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大将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护国大将军-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庚的英雄事迹,让这个部落的首领连连赞叹,女将陈妍更是得到了他最多的夸奖。

    把韩庚奉为天神下凡的首领胡尔台,当即就要和韩庚喝血酒拜把子。

    而韩庚也正想依仗蒙古人杀回去,于是当即就满口答应。

    两人结拜为异性兄弟之后,胡尔台就更是大方,倾尽部落之力杀牛宰羊,把韩庚的所有弟兄吃了个满嘴流油。

    韩庚得到胡尔台的信任,就趁势劝说胡尔台统一蒙古部落,和蒙辽决裂,今后不再受蒙辽的管辖。

    胡尔台正有此意,他详细请教了统一蒙古的方法和计策。

    韩庚和曹显无话不谈,而曹显早就听王铮说过蒙古之事。他借花献佛,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就这样,两个异性兄弟臭味相投便称知己,短短时间就达成了初步协议。

    胡尔台登高一呼召集族人,正式和蒙辽朝廷决裂,然后亲率儿郎协助韩庚杀回檩州。

    而韩庚答应,在燕京之战结束后,他会派出幕僚,出主意划良策,协助胡尔台统一蒙古各部。

    并且,韩庚还答应,只要胡尔台有了危险,他得信后必会派兵增援。

    还有,他还会和胡尔台遥相呼应,协助胡尔台,抵抗蒙辽朝廷征伐胡尔台的大军。

    韩庚不是信口开河就做出了这些承诺。

    和胡尔台的全方位合作,对尽快收复燕云十六州,对加速蒙辽的覆灭有极大的好处,对大郑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相信,无论曹显还是大将军王铮,必会赞许他的做法。朝廷也会赞许他的做法。

    至于消灭了蒙辽之后,怎么防止蒙古的崛起?大将军王铮早有计较,到时候按照大将军的办法实施就是,现在先把燕京之战打胜了再说。

    于是乎,第二日,胡尔台便联络附近和他关系较好的各部,商议举兵之事。

    第三日会议召开,有韩庚分析利害敲着边鼓,各部早就不服蒙辽管束的首领一致同意,举兵起事。

    第四日,各部族共计六万人马聚齐。以胡尔台为首领,跟随韩庚就杀回了古北口。

    不像大郑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草原民族的聚兵极为迅速。

    得到命令后,所有儿郎自带兵器、弓弩、战马、干粮肉干和马奶酒,赶到聚兵地点后,马上就能出发征战。

    也是因此,除了人口,草原民族战争的其他成本极低。

    草原上的人口本来就少,受条件和战争影响,成活率和死亡率也更大,人口的损失才是他们最大的损失。

    因此,自古以来,草原民族不是万不得已民族危亡,就只利用战马的充足,和汉家王朝机动作战,极少硬拼。

    和大郑拼兵员拼国力,任何草原民族都不行。

    蒙辽的情况稍有不同,现在蒙辽不算是纯粹的草原民族。

    因为有燕云十六州,因为燕云十六州的数百万汉家百姓,因为蒙辽朝廷从上到下汉化严重,人人皆以熟读四书五经为荣,个个均以吟诗作赋为乐。

    因此,现在的蒙辽,属于半游牧半农耕,拥有南北两院两种制度,分治汉家百姓和其他各民族的国家。

    古北口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不假,可同样因为蒙辽的国力太弱,又因为燕云十六州被蒙辽统治了百年之久。

    所有关隘在蒙辽自己的统治区域内,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早已年久失修不说,驻的兵也均是不多的老弱病残。

    不说贫弱的蒙辽了,但就说大郑,大郑的国力再强,也只会把边城重镇的城墙修的又高又厚。

    也不可能把大郑境内,所有的城池都修建的像上京一样。

    此时,蒙辽的国土面积极大,是大郑的两倍多,是西夏的六七倍,是吐蕃的三倍。

    蒙辽国土南北宽五六千里,东西长万里有余,是一个超大的国家。所有关隘无法全部照顾到,年久失修属于正常。

    因此,韩庚和蒙古援军,三日而克古北口,转瞬就杀到了檩州。两日硬夺檩州,一日一夜占领了顺州,蓟州城内的两千蒙辽守军,不战而逃。

    被蒙辽赶走一个多月后,韩庚不负王铮所望,再次杀了回来,占据了那三座州郡,兵锋直逼燕京。

    和郑军对峙了两个月后,燕京城再次成了一座孤城。

    韩德壤虽老谋深算,但他怎么也没想到,韩庚能策反蒙古六万铁骑,协助他连夺了三座州郡,还占领着通向关外的要隘古北口。

    蒙古铁骑人人弓马娴熟,比蒙辽军的战力强,假如郑军不依仗霹雳炮、火爆箭等大杀器,甚至比郑军的战力还强。

    蒙古铁骑的参战,让燕京城腹背受敌,让韩德壤伤透了脑筋。

    “啊哈!···”燕京城外郑军的中军大帐内,代老将军一声怪笑后说道。

    “有蒙古部落六万铁骑的参战,围歼韩德壤的时日,已不远矣!韩庚韩将军,还真是一位帅才,不枉你小子,这两年多来对他的精心培养。”

    王铮来到大营已经将近两个多月,这还是最让他高兴的消息。

    但他却不敢苟同代老将军的话,韩庚比他大了将近二十岁,他不敢说韩庚,是他为大郑精心培养的柱国将军,即便这是事实也不好意思说。

    “多谢你的传信,刚才我们太心急,真是吓唬你,别害怕,以后别这么啰嗦才好。”

    王铮闻言软语,安抚了那位传信的商人。然后说到做到,让曹显给了那位涿州商人一千两银子,派兵送他回家。

    曹显不失时机,给了商人足额的银两后,还亲自送他走出了大营。一路上,给那位商人讲了许多大郑善待百姓的做法。

    让那位商人回到涿州后,告诫百姓,只要别和官府做对,只要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的事。

    大郑的官府,就必会让百姓们吃得好穿的暖,比跟着蒙辽时的日子好得多。

    商人千恩万谢地,在一百郑军的保护下回了涿州。

    鉴于郑军的言出必行,在他平安到家后,自然是不遗余力地,为大郑官府做了不少宣传。

    “前些日子,松州送来的那四万匹战马,可组织了骑军?”

    “一切就绪,那四万骑军暂归项梁项将军统领。”

    “假如明日就和蒙辽决战,火油罐是否足够使用?”王铮问代老将军道。

    “雁山卫没日没夜地送了一个多月,火油罐已足够破燕京使用。”

    “现今,火炮有多少门?”

    “共计四十四门。”

    “还是太少,只能交给中军集中使用。将士们的战意如何?”

    

    “将士们都快憋疯了,只等大将军一声令下。”

    代老将军闻听王铮所言,知道破敌就在这几日,顿时就开始摩拳擦掌。

    他痛宰蒙辽狗,一雪前耻的时刻终于要到了。

    “不急,再等等看,韩德壤越是想和我军决战,我越不和他决战。我就和他耗,耗到他没了锐气,耗到蒙辽军没了战意,耗到他忍无可忍自出昏招,我再一鼓作气灭了他。”

    代老将军顿时大为泄气。但他还没办法,王铮才是这次会战的主帅,他和曹显只是副帅,一切都是王铮说了算。

    不过,代老将军没等太久,七天后,蒙辽军就有了行动。

    估摸着,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州郡,已经落入了郑军之手,蒙辽的肖太后对韩德壤不满,对他施加了压力,韩德壤迫于压力不得不动了。

    大军不动双方对峙,蒙辽军无奈郑军,可王铮也没有把握,大胜蒙辽军的三十万轻骑,因此他才不敢稍动。

    可任何一方,只要有了大军的调动,就必会出现破绽。

    韩德壤无奈之下的分兵,就出现了破绽,这一次,王铮抓住了蒙辽军的破绽。

    

    


209章 蒙辽军的破绽



    蒙辽军分兵了,十万蒙辽军兵出燕京,直扑顺州而去。

    很显然,韩德壤的压力太大,无法一直和郑军在燕京外耗下去,不得不分兵。

    他打算攻下顺州、蓟州和檩州,避免腹背受敌。收回三座州郡,也能应付朝廷的责难。

    得到这一消息,王铮大喜若狂,他立刻擂鼓聚将。

    安静了两个多月的郑军大营,突然听到了聚将的鼓声,顿时大哗。这是大战开始的前奏。

    “哈!终于该开打了,憋死老子了。”

    邓化说着话,急忙命令亲兵为他套上甲胄。

    大将军擂鼓聚将,可不能去晚了,晚一步就要受罚,被扒了裤子打屁股,太姬八丢人。

    “你去商议军情,我让弟兄们做好大战的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山娃和邓化是好朋友,野狼山口之战,山娃的爹爹李富贵,就是为了救邓化才失去了性命。

    去年,邓化已经认了山娃娘做义母,他和山娃也是兄弟了。

    和王铮的认法不同,王铮自己想认,就开始叫山娃娘叫娘,叫李富贵叫爹。山娃的一家也都认为和他是一家人,可律法不认。

    他既没让村长里正做证明,又没有任何书面的文字,证明他和山娃娘义母义子的关系。

    说白了,不管他们自己怎么认为,不管再像是一家人,不管是不是生活在一个院子,不管家财是不是都一起混用。

    从大郑的律法来说,王铮和山娃一家,都没有亲属关系。

    也是因此,大郑律法规定的,亲属严禁婚配的规定,就对王铮没用,他想啥时候娶翠姑就啥时候娶,御史言官屁都不会放一个。

    而邓化就不同了,他是规规矩矩正儿八经,请了诸多文官武将做见证,并且还在官府备案的正规方式,上香祭祖跪拜磕头之后,正式认山娃娘做义母的。

    像邓化的这种情况,按大郑的律法,他算是翠姑的义兄,就绝不能娶翠姑为妻。

    自那以后,两个年龄相差了十多岁的家伙,已是无话不谈的好友加兄弟,就像后世的华夏和巴基斯坦一样。

    这话是王铮说的,别人都不知道‘扒鸡撕炭’是个啥玩意儿。

    这也是山娃要求来邓化的独立军,做集团军司马都尉的原因。

    “好,我先去,回来跟你说。”

    邓化匆匆套好了甲胄,和山娃说了句话,不敢耽搁就出了他的军帐,打马直奔中军大帐。

    三通鼓后,众将聚齐。

    王铮端坐在中军大帐的正中,左右是代老将军和曹显。两排文官武将东西排开,个个挺胸腆肚昂然肃立。

    和蒙辽燕京城下的这一次战役,熬了两三个月,大郑的两位上柱国和一位柱国将军齐聚。也算是对蒙辽非常重视了。

    “蒙辽军分兵北去攻打顺州,左右大营已然空虚。我决定,···”

    众位文官武将哗的一声,正色抬头看向王铮,只等大将军的将令。

    “明日和蒙辽军决战,具体的任务安排,让曹提督分派。此战,关系到我大郑的国威和国运。所有将士,务必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功勋卓著者封侯封公,畏战避敌者,立斩不饶,望诸位将领谨记。”

    王铮坐着没动不紧不慢地说完,底下立时群情汹汹。众将领誓要与蒙辽狗决一死战,绝不会后退一步。

    曹显稍停片刻,等议论声小了些,这才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说道。

    “此战关系重大,我三军将士,务必同心合力一战而胜,下面我安排具体任务。”

    “令:项梁项将军,即刻召回维护粮道的三万轻骑,参与明日的决战。” 

    “令:快马绕过燕京传令韩庚,死守顺州、蓟州、檩州和古北口。牵制或击溃敌军的十万人马。等燕京的敌军溃败北逃,必会逃往白马关和还州,让他分兵拒敌。”

    “令:万喜万将军和高丕高将军,各率本部四万步卒,携带霹雳炮等杀敌利器和火油罐。于明日卯时正,分别结车**阵,钳形攻势攻击前进,进攻蒙辽中军大营,和东西大营出营的敌军。”

    “令:代老将军率领中军剩余人马和新二军,以及石坤石将军的后军将士。在左右军的正中位置,用火炮压制敌军的冲锋,摧毁敌军的营寨,正面强攻敌中军大营。进入敌营后,由中军和后军一部正面攻击前进,以消灭敌军为主。新二军进入敌营后左右分开,以焚烧敌军的大营为主。”

    “令:项梁项将军率前军所有轻骑断后,掩护代老将军对敌军北大营的正面强攻。阻挡敌军东西两座大营的敌军,从侧面攻击骚扰我军。”

    “令:邓化邓将军,率本部人马,和申四申将军的新一军守好我军大营,严防敌军趁乱袭营,不得有丝毫懈怠。”

    任务分派已毕,众将领没有异议。

    此后,曹显和代老将军带领众将领,在沙盘前站了一圈儿。

    为众将详细讲解怎么分进?怎么合击?怎么尽快突入敌营焚烧粮草?轻骑怎么迂回掩护等等。

    快到了晌午时分,大政方针计议已定,众位主帅各自回自己的大帐,给手下的将校安排明日的战事。

    邓化回到自己的军帐,山娃连忙迎上前去,满脸期盼地问道。

    “咱们独立军是啥任务?”

    “啥任务?嘿嘿!不出我所料,守大营的任务。”邓化嘿嘿笑着摇着头说道。

    山娃闻言大为泄气,不过,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王铮之所以答应让山娃来独立军任司马都尉,就是因为独立军的主要任务,是操作攻城的战械,平时的野战基本用不上独立军。

    独立军新编的两个骑军,主要的任务,是为了保护行动缓慢的两个战械军,也不是为了野战。

    “别泄气,咱们的独立军是以战械为主,守卫大营本就应该。看守大营的任务比攻坚还要坚拒。攻坚攻不下撤回来就是,咱们的大营却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这个我知道,可不能酣畅淋漓地厮杀一番,总是有些不爽。”

    山娃依旧有些不甘心。

    “你已经是当爹的人了,还是个五品将军,现在还是咱们独立军的司马都尉。以后啊!你不能总想着亲自砍人,你在其位谋其政,得多想想咱们这个集团军的任务。说说,对于明日的守营,你有什么想法?”

    邓化谆谆教导山娃道。

    对于山娃每到战时,就亲自操刀冲在第一线,拼命三郎似的打法,他也很无奈。

    “简单,···”山娃毫不在乎地说道。

    “大营四周的投石车、床弩、箭塔不变,两个战械军全神戒备。若有敌军来攻我大营,批次不会少,却绝不会是数万人马一起猛攻。项梁不可能放数万人过来袭我大营。你站在望塔上统筹指挥,申四率四万步卒四周守卫,我率领两万轻骑在大营的东西南北四面,做预备队,哪里出了漏子就往哪里去。”

    “哈!还挺周详嘛!大将军说过,你的脑子不笨,就是太好杀,若把这一点改了,早晚你也是一位柱国将军。”

    “柱国将军只动脑子,不能亲自上阵杀敌,我才不做柱国将军,家里有我哥一个上柱国就够了。”

    “你这话真混帐,也就是你敢这么说,换个人,大将军不揍死他?好了,就按你说的办,你和申四那混帐商量一下,安排人手做好大战的准备吧!我再仔细想想,看看还有没有漏洞。”

    “嗯!”

    山娃答应一声去找申四不提。且说王铮在中军大帐里皱眉苦思,和邓化一样,也在考虑明日一战有没有漏洞。

    “代老将军,明日一战非常关键,新二军虽然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战力还是不足,陈妍这个新二军的军司马也不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