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子道德经校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老子道德经校释-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玻蛊綖榛常菲綖榛担菲截涍^為64去 歌、戈、麻 
七支離兒疵為雌知10(歌、支通韻)跡?策解27雌谿谿離兒28(歌、支通韻) 六支離兒疵兒雌知10平雌谿谿離兒28平 支齊  
八脂屈出5入死牝6夷希微詰一皦昧物14畏畏20物惚21惚物21師資師資迷27味見既35(脂、元合韻)昧退類41愛費44屈拙訥熱45(  脂、祭通韻) 五齊死牝6上夷希微14平孩歸遺20平大逝25去師資師資迷27平害太35去昧既35去昧退類41去察缺58去 脂、微、齊、佳、皆  
九祭害太35裂發歇竭滅蹶39缺敝45拔脫輟54察缺58散亂末64(祭、元通韻)殺活害73契徹79    
十元言然17大逝遠反25觀然26還焉年30(元、真通韻)遠反65言反78平怨怨善79九寒言然17平遠返25上還焉年30平(年與真通)散亂64去遠反65上怨怨善79去 之、寒、桓、刪、山 
十一文玄門1(文、真通韻)紛塵存先4門根存勤6川鄰15(文、真通韻)芸根16歸遺昏悶20根君26臣君26(文、真通韻)門勤52門紛塵56貧昏57悶醇58 八文玄門1平紛塵存先4平門根存勤6平先存7平川鄰15平芸根16平沌昏悶20平根君26平門勤52平門塵56平貧昏57悶醇58平 諄、文、欣、魂、痕 
十二真淵信8真信21平盈新直22(真、耕通韻。謙之案:此章江韻有铡f見本文。)淵人36身親44身真54親人79 七真淵仁信8平真信21平臣賓均32平淵人36平身真54平鮮神神人60平親人79平 真、臻 
十三耕名名1生成形傾2清生盈盈成15靜命16冥精21爭爭22成生25名臣賓均名32(耕、真通韻)靜正37清寧臁懀常钩陕曅蚊桑矗膘o正45靜正57十青名名1平生成形傾2平清生盈盈成15平靜命16上冥精21平成生25平靜定37上清寧臁常蛊匠陕曅蚊桑矗逼届o正45去名成47平生形成51平靜正57去 耕、清、青  
十四陽盲聾爽狂妨12(  陽、枺崳钕蠡校保慈コC鞒P兹莨酰保叮枴|通韻)恍象21明彰功長22(陽、枺崳┬忻髡霉﹂L行25(陽、枺崳┬兄兀玻叮枴|通韻)明強33象往35明剛強36行亡41亡病44藏亡44明強光明殃常52鄉長54常明祥強55勇廣長67(  陽、枺崳⿵妱傂校罚赶橥酰罚埂∈っ@爽狂妨12平狀象恍14去常明16平恍象21去明彰長22平行明彰功長行24平明強32平象往35上張強36平明強光明殃常52平鄉長54平常明祥強55平勇廣長64上行兵69平強剛行78平祥王78平 陽、唐、庚 
十五枺ㄈ荩保等輳模玻卑钬S54 一枺F中5平凶容公16平容從21平沖窮45平邦豐54平 枺⒍㈡R、江 
十六中窮中5沖窮45     
十七蒸勝應73三登勝應73去 蒸、登 
十八侵 二侵 侵、覃、
十九談 十七炎 談、添咸、銜、嚴凡  
  入聲一戠直得惑式22黑式式忒極28伏極58嗇嗇服德克極極國59俑J绞降拢叮档铝O68 職、德 
  二月屈出5昧物14物惚21惚物21裂發歇竭滅蹶39缺弊45屈拙訥熱45拔脫輟54殺活害73契徹79 物、迄、月、洠А㈥隆⒛Ⅶ铩ⅲ俊⑿肌⒀Α
  三易跡?策解27 錫 
  四?詰一14 伲⑿g、櫛 
  五昔客釋15惡若20落石39客尺69 陌、麥、昔 
  六屋樸谷濁15足屬樸欲19辱谷谷足朴欲37琭玉39谷辱足41足辱44欲足46欲朴57 屋、沃、燭、覺 
  七匊篤復16畜育熟覆51   
  八樂 藥鐸  
二十葉 九合 緝、合、盍、葉帖、洽、狎、業、乏 
廿一緝          
  (其三)细绎江氏老子韵读,其大异于姚文田者,在于以五千言用韵之文为准,而发明通韵与合韵之说。如四十一章谷、辱、足、偷、渝、隅同属侯部,姚文田分谷、辱、足一韵(六屋入声),偷、渝、一韵(十三侯平声),邓廷桢同。江氏则破除此种入声分配之谬,以谷、辱、足、偷、渝、隅为一韵。此犹就同部者言之,若夫异部之通转,则非妙于审音者不能。如六十七章勇、广、长为阳、东通韵,而姚文田邓廷桢则只广、长韵。二章事、教、辞、有、恃为之、宵合韵,而姚文田、邓廷桢则只辞、有、恃韵。至如六十四章散、乱、末之祭、元通韵,三十五章味、见、既之脂、元合韵,则非妙达阴阳对转之理者所敢言、所能言矣。考老子通韵合韵之例,江氏所发明者,以通韵言,如: 
  (一)之、幽通韵(九章、十六章、二十五章、五十二章、三十三章、五十章、五十九章)。 
  (二)幽、宵通韵(四十一章)。 
  (三)侯、鱼通韵(二十六章、三十章、三十四章)。 
  (四)歌、支通韵(十章、二十八章)。 
  (五)脂、祭通韵(四十五章)。 
  (六)祭、元通韵(六十四章)。 
  (七)元、真通韵(三十章)。 
  (八)文、真通韵(一章、十五章、二十六章)。 
  (九)真、耕通韵(二十二章、三十二章)。 
  (十)阳、东通韵(十二章、十六章、二十二章、二十五章、二十六章、六十七章)。以合韵言,如: 
  (一)之、宵合韵(二章)。 
  (二)幽、侯合韵(十七章)。 
  (三)脂、元合韵(三十五章)。就中“之、幽通韵”“侯、鱼通韵”“脂、祭通韵”“真、耕通韵”“文、真通韵”,皆为同列相比之近旁通转。惟“之、幽”“侯、鱼”“脂、祭”为阴声与阴声之近旁转,“真、耕”“文、真”“阳、东”则为阳声与阳声之近旁转。又“之、宵合韵”“幽、侯合韵”为阴声与阴声之近旁合。次之,“元、真通韵”“幽、宵通韵”为次旁通转,但“元、真”为阳声与阳声之次旁转,“幽、宵”为阴声与阴声之次旁转。“歌、支通韵”为阴声与阴声之又次旁转,惟“祭、元通韵”为阴阳相对之次通转,“脂、元合韵”为阴阳相对之又次对合。试本孔广森、章炳麟之说,为列图如上,以资说明。 
  (其四)老子五千言,其疾徐长短,用韵体制各殊:有通篇用韵者;有章首用韵,而中间或尾声不拘者;有间句助语自为唱叹,不在韵例者。此盖哲学诗之体裁有所谓“自由押韵式”。就其用韵之格式言之,有与诗经绝同者,如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歌、支通韵)。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之部)。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侯部)。又如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专气致柔,能婴儿? 
  涤除玄览,能无疵? 
  爱人治国,能无为? 
  天门开阖,能为雌? 
  明白四达,能无知(歌、支通韵)? 
  此一唱三叹,以声论声,即置之三百篇中,亦不知有何分别;然而终不同者,则三百篇皆吟咏性情之作,而此则以说理竞长。所谓哲学诗之特点乃在内容,内容有异而形式随之,此所以老子用韵体裁与诗有同有异,而与易则无不同也。老子韵例韵表,旧有作者,如刘师培之老子韵表,见丙午国粹学报,多妄说不可信。沅君之老子韵例初稿,见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而语焉不详。兹篇所列,都二十四则: 
  (一)一句一转韵例 
  名与身孰亲(真部)?身与货孰多(歌部)?得与亡孰病(阳部)?是故甚爱必大费(脂部),多藏必厚亡(阳部)。知足不辱(侯部),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之部)。(四十四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歌部),我好静而民自正(耕部),我无事而民自富(之部),我无欲而民自朴(侯部)。(五十七章) 
  (二)二句一转韵例 
  不出户,知天下(鱼部);不窥牖,见天道(幽部)。(四十七章)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文部);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祭部)。(五十八章) 
  (三)三句一转韵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祭部)。修之身,其德乃真(真部);修之家,其德有余(鱼部)。(五十四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祭部)。天之所恶,孰知其故(鱼部)?(七十三章) 
  (四)四句一转韵例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耕部),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歌部)。(二章)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下(鱼部)。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之部)。(六十八章) 
  (五)五句以上一转韵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阳、东通韵)。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幽部),故去彼取此(支部)。(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之部)。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阳部);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之、幽通韵)。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阳部)。(五十二章) 
  (六)一章一韵例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之、幽通韵)。(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式,夫唯式,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蔕、长生久视之道(之、幽通韵)。(五十九章) 
  (七)一章数韵例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文部)。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阳、东通韵)。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元部)。如何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侯、鱼通韵)?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文部)。(二十六章) 
  大成若■,其用不弊(祭部);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中部)。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脂、祭通韵),清静以为天下正(耕部)。(四十五章) 
  (八)二句间韵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阳部)。(三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元、真通韵)。(四十三章) 
  (九)奇句偶韵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耕部)。(三十九章) 
  古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鱼部)。(六十九章) 
  (十)偶句奇韵例 
  企者不久,夸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阳、东通韵)。(二十四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耕部)。(五十一章) 
  (十一)两韵互协例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鱼部),必有凶年(元部)。(三十章)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阳部),仍无敌(支部)。(六十九章) 
  (十二)两韵句中互协例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部),动之徐生(耕部)?(十五章)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耕部),而贵高将恐蹶(祭部)。(三十九章) 
  (十三)两韵隔协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真、耕通韵),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之部)。(二十二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之部),治之于未 
  ○(元部)。(六十四章) 
  (十四)三韵互协例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祭部),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文部),是谓玄同(阳、东通韵)。(五十六章) 
  (十五)四韵互协例 
  俨兮其若客,涣(元部)兮若冰之将释(鱼部)。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谆部)兮其若浊(侯部)。(十五章) 
  (十六)句中韵例 
  希言自然(元部)。(二十三章)正言若反(元部)。(七十八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之部)。(四十四章) 
  (十七)首尾韵例 
  祸兮福之所倚(歌部),福兮祸之所伏(之部)。(五十八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部)。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元部)。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支部)。(八十一章) 
  (十八)句首韵例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元部)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支部)。(二十七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歌部)而勿强(阳、东通韵)。(三十章) 
  (十九)首尾上下皆韵例 
  大道废,有仁义;智能出(脂部),有大伪(歌部)。(十八章) 
  (二十)韵上韵例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部)。(五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之部)。(六十四章) 
  (二十一)双声为韵例 
  豫(鱼部)兮若冬涉川,犹(宵部)兮若畏四邻(文、真通韵)。(十五章) 
  合抱之木(侯部),生于毫末(祭部)。(六十四章) 
  (二十二)叠字韵例 
  道可道,非常道(幽部);名可名,非常名(耕部)。(一章) 
  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耕部)。(七十一章)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侵部)。(五十章) 
  (二十三)助字韵例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部)。(十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之、支通韵)。(二十九章) 
  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之部)。(二十三章) 
  (二十四)助字不为韵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阳部)。(四十一章)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鱼部)。(二十四章) 
  由上所举韵例,有前人所认为无韵者,而实皆自然协韵。如以叠字为韵,老子之例甚多也,而在诗、易中亦有旁证。诗如蒹葭各章从、从韵,葛覃一二章覃、覃韵,抑五章玷、玷韵,生民三章林、林韵,载芟今、今韵,褰裳一、二章狂、狂韵,何人斯五章行、行韵,巧言二章生、生韵,鸿雁三章、抑九章、桑柔下章皆人、人为韵,绵七章门、门韵,荡二以下各章以七“商”字为韵,东山各章以四“山”字为韵,雨无正五章、巧言五章、宾之初筵一章皆言、言为韵,采薇四章、韩奕三章皆何、何为韵,韩奕四章、抑十章之、之为韵,出车五章、巷伯七章、南山有台一、二、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