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个亲娘二舅老爷,原来,僧人封存那些宝贝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我?
不行,即便这个大郑,以后不一定会并入另一个时空的北宋,我也不能大意。如果有万一呢?这个时代的大郑,可是和北宋发生的大事,很多都有些相似,不能有任何万一的情况发生。
想到这里,王铮倏然一惊,他左右看了看,人太多了。就拉着方丈走远了几步,然后问迷糊不解其意的方丈道。
“方丈大师,西夏溃兵可曾骚扰过这里?”
其他众人也是面面相觑,不知道王铮又弄什么玄虚。
可这事王铮不能说,至少暂时还不能说,他还没想好该怎么处理此事。
“唉!”白须飘飘的方丈大师喟然长叹。
“整个西夏都是这种情况,怎能会没有溃兵?溃兵不如匪啊!有一个姓吴的将军,就带兵劫掠了这里,逼迫老衲交出了大部份的钱粮,这才仓惶离去。施主啊!本寺僧众一心向佛与世无争,那位吴将军却是···”
王铮闻言更急了,他连忙打断方丈的话问道。
“除了钱粮,其他佛经壁画之类的,可曾受到了损毁?”
“哦!那位吴将军只要钱粮,还急着溃逃,其他的倒还没动。”
王铮闻言长出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大师,那些典籍史册可曾封存?”
王铮的这句话,让方丈大师骇然色变。
“施主,···施主这话是何意?”
王铮却是嘿嘿一笑:“大师别怕,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担心那五万多册各类书籍,被吴三桂那厮焚毁。那些东西可全是宝贝,你可保护好了。”
方丈又惊又疑,他实在弄不清楚,这个看起来面相还算善良的年轻施主,是怎么知道,他命人封存的那些书籍和法器的?他又是怎么知道,还是五万多的数目呢?
“大师勿忧,我华夏文明的瑰宝,我只想保护,没有别的意思。大师,我不仅知道你封存的是五万多件宝贝,我甚至还知道,你把那些宝贝封存在了哪里。大师,是河西释门都僧统洪bian的影窟吧?”
王铮此言一出,方丈大师已不仅是骇然失色,他都快被吓死了。
这位施主究竟是何人?他怎么清楚,我极其隐秘地封存藏书的事情?他又是怎么知道封存哪里的?
“大师别怕,看你吓的,我没有任何恶意。大师,走,咱们边看边说。”
王铮说完当先行去,他没发话,后面的周通陈妍等人,只能远远地跟随。
“大师,我是大郑的将军,但西夏的现任女王,却也是我的婆娘。大师,我很敬佩你,你为了我华夏的这些瑰宝不被损毁,做了很多努力。你做的很对,你和莫高窟的所有僧众,值得后世的所有人敬仰。”
“施主是大将军王铮?”
方丈大师此时才猜到,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居然就是爱民如子的大郑将军王铮。
自从王铮进入河西走廊以后,他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不使百姓饿死一人的事情,现今已经是家喻户晓。
因此,现在王铮在河西走廊地区的威望极高。再者,自从李九妹派来的官吏,接管了这五个州后,这里和以前李昊时期的政策,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现在的官吏,极为爱民亲民,处处为百姓着想。此时的整个西夏,正在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和工商业等等。大郑派来的许多佛道儒的大师级人物,以及各类的工匠等等,也正在大力改善西夏的各个方面。
别的不说,就连莫高窟也在不久前,被分来了两位佛学大师,三位高级画师和十多位工匠。
现在的西夏百姓,已经真正相信,大郑征伐李昊,的确是为了给百姓带来好生活的,并不是来消灭西夏的。
“对,我就是王铮,大师听说过我吗?”王铮笑呵呵地回答道。
“阿弥陀佛,原来是王施主,王施主心怀百姓,人们无不交口称赞王施主的宅心仁厚。恕贫僧愚昧,竟不知是王施主驾到,还望王施主恕罪。”
这下方丈不再害怕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大将军,怎能会恶意损坏莫高窟?
“方丈大师言重了,我王铮也是穷苦出身,我视所有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算是我不改初心吧!呵呵!算不上多么的宅心仁厚。”
每次战争,都会战死很多的将士,也会牵连到许多的百姓,王铮并不认为,他做的有多么完美。
只是,在这个世上,要想一劳永逸地,使尽量多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他必须先征服了一个地方,才能改善那个地方百姓的生活。王铮不想有战争和杀戮,但他也没有办法。
445章 文明瑰宝
“王施主是如何知晓藏经洞的?又怎么知晓的那么详细?就像王施主所说的那样,那些书册均是我华夏数千年来的瑰宝,老衲担心那些书册被战火焚毁,无奈之下,才极其隐秘地做的此事。知晓此事的,仅有我的几位师弟,决计不该传出去啊?”
方丈纳闷儿地问道。他对王铮放了心,也就敢大胆承认此事了。
“呵呵!大师,我也就知道这么多。大师放心,此事没有传出去,我是夜观天象,猜出来的。”
王铮没法解释,他只得又开始胡说八道了。
方丈大师抬起头看了看天,日头扎的他睁不开眼。然后摇摇头,夜观天象纯粹就是胡扯,天象能预测的,全是帝王变动政权更迭等了不得的大事,他藏起来一些书籍也能显示天象?
即便方丈信佛,相信西天确实有极乐世界,但他也不相信王铮的鬼话。
但王铮大将军的身份无比尊贵,他既然不想说实话,方丈也就不便再问。
“王施主,如今战事已毕,沙州已归女王施主统治,而西夏却也是属于大郑的藩属国。此后的战事,估计已不会太多。王施主,是不是开启藏经洞,让那些书册重见天日?”
王铮闻言,皱眉沉思了一会儿,他也不敢保证,沙州以后有没有战事。
沙州紧邻西域,西域的大部分地盘,还不归大郑管辖。
再者说,沙州南有黄头回鹘,东南有吐蕃诸部,西有西域的西州回鹘等势力。王铮最担心的,却是吴三桂站稳脚跟后,会杀回西夏境内。
哪怕只是一小队兵马劫掠莫高窟,那也会给中华文明的瑰宝,带来极大的损失。
唯一让王铮放心的是,沙州周边绝大多数的势力,绝大多数的百姓,均是崇信佛教。莫高窟的善男信女极多。如果不是像吴三桂那样的,没有吃没有喝的溃兵,是不会肆意劫掠莫高窟的。
吴三桂骚扰莫高窟时,却也只是抢掠了一些钱粮,并且还给僧人留了一部分糊口。他也没敢做的太过份。
西夏人更是崇信佛教,几乎是人人信佛。吴三桂如果做的太过份,他的手下将士也不会同意。
但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意外,这些瑰宝是民族之魄,王铮不敢大意。
“大师,是这样,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我觉得,还是先暂时这样吧!待真正的天下太平之后再说。”
“施主说的是。”
“不过,方丈大师,我夜观天象,在后世的八百年左右,这里还会有一场大浩劫。那些宝贝存放的地方,会被一个名叫王圆簶的道士,在打扫沙尘时发现。这些宝贝,也会被异族的强盗劫掠一空。你还得早做提防啊!”
方丈闻听王铮所言傻了眼。这位施主也太···太···哦!出家人不能口出妄言。
好吧!你胡说八道的夜观天象,我也就不说你了。可你还能确定,在后世的八百年左右,这里会有一场浩劫?还能确定是一名,名叫王圆簶道士发现的藏经洞?并且,还是被异族的强盗劫掠一空?
佛祖啊!这位王将军,他到底是佛祖派来保护这些典籍的?还是纯粹在胡说八道?还是个妖孽转世啊?
王铮一看方丈郁闷至极的神色,知道是自己的话吓着他了。但他没法和方丈解释此事,只得继续委婉说道。
“方丈大师,你无需相信我说的那些话,你只需把我当成一个歹人。我已经知道了你的藏经洞,你就当我在若干年后,会来盗取或者是破坏这些宝贝,你还需妥善保存就行了。”
方丈失魂落魄地说:“王施主,老衲看你的面相,你不是那种歹人。”
“你就当我是那种歹人。”
“当不了,不是歹人就不是歹人,出家人不打诳语,老衲怎能会把王施主当成歹人?”
王铮被气乐了,这位方丈大师,怎么也是一根筋?
“大师,不管我是不是歹人,但是这些宝贝,却绝不能落于外族的强盗之手。那个地方肯定会被发现,大师以后还是要妥善安置才是。你听我的话,要么在那个洞窟外,再垒砌一座佛塔之类的建筑,要么就想别的办法封死。那位道士,是打扫沙尘时发现的藏经洞,最起码,不能让人发现的那么容易。”
“看来,王施主的确是为了这些典籍,老衲记下了。日后必会想办法妥善办理此事。”
“哈!这就对了嘛!大师,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和女王说,我会给她去信,让她全方位支持大师。有需要的钱粮工匠之类的,也别不好意思开口。和我说也行,只是,沙州距离上京太远,来回的时间太长,我就难以及时帮得上忙。”
“多谢施主,我佛慈悲,降下王施主来拯救莫高窟,老衲和合寺僧侣,多谢王施主的大德。”
“大师言重了,我也是华夏人,我只是想为我华夏的文明进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仅此而已。”
“王施主,老衲听你总是说华夏,而不是说大郑。施主莫非认为,西夏、西域,南疆和北疆,包括大郑等等各地,皆是华夏子孙?施主这次攻伐西夏,也只是想统一华夏,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使各地各民族的华夏子孙,从此后再无战争和杀戮,使百姓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么?”
“是啊!不瞒大师说,我的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凡是生活在华夏地区的民族,皆是我华夏炎黄二帝的子孙。他们因为生活地区的不同,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同,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这才人为地形成了,许多个不同的民族。而因为民族的不同,又因为生活在荒凉地区,极少受教育的地区的那些民族,向往更加繁荣富饶的其他地区。还因为某些人对权势的渴望,私欲高度膨胀,这才有了数千年来,我华夏境内永无止境的战争和杀戮。可凡是战争,最后受苦的,却全是最无辜的百姓。”
“大师,汉末的战争,使我华夏的人口锐减,仅剩了七八百万人。经过数百年的恢复,待到了大梁朝时,又因为战争,人口再次锐减。陈朝时得到了部分恢复,可陈末时期的动荡和战争,人口迅速下滑。到咱们大郑开国时,人口还不足四千万。大师,我华夏地大物博,养活数万万人还不成问题。可现今却是人口稀疏,千里无鸡鸣。所以啊!我为大郑开疆拓土,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使我华夏所有的,各民族的炎黄子孙,全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从此后再无战争和杀戮。使百姓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方丈大师闻听王铮所言,嘴里念念有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啊!”
片刻之后,方丈突然退后一步,规规矩矩弯腰垂首,对着王铮行了一个,双手合十的佛家大礼。
“王施主胸怀天下苍生,实乃千古第一善人也!老衲受教了。请王施主放心,老衲必会依照王施主所说,妥善保管好此处的一切。”
王铮连忙搀起方丈大师:“大师无需如此,我作为大郑的大将军,开疆拓土扫平四海,只是我的职责所在。大师为了保护,我华夏近千年来的那些宝贵典籍,不也是费尽了神思,封存了藏经洞吗?大师,你虽是出家人,俗话说,你是跳出了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可大师所做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为了你们佛家,你也是为了我们华夏灿烂的文明,不至于被某些禽兽付之一炬。大师的所作所为,才最值得世人尊重。”
方丈大师面有愧色。
当初吴三桂溃逃到瓜州,他得到消息,急忙就封存了那些典籍。但是当时,他却的确没想那么多。他只是觉得,那些涉及了华夏,以及周边数千里方圆的,无数大师和工匠,无数的画师,经过数百近千年的辛苦,而留下来的典籍,不能毁于战火。要不然,他就是佛家的罪人,仅此而已。
他当时没有考虑华夏,没有考虑什么文明的瑰宝。他只是觉得那些东西如果毁于一旦,再找人作画和书写的话,会花费他大量的钱财。
可是今日,方丈大师和王铮的这一番畅谈,却使他宛如遭到了当头棒喝。
他没想到,这位大郑的将军,不仅只是爱惜黎民百姓,他的思想,居然也是这么的崇高。只有他这样高尚的人,才值得人们万世敬仰。
保护藏经洞里那些典籍的事情说完了,王铮也就开始,庄重地浏览起了莫高窟。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不愧为,华夏西部佛家的圣地,经历代的兴建,此处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
莫高窟现有洞窟六百多个,壁画近四万平方米、泥质彩塑两千多尊,是世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注:后世是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此时是另一个时空的大郑,就稍微减少。不过,西夏和宋元,也仅建了一百多座石窟。宋代以后,包括元朝时期,敦煌石窟已经不再大量兴建,壁画画的也不多,明清时期几乎都把敦煌忘了,就不提了。)
几乎全部洞窟均是依山而建。只是,此地的土质较为松软,也没有适合雕刻的巨石,导致石雕佛像很少。
此处最大的佛像是弥勒佛,弥勒佛是释迦摩尼的弟子,类似接班人。高达三十多米,最小的佛像却仅有几厘米。
此时距离后世还有一千多年,壁画上的色彩还比较鲜艳。而此时的百姓崇信佛教,善男信女极多,对所有佛像和典籍的保护也是很好。
王铮不懂佛道,他甚至对儒家的思想也不是太懂。最可气的是,他甚至都难以完全看懂,此时代那些晦涩的古文。
此时,他看着这些佛像和壁画,基本也就是走马观花,看着都挺庄重大气,他也不住地击节赞叹。可如果让他说出好在了哪里?他却绝对说不上来。
如果被逼急了,他就会耍无赖说:好就好在,我作为大将军还认为好。
或者是说:它好就好在,我都看不懂它的好。我这位大将军都看不懂它的好了,难道还不是真的好吗?
446章 秋水的诀别
由于还要赶路,王铮就没在莫高窟久留,他让狄青留下了五百两银票的香油钱,又特意再次叮嘱了方丈大师一些话,就告辞了方丈大师,启程继续东行。
莫高窟暂时会有石坤保护,以后也会交给西夏军接手。需要说的话,王铮也都对方丈大师做了交代。他放下了心事,就能心安理得的上路了。
回去的路上,周通纳闷儿地问道:“大将军,不过是一些佛像和壁画,你怎么那么重视?”
王铮扭头看向周通,却发现陈妍和没藏黑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