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大将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护国大将军-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的柱国将军,让他们冲锋陷阵的话估计还行,没人会怕死,纵览全军统筹全局,都指望不上。大郑仅有的三个上柱国,现今也仅有王铮还能指望了。

    可是这厮,太是好战,今天打蒙辽明天打西夏,就没个消停的时候,你没事儿就不能回家娇妻美妾左拥右抱,去玩你的婆娘?那么好战作甚?

    朕把那么好的婆娘都赐给你了,你却不行三媒六聘,把人家钱明珠晾在家里不管不问,你到底想咋滴?

    哼!要不是你还没我儿子大,朕岂能饶你?

    想到自己的爱子,皇上郑成顿时就又开始哀伤。

    太子是他的长子,特别孝顺不说,还特别仁爱善良明事理,诸皇子里,皇上最喜太子,他是皇上指定的接班人。

    可是现在,太子竟然英年早逝,导致他这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皇上的悲伤,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房叔,后日···后日太子的丧事,就由房叔操持了,朕···朕···”

    “唉!皇上节哀,老臣自当尽力操持,皇上无需挂念。”

    

    

    


158章 聚会1



    为国为民的想法做法不被所有人理解,不被皇上和房相接受,心中悲愤的王铮回到家里,不理门房的问好,直接就钻进了书房。

    虽然皇上不接受他的建议,但王铮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算了,他还想努力一下,他不能让强盛后的西夏,肆意占领大郑的江山屠戮大郑的百姓。

    最主要的,更远的将来,现今只有王铮知道绝对会发生的事情是,蒙辽以后还有一个金国,金国崛起灭辽、灭北宋,再往后还有蒙古,蒙古灭金、灭西夏,灭南宋。

    这些更不可说,说了更没人相信,但这些事情以后都会成为现实,王铮因为那个人的存在,现在担心西夏,还只是担心大郑的半壁江山,可金国和蒙古,就是整个的汉家王朝。

    他想先打下燕云十六州,就是为了削弱蒙辽,然后派人潜入女真和蒙古部落,不管用什么方法,先遏止住金国和蒙古的崛起,使蒙辽、女真和蒙古,三家自相残杀,使他们没有时间发展,没有能力壮大,避免以后大郑的惨祸。

    可这些,又能对谁说?现在的王铮,感到了孤独,深深的孤独。此时的世上,能完全相信

    他的话的,估计也只有西夏的那一位了。

    可笑的是,两个注定要成为对手的家伙,却也是各自唯一的知音。 

    王铮是大郑的辅国大将军,是上柱国,他有责任有义务保卫国家保护百姓。不管皇上和房相信不信,他还得努力一下,要不然他心里就会不安。

    在书房,王铮奋笔疾书,花了半天功夫,给皇上写了两个奏折。

    一个是说的蒙辽,他全方位分析了蒙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人员构成等,认真详细地说明了燕云十六州对大郑的重要性,蒙辽别的地方都可以先不打,但燕云十六州必须收复。

    长城防线必须得夺回来,没有了长城防线的抵御,蒙辽大军从幽州出兵,策马往南的千里沃野无险可守,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兵临上京城下。

    也就是说,只要燕云十六州在蒙辽的手里,上京城时刻都处于危险之中。长城防线太重要,即便是以倾国之力,也必须收复。

    王铮还分析了大郑现有的情况,他说,大郑现在只要能全民动员同仇敌忾,别说只是打一个蒙辽,就是算上西夏,两线开战的话,坚持三五年也没有一点问题。

    何况,这一次和蒙辽或者是西夏的开战,全是在大郑的境外,不会太牵扯到普通的百姓,更不会因为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朝廷需要做的,第一是下定决心全国动员,第二是把江南各州府大库里的钱粮等,送到上京或者是送到陇西卫,再由兵部统一调配。

    至于兵马,无需再招,现有的兵马,只要合理调动一下就已足够。

    第二封奏折说的是西夏,王铮同样分析了一番西夏的所有情况,着重提出了西夏现在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原因他没法说,说了皇上也不会相信,他只说西夏出了个野心极大的能人。

    那个能人在一两年后,等西夏的国力大增,等西夏的国库储备充足,等练兵练得兵强马壮。就必会对大郑大打出手,必会领兵犯境攻州克府。

    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抢掠一番,也不是为了打下几个城池占为己有。他是为了大郑的江山社稷,是为了大郑所有的领土。

    他会做的,是推翻大郑对这片富饶土地的统治,西夏想取而代之。

    假如,明年开春就对蒙辽用兵的话,一年左右就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有了长城防线的天险,蒙辽大军再想长驱直入已不可能。

    他们以后就是敢打大郑的注意,也必是在长城沿线的夺城死战,代价太大。蒙辽在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后,必会元气大伤,没有几年的休养生息,恢复不到现在的水平,他们在短时间内,就不一定会有大的动作。

    只要没有了蒙辽的后顾之忧,他就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率大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把战火烧到西夏境内。

    不需太多,他只要能有三十万兵马,就能占领西夏全境。

    哪怕只有十万轻骑也行,他就能搅得整个西夏全境鸡犬不宁,使西夏的经济倒退到几十年前,使他们没有能力骚扰大郑,避免了被西夏杀进大郑境内的惨祸。

    最后,王铮甚至隐晦地特别声明,他可以不带兵,他就在上京待着也行。但必须让曹显和韩庚带兵对付西夏。

    他还说,他之所以举荐曹显和韩庚,没有任何私心,仅仅是因为,曹显和韩庚灵活运用游击战法,才能勉强应付,否则,换谁都会吃大亏。

    两封奏折,洋洋洒洒近万言,王铮午饭都是在书房吃的,直到天色将晚,他才算是终于完稿。

    仔细审查了两遍,虽然全是白话,也几乎全是简体字,但现在的大郑因为王铮的原因,白话和简体字已经非常流行,就连十分廉价的蘸水笔,都是随处就能买到。

    王铮觉得皇上绝对能看懂他的奏折,最起码能懂奏折里说的大概意思。他就封上火漆交给周强,令周强立马进宫,把奏折交给柴公公,由柴公公交给皇上御览。

    一般的大郑官员,奏折均是先由中书省审阅,重要的事才会交给皇上预览。

    可王铮不是一般的官员,他是大郑仅有的三个上柱国之一,还是最能打的那一个。

    凡是他的奏折,必是军国大事,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皇上郑成刚趴到他的某位妃子的身上,柴公公都可直接把王铮的奏折送给皇上,让他扔下已拉好架势的妃子爬起来观看。

    整个大郑有这种特权的,不超过五人,四个武职一个文臣。一个文臣是房相,四个武职是三位上柱国和老王爷。

    因为文官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扯嘴皮子的事儿,改天再办无关大局,可军国大事却不能耽搁。从这一点来说,皇上还比较英明。

    就在王铮写好奏折的时候,代虎代老将军的府邸,他正在陪前来做客的程霸谈话。

    “程将军,可曾听说王铮晌午在御书房里的话?”

    “听说了,王大将军为你我仗义直言,说你我督领松江卫之时,虽然守住了松州和江州,但那么一大片的国境毁于蒙辽之手,不怪你我。而是因为朝廷重文轻武,是松江卫的兵力太弱,是燕云十六州在蒙辽之手,导致北方无险可守。唉!能看透这些的,委实不多,能看透还能直言的,也唯有王大将军了。”

    程霸唏嘘感慨道。

    因为两人作为松江卫的提督和副督守土不力,致使大片国土沦丧,致使澶州被围,致使京师机岌岌可危。

    现今,朝廷命代老将军和程霸,在家反思自己的过失。这一段时间,两人虽人在上京,但家里门可罗雀,备受朝中大臣的冷落,心中的凄凉,自然只有自己知道。

    “唉!谁说不是呢?”

    代老将军也唉声叹道:“幸亏王将军顶住了压力,率兵北上,一路打到了松江卫,把蒙辽全部赶出了大郑境内。否则,你我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唉!军制的确是该变了,松江卫仅有十二万兵力,可只是边境一线,就有四个州六个县需要严加防护,后面还有那么多的城池,每一个城池才能分到多少人马驻守?怎么守?蒙辽大军压境,谁能全都守住?代老将军,程某不服。”

    “老夫也不服,可有什么办法。兵力少是其一,萧达凛太过奸猾是其二,可最主要的,就是王将军说的长城防线,没有天险可依靠,想守住那么大的区域,难。因此,王将军提议,明年开春就从松江卫出兵,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对此,程将军怎么看?”

    “我当然举双手赞成,···”

    程霸还没说完,就听堂房门帘外有人搭腔:“老夫也举双手赞成。”

    话声刚落,马闯掀开门帘走了进来:“是我不让门房通报,想听听你俩都说些啥,果然是松江卫的军事。”

    看见马闯,代老将军和程霸连忙起身,给马闯让座,三人中,代虎和马闯是上柱国,程霸是柱国,军衔低了一级,自然是坐在下首,端茶倒水的差事自然也是他干。

    和王铮的习惯一样,凡是议论军国之事,这些大将军们都不要任何人伺候。

    “呵!你也赞成收复燕云十六州?”代老将军笑着问马闯道。

    “那是当然,我虽然讨厌那小子,但也赞成他的想法。谁都能看的出来,没有太行山脉和长城防线的天险,我大郑的北部边境,就永远不会有安生的时候,像上次蒙辽突破边境,直达澶州的情况,就还会重演。”

    “是啊!可朝中···唉!那小子的身世是个谜,没人敢让他带那三十万大军呐!” 

    “代老将军,按道理说,他做了那么多对我大郑有益有利的事,不会再···”

    “道理归道理,也许皇上现在并不是在防着他,可朝中的大将,假如只有他一枝独秀,两战灭了哒突三族,一战再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话,谁还能制约他?你、我,还是马将军?”

    程霸无语了,马闯却喃喃说道。

    “那小子不仅是想收复那燕云十六州,他还想直捣西夏的黄龙府。大郑边境所有的异族,他想一扫光。嘿嘿!咱们几个老家伙,真是没法活了。”

    “哈!老夫听说,大郑边境所有的异族,唯一被他放在眼里的,不是强大的蒙辽,却是建国不久的西夏,为何?”

    代老将军在家反省,无权参与今晌午的军议,他只得向马闯打听。

    “这个···没人知道,那小子说的话没人信,他的心思也没人能猜的透。他只说西夏不动则已,动辄就会搅乱大郑的半壁江山,说的特别严重。并且,他还屡次特别强调,他说的,绝不是危言耸听,他强烈恳请皇上和房相,必须重视西夏。嘿嘿!老夫征战沙场四十年,现今还是陇西卫的提督,和西夏打的交道最多,我怎么就没看出西夏的厉害之处呢?”

    “强烈恳请?有多强烈?”

    王铮的举动让代老将军很意外,在他的印象里,王铮一直是云淡风轻的,什么事都没见他着过急,可是,这一次,他为了让皇上相信他的话,竟然都强烈恳请了,实在是大出他的意料。

    “有多强烈?嘿嘿!你们几个都是在外镇守厮杀,老夫在朝堂见到王铮的次数最多,却还是首次见到王铮如此的急切。”

    门帘一掀,又一个不速之客不请自来,是陈斌,皇上小时候的伴读,自小就和代老将军有通家之谊的老朋友。

    陈斌边走进来边继续说道。

    “老夫以为,王大将军仅仅因为看到了那一首蝶恋花,就从中想到了,西夏有一个了不得的能人,并且,那人的本事绝不在王大将军之下。他因为太担心国事,他不想让大郑失去半壁江山,他不想让我大郑的诸多将士,都因为轻视西夏,而很轻易地就失去性命,他不想让数千万的百姓们,都惨遭荼毒蹂躏。”

    “因此,王大将军怕了,他急了,他才会恳求皇上,恳求房相,恳求朝堂上所有的重臣,相信他说的话。他的怕,是为国为民,不是为了他个人的私利。”

    程霸不由问道:“仅凭一首词,又能看出什么?”

    “你看不出什么,我也看不出什么,所有人均是什么都没看出来。可王大将军就看出来了。他的所思所想,不是你我能及的。”

    “蝶恋花,···”

    马闯和代老将军,又默默背诵了一遍蝶恋花,琢磨半天之后得出结论,是一首好词,是一首艳词。但怎么琢磨都觉得,这首词一是和军事无关,二是做出这首词的人文才不错,但也仅此而已。

    

    

    

    


159章 聚会2



    “王大将军的所作所为,的确全都是为国为民,这一点毋庸置疑。王将军也做出了几篇惊世骇俗的词作。难道说,西夏的那一位,让王大将军颇为忌惮的人物,真是他的师弟?”

    代老将军猜测道。

    当初,王铮找不到别的可以说的过去的理由,就杜撰说,那位教过他的老道士,可能收了个关门弟子,就是西夏的那个能人。

    当初,这句话没人信,王铮的身世是个谜,他说他是洛阳人。可皇上让房相差点把洛阳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王铮的任何一个亲戚,更别说他生活过的痕迹了。

    因此,都认为王铮还是在忽悠人。

    “如果真是这样,那还真是不得不防啊!”程霸知道王铮特别能打,假如那人真是王铮的师弟的话,还是关门弟子,那就会比王铮还要可怕。

    “大家无需太过担忧,···”马闯喝了口茶汤后说道。

    “王将军的考虑虽有道理,蒙辽和西夏的确是不可不防,但也无需太过担忧。年后,朝廷只需去收复燕云十六州,陇西卫的战事,自有老夫与之周旋,···”

    “马督,切勿轻视西夏啊!”陈斌提醒道。

    “无妨,老夫虽无直捣黄龙府之能,但坚守陇西卫的城池不失,却还能做到。”

    代老将军和程霸面有惭色。

    上一次的蒙辽入境,整个松江卫的防地,仅剩几个坚城重镇没有被蒙辽大军攻破,其他的数十州县,全都毁于敌手。

    两人的一世英名,就毁于那一战之中了。

    陈斌听马闯的意思,还是不把西夏放在心上,只得再次提醒道。

    “马督可知王大将军所说的北宋之事?”

    “当然,陈将军何出此言?”

    “那么,马督可知,北宋也有一个被辽国大军连克数十州县,后来三面包围澶州,北宋的皇上同样是御驾亲征,却和辽国签了澶渊之盟的事?”

    “知道,如何?”

    “马督可曾听说,当初在澶州,王大将军一战既击毙敌军主帅萧达凛后,曾问皇上说,敌军假如求和怎么办?”

    “老夫听说过,当时连皇上带所有大臣,全都赞成蒙辽的求和,那又如何?”

    “因为皇上和所有大臣全都赞成蒙辽的求和,因此王大将军太是激愤,他认为澶渊之盟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所以他为了阻止澶渊之盟事件的发生,即亲率五万步卒和两万五千轻骑,硬抗蒙辽大军营里营外共计二十万人马。马督觉得,王铮不惧风险亲赴险地,却是为何?”

    “为何?”马闯愣了,代老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