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注(朱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语集注(朱熹)-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句之末耳,此学者之大患也。”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鲁,周公之后。卫,康叔之 
后。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政亦相似,故孔子叹之。 
      子谓卫公子荆 ,“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 
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公子荆,卫大夫。苟, 
聊且粗略之意。合,聚也。完,备也。言其循序而有节,不以 
欲速尽美累其心。杨氏曰:“务为全美,则累物而骄吝之心生。 
公子荆皆曰苟而已,则不以外物为心,其欲易足故也。” 

      子适卫,冉有仆。仆,御车也。子曰 :“庶矣哉!”庶, 
众也。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庶而 
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曰 :“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 :“教之。”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 。故必立 
学校,明礼义以教之。胡氏曰 :“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 

…  09…

论语集注                                                              ·107· 

以三事。然自三代之后,能举此职者,百无一二。汉之文明, 
唐之太宗,亦云庶且富矣,西京之教无闻焉。明帝尊师重傅, 
临雍拜老,宗戚子弟莫不受学;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广生员, 
教亦至矣,然而未知所以教也。三代之教,天子公卿躬行于上, 
言行政事皆可师法,彼二君者其能然乎?”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期月, 
谓周一岁之月也。可者,仅辞,言纲纪布也。有成,治功成也。 
尹氏曰 :“孔子叹当时莫能用己也,故云然。”愚按:史记, 
此盖为卫灵公不能用而发。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胜,平声。去,上声。为邦百年,言相继而久也。胜残,化残 
暴之人,使不为恶也。去杀,谓民化于善,可以不用刑杀也。 
盖古有是言,而夫子称之。程子曰“汉自高、惠至于文、景, 
黎民醇厚,几致刑措,庶乎其近之矣。”尹氏曰:“胜残去杀, 
不为恶而已,善人之功如是。若夫圣人,则不待百年,其化亦 
不止此。” 
      子曰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 
也。三十年为一世。仁,谓教化浃也。程子曰 :“周自文武至 
于成王,而后礼乐兴,即其效也。”或问:“三年、必世,迟 
速不同,何也?”程子曰 :“三年有成,谓法度纪纲有成而化 
行也。渐民以仁,摩民以义,使之浃于肌肤,沦于骨髓,而礼 
乐可兴,所谓仁也。此非积久,何以能致?” 
      子曰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 
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 :“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 
 “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朝,音潮。与, 
去声。冉有时为季氏宰。朝,季氏之私朝也。晏,晚也。政, 

…  10…

论语集注                                                             ·108· 

国政。事,家事。以,用也。礼:大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 
政。是时季氏专鲁,其于国政,盖有不与同列议于公朝,而独 
与家臣谋于私室者。故夫子为不知者而言,此必季氏之家事耳。 
若是国政,我尝为大夫,虽不见用,犹当与闻。今既不闻,则 
是非国政也。语意与魏征献陵之对略相似。其所以正名分,抑 
季氏,而教冉有之意深矣。 
      定公问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 
可以若是其几也。几,期也。诗曰 :“如几如式。”言一言之 
间,未可以如此而必期其效。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易,去声。当时有此言也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 
兴邦乎?”因此言而知为君之难,则必战战兢兢,临深履薄, 
而无一事之敢忽。然则此言也,岂不可以必期于兴邦乎?为定 
公言,故不及臣也。曰 :“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 
而莫予违也。’丧,去声,下同。乐,音洛。言他无所乐,惟 
乐此耳。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范氏曰 :“言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 
不至于耳。君日骄而臣日谄,未有不丧邦者也。”谢氏曰:“知 
为君之难,则必敬谨以持之。惟其言而莫予违,则谗谄面谀之 
人至矣。邦未必遽兴丧也,而兴丧之源分于此。然此非识微之 
君子,何足以知之?” 
      叶公问政。音义并见第七篇。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说,音悦。○被其泽则悦,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悦,而后远 
者来也。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父,音甫。莒父,鲁邑名。 
欲事之速成,则急遽无序,而反不达。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 

…  11…

论语集注                                                             ·109· 

者小,而所失者大矣。程子曰:“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子夏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子张常 
过高而未仁,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各以切己之事告之。”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语,去声。直躬,直身而行者。有因而盗曰攘。孔子曰 :“吾 
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为, 
去声。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 
谢氏曰 :“顺理为直。父不为子隐,子不为父隐,于理顺邪? 
瞽瞍杀人,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当是时,爱亲之心胜, 
其于直不直,何暇计哉?” 
      樊迟问仁。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 。之夷狄 
不可弃,勉其固守而勿失也。程子曰 :“此是彻上彻下语。圣 
人初无二语也,充之则睟面盎背;推而达之,则笃恭而天下平 
矣。”胡氏曰:“樊迟问仁者三:此最先,先难次之,爱人其 
最后乎?” 
      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使,去声 。此其志有所不 
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子贡能言,故以使事告之。盖为使 
之难,不独贵于能言而已。曰 :“敢问其次。”曰:“宗族称 
孝焉,乡党称弟焉。”弟,去声。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为其 
次。曰 :“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 
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行,去声。硁,苦耕反。果,必行也。 
硁,小石之坚确者。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也。此其本末皆无 
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也,故圣人犹有取焉,下此则市井之 
人,不复可为士矣。曰 :“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 

…  12…

论语集注                                                              ·110·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筲,所交反。算,亦作筭,悉乱反。 
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噫,心不平声。斗,量名,容 
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算,数也。 
子贡之问每下,故夫子以是警之。程子曰 :“子贡之意,盖欲 
为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皆笃实自得之事。”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 
有所不为也。”狷,音绢。行,道也。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 
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盖圣人本欲得中道之人而教之,然既 
不可得,而徒得谨厚之人,则未必能自振拔而有为也。故不若 
得此狂狷之人,犹可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以进于道,非与 
其终于此而已也。孟子曰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 
故思其次也。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也。其志 
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 
也。” 
      子曰 :“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善 
夫!”恒,胡登反。夫,音扶。南人,南国之人。恒,常久也。 
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故虽贱役,而犹不可以无 
常 ,孔子称其言而善之。“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易恒卦 
九三爻辞。承,进也。子曰 :“不占而已矣。”复加“子曰”, 
以别易文也,其义未详。杨氏曰:“君子于易苟玩其占,则知 
无常之取羞矣。其为无常也,盖亦不占而已矣 。”意亦略通。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者,无乖戾 
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尹氏曰 :“君子尚义,故有不同。 
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 

…  13…

论语集注                                                               ·111· 

之,其不善者恶之。”好、恶,并去声。一乡之人,宜有公论 
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 
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子曰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 
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 
其使人也,求备焉。”易,去声。说,音悦。器之,谓随其材 
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 
间,每相反而已矣。 
      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循理,故 
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程子曰:“木者,质朴。 
讷者,迟钝。四者 ,质之近乎仁者也。”杨氏曰:“刚毅则不 
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近仁。” 
      子路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切切、偲 
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胡 
氏曰:“切切,恳到也。偲偲,详勉也。怡怡,和悦也。皆子 
路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于所施,则兄弟有贼恩之祸,朋 
友有善柔之损,故又别而言之。” 
      子曰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教民者,教之 
孝悌忠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即,就也。戎,兵也。民知亲 
其上,死其长,故可以即戎。程子曰 :“七年云者,圣人度其 
时可矣。如云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国五年、小国七年 
之类,皆当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 
      子曰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以,用也。言用不教 
之民以战,必有败亡之祸,是弃其民也。 

…  14…

论语集注                                                               ·112· 

                        宪问第十四凡四十七章 

      胡氏曰 :“此篇疑原宪所记。” 
      宪问耻。子曰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 
原思名。谷,禄也。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 
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 
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幷言 
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于有为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此亦原宪以其 
所能而问也。克,好胜。伐,自矜。怨,忿恨。欲,贪欲。子 
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 
不得行,可谓难矣。仁则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 
以言之也。程子曰:“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 
有之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难能也。谓之仁则未也。此圣人 
开示之深,惜乎宪之不能再问也。”或曰:“ 四者不行,固不 
得为仁矣。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方乎?”曰 :“克 
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矣。若但制 
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 
岂克己求仁之谓哉?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 
益亲切而无渗漏矣。” 
      子曰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居,谓意所便安处 
也。 
      子曰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行、 
孙,并去声。危,高峻也。孙,卑顺也。尹氏曰 :“君子之持 
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然则为国者 
使士言孙,岂不殆哉?” 
      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  15…

论语集注                                                              ·113· 

勇者不必有仁。”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能言者,或 
便佞口给而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 
强而已。尹氏曰“有德者必有言,徒能言者未必有德也。仁者 
志必勇,徒能勇者未必有仁也。”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 
哉若人!尚德哉若人!”适,古活反。羿,音诣。奡,五报反。 
荡,土浪反。南宫适,即南容也。羿,有穷之君,善射,灭夏 
后相而篡其位。其臣寒浞又杀羿而代之。奡,春秋传作“浇”, 
浞之子也,力能陆地行舟,后为夏后少康所诛。禹平水土暨稷 
播种,身亲稼穑之事。禹受舜禅而有天下,稷之后至周武王亦 
有天下。适之意盖以羿奡比当世之有权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 
也。故孔子不答。然适之言如此,可谓君子之人,而有尚德之 
心矣,不可以不与。故俟其出而赞美之。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夫, 
音扶。谢氏曰 :“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 
未免为不仁也。” 
      子曰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苏氏曰: 
 “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忠而勿诲,妇寺之忠也。爱而知劳 
之,则其为爱也深矣;忠而知诲之,则其为忠也大矣。” 
      子曰 :“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 
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裨,婢之反。谌,时林反 。裨谌以下 
四人,皆郑大夫。草,略也。创,造也,谓造为草?也。世叔, 
游吉也,春秋传作子太叔。讨,寻究也。论,讲议也。行人, 
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也。修饰,谓增损之。东里地名,子 
产所居也。润色,谓加以文采也。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 
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