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005年第6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芙蓉-2005年第6期-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文忠是我姐姐的儿子,他幼年时,我姐姐去世,他找到我,十几岁就跟我北战南征,善骑射,爱读书,智勇双全。他常做徐达的副将,大封功臣时,被授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岁禄三千石,予世卷。他又有儒将之称,人物风雅,我原本很喜欢这一点,可是,他书读得多了,又不得要领。 
  他几次劝我要施宽政,少杀人。 
  莫非我愿意杀人? 
  空印案中,有一次,他引经据典,跟我纠缠到子夜,对我讲孔子如何说,孟子如何说,我实在是烦了,把他喝止,赶了出去。 
  没想到,他居然会因此病倒。 
  我以为他是以病相谏,假装的,就去看他。 
  他躺在床上,咳痰不止。 
  没有病的人也会咳,我更疑心了。 
  我不愿意对李文忠动用锦衣卫,就派太医去了,正要探一个究竟,谁知数日后,他病逝在家中。他家人说,原本病势已经见缓,不料,前一天刚入夜,即如见鬼物,口出胡言,三更后陷入昏迷,天没亮就咽了那口气。 
  是什么鬼物呢? 
  这种事,不能去问锦衣卫。 
  空印案,比胡惟庸案杀的人更多,而且遍及全国各地,有锦衣卫报,民间传说,是那些鬼魂找上了李文忠。他们真是找错人啦,李文忠是最不赞同我杀他们的人,为什么不来找我呢? 
  我当然不会理睬这样的传说,我有我的主意。太医没有治好咳痰的小病,还治死了人,就是太医的罪过。我以毒杀朝廷重臣之罪,立诛那名太医全家,我想,当年,皇后得病,不肯诊治,实在也有她的道理。我追封李文忠为歧阳王,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并追封其父,也就是我的姐夫为陇西王。 
  那名太医,他应该不敢下毒。 
  我想不出,他有什么理由会不顾身家性命。 
  咳痰,也不至于咳死了人。 
  我更不相信什么鬼物。 
  真是出了怪事,李文忠死得不明不白。 
  李文忠是我的外甥,我一向待他如亲生之子。这一年是洪武十七年,我五十七岁,我有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 
  第二年开春,徐达又一次挂帅印,统军北征。 
  我亲自为他送行,在宫中设酒宴。 
  这一天,钟山云起,长江风动,小雨淅沥。 
  酒宴前,我来到后宫,又是牡丹花开的季节了,我想念环儿。疯了的环儿被她父亲接回家里,莫名其妙地就好了,而且不再记得在皇宫里的经历。太医说,唐朝和宋朝也出过这样的事情,建议我顺其自然。奇怪的是,她却没有忘记养花的手艺,锦衣卫报,她在家里帮父亲侍弄花草,有说有笑,毫无病容。我想,做贵妃,生公主,可能都成了她的一场梦。我厚赐金银,安置她一家回凤阳,我希望她这个梦是美梦,不是噩梦。 
  环儿走后,皇宫里的牡丹都不再开花。 
  她父亲送来的不开花,从别处移来的也不开花。 
  经历的怪事太多,我见怪不怪啦。 
  有一次,我漫无边际地想,如果环儿没有疯,我也许会封她为皇后。可是她疯了,又走了,我不想再封谁做皇后。 
  硕妃正在收拾行李,对我说,她要随军去北平看望燕王。我没有同意,因为诸王的母亲是贵妃还是皇后,地位很不一样。 
  我说:“你这样做不是喜欢燕王,是害了燕王。” 
  她说:“我管不了那么多。” 
  我说:“难忍的日子,你都忍过来了,现在又是何苦呢?” 
  她说:“我想燕王,快要想疯了。” 
  最后,硕妃还是听了我的劝告,她到底还是想要燕王好。我用我母亲临死时的故事说服了她,我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母亲把那块豆腐渣藏到哪里了,但是,我知道母亲都是为了儿子好。硕妃也曾经历过饥寒交迫,她感动得呜咽不止,她说,人来到世上,都是受苦的。 
  她说得对,我当上皇帝以后,还这样想过。 
  徐达应该是最后一次挂帅出征,这一次,我想到他的年纪已经不合适奔波鞍马,主张另外选将军去,他说,不怕辛苦,为了顺便可以看望燕王和王妃。我知道,在他的儿女中,他最喜欢这个长女。 
  这一天,我们两亲家尽情饮酒,都醉了,当然,醉得不很厉害。我送大军到城外,看见滚滚车马,猎猎战旗,还看见有三个女子照顾徐达。他带着我送给他的女人,有意让我知道。 
  我大笑起来,又要了三杯酒,一杯敬天,一杯敬地,一杯自己饮下。我推开前来搀扶的太监,自己上车,我坐得很稳,可是,车一动就睡着了,朦朦胧胧地做梦,有一位天仙似的女子,飘然而至,来到我面前。 
   
  15 
   
  黄昏时分,我一觉睡醒。 
  我头晕,口渴,大声叫着要茶。 
  一个很陌生的女子声音问:“茶在哪里?” 
  “在壶里,在杯子里!” 
  我不记得有谁敢这样问话,有些生气。随着脚步声,茶杯送到了我面前,我喝了一口,又涩又凉,是剩茶的滋味。 
  我这才仔细看她,穿衣打扮,居然是一个民女。 
  我吃了一惊,酒全醒了。 
  我问:“你不是宫女,怎么到皇宫里来的?” 
  她说:“是皇上让我来的。” 
  原来,这个民女,就是我梦中的仙女,我想了好一会儿,才从梦境里回忆出她的印象。仙女怎么会变成民女? 
  我又问:“你到底是谁?” 
  她回答:“学士宋濂,是我的父亲。” 
  我听了她的话,比刚才初看见她时,更加惊讶。宋濂怎么会有她这样一个女儿?宋濂的长孙,宋慎,涉及胡惟庸案被处死时,已经是成年,而她,看上去只有十几岁年纪。我问: 
  “你可有证据?” 
  “我没有。” 
  “那么,你的母亲呢?” 
  “我母亲与宋濂是露水夫妻。” 
  她说这话的时候,神态自若,我听着,惊讶得疑心自己是还在梦里。我让她回避了,披衣下床,召太监上茶,上点心,要她在案前坐好,详细盘问。宋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还不知道?他哪里会有什么露水夫妻? 
  我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说:“我姓宋。” 
  我问:“你不会只有姓,没有名吧?” 
  她说:“我原来有,现在不用了。” 
  我问了好一会儿,没问出她原来的名字叫什么,只听她讲了她的身世。她说她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曾拜宋濂为师,二人相处,日久生情,以至于怀了身孕。父母引以为耻,把她逐出家门,宋濂又怕老婆,不敢纳她为妾,只好暗中另置房屋,让她生下女儿,并且一直供给钱物。宋濂死后,她生活艰难,又身染重病,去世前,想到宋濂曾经说,他是皇上的老师,就让女儿来找皇上,为的是谋一条生路。 
  她说得似合情理,有鼻子有眼睛。但我还是不敢相信,我又问: 
  “你见过宋濂没有?” 
  “我父亲每过一月都会来看望我和母亲。” 
  “你父亲生得什么样子?” 
  “他身材挺拔,容貌英俊,美髯垂胸。” 
  居然都说对了。她还说,她父亲爱读书,手不释卷,于学问无所不精,又善作小字,能在一粒米上写一句诗。这些也说对了。 
  莫非她真的是宋濂的女儿? 
  我当然要质问太监,一个民女,怎么会跟我到了宫里?太监说,这女子跪在路边,好像是要拦驾告状,卫兵正要驱赶,皇上说,让她上车,不得无礼!卫兵只好让她上车了,上的是我的御驾。 
  我赐给她一个名字,宋如。 
  这名字,有纪念宋濂这个大儒的意思。 
  她说,皇上想要知道我是不是学士宋濂所生,其实很容易,皇上为什么不考一考我的作诗文的功课呢? 
  没错,如果她真的是宋濂的女儿,母亲又精琴棋书画,那么,她应该也是一位才女。想到这一点,我要是有自知之明,就更不能跟她谈什么诗文了,我从小没读过多少书,言来语去,出了破绽,岂不是自找麻烦?因为宋濂平时满口的仁义道德,我不太相信他会有一个这样私生的女儿,也因为宋濂平时满口的仁义道德,我才会对他有这样一个私生女儿大感兴趣。 
  我问:“你母亲是不是怨恨你父亲?” 
  她说:“我父亲对我母亲很好,为什么要怨恨?” 
  我说:“你还小,你不懂。” 
  她说:“我知道皇上的意思,圣人说,食色,性也,我父亲喜欢我母亲,没有什么错,皇上说,对不对?” 
  我一时无言以对。 
  圣人真的是说过这样的话,只是我从来没有当真,宋濂也没有对我讲过,是我自己从书里读到的。圣人的话,看上去不太多,要是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当真了,其实不少。 
  我让宋如陪我吃了晚饭。 
  桌上的饭菜,我觉得比往日香。 
  我说,你留下来,当个宫女,好不好? 
  她说,皇上开恩,只要不饿死就可以,不过,我不会干别的,除了学过一点儿刺绣,我从小只懂得琴棋书画。 
  我说,那就是乐伎了。 
  她说,好啊,但是,我只能伺候皇上。 
  我说,后宫的人,都是伺候我。 
  吃过饭,我让太监拿来一张七弦琴,听她弹奏一曲,她说,弹琴要焚香,我又让太监燃起香,她就开始弹了。曲子是《高山流水》,不新鲜,可是,因为有了那飘飘渺渺的香烟,就不一样了。《乐记》讲,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殚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我想,她现在用的是什么心呢? 
  一曲终了,她默默然坐在琴前。 
  我还听着袅袅余音,忽然悟到什么是绕梁三日。 
   
  16 
   
  徐达刚到北平就病了,生的是背疽。这一次,我真的是应该拦住他,不让他去。我速下诏命,暂罢北征,要他养好病以后就回京城。 
  向我报告徐达生病消息的,是锦衣卫。他们比当年的检校能干得多,什么地方出了什么事,都在我掌控之中。 
  当然,这也使我很累,我想,古往今来,可能没有一个皇帝像我这样真的大权在握,也没有一个皇帝像我这样辛苦。 
  我一个人高高在上。 
  在我的下面,是朝廷。 
  朝廷下面,是各省的三司。 
  一是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官正三品,掌一省之政。二是提刑按察使司,设正副按察使各一人,官正三品及正四品,掌刑名按劾。三是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一人,官正二品,同知二人,官从二品,掌一方军事。 
  三司下面,是府与直隶州。 
  设知府或知州一人,官正四品,同知一人,官正五品,掌一府之政,其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分别处理政务。 
  府下面,是县与州。 
  设知县或知州一人,官正七品,县或州丞一人,官正八品,掌一县之政,其下也分有六房,处理日常事务。 
  这五层宝塔,就是我的江山的架构。 
  改革后的大明朝廷,是仿照周代六卿之制,设六部,每部有尚书一人,官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官正三品。吏部掌官吏任命及考绩和惩处。户部掌税务和人力。刑部掌刑法与监狱。礼部掌祭祀、教育和外交。兵部掌军令与军官任免。工部掌土木、交通及水利等工程。 
  废了中书省,掌管六部的就是我。原来的行中书省是从中书省分权出去的机构,有如国中之国,现在改为布政使司,布政使只是一个使臣,各地的权力才真正集于朝廷,也就是集于我手中。 
  当然,我更用心控制的是军事。 
  武将出征,挂帅。还师,立交帅印。 
  武将家属不可随军行。 
  公侯等官,不可私役官军。 
  从前,我有检校,现在我有锦衣卫。自从设了锦衣卫,又查出胡惟庸党羽数十人,铁证如山,轻者流放,重者斩。我的朝廷是史无前例,我的地方官制是史无前例,我的锦衣卫更是史无前例。 
  我的宝塔,铜浇铁铸。 
  还有哪一个官吏胆敢犯法作乱? 
  我想,应该没有了,可是,不然。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我收到锦衣卫报,户部侍郎,正三品官郭桓,涉嫌舞弊。事情涉及全国各地布政使司官吏,案情重大,前所未有。 
  我原本以为,从前出的几个案,已经够大了。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我要锦衣卫暗中调查,且不声张。 
  如果说,那个空印案还论得出情有可原之处,这个大案,就是十恶不赦。这些贪官当面拿我的奉禄,背后搞我的鬼,不杀他们,我怎么能吃得下,睡得着?更让我无可奈何的是,前几个大案,杀人早已过万,却还是没有把贪官杀怕,古人说,杀一儆百,古人的话,不灵了。 
  我想不通,贪官们要那么多好处干什么,能带到棺材里去么?我咬牙切齿,要让他们五马分尸,连棺材也没有。 
  贪官们,不怕死,莫非还不怕用酷刑? 
  好像这是最后的办法了。 
  想到这个办法,我才觉得茶饭有茶饭的滋味。 
   
  17 
   
  我见过一种很有创意的刑法,名为奈何桥,用长七尺,宽尺半的厚铁板,以铁架支撑,距地三寸,地上铺的是一层炭火,待铁板烧红了,就让人犯走过,再怎么强壮的汉子也走不出三步,就会一头栽倒。人犯不肯走,怎么办?办法是诱惑,告诉他,如果能走过去,就证明他无罪,当场放人。结果,没有一个人犯会不愿意走,也没有一个人犯能走过。 
  还有一种刑法,名为三娘洗澡,先用铁刷,把人犯遍身刷得皮开肉绽,再淋以盐水,之后再刷,再淋盐水。 
  这样的刑法,好像只适合整治刁民。 
  我要整治的,是贪官。 
  贪官死都不怕,会怕什么样的刑法? 
  我想,应该有一种刑法,是给不怕死的人准备的。 
  这种事,最好不要请教别人。 
  一连几天,我得了空闲就翻书,虽然我的空闲不多,我还是找到了一些古人用刑的资料。古人,因为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常见的是对百姓用刑,或者古代的官吏不像现在的官吏这样贪? 
  鞭子和板子,肯定是不管用了。抽筋,剥皮,拉肠,断手,刖足,削耳,剜目,割舌,去势,都有些像老一套。灌铜汁,下油锅,传说中阎王爷经常用,贪官们既然不怕死,应该也不怕阎王爷。 
  最后,我选中的是凌迟。 
  我是在一册野史里看到的,商朝,有善凌迟者,下刀数以万计,历时三日三夜,受刑者仍然活着,而且能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想,贪官们应该没有什么好汉,挨过了上万刀,不会再口出狂言。 
  现在,我像一只盯住了老鼠的猫。 
  不要怕老鼠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我很想看到贪官受刑。 
  可是,我又天性仁慈,于心不忍。 
  我希望他们能自首,对自首者,保他一个全尸。当然,没有人会一觉睡醒了就要自首,我应该给他们提一个醒。早朝上,我说:“自从建元洪武,已经出了几个惊天大案,作案的,都是朝廷命官。这些人啊,选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奸贪,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