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战之惨烈人尽皆知,即便是王铮亲自指挥,他也难以避免。还有,王铮既是驸马都尉,按我大郑律,他就绝不可再官复原职。”
“王侍郎此言差矣!王铮去了公主府才是驸马都尉,他出了公主府,就可以是辅国大将军上柱国,为何不能官复原职?”
钟肃是王铮的铁杆粉丝,他自然帮着陈琦说话。
王若闻言气的浑身哆嗦:“如此一来,岂不是糊弄天下苍生乎?”
“为王大将军官复原职,才会对天下苍生有益有利,糊弄的,不过是一些朝廷的蛀虫而已。”
钟肃那张从来就不饶人的利嘴,说出的话能把人噎死。
王若哆嗦的更厉害了,他抖索着惨白的嘴唇指着钟肃,断断续续问道:“你···你···在说老夫?”
“王侍郎既然对号入座,承认自己是蛀虫,老夫也没有办法。”
钟肃此言一出,王若翻了两翻白眼,喉咙里‘咕咕’数声怪响,然后一头就向地上栽去。
幸亏他旁边的陈尧手疾眼快,一把抱住了王若的后腰。要不然,偌大年龄的王若,能一头栽死。
看到王若快被气死了,皇上郑成连忙道:“陈太长,快随护王侍郎下去歇息,传御医为王侍郎诊治。”
皇上也烦王若的多事,让王铮和郑妽成婚后,再找机会为王铮官复原职,本就是他和房相商量好的。现在王若竟想阻止此事,那怎么行?
王铮那么大的本事,白养着他却不让他干活,那他的宣睿盛世,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到来?
因此,皇上让可能也会阻止此事的太长卿陈尧,随护王侍郎下去歇息,就把这两人都给赶出了太极殿。
178章 官复原职
有几个御史言官本来跃跃欲试,正想出声阻止给王铮官复原职。
现在一看王若的下场。再看皇上明着关切却嘴角微翘的窃喜,扭脸又看到房相和右相吕进,面无表情漠视王若被抬了下去的淡然神色。
大家都能看出来,把王铮官复原职,是皇上房相吕相早就计划好的,是陈琦钟肃极力赞成的,六部的其他四个尚书虽然还没说话,反对的可能性也是极小。
而钱望那个吏部尚书,却是绝对不会反对的。
王铮不能官复原职,就无法迎娶钱望的孙女儿钱明珠,他不可能看着钱明珠老死在家里。
何况,钱明珠只要进了王铮的家门,那她马上就是三品诰命夫人,比钱望正妻的身份还高。
对于他钱望家族的声誉和影响也是巨大的,他有百利而无一害。
文官集团里,数房相吕相和六部尚书最有实权。
门下省和中书省该做的事,部分被皇上交给六部接管,部分被皇上另立的部门去做,这两个省已是形同虚设,在朝堂上说的话,本没有太多人重视。
而现在,门下省现职最高的官员,门下侍郎王若都被抬下去了,就更没人敢反对。
(注:前文说过,门下省的尚书令,中书省的中书令,历年来一直空缺,主要是为高级文官致仕或者病逝后追赠所用,这两个省的侍郎已是最高职位。)
因此,王铮还在他家里逗小狼玩耍,太极殿上经过一番闹腾后,皇上已经下旨,令王铮官复原职。
官复原职后的王铮就不是闲人一个了,他还兼着兵部的侍郎,各边镇但有战事,他这个辅国大将军上柱国,就必须去兵部坐镇。
不仅是王铮自己,代老将军也是如此。
此时,王铮和代老将军,正在兵部的衙门,和陈琦以及两位侍郎商议军情。
“自从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蒙辽以后,就成了蒙辽的经济命脉,蒙辽的肖太后和耶律隆旭,绝不会轻易就把燕云十六州让给我大郑,定会派重兵死守。”
站在燕云十六州的巨型地图前,陈琦皱眉思索着说道。
“那是自然,蒙辽番邦异族,最善放马牧羊,可游牧最怕天灾,蒙辽自从拥有了燕云十六州,依靠我汉家子弟的农耕和经商,经济才算是稍有起色,自然会特别看重燕云十六州。”
代老将军也捋须赞叹道。
“燕云十六州均是依托太行王屋二山修建,地势高绝易守难攻,强攻的话,我大郑的将士死伤太大,大将军,如何是好?”
兵部左侍郎周通给代老将军续上茶汤问道。
“凡是攻城战,均是极为惨烈,死伤在所难免。不过,燕云十六州内,我汉家的子弟众多,他们一心向汉,我军攻城时,若有汉家子弟里应外合,可减少我军将士的伤亡。”
一直沉默不语看着地图的王铮,听到代老将军的话才转过头说道。
“燕云十六州的汉家子弟指望不上,···”
“为何?他们受蒙辽人欺辱日久,应该会渴望我王师北征啊?”兵部右侍郎邢开不解地问。
王铮捏着下巴斟酌着说道。
“他们与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又在蒙辽统治下生活了近百年,他们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已经被胡化,从而和我中原汉家子弟产生了巨大差别。如今,蒙辽歧视燕云十六州内的汉家子弟是不假,却也不是太过分,那些汉家子弟视蒙辽为国,已不太承认我大郑了。”
闻听王铮的话,几个人全部沉默。
王铮说的是事实,打仗,不能指望那些燕云十六州境内的汉家百姓。谁指望谁是找死。
有些事王铮不能说,但他却很清楚。
历史上,辽朝中后期的燕云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并非中原人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
他们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之间往来叛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
先协助辽朝抵抗北宋,眼见辽朝大厦将倾,就意图附宋自保,继而又出于对北宋政权的失望,投奔金朝,并由此导致了金宋间的战争。
燕云汉人对三个王朝各自的发展进程、力量的消长、以及中国北方政治格局的形成,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铮还知道,北宋穷倾国之力,数次征伐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还导致数十万大军在高粱河惨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后来还因为箭伤而死。
前期是因为重文轻武,军力太弱难以攻克,后期是因为澶渊之盟的制约。
直到辽国抵御不住金国的连番进攻,后又被宋朝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澶渊之盟的盟约,和金国来了个两面夹击,辽国灭亡,金国才归还大宋部分燕云十六州的地区。
当时的北宋背信弃义如此做法,也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可见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宋朝灭亡后,大明的常遇春和徐达,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赶走了元朝的驻军,全部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到了那时,燕云十六州在丢失了四五百年后,才回到了汉家皇帝的手里。
这些事王铮都知道,可他不能说,他就是说了也没人信。
而王铮现在担心的是,曹显和韩庚有没有徐达和常遇春的本事?他们能不能尽快收复燕云十六州?
王铮知道,现在大郑的周边是多事之秋,几个异族均是特别强悍。
现在,根据他知道的历史,蒙辽更北面的金国正在崛起,金国以后灭辽。再后来还会有蒙古铁骑,蒙古灭金。
而金国把北宋一分为二,逼迫康王赵构衣冠南渡建立了南宋,他担心这个像极了北宋的大郑,也会和北宋是一样的下场。
因此,他才痛心疾首一直坚持,必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长城屏障。
西夏现在也正在厉兵秣马,和西夏大打出手是不可避免的。
王铮猜测,因为那个人的存在,和西夏的大战,比和蒙辽的夺城战,肯定更加惨烈。
幸好的是,西夏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国力再怎么迅速提升也不会太强,大郑将士依靠强悍的国力,加上王铮的那些军国利器的创造发明,抵御住西夏初期的猛攻问题不大。
只要能和西夏坚持一年的拉锯战,就能把西夏拖垮。
现在王铮开始担心蒙古铁骑,整个宋朝就是蒙古铁骑灭亡的,王铮不得不未雨绸缪。
王铮想的很多,考虑的很远,可很多事他都不能说,他即便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
“现今,定州和沧州的兵力怎样?”王铮用木棍在地图上边比划边问道。
“定州和沧州由于直面蒙辽占据的瀛洲,守城兵力稍多,大概在一万五千将士左右。”
周通连忙回答道。
“太少了,不济事。”王铮沉思着嘟囔了一句,周通怕打断王铮的思绪,没敢搭腔。
然后王铮看向了朔州方向:“雁山卫现在连卫军带边军,共有多少兵马?”
“咋?你想让雁山卫出兵攻打朔州?办法是好,可是不行啊!”代老将军看王铮指着朔州,就诧异地问道。
大郑原来攻打燕云十六州吃的亏太多,动辄就是几十万将士全军覆没。
因此,现在朝廷默许松江卫收复燕云十六州,钱粮兵甲战械也是一个劲儿往松江卫送。
可朝堂诸公的心里没底,生怕重蹈以前的覆辙,并不是以倾国之力绝对的支持,这就导致可用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
攻城战都是拿人命填的硬仗,曹显的那二十万人马一旦分兵,兵力就更少,朝廷还不允许其他的卫镇插手此事,因此代老将军才有此问。
“嘿!我只是问问。”王铮苦笑着说。
“雁山卫现有卫军八万,边军六万,不过,边军主要是在各堡寨驻守,战时也只是送粮草和维护粮道,就算有需要,也抽不出来太多。”
周通张口就答了出来,他是兵部左侍郎,这种事儿当然是门儿清。
“仅仅二十万人马,还不让雁山卫出兵,委实太少了点。娘的,十六个州郡,一百多个县,都需要一个一个的攻克,别说是曹显不好打,换谁去都会愁死。假如不是我新改良的哪几种战械,这仗,还真不能打。”
王铮暗想道。
王铮理解朝堂诸公的谨慎,大郑的将士吃的蒙辽的亏太多,现今,所有人都有了心理阴影。
也只有强攻下燕云十六州以后,朝堂的诸公才会有信心,以后再有什么军事行动,也就才能放开手脚。
为了大郑的百姓不受异族的荼毒,为了对得起自己的那位,仁慈的老丈人皇上郑成。
使他在有生之年,能创造一个辉煌的盛世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为了恢复大郑朝廷上诸公的信心。
王铮决定,燕云十六州,再难也得打下来。
可是,打归打,这么打太难,也太慢,还得另外想办法。
以前,王铮作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方略时,他和郑妽的婚事,八字还没一撇,,他只能依照那时的方法。
可现在,王铮成了皇上郑成的闺女女婿,他就觉得,有必要和老丈人好好谈谈了,劝说皇上,改变方略,改变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方法,加大力度,至少再投入十万兵力。
想到就做,是王铮一贯的做法,他于是当即就告辞了诸人,起身回公主府叫上洛阳公主郑妽,陪着郑妽就回了娘家。
179章 礼物
郑妽的娘亲,是皇上郑成的两个贵妃之一庞贵妃,她的娘家当然是在内宫。
不出王铮的所料,闺女和女婿新婚后首次回娘家,皇上郑成得到消息,慌不迭地就来了后宫,要亲自陪王铮和郑妽吃顿午饭。
不仅只是皇上来了,郑妽的弟弟,全大郑唯一的一字王,宁王郑铭那个老实头,得到娘亲派人传信后,也特地从他的王府赶来陪姐夫。
他也许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小时候体弱多病死了几死,好悬没真的病死。
现在看来,他的体质还好,却可能因为生活的太优渥,去了他自己的王府后也没人管束,郑铭的身材胖了些,是个面相敦厚的小胖墩儿。
小公主郑瑾喜欢王铮喜欢的不得了,自然更不会离开。
“宁王殿下,你可是有些虚胖了哈!以后得注意饮食和锻炼了。”
王铮抱着溺在他身上不下来的郑瑾,对郑铭说道。
十四五岁的小胖墩儿郑铭闻听王铮的话,连忙对着王铮躬身一礼,表情严肃正色说道。
“姐夫教训的是,雨奴谨记,此后雨奴必定注意。只是姐夫,你以后叫我雨奴即可,别称呼我宁王殿下,我不习惯,我姐要是知道了,还会说我不懂规矩揍我。”
郑铭显然从小就被郑妽揍怕了,说着话还偷看了看旁边不远,正和他娘亲说悄悄话的姐姐郑妽。
“哈!你姐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姐夫你不知道,你是她喜欢的夫婿,她自然不敢凶你,我们俩可就惨了,经常被我姐揍的鼻青脸肿。”小公主郑瑾为哥哥帮腔说道。
连小公主郑瑾都这么说,看来郑妽还确实挺厉害。
可能郑妽听到了郑铭和郑瑾的话,此时她拉着娘亲的手走了过来说道。
“我打你们骂你们,全是在教导你俩,别不识好歹。咱们即便是生在皇家,也得把自己当成平常人,什么事也得都有个规矩,更不能仗势欺人。别人从心底里对你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表面那些虚伪的讨好逢迎,全是在引导你误入歧途。”
“你俩都听好了,以后,即便我出嫁了,不管我再忙,隔几天也会考究你们的学业,谁要是只知道贪玩荒废学业,别怪我不讲情面。特别是你雨奴,你要敢结交浑人肆无忌惮,不管你再大,我就是跑到你的王府,也会把你揪出来狠揍一顿,雨奴你要不信就试试看。”
郑妽的神色极为严厉,郑铭噤若寒蝉,就连小公主郑瑾,也已不敢再让王铮抱着,挣扎着下了地,低着头听她姐姐的训话。
“知道了姐,雨奴虽然愚钝,却还分得清好坏,姐都是为我好,雨奴都省得。”郑铭弯腰低头恭敬地回答。
“姐,我也知道了,我长大了还想像姐一样,嫁个好夫婿呢!品性不好了可不行。”
小公主郑瑾人小鬼大,现在就想着嫁人的事儿。幸好,她今日还没说以后也要嫁给王铮,要不然就热闹了。
皇上郑成和郑妽的娘亲庞贵妃就在一旁,含笑看着自己的儿女。作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女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即便是在皇家,也是很欣慰的。
“你这是作甚?你们姊妹三个好不容易见一面,一见面你就训人,快把我特意准备的礼物拿来。”
王铮不满地说道。
他一来行使自己作为郑妽夫君的权威。二来也借此搞好和郑铭郑瑾的关系。三来也让丈母娘知道知道,他王铮,可不同于别的对公主唯唯诺诺的驸马都尉。在他家,他王铮才是家主。
郑妽闻言,果然很给王铮面子,转身吩咐让丫环拿来了好几个皮箱,她打开一个皮箱,拿出一件件礼品。
“雨奴,这几件是你姐夫给你的。”
郑铭再是个王爷,他也毕竟只有十四岁,自然也很喜爱礼物,闻言顿时一改严肃的神色,喜滋滋地走到郑妽的面前,接过她手里的王铮给他的礼物。
“谢谢姐。”
“别谢我,要谢谢你姐夫,这些礼物全是他精心为你们准备的。”
“谢谢姐夫。”
“哈哈!不用谢,看看喜不喜欢?”
王铮自从娶了郑妽后,在这个大郑,他才算是有了自己的真正亲人,他当然特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