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黄土层 周国春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厚厚的黄土层 周国春著-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干大,咱村大干妈家的菜,大家伙都给她腌上了,今年就你家动得迟。我们快些给你把菜腌上,把辣椒也一起收拾了,看还有啥活,我们给你忙。忙完,再干别的。我们女人家,没有闲的时候。命贱,忙着比闲着好活。”桂花的嘴长,有吃食上了口,也堵不住她那张嘴。
  “像个喜雀,你和桃花两个人的话让你一个全说尽了。”林二的话里带着长一辈人的爱怜。桂花想笑,不料让红薯噎得脸通红,一口气怕上不来了。林二忙着去倒水给她喝。桃花却在一旁想:怪了,这一村的人,人老人少的,把那快奔八十去的老女人,都叫大干妈,又没个什么辈份好说了。这世道是有怪事的,早年听自己的爹说过,人言亦言,约定俗成,这就是理儿,千古不变。见桂花那份尴尬的吃相,还有林昊趴在炕沿上在给她捶背。桃花回过味来,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是啊,丰收了,能不喜吗?”
  狐皮沟前后庄五十几户人家,家家粮满囤,又腌上了几缸酸白菜,用圆圆的菜石结结实实地压着。
  地里的秋,收进了窑,收进了院。人说,秋是金色的,不尽然。秋,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看嘛,那一院院的窑门外边,贴着山墙,挂上了一串串红殷殷的能滴出油的辣子,黄橙橙的,乳白色的,像宝珠似的老玉米。炕头的簸箕里,满是红得发紫的大枣,疙里疙瘩的麻脸山核桃,紫红的槟子果,乡里人用来待客,哄娃娃。林昊、茅缸、虎娃这些个虎儿子,吃得肚胀。他们在自己家里是娃,去人家窑里是客。大人做客,吃是做个样子,娃娃呢,是由着性子塞。农家人只要收了,娃就活美了。
  农家院里,猪肥了,羊壮了,看家的狗气儿粗了,叫声更响了。
  立冬了,地里的活忙得差不多了,男人们开始进山打柴了,在进山的路上,互相传递着那些稀罕事儿:咱们村长进省城看儿子去了。
  “狮子去了省城?”和狮子平辈的人支起了耳朵。人老了,能出趟远门,他们羡慕。
  “前天快黑了,我还见过他。说走就走了?”“那还不走。昨天一大早走的。在县城过一夜,现在许是搭上汽车了。”
  “狮子咋那么欢?是啊,得走个百十里路才能到县上,六十的人了,不易呀。”
  “唉呀,权民那小子不是在朝鲜打仗吗?”
  “叔呀,你那是老皇历了,仗早打完了。”张鼎诚的二小子猴娃跟着老先生读完了四册书,庄稼活拿得起,字也认得不少,还爱打听个事儿,知道的事情就多一些,接碴说给同行的人听:
  “我权民哥是个战斗英雄。乡里做饭的大爷那次在集上买我的猪娃,和我拉闲话,问我是哪个村的,我说狐皮沟,他说你村师权民可是个人物。他是听乡长说的。说是一次打攻坚战,志愿军打跑了美国鬼,占下了一个大山头,全团的人,大爷说不好是一百多号还是二三百号,上了山头,死的只剩十八个,美国人用大炮轰哩,飞机还扔燃烧弹烧哩,那阵式,危险的劲儿大了。权民哥不怕死,冲在最前头,立了头功。村长窑里有他的立功喜报。”这事,人们好像都听过,那喜报是敲锣打鼓送进村的。但是知道得没有这么详细。人们点着头。猴娃又说:
  “朝鲜那地方使唤的名字和咱中国对路,因为,都是属于亚洲这块地盘,所以就有个叫做板门店的地方,那店铺是用厚厚的木板做的大门脸。就在这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坐东头,美国鬼子坐西头,不像咱们开会想坐哪儿坐哪儿,谁坐哪儿,那是有套数的,不能乱坐。人们签订了一个什么书,美国人败了,中国人和朝鲜人胜了,听说,权民也去了板门店。那已经是头几年的事了。现在,朝鲜和平了,金日成说话了,金日成你们知道不?那是朝鲜最大的官,管着全朝鲜一切大小事,他抗战那会儿,在咱们陕北的桃宝峪学习过,前年我去桃宝峪学开石头,是我那石匠师傅告诉我的。金日成说,志愿军战友们,回去和家人团圆吧,打跑了美国鬼,我代表朝鲜人民谢谢你们。所以,咱们志愿军就跨回了鸭绿江。我权民哥呢,也就和大部队一起回来了。还真有没回来的。蒙家湾的小顺子,今年送公粮时,我见到他兄弟了,他说小顺子仗打完了,就娶了朝鲜姑娘做婆姨,在那儿安家了。说是朝鲜打仗,男人死得太多,好多个志愿军都留那儿了。说这话时我哥也在,你们不信问他。”
  “呐,这一点儿不假。”张鼎诚的大儿子牛娃使劲儿点头为弟弟作证。他和猴娃判若两人,是个死要面子,肯下死力的老实疙瘩。
  常常是弟弟人前露脸说笑话,他只有听的份儿,很少搭腔,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出来哼哈个一声儿的。既然牛娃都说不假,那可信程度就在十成上。
  “把他个大大的,这桃花运走到个国外去了。那朝鲜的婆姨,有咱山里婆姨俊?”陕北人打小就听大人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陕北这地底下有一大股桃花春水,是养美人的。婆姨汉汉都美,养下的娃娃就美。先人美,后人才美哩,这地方老根上就出美人种子,这是哪里也比不上的。古时候,皇帝都爱陕北的美人。朝鲜的婆姨能有多美?人们不信。
  猴娃也哑壳了,不晓得该说什么好,朝鲜的婆姨他也没见过。
  他寻思着,我个二十露头的人,还是见识太少,有朝一日,也让我走出这黄土窝窝去开开眼,不知道有这么一天不?
  “对了,接着说,权民立了头功,回国该当大官了吧?”人们还想听猴娃说下去。别说,这点儿事,猴娃还是知道的。
  “我权民哥现在是营长,管着好多个连,好多个排。”是营长不假,他们家和村长家挨着,这消息他娘听到了,他还能不知道?后边的话,就得编排着说了。不过,这也不算太难。他在县城里看过那号战斗片,把那些个眼见的东西加加盐就行了,说起来还不打磕巴:
  “我权民哥往队前那么一站,当兵的都得立正,眼珠子不能动,要盯着他看,还要喊首长好!他也得喊同志们好!那,才叫神气哩。想想看,咱这地方,方圆几百里地,出了这么个大官,把咱狐皮沟也叫响了。”
  “这小子好说手,就像是他才见到过。”
  人们听得有滋有味儿。
  小雪天,狮子看罢儿子回来了。
  “狮子呀,你儿子当了官,还不能容你多住个几天。”林二用拳捣着狮子的背。
  “来回要走八天,我在儿子那营房里睡了八个晚上,知足了。
  权民娶了婆姨了,早先也在队伍上,现在复员了,养了个女娃,八个月了。”林昊站在一边,只顾得上扒那大糖豆上裹着的一层皮,那皮是透亮的玻璃纸做的。这纸真不好扒,只听师干大说了那么些个“扒”,这糖皮皮还没有能扒得尽。糖塞进了嘴里,甜甜的,酸酸的,真好吃。是自己的吃相太痴了?只听得两个大人笑他。狮子说:
  “憨娃,没吃过个洋糖糖。以后啊,过上好日子的还是这些个娃娃们,可比咱们小时强得多了。只是,老先生死了,没个人教娃娃们识字,这是个大事,要解决哩。”
  林二点头。
  “我要下台了,下台之前要办成这件事。”
  “狮子,谁会撵你下台?”林二以为狮子见了儿的,高兴得昏了头。
  “我老了,跑不动了,人家不撵,自己也得让了。”
  于是,狮子从省城回来没有几天,真的就下了台。
  人民公社,大旗一飘,乡飘成了社,村飘成了生产大队。在老村长的提议下,人们在候选人身后的碗里投了玉米豆,选举梁仰富当了狐皮沟大队的大队长,他同时还是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像当年的狮子,是村长,又是狐皮沟村党支书一样。梁仰富是多年的劳动模范,三十多岁,脑瓜子灵,身板结实,人也厚道,大家伙瞧得起他。梁仰富上台,虽然人们暂时不习惯,因为老村长他们叫惯了,也使唤惯了。但是,既然有个台子,总得有下来的人,上去的人。
  这个理,浅显得不能再浅显了。
  大雪天,人们踩着雪,交头接耳叹息着:狮子下不了炕了。
  前几天,开始征兵了,狮子想,今年的活,他干了开头,就干完了,再给那接班的交吧。那一天,从公社到队上,他里外里忙到黑,月亮、星星出全了,才倒在了炕头上,婆姨忙着给他捶腿,捶腰。他早年在雪地上把棉裤扒下来给了一个要饭的老头,救了那老头一条命,自己却被冻成了老寒腿,一变天,就腰腿疼。疼起来,羊毛捶一捶就好一些。可是那一天,这腿是越捶越疼,腰是越捶越翻不转了。婆姨羊毛也老了,牙掉得嘴都瘪了,脸上的褶子裹着褶子,没个看了。八成啊她那干柴禾一样的手,捶什么都捶不出个力气了。狮子寻思着,也就不忍心再使唤她了。
  “羊毛,好了,我不疼了,你也睡吧。”
  谁想,鸡打鸣了,东方发白了,狮子翻不过身,下不了炕了。
  他瘫了。当时他躺在炕上,先是懵懵懂懂的,像是在梦境中下了地狱,后来又灵性了,他想,好在我该忙的活儿忙得差不多了,这班能交了,省城也去过了,老天爷要我瘫,我拗不过,唉,认命吧。
  婆姨早上下了炕,见狮子硬挺在炕上,才知道坏了事。她哭了,哭了好大一阵子,一时没了主意。狮子用手掌抹她脸上的泪,像年轻时那样哄着她:
  “羊毛,不哭,不哭了。我又不是在逗你,你哭也不能把我哭下炕。”
  羊毛不哭了,打发猴娃去叫林二。
  林二乍一听到这消息,脑袋像是被炸开了。狮子瘫在炕上,这以后的光景怎么过?狮子只有权民这一个儿子,他在部队上,三个女儿都嫁了人,又离得远,窑里没了帮手。
  “大,我给师干大背柴禾。”昊儿仰起了脸,他吃透了大心上的愁果子。
  “儿啊,你还小。”
  “不小了,过了年,我十岁了。背不了大捆柴,我背小捆柴。
  还叫上茅缸,他有劲儿。让虎娃陪我师干大坐在炕上扯闲话,他不会闷的。”
  林二能说什么呢?一个娃能想的,他想全了。
  “娃,你大我还能动,不会不管你干大的。”林二好生感动,有这样的后生,日后自己也有个好靠头。
  这一老一小父子俩来到了狮子的窑里。
  “兄弟,你来了。”见到了小时候打雪仗的对手,摔跤的对头,他得起来说话呀。他使大劲儿动了动,胳膊抡起来了,腰和腿没挪地方。狮子感到他的身子就像是石头,不像是自己的肉,他指挥不动了。
  “不能急,好好躺着。有我们大伙。”林二扶住了他的老哥。
  “是的,有我们大伙。”很快,村里的男人们都知道了,梁仰富领着村里的男人们给老村长背够了一冬天烧的柴。猴娃给他权民哥写了告急信,连夜踩着雪到县城去邮信。师富强和牛娃翻了三道墚,来回走了六天,接来了远近闻名的郎中给狮子把脉诊病。
  林二去了五十里外的三里湾,叫回了狮子的二女儿。虎娃是茅缸把他背到了狮子的炕头。平日,扶着娘给他特制的小凳,他能走,遇到了沟沟坎坎,雨雪天出门,谁见谁帮。两个弟弟大宝和二宝都说了,他们长大,背他哩。小妹子丹丹还只有三岁也学嘴:
  “我大了,也背。”虎娃给狮子学说,他的嘴很巧,说得狮子淌下了老泪。
  人们忙乱过了,又清闲了下来,冬至了。
  冬至这一天,北方人习惯吃上一顿饺子。陕北人的吃法是把黄萝卜或白萝卜和羊肉一起剁碎,像烂泥似地搅在一起,然后放上生姜、大葱、调料面、咸盐末,这馅子就有滋有味有颜色了:鲜红的色彩里透白,透青,透黄,再用白面把这泥一样的馅裹成圆鼓墩墩的戴着大帽沿儿的饺子,也有的地方叫扁食。这包裹好的吃食,一圈一圈,齐齐整整,放在秫秸纳成的盖帘上,人见人爱。人们吃饱了饺子喝足了汤,打着饱嗝。男人们拿着牛骨头做的陀陀,捻着羊毛线线,女人们拿着鞋底子、袜垫子,纳的纳着,缝的缝着,东家窑里串串,西家窑里转转。闲下来的农人有了说闲话串门子的功夫。人们少不了去老村长狮子的窑里转一转。狮子已经服了几剂汤药了,能靠在被头上饶有兴致地听人们摆龙门阵了。
  小寒天,梁仰富从县上开会回来,到家没上炕就进了老村长的窑,他为狮子带来了儿子邮来的五十元钱和一封信。信上说,权民和婆姨要带着女儿回来过春节。在狮子窑里串门的人都乐了。还有事哩,梁仰富带回来的第二条新闻是,狐皮沟马上要分来一个驻队的右派分子程果平。
  “什么是右派分子?”人们感到新奇。
  “我去年冬里在县城看到一张报纸,说右派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要深入挖掘他们,还写了,决不可以草率收兵。”猴娃把这记得太清楚了,因为他不认得“率”,又分明记得自己是学过这个字的,于是在心里骂道:把他个老先人的,草什么?还能叫我念不下去了?那就草草吧,草草顺口,也能念得通。因为当时旁边有人在听他念这张报纸,他这个文化人是不能丢脸面的。但是回到家以后,他还是查了老先生留给他的那本小小的四角号码字典,把那个字认准了。老先生说过的,做人是不能含糊的,这和认字不能含糊是一样的,不会的,就问就学。这,他猴娃到死都不会忘的。
  “反党反社会主义?怎么反?”师富强转着他的陀陀,脑瓜子也转哩,捻一捻他的毛线线,还想再知道些。
  “好像城里在搞什么大鸣大放。”狮子在县上开会,是听过县委书记作过这么一个报告,不过,他记得这和他的公购粮、出民工一桩桩村子里的大事体不碰个边边沿沿的,所以也就没有留意去记,回到村上,也没有再给人们去学说学说,不过今天人们问起,他还记得个大鸣大放。他揉了揉脑袋瓜,还依稀记得些,他说:
  “右派分子攻击咱们党,他们想着把共产党拉下来,他们来坐江山。”
  “师干大,你是说,右派要拉下共产党,他们坐江山,什么是个江山?”林昊歪着脑袋听大人们说话,他似懂非懂。
  “还是昊儿问到点子上了。江山就是这天下,这天下如今是共产党的,是共产党的,就是咱们人民的。右派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想着变天。”狮子很是兴奋,想不到昊儿这娃人不大,心眼灵哩,日后念上点儿书,有出息哩。
  “对了,县上说了,程果平是国家一个大机关的右派,在我们队上住下去,是来劳动改造的,和以往上边下来的干部是不一样的,不是吃派饭,是背了粮下来自己做着吃,以后就在咱们队上,记工分,分口粮,干多多吃,干少少吃。”
  人们点头,队长的话他们听明白了。
  大寒天,梁仰富和师富强套上驴车,从县上接来了程果平。那一天后晌,人们约莫着右派分子要到了,都赶到村口看稀罕。
  驴车进了村,那上面放了两口袋粮食,队长说过的,他带口粮。还放一个木头箱子和一捆铺盖卷,还有一大兜就说不好是什么东西了。三个男人跟着车走。村口的人看得个仔细。
  那个叫程果平的人和梁仰富一样的个头,穿着城里人穿的那种过膝的长棉衣,头上还戴着棉帽子。林二在小声述叨着。
  “林干大,那不叫长棉衣,那是大衣。咱乡里人穿不得,穿了干不成活儿。”猴娃在说给林二听。
  他三个人还说话哩。队长说给右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