,珠儿生得弱,经不起贾代善的那般操练。
    史夫人被气得差点背过去,她一心为了二孙子着想,贾政和王氏竟然如此不领情,真是太短视了。史夫人气得很,就把儿子儿媳打发了出去,打算过几天再说这个事,反正珠儿还小,不着急。
    结果没等史夫人再提起让贾珠习武的事,殿试的成绩出来了,林海中了探花,东府的贾敬中了二甲第三十九名,家里顿时变得忙碌起来,张氏忙得脚不沾地,史夫人就让王氏帮她搭了把手。
    林海今年二十有二,婚事实在耽搁不起,于是一进翰林院,就着人到贾家来下聘礼了。
    林家有钱,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不想他家的聘礼进门,还是晃花了贾家上下的眼。四代列侯,五代单传,林家的家底不是开玩笑的,就是这六十四抬聘礼,没有十来万两银子,根本拿不下来。
    史夫人原先以为,她给贾敏预备的嫁妆已经很丰厚了,抬出去绝对有面子,不料林家下了如此重聘,衬得竟然不显眼了。史夫人赶紧命人开了库房,又额外给贾敏添了东西,然后林家的聘礼,她看着留了两成下来,其余的也给贾敏当嫁妆了。王氏近来刚刚帮着管家,心里本来是很得意的,结果一看史夫人这个架势,心里不乐意了,不过是嫁出去的女儿,怎么能陪送那么多东西。
    在王氏心里,贾家的东西他们都是有份的,贾敏带走的多了,他们岂不吃亏。她怕自己惹了公公婆婆不高兴,就在张氏面前说闲话,毕竟日后分家,长房才是大头,他们估计更看贾敏无所谓。
    只是无论王氏说了什么,张氏都当做没有听到,她们是嫂子,就该疼爱小姑子的,计较人家嫁妆多少,像什么样。虽说贾家的外库钥匙在贾代善手里,内库钥匙在史夫人手里,张氏都见不着,可她为人聪慧,管了一年的家,也就估算出了贾家的家底,多了不敢说,两三百万是有的,贾敏的嫁妆能有多少,一成都还不到,她是贾代善唯一的嫡女,只要他愿意给,她就受得起。
    张氏挑拨不动,王氏再是痛得心中滴血,也是无何奈何。谁让贾政和贾赦一样,对同胞妹妹都是疼爱有加,史夫人给贾敏再多的嫁妆,他们都是觉得应该的,绝对不会提出半句反对意见。
    给贾敏添妆,张氏不用藏着掖着,取了一百两金子,找出两匣子她进门时徐太夫人给她的红宝石和蓝宝石,打了两套格外华丽的头面,再附上一张贾赦赞助的三千两银票,大大方方给了贾敏。
    看到那两套价值不下千两的赤金头面,王氏的脸有点发绿,攥在手里的金累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也变得棘手起来。张氏这么大方,她区区一只金步摇,如何拿得出手,张氏肯定故意的。

☆、第013章 嫁女

昨晚,贾政给了王氏一张三千两的银票,让她给贾敏添妆,王氏气得肝疼。贾政平时总说手头紧,虽然不会找她要钱花,也从来不会主动给她和两个孩子买点什么,倒是隔壁的贾赦,人家出门玩玩,都会给张氏和贾瑚带点新鲜玩意回来。张氏不是爱炫耀的人,但是贾瑚是,贾赦但凡做点什么,都要大肆宣扬一番,搞得贾珠有些羡慕,有回还悄悄问她,父亲怎么从来不去学里接他,大伯都去过好几次了,每次杨先生都会表扬贾瑚,他读书也很认真的,要是父亲去了,杨先生也会表扬他的。王氏听了能说什么,贾政那是心虚,才不会去学里的,只能设法安慰儿子。
    看着贾政递给自己的银票,王氏真的是要气疯了,去年贾三姑娘出嫁,贾政毫无表示,她随便给了两根簪子就应付过去了,怎么到了贾敏这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而且是贾政主动提起的。
    贾政就说,这是贾赦找他商量的,兄弟两个,一个人出三千两,他们就这么一个同胞妹妹,多给她点压箱银子也是应该的。贾政和贾敏,都是自幼跟在史夫人身边长大的,兄妹感情向来不错,贾赦的话又说得很有道理,贾政自然不会反对,史夫人时常补贴他些银两,拿出一些给贾敏添妆不成问题,还能讨得母亲欢心,何乐而不为呢。至于王氏和贾敏的矛盾,贾政是完全不知晓的。
    听说贾赦也要出三千两,王氏再心疼也不吭声了,史夫人素来疼爱贾敏,要是她和贾政给贾敏的添妆远远不及长房,是会落得埋怨的,反正也是贾政的私房银子,不用她从自己的荷包掏钱。
    其实,王氏也给贾敏准备了两套头面,一套赤金,一套白玉,都是她压箱底的好东西。王氏本就有点舍不得,见了贾政的三千两,就改了主意,已经给了银票了,何必还给这么贵重的首饰。
    于是她就把头面收了回去,换了根金累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尽管一只金步摇不打眼,可是还有三千两银子,放在一起还是很能看的。想到这里,王氏突然有点感谢贾赦,若不是他忽悠着贾政出了银子,她的两套好头面就保不住了,现在留下来,将来还能给元春当陪嫁呢。却不曾想,贾赦和张氏,竟然是分别给贾敏添妆的,贾赦给了银票,张氏给了两套上好的头面。
    王氏是识货之人,她看得出来,张氏给贾敏的两套头面价值不菲,单是黄金,起码就是上百两,还有那些品相精致、晶莹剔透的红蓝宝石,要是再把人工费和损耗费算进去,没有三千两银子,绝对拿不下来,可是她的那只金步摇,撑死就值五百两,再说长嫂的添妆应该厚点,也没道理差距这么大的,眼看贾敏笑着给张氏道谢,王氏急得冷汗直冒,现在回去拿可是来不及了。
    好在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王氏打扮地格外华丽,头上珠环翠绕就不说了,手上的镯子也是好几个,其中就有一对价值连城的紫玉镯子,这是王氏的嫁妆里面,最精致华丽的一样首饰,据说是王家的先辈跟着太、祖皇帝闯进前朝皇宫的时候得来的。王氏特别喜爱这对镯子,嫁入贾家好几年,就没带过两次,今天还是特意带出来的,不过眼下事态紧急,也由不得她舍不得了。
    张氏给贾敏添了妆,下一个就是王氏,众人的目光立即移了过来。王氏除了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金步摇,还拿出了先前悄悄褪下的紫玉镯子,添妆太过简薄,惹人笑话不说,还会得罪了史夫人,这样的后果,她是承受不起的。贾敏原先以为,王氏给的东西,肯定不如张氏,不想只是数量少点,价值却是绝对不差,忙福了福身,给王氏道了谢,原来二嫂这个人,心思还是不错的。
    此时此刻,王氏的心已经痛得滴血,面上却不得不维持着温婉的笑容。她有些后悔,早知道张氏的添妆这么厚重,她就不该拿金步摇换了两套头面的,头面没了,以后花钱还能再打,可是那对紫玉镯子,却是花钱都不见得能买到的。王氏更恨张氏,已经给了三千两银票了,史夫人那关绝对能过,还给那么好的头面做什么,显摆自己有钱吗,就是她的关系,连累她丢了好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