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大将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护国大将军-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李九妹的权利较大,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李九妹才只是具有象征意义。

    王铮觉得,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方法最好,可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议会制估计行不通。

    王铮想用一个既能解脱李九妹,又能像后世的英国和日本那样,能让李九妹子孙的王位代代相传。

    说白了,就是他王铮的子孙,能代代做西夏王,但还会避免许多因为争权夺利,而导致的流血牺牲。

    现在的大郑,虽还是皇上独裁制,但因为郑成的善良和仁慈,什么事都是大臣们商议,最后由他选一个,最好的方法拍板。

    其实,大郑的朝堂,已经有一点点,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而后世的大明朝,那么多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可是国家却一直在正常运转。其实,也基本算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了。

    西夏王的权利太大的话,如果是一位类似李昊的君主,就很容易被推翻。而如果没了那么多权利,西夏王只是具有象征意义,觊觎西夏王王位的人就不多了。

    “九妹,其实这种制度的好处有很多,你只是现在还不懂。”

    “有什么好处,你说说。”

    “简单来说,一,这种制度,能使一个国家迅速富强。二,因为君主的权利下放,基本就是人民自己在当家作主。所以,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国家君主,就不会让别人觊觎国王的宝座。三,君主立宪基本就是长子承袭制,你的子孙不管是不是昏庸,国家都能正常运转,避免了因为后世子孙的不成器,而被权臣推翻王位。避免了夺嫡之争的血腥残酷。一个正常的国家,王位能保持三百年已经很艰难了,可在这种体制下,王位延续数千年都有可能。”

    “还有,也是最主要的,无论你管不管理西夏,西夏的朝堂都能正常运转,西夏的百姓都能正常生活,你也就有时间去上京了。九妹,我知道你没有野心,你也并不稀罕这个西夏王的宝座。所以,我建议你,只是建议哈!不妨试试我说的这个办法,即便你不想用这种制度,也可以把部分权利下放给大臣,我不想让你太累,也不想只是经过一两世,你的子孙的王位就被别人推翻,子孙也被奴役、诛杀。”

    李九妹沉思着问道:“可如果,大臣的权利太大怎么办?”

    “这个很好解决,君主立宪制,连君主的权利都还严格控制,何况是大臣?自然有很多制约大臣的办法。比如说,任何一个职位的大臣,均是由数百人的议会选举产生,选举期间不得有任何作弊行为,一旦发现,不仅取消作弊人的选举权,还要依法严惩,使他的声名狼藉,无脸存活于世。并且,大臣的任期,每一届是五年,即便他在任期内的功绩再大,也不能超过两届。就是说,即便是宰相,最多也就是做十年,议会必须换了他。”

    “而如果是政绩不好的大臣,比如还是宰相,任何一个议员都有权利弹劾他,只要有人弹劾,议会就必须做出对策,假如宰相的能力不行,或者是做了违法的事情,则可以直接罢免。当然,你如果对那一个大臣不满意,也可以提议议会罢免他。”

    “如果你接受不了这个建议,也可以学习大郑的制度,让三省互相牵制制约,让御史严格监察,只要制度完善,就能避免祸事的发生。像李昊那样真正独裁的政权,永远不会长久,必会被推翻。”

    李九妹沉思后说道:“你说的君主立选制,不太适合现今的西夏。西夏的文明程度不够,人们的私欲太盛,很容易会产生祸事。我觉得,暂时,还是学习大郑的办法比较好。等西夏的那些,只知道骑马射箭的牧民,都受到了数代的文明教育和熏陶,再实行君主立宪制才比较合适。”

    王铮闻言笑了,他就知道,李九妹必会有她自己的主见。

    他之所以酝酿了很久,一直不敢提议,让西夏实行君主立宪制,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现今这个社会,这个办法确实不太好实行。

    一个太超前的制度,和现今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合拍,就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乱。

    比如王莽,有人说王莽是个穿越者,原来王铮还不信,可现在他和吴三桂都能穿越,也由不得他不信了。

    王莽纂汉以前,在汉哀帝死后,他扶持九岁的新帝继位,第二年改元。而且年号为元始元年,而这一年的公元纪年,却恰好是公元一年。

    从这一点看,王莽应该是,不服西方以耶稣的诞生日纪年,他就是故意的,他想让华夏用自己的纪年方法纪年,而且还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年代相符。

    他如果不是从后世穿越过去的,在那个还不知道耶稣的汉朝,咋会那么巧?

    王莽推行的币制改革太超前,用新币(类似后世的钢镚)代替金银做交易,并且朝令夕改,国家的货币政策不乱才怪。

    还有,他以人为本,不准称奴隶,而改叫私属,不准买卖农奴。

    他打土豪分田地,推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切土地皆归国有,不准买卖土地。大地主九百亩外多余的土地,要分给没地的农民。

    王莽推行的‘五均司市使’,简直就是把后世的银行、物价局、期货、税务局和发改委一网打尽的手段。

    最让王铮佩服的是,在两千年前,王莽居然发明了游标卡尺,并且和后世的游标卡尺,几乎完全一样。

    从这些事情看,王莽的思想超前了两千年,触动了权贵和大地主的利益,扰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严重脱节。这才导致他的新朝,仅仅只有十多年的寿命,很快就被推翻。

    因此,李九妹不赞成,现今就在西夏实行君主立宪制,王铮也没有异议。他的想法就像王莽一样,貌似也有些超前了,不是好事儿。

    不过,李九妹为了能和王铮经常见面,还是同意了把权利下放给大臣,并且让西夏朝堂的各部门,互相制约的建议。

    这么做的话,就有一些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意思,也是现今这个社会,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制度。

    只是,他却让王铮帮他规划,改革制度后,还能保证她以及她子孙的王位稳固。

    这个王铮责无旁贷,李九妹是他的婆娘,现今,李九妹就是想嫁别人,王铮也不会同意了。

    她的子孙也就是他王铮的子孙,王铮为了自己的子孙,自然得为李九妹好好规划一番。

    两人商量完了事情,李九妹再想和王铮在一起,也不得不回她的王宫。

    她和王铮还没有正式完婚,而现今正是多事之秋,她不能不忌惮臣属和百姓的议论。

    两个丫环轮换伺候两人,小婼跟随李九妹进了宫。晚上,是小柔给王铮压惊,至于小柔是怎么给王铮压的惊?读者朋友自己脑补。

    第二天一早,王铮正在和小柔做早操,就听城外战鼓擂动号炮连声。

    “李昊攻城了,小柔快点。”王铮抱着小柔的头,加快了速度。

    是的,王铮还没有,和李九妹的两个丫环真正的那啥,这些天,俩丫头都用别的办法为王铮减压。

    俩丫头对王铮很有意见,可她们还没办法,王铮坚持要在和李九妹完婚后,才会收了她们俩。

    完事儿之后穿衣洗漱,王铮没顾得吃早饭,就带着小柔和亲兵上了城头。

    王铮赶到时,西夏军已经快要涌到了城下。

    兴州的南门外,密密麻麻的李昊的兵马,蝗虫一般蜂拥而来。

    “大将军,城头太凶险,你还是回府衙歇着吧?”

    韩庚一边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敌军,一边对王铮说道。

    “好,我这就回去。韩将军,你记着,我估计,这是李昊最后一次攻城,你一定要把他打疼了。”

    “诺。”

    “另外,待李昊退兵时,你让项梁和申四冲一下试试。如果能扩大战果,就追着他的屁股杀,如果不行,就赶紧回城。还有,沙袋别搬开的太早,待李昊的军士死伤惨重后继无力时,再腾开城门。还有,巡城的兵马不得手软,若有人冲上街头稍有异动,杀无赦。”

    “知道了大将军,一切都已安排妥帖,你就回府衙等好消息吧!投石车,放。”

    两人说着话,李昊的兵马,已经进了投石车的射程以内,韩庚的大手一挥一声历喝,一个红色烟雾的号炮升空后,铺天盖地的开花弹和石块,已经从城墙上倾泻而出。


371章 守城死战



    此次攻城,李昊派出的尽皆是西夏军的精锐。

    十万擒生军以扇形铺开,从南门外铺天盖地而来,三万背嵬军掠阵,作为预备队随时补充。

    三万铁鹞子为督战队,擒生军的军士若敢后退,扑面而来的,就是一排羽箭和明晃晃的弯刀。

    此次攻城,的确是李昊无奈之下下了死命令,务必一战而克他的都城兴州。

    擒生军是西夏和大郑野战的主力,战力颇强。

    兴州的攻守战已经进行了二十天,李昊根本就支撑不起,七十万大军在兴州城外的吃喝。 再者,李九妹在兴州称王之后,西夏军的内部军心涣散,逃跑者日众,李昊杀不胜杀。

    于是在五天前,李昊已经遣散了十余万,战力最弱的,临时招募的老弱病残。并且还分批调走了二十多万人马,去守卫雁山卫和剑南卫,正在攻打的盐州和池州等地。

    即便仅留下了三十多万人马,李昊的粮草也不足三天的食用。

    西夏是个土地贫瘠的小国,李昊聚全国之力,能养得起的精锐,也不过才有擒生军、背嵬军和铁鹞子,共计十六万人马。

    其他的四十万,以守城为主辅兵的待遇极差,平时每天才能吃两顿饭,一顿干一顿稀,连吃饱都很奢侈。

    而这二十天,李昊是全民皆兵,临时急招所有青壮入伍,兵力就急速暴增。

    七十万人马猛攻兴州,消耗的粮草数量巨大,周边的定州、静州等城池里存放的粮草,几乎已经被搬空,却还是接济不上。

    李九妹自立为西夏王以后,她宣传的善政,让大部分的西夏军都极为憧憬。

    现今,即便是李昊那三个军的精锐内部,也已经开始军心涣散,越来越多的军士,想要回家,想要拥立李九妹。

    逃兵太多,李昊杀之不尽,也无法挽回涣散的军心,他无奈之下,只好派出吴三桂和王铮谈判。

    李昊的承诺是,大郑允许他仍为西夏王,他取消帝号,以后永为大郑的属国,再不敢有不臣之心,再不侵犯大郑的边境,再不劫掠大郑的百姓。

    他的条件是,郑军退出兴州,退回大郑境内,至于李九妹,则必须交给他。

    可惜,他找错了人。

    吴三桂本就想弄清楚王铮的来历,他更想在这个时刻,取代李昊成为西夏王。他还想霸占李九妹为妻。

    所以,他欣然同意来见王铮,却绝口不提李昊的所有承诺和条件。他弄清楚王铮的来历后,只想让王铮帮助他成为西夏王。

    可吴三桂的算盘打的挺好,王铮却不上他的当,又因为他辱骂了李九妹,两人当即就撕破了脸。

    郑军用火炮打出城的传单,李昊天色傍晚就收到了。传单上挑拨他和吴三桂关系的那些话,李昊根本就不信,他只相信吴三桂的解释。

    李昊的精锐攻城,郑军的精锐守城,这一番大战,其惨烈程度,自两军交战一来,还是前所未有的。

    这些天,西夏军赶制的攻城器械增加了许多,虽然极为粗苯,却已能威胁到城头上的郑军将士。

    西夏军不顾死伤,前面的在爬城,后面的投石车还在猛轰兴州城头。城上的投石车和小钢炮,以及弩车等守城战械,也是放开了往西夏军的人群中,泼洒石块和开花弹。

    一时间,城上城下羽箭和霹雳炮齐飞,浓烟滚滚惨叫连连血水横流。

    此时,说兴州的南门外是人间炼狱,也毫不夸张。

    “万将军,速去西边增援,山娃快顶不住了。”

    韩庚一刀劈翻一个爬到了垛口边的西夏军,嘶喊着对万喜说道。

    “诺,弟兄们,随我去增援李山将军。”万喜抹了把脸上的鲜血,带着亲兵就冲向了山娃把守的一段城墙。

    “浇沸油,往人群里撒石灰粉,快,快,别让敌军爬上城头。来人,传令石坤,给我务必守好城内的大街小巷,敢放过一个李昊的内应接近城门,我就剁了他。”

    “诺。”

    “来人,把死伤的弟兄们抬下去救治,让韩客的机动队增援。娘的,西夏军疯了。”

    西夏军无数的投石车,越来越多地能威胁到城头上的郑军将士。可经过这么多天的激战,城墙上的投石车却损毁严重。

    而兴州百年来,因为从没有被敌军攻击过,城内的战械大库,就只有不多投石车和弩车可用。

    城内也没有可制造投石车的巨木。就导致城头的守城战械有些不足。已经难以压制城外投石车的逼近。

    “邓化,你他娘的,给我瞄准了敌军的投石车轰,再这样下去,城墙上就站不住人了。”

    韩庚躲过呼啸而来的一块巨石,咆哮着对邓化大喊道。那块巨石砸中了城墙的内垛口,‘轰’的一声巨响后,落到了城内。

    收复燕云十六州时,邓化是战械旅的旅司马,指挥战械攻击敌军,他最有经验。

    “诺,所有投石车,把敌军放过来,只轰击敌军的投石车。娘的,死不了,快让人运送开花弹上来。”

    “来了来了。”施布缪施校尉和一个郑军将士,吭吭哧哧地抬着一筐开花弹,快步走了过来。

    现今,施布缪累积军功,他已是从五品下的真正将军了。

    王铮带领着这些精锐,打的胜仗太多,为大郑开疆拓土太多,封赏的将军就也太多。

    像施布缪的职衔,搁在别的卫镇,就是能独领一军的将领,搁在一座州城,也会是守城主将。

    可他还跟着王铮,就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旅司马。干的还是最粗最累的活。

    可即便是这样,像施布缪这一类的将领,却全都没有怨言。

    要知道,如果不是跟着王铮,他施布缪就还是一个罪囚身份的普通军士。

    他永远也不可能翻身,成为大郑将领里,人人羡慕的精锐里的一员,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五品将军,永远也不可能被封妻荫子。

    随着邓化亲自指挥投石车,不要钱似的泼洒开花弹,把城外李昊军的投石车,大部分都给打哑了火。城头上的将士们,这才能专心致志地,对付蜂拥爬城的西夏军。

    西夏军的云梯和爬城木梯太过于笨重,需用的人就多,操作的缓慢,运动起来也不够迅速,就成了郑军将士居高临下,打击的活靶子。

    只不过,将士们现在使用的,几乎均是兴州的武器库里,存放的西夏军的霹雳炮和羽箭。 而西夏军的霹雳炮稍大稍重,投不远。羽箭也因为精铁量少,射不远。就限制了将士们,对西夏军造成的杀伤效果。

    可即便是这样,西夏军依然是死伤惨重。

    兴州虽是西夏的都城,可兴州比起上京来,却还是差了太多。现在,整个南城墙,两万郑军将士就已铺满。如果是上京,八万人马也只是稀稀落落。

    西夏小国的都城,无法和当今世界的,第一大都市上京相提并论。

    相比较守城的一方,永远是攻城的一方吃亏。

    西夏军的尸体已经填满了护城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