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和太祖是同父异母的弟兄,大郑开国后被封为亲王,到了他这一辈就是郡王,下一辈就是国公,再有几代之后,他的子孙就是平民了。
所以,为了子孙计,为了他的封地计,就是嫌他太老了,他也想让他的儿子孙子去博一些军功。
王铮一看,几位王爷都在眼巴巴地看着他,他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心里暗叹了口气,就只得继续下令道。
“郑瑞、郑钢、郑智三位王爷听令。”
三人大喜,各自跨前一步抱拳躬身朗声答道。
“末将在。”
三人没说错,不管王铮的爵位大小,他现在就是三军主帅,所有人都是他的属下,他们只能自称末将。
“令你三人做全军开路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到澶州城后交令,不得有误。”
“诺,末将接令啊!”果然不愧是皇上郑成的亲叔伯兄弟,接令的腔调都是一样。
王铮最后看了看,还剩廉威廉老将军没事干,可他嘴拙,想说话还不会说,正急的抓耳挠腮。
“廉威廉老将军听令。”
“末将在。”廉威大喜,王铮果然是个好孩子,还没忘了他。
他喜急之余,只想到王铮的年龄,都忘了王铮曾经救过他的命了。
“本大都督令你率兵维护粮道,保证我大军的所有军需物资畅通无阻。廉老将军,粮道的重要性无需我多说,此战只要你能保证粮道的通畅,本都督记你首功一件,可是,你要是失了粮道导致我军心不稳,本都督也敢砍了你的脑袋。”
“诺,末将接令,末将以人头担保,必不让大将军失望。”
138章 第二次亲征
在大郑最严肃庄重的太极殿上,对着一帮子老臣重臣下的军令,行动起来就是快。
这是皇上的第二次御驾亲征,他第一次大败亏输,幸亏王铮后来给他挽回了点颜面。
可这一次的情况更凶险,王若和陈尧那四片嘴皮子的二十万雄兵,那是王铮故意说的孬话,指望不上。
现在紧急出征的,是从卫戌京师的五个军里挑选出来的十万将士,以及两万皇上的亲兵御林军。
这十二万人,再加上一路能赶来驰援的,再算上从雁山卫进草原攻击白城的七万将士。合计也不到三十万人马。
因此,皇上的姬妾儿女哭哭啼啼地劝了皇上三天,担心他此去会有不测。
支持皇上北征的,唯有洛阳公主郑妽一人。她也并不相信她的父皇真有啥军事上的本事,而是,她对北征的主帅王铮有信心。
“大家都别劝了,就让父皇御驾亲征吧!我能保证父皇必会击退蒙辽大军,大胜而归。”
众人不知道郑妽哪里来的底气,她能保证?她凭什么保证?
在后宫劝慰好了娘亲妹子等等,郑妽又去了县伯府。
王铮的书房,郑妽扭扭捏捏地走了进去,看了看王铮,想说又不敢说,犹豫了好一会儿,她才鼓起了勇气。
“我也想去。”郑妽对正趴在桌案上写写画画的王铮说道。
“你想去就去啊!上京城里,还有哪里是你不能去的?去吧去吧!别来烦我,没看我很忙吗?”
王铮头都没抬回答道。
和郑妽说话,他是越来越随便了,谁让郑妽喜欢他不计较他呢?
“这可是你说的哈?”郑妽大喜,她没想到王铮都不知道她说的话的意思,就已经满口答应了。
“我说的我说的,去吧去吧!”
韩庚从雁山卫直扑蒙辽的西都白城,拿下白城后继续烧杀抢掠攻城拔寨,是王铮的一招妙棋。他不能不考虑韩庚等将士们,在蒙辽境内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
曹显率两万人马兵出连云城(连云港),乘船出海绕个小弯儿,在百济的新义城(就是后世丹东不远的新义州)上岸后,直扑距离新义城仅仅四百多里的蒙辽东京(辽阳)。
王铮不求曹显能打下辽阳,他带的兵将太少,也不可能打的下来,只求他以游击战法机动迂回,把东京的附近区域搅得一团糟就够了。
而他自己,护卫皇上御驾亲征至澶州,他要在澶州城下,把蒙辽大军杀得落花流水哭爹喊娘。
至于澶渊之盟,去他的澶渊之盟吧!
有他王铮在大郑,像那种军事上占据优势,却仍是签了屈辱条约的澶渊之盟,王铮不可能让他发生。
(注:对于澶渊之盟,历史上有争议。大宋军占据优势,却仍需交给辽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以充军资。
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还要割地赔款。
不过,有人认为,当时大宋的年收入是一万万两白银,而一场大战就需三千万两白银的付出,十万两白银只是个中等小县的赋税收入,而大宋当时有一千多个县,还没有订立盟约后和大辽贸易往来赚的多。是很划得来的。
可这些银两和绢对于贫穷的辽国来说,却是不得了的财富。
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金银土地,使北宋国威扫地。辽国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
不过,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另:澶渊之盟后,辽国退兵,交还了部分北宋的土地城池。所以,澶渊之盟有利有弊,褒贬不一,颇有争议。)
王铮之所以想让皇上御驾亲征,一是这场仗确实不太好打,他需要皇上亲上前线去鼓舞士气。
二是,他也想看看,皇上到了澶州以后,等蒙辽求和,他会不会同意澶渊之盟的合约签订。
王铮需要印证,这个大郑和历史上的北宋,大事件的相同概率有多大。这对于他以后的军事行动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通过这两天来的消息汇总,王铮更有了信心,现在,松州和江州,代老将军和程霸还在坚守。有流民反映,朔州可能还未被攻克,信道不畅,无法得到确切消息。
而瀛州城下,蒙辽军日夜不停攻城,郑军守将季延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
冀州也已坚守了近十天,现今仍未被不善攻城的蒙辽军攻克。
如此推断,蒙辽大军即便是逼近澶州,而在他们的后方,仍有郑军坚守的数座坚城,兵力总计也会有十万以上。
这样算来,皇上至澶州城下时,蒙辽军连日征战人困马乏,加上他们担心北面几个城池的郑军,会杀出来两面夹击四面合围。和郑军求和也是有可能的。
三日后,王铮天色未明就已起床,辞别娘和翠姑,又交代时蓉肖瑛和玲珑双骄,在家要乖要听娘的话,多替他尽孝。他这才叫上山娃带上五百亲兵,起身去了军营。
现在到了战时,他的亲兵自然也就五百名足数补充。山娃这个五品下的将军,暂任他的亲兵队长。
好吧!王铮平时不要这么多的亲兵,就是嫌五百这个数字不好听。两个二百五啊!
来到军营后给皇上见了礼,王铮又一次地一口闷干了三两白酒,然后大手一挥说:“放炮,开拔。”
依旧是极其简单的出征仪式,他依旧是醉酒后吐了睡睡了吐,脑袋疼痛欲裂,躺在马车上摇晃了半路。
很多在出征现场的文官,都非常看不惯王铮主持的出征仪式。
不慷慨激昂说上半天,不宣誓不祭旗,不杀只公鸡喝血酒,也不杀个俘虏或者是死囚了啥的祭天,就这么一碗酒四个字就完了,太姬八简单了,就连皇上和房相都看不惯。
他俩提前两天就让秘书郎亲拟的讨逆檄文,后来又点灯熬油地亲自修改了两个晚上,一篇华丽激愤可称当世大作的讨逆檄文,现在就装在他们的袖筒里,但却无用武之地了,他们白费心了啊!
可王铮现在是大郑全军的大都督,他的话就是将令,就连皇上也得听,别人就更没有办法。
皇上御驾亲征,太子和博阳王驻守上京监国。十二万大军接地连天无边无际。出了京西大营,直奔澶州而去。
晓行夜宿一路无话。王铮路上又接到数条军情急报。
冀州仍在坚守,德清却已被攻破,蒙辽军在德清城下丢下了数千具尸体,恼羞成怒纵兵屠城,可怜德清的文武官员以及万余百姓,被屠了个干净。
现在,蒙辽大军正三路齐发奔往澶州。
“李将军。”
“末将在。”山娃纵马而出抱拳答道。
他的职衔是从五品下的将军,现在是战时,王铮只能按规矩称呼他的职衔。
“传令前锋加速行军,两日内务必赶到澶州。”
“诺。”山娃撇撇嘴,卫安跑断腿,他连忙下去通知传令官。
“传令全军,加速行军。”
“诺。”
等王铮赶到澶州时,澶州城已被蒙辽大军三面合围,仅留南门还可以进城。
澶州城的守军一看到皇上的黄龙旗,知道这是皇上御驾亲征了,顿时气势大盛。
皇上亲上前线,即便他不发一言,只要他的黄龙旗在城头矗立,对于士气民心,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李将军,情况如何。”
王铮进城后就去了北门上了城头,大战过后城头一片狼藉,城墙外堆积的死尸填满了护城河,城内正在医护的伤兵痛苦难忍。
王铮皱了皱眉,他讨厌战争,但他却又不得不亲上战场指挥战斗,这叫以战止战。
看来,蒙辽大军赶到澶州后,本想一鼓而下澶州城,却被李继拼死抵抗打退了。
“报大将军,蒙辽大军自昨日赶到澶州后,今日一早即对东西两座城门围而不打,却派重兵强攻北门,幸亏城内还有些霹雳炮,末将总算是不辱使命,等到了大将军的援军。”
李继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将领,也颇有些本事。
“蒙辽军有什么攻城手段?”
“回大将军,他们还是老一套,没什么新意。只是,蒙辽军因为有肖太后和耶律隆旭,以及南院大王萧达凛的督战,战意极强,须得注意防范。”
“嗯!咱们的皇上也来了,这个倒不怕他。”
澶州府衙,此时的兵部尚书陈琦,正极力怂恿皇上郑成亲上城楼激励将士。
郑成虽然被王铮和陈琦逼着,无奈之下这才御驾亲征了。可他知道,不仅是他大郑军有霹雳炮,蒙辽军也有。
虽然蒙辽的霹雳炮相比郑军的来说,杀伤力太小,几乎没有可比性。但即便是那样,轰在人身上也能把人瞬间杀死。
因此,他不想去城门楼上冒险,他只想呆在府衙里等待王铮的好消息。
可现在,这个烦人的陈琦,却又逼着他去城门楼上激励士气。这老家伙,真是没眼色,没看我正忙着吗?
郑成不满地斜撇了陈琦一眼,继续手执羊毫练他的书法。
“皇上既然已经来到了澶州,如若不上城楼一趟,皇上怎么对得起那些死战守城而阵亡的将士?怎么对得起澶州城内,那些拆了自家房屋的砖石房梁,送上城头做滚木礌石的百姓?怎么对得起十二万将士、为国为民千里迢迢的跋涉?怎么对得起···”他这半天的口水?
皇上郑成都快烦死了,他自从进了城来到府衙以后,陈琦就开始在他耳边不停地絮聒。
嫌他不体恤将士不去慰问那些伤兵了。嫌他不亲上街头慰问百姓了。嫌他不亲上城头激励士气了。嫌他不派人运送战械到城头了。嫌他不派兵派将防守澶州的四门了等等。
皇上郑成几乎是忍无可忍。派兵派将防守四门是王铮的事儿,运送战械到城头也是王铮的事儿,和他这个只是作为吉祥物,才来到澶州的皇上有什么关系?
这老头儿,倔起来是真不可理喻。
陈琦确实倔,不是一般的倔。他一心为国特别认死理,上一次他没有提拔成为右相,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
他和皇上争吵的次数不少,和房相争吵的次数更多,两人都烦他,却也知道他全都是为国为民的一腔热血。虽然不太喜欢他,但也没有罢了他的官。
139章 兵围澶州
最后,皇上郑成实在是被陈琦絮聒烦了,他就是宁死,也不想听陈琦在耳边不停地叨叨了。
于是放下羊毫马上起身,带领众文武出了府衙,一路慰问士卒百姓,看到了受伤的将士和百姓,心性仁慈的皇上,还不由自主地流下了几滴眼泪。最后直上城门楼激励士气。
皇上的行为,果然得到了所有将士和百姓的欢呼,百姓们为了守护城池,干的更有劲儿了,也更不惜家里的钱财房屋。
将士们更是受到了鼓舞,三呼万岁之后,战意昂扬杀气熏天,誓要与蒙辽大军决一死战,以报皇上体恤将士之情。
“看看,皇上没来错吧?将士们受到激励,何愁不能大胜敌军?”
城门楼上,陈琦听着将士们的欢呼,凑到皇上身边笑着说道。
“陈卿,真我大郑的栋梁也!朕没想到,朕只是做了些小事,就能让将士们这么拥护?”
皇上郑成由衷叹道。
蒙辽的肖太后等,也得到了大郑的皇上亲临澶州的消息,下午申时初,蒙辽大军铺天盖地汹涌而来,再一次对澶州城发动猛攻。
王铮站在城头接连下了几道军令。
令:房相等文武重臣,保护皇上回归府衙歇息。
令:所有帮助守城的百姓回家待命,日后论功行赏。
十二万生力军均已进了澶州城,已经无需普通百姓再参与守城。
令:敌军不是太密集的话,尽量少用霹雳炮和火爆箭。
不是为了节省,而是为了给敌军一个,郑军霹雳炮数量不足的假象,让他们拼命猛攻,将士们就能尽量多的杀伤敌军,免得把他们吓跑了。
可惜,让王铮遗憾的是,他手里可用的轻骑太少,只有三万人马。
并且,这三万人还是从卫戌京师的五个军里出来的,和雁山卫的将士相比,长得都是人高马大很是威武雄壮的样子,可战力却是大打折扣。
不经过几场血战,这些人都难当大用。
要不然,即便只有雁山卫的三万轻骑在此地,王铮现在也会让他们出南门,东西各一万五千人马绕道潜伏,等蒙辽军久攻不下打算收兵时,突然杀出。
此时,城里再杀出数万步卒,咬着敌军的尾巴,以霹雳炮和火爆箭开路,必会大败敌军。
蒸汽锤王铮已经研究了不短的时间,现在已经初步定型,可时间来不及,他需要的板甲刚开始打制,他就已随军出征,现在还没有大批量的打造出来。
因此,他想打造的铁骑也还只是个设想。
蒙辽的攻势很猛,十数架云梯在手持大盾的兵士掩护下,缓慢接近了城墙,等敌军勇士拿着大木板想铺平壕沟,让云梯更靠近城墙时,澶州城头的王铮一声令下,一阵箭雨顿时倾泻而下。
躲在大盾后的蒙辽军士没有大碍,可那些正在铺设木板的士兵,却一个个都成了刺猬。
此时,蒙辽的大型投石机,远距离抛射的巨大石块已经呼啸而来。砸在城墙上就是一个坑。只是,这种投石机没什么准头,抛射出去以后,能不能砸中对方的军士就看运气了。
“传令,抛石机抛射霹雳炮,给我摧毁敌军的投石机。”
“诺。”卫安马上跑步去传令。
投石机对城头的威胁太大,砸中垛口就是一大片的死伤,并且垛口也会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