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阳河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鹤阳河畔-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子吃了一碗稀粥,又穿上了那条不很得体的裤子,他就不再发抖了。北村仔妈十分感谢儒淇老爷全家对她们的这一恩德

梦终究是梦。对迁坟的事儒淇的心里时时在想着,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
早上,荇翠买菜回来,丢下菜篮子,就慌慌张张地闯进老爷的书房,对老爷说,“宗贤被日本人处决了。
“谁说的?”儒淇问。
“钱氏在地上打滚痛哭,很多人都在围看。”荇翠又说:“是今早凌晨枪决的,已派人去将尸首抬回来了。”
“不管哪个朝代,贩卖鸦片都是犯法的……这小子抽大烟,家产全被大烟烧毁掉了。当巡查兵后,仗着鬼子的权势,又胆大包天地贩卖大烟,这还了得……”
 
   第七章(5) '本章字数:1553 最新更新时间:2011…08…26 08:58:07。0'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日本投降了。环城公路不搞了,儒淇家的祖坟也不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了。鹤阳县维持会小楼上的红膏药旗降下来了,县政府会议楼上的那支旗杆上又升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
胜利的鞭炮声,像烈火爆竹,像两军激战。整个鹤阳县城沸腾着。陶儒淇那欢悦的心情实在是非笔墨所能形容。在他以往的人生历程中,有三件事使他最高兴。一件是他得知自已中了举人,那种高兴的程度,恐怕比《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时的高兴还要更胜一筹。另一件是他老年得子,六十岁那年他才有了个男孩天赐。如今,抗战胜利了,日本鬼子投降了,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最快乐。怎么不快乐呢?日本投降了,同胞们不再当亡国奴了,不再有人拿着利剑在他的脑袋上挥舞,不再会有人强迫将他家的风水宝地、祖坟搬迁……
这天,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但儒淇却穿上长衫、马褂,脚着软底布鞋,到关帝庙去上香。上香时,陶儒淇三跪九叩头之后,他双膝仍然跪在草蒲垫上,低着头,向神明喃喃低语。诉说自已对胜利的喜悦心情。另一方面是告慰各神灵及诸先人,我们胜利了,我们受东洋鬼子的欺压结束了,我们不当“顺民”了,我们不当亡国奴了……上完了香回到家来,他叫荇翠上街买半斤白酒,并准备一些菜肴。他要为抗日胜利而痛饮干杯。
陶家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平时家里吃饭总是男人先吃,男人吃饱走后,女人才能吃饭。这一天陶儒淇却打破了常规。他叫李氏和荇翠一起来吃饭。饭桌上,他举着杯叫李氏和荇翠也喝一些酒。李氏勉强把嘴唇在酒杯边沾了一下就放下了。荇翠不会喝酒,但高兴时勉强呷一两口是完全可以的。这次她却喝不下,听说日本投降了,又听那不断的爆竹声,她心中好像有一种预感,一种不祥的预感。因此,今天的胃口很不好,不但酒喝不下,饭也吃得很少。
晚上,荇翠心事重重地来到老爷的卧房。
她说:“日本投降了……”
“日本鬼子投降了,这是特大的喜事,所以我叫你买酒来喝。”儒淇兴奋的说:“当年我考中了举人,十分高兴。那年,你生了天赐,我也十分高兴,不过,这些高兴都比不上今天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让人振奋。”
“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就是投降了。”
“不过,我怕……我们的女儿来舅嫁给的那个……”
听到这里儒淇不说话了,他眨眨眼睛,想了一会儿说:“那个夏炎……他要走,要逃,我们可以不管。来舅嫁给他是不情愿的,是被迫的。他要是有什么事,我们的女儿就回家来。”
荇翠想了好'TXT小说下载:www。87book。com'久又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女人的老规矩。来舅已经有……”
“什么?”
“来舅已经有身孕了。”
“已经有……”
“有四个月了。”
陶儒淇仰靠在一张古老的太师椅上,闭着眼睛没有说话,荇翠坐在床上,好像要说什么,但又没说出来。在灯影下,她又看到老爷那张拉长了脸。老爷有一种习惯,每逢遇到世事的困扰时,他的脸总是拉得长长的。每看到这拉长的脸,荇翠心里就感到难过。这些年来,风风雨雨困扰老爷的事实在够多的了。他脸上的皱纹好像天天都在增多。唉,已过古稀之年了,要是好命的,有了儿子、娶了儿媳,生了孙子,这时该是坐享清福,安度晚年了。可现在,他却为着世事奔波,为生活发愁。儿子还小,不知道日后怎样……
荇翠想着,想着。眼眶里的泪珠,像断线的珍珠,簌簌地滚滚流满面。忽然,隐隐约约地传来女人的啼哭声。儒淇说:“已经是夜里,是谁还在伤心地哭泣。”
荇翠悄悄地擦干了脸上的泪水,侧耳倾听,是女人的哭声。哭声从旧屋那边飘来。荇翠从儒淇的卧房中出来,走进李氏的房间,李氏说:“人家鸣放鞭炮庆祝胜利,旧屋那边那个孤寡,却伤心悲啼。她说要是胜利早一天,她的儿子就不会死……”
原来是宗贤的母亲知道鬼子投降后,伤心地哭起来。她的儿子是在日本鬼子投降的前几天被日本人杀死的。要是日寇早几天投降,她的儿子就不至于被杀害。狠毒的鬼子,知道自已失败了,要投降了,匆匆地又杀害了宗贤等一批人。
 
   第八章(1) '本章字数:1770 最新更新时间:2011…08…26 15:02:58。0'
 
 陶儒浒在抗日后方,虽然什么官都不当,什么抗日事情都不干,但是,抗战胜利后,他却以功臣自居,从山里出来,坐享胜利果实。
陶儒浒吃东西跟一般人不一样。吃鸡,他一定要自己吃一只。直到他吃到打嗝时,剩下的才给家人。吃猪脚他也要吃整个的。吃时,他撩起衣袖,从腿的下桩抓着,一口一口咬剥。那种吃相实在不像个读过书的人,让人想起穴居野外的原始人在猎场上野餐的情景。他爱吃羊肉,还要吃到“全个羊”。在买来的羊肉中,除有羊肉外,还要有羊的内脏、头、脚、耳朵各一小块,这就是所谓的“全个羊”。卖羊肉的每遇到陶大公的家人来光顾,心中都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
他的房事也和一般人不同。他有两位夫人,要是他想要哪位夫人,晚饭时就通知换好干净的席子、被单、枕头。洗澡后要妆梳利落。房事时,妻子一定要将衣服全部脱光,一丝不挂。让那小山、丛林、幽谷显露无遗。他的衣服必须由夫人亲手解脱。然后才投入那任性、放纵、无度的性拼博。他说,这是西方式的性文明,这是人类反扑归真的一种高尚的享受。
儒浒的大夫人徐氏,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丈夫这西方式文明,总是不配合,或是抵制,故徐氏被打进“冷宫”。
抗战胜利后,陶儒浒又住进了阔别多年的自己的家,过着他那和一般人不相同的生活,享受着特色的西方文明。
鬼子投降以后,在维持会当官的一些人被抓了,一些人逃跑了。在维持会当兵棍的夏炎,大概不够格称为汉奸,暂时还没人来抓他,他和来舅就到岳父家来借宿。
夏炎住岳父家,脑子里还打着一个如意算盘。他认为岳父家是把大保护伞。因为岳父是陶家的族长,他的堂弟,儒浒的三儿子伟珲是县警察局局长。住在岳父的家里,谁人敢来警察局长的伯父家抓人,况且,自己仅是维持会中的一个无名小卒,排不上汉奸的罪名。即使有人眼不识泰山,大胆来陶府抓他,到了警局,三哥(伟珲)也会下令释放的……
不知道陶家家族中叔伯、弟兄、子侄之间的微妙关系,夏炎打这天真的算盘,并不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而来舅略知父亲在族中的处境,清楚父亲与儒浒的关系,但在这种情况下,不好把事情向夏炎挑明,加上自己已经怀孕,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夏炎在身边照料。另一方面,她认为以前的一些恩恩怨怨,时间长了,相信大家都会向前看的。从后方一出来,当警察局长的三哥,就曾来拜访过父亲……
荇翠一心只想到女儿来舅,夏炎的事她不想那么多。儒淇深知自己与下屋那边的关系不和睦,也估计到种种可能,但他总觉得,不管怎么样,事情都不会连累到他的女儿。至于这个未出生的外孙,不知道将会给自己的女儿带来怎样的麻烦……大家心里都各有想法,各有打算,但谁都没有说出来。就这样,听之任之。

终于一件意想不到的,但又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
已经过了中秋节了,天气还是热得发狂。街道两旁的树木像病了似的,叶子在枝上打着卷。水泥马路上泛着热腾腾的白光。人们从马路上走过,好像过火山似的,脚底冒着白烟。
一些铺店的檐墙边,用竹杆插着面国旗,国旗的色彩已褪了,看来这旗是庆祝抗战胜利时插上的,至今已有两三个月了,但店主只管营业赚钱,哪管那些没有报酬的事情?这就只得让旗子无精打采地呆在那里了。
警察局对面有间理发店,这理发店的房梁上,悬着一面用土布制作的长方形的大扇子。大热天,童工就把系在扇子上的那支绳子来回地拉动,长方形的扇子就徐徐扇来了风。来这里理发的顾客,坐在转椅上,披上白披布,就能感到阵阵凉爽。因为这个,这间理发店就比一般理发店的生意兴隆得多。一些落魄仕徒,潦倒文人,以及闲散市民,天天都爱来到这里海阔天空地侃着。侃腻了,会拉二胡的,善吹笛子的,就拉、就吹着。潦倒文人有时还即席吟唱打油诗,好不热闹。
吹吹拉拉到一段落后,敲更鼓的掉牙大伯好像新闻发言人似的发表新闻公报:“昨夜陶举人家发生抓人事件……”
这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店里的人们都被这新闻吸引过去了。连专心致志地在人头上舞弄刀剪的理发师也停手下来听他的报道。
“昨夜三更,有几名强汉破门闯进陶举人家,要抓那当维持会兵棍的夏炎。夏炎越墙逃遁,强汉就带走了陶举人的荇翠夫人和嫁给夏炎的那个女儿。来抓人的听说是儒浒家的家丁,又有人说是**。”
掉牙大伯又说:“人被抓到鹤阳河边日本人筑的一个炮楼里。五更时分母女俩就被毙死了。”他抽了一口烟后,又不慌不忙地说:“他们说抓不到汉奸就抓汉奸的老婆。母亲将女儿嫁与汉奸,母亲和女儿就一起抓去……这女子肚里还有一个尚未出世的胎儿。”
 
   第八章(2) '本章字数:2074 最新更新时间:2011…08…27 14:34:31。0'
 
 两天以后,事情的真相大白了,社会舆论哗然。主谋者是道貌岸然的假洋鬼子陶儒浒,杀死母女俩的凶手是儒浒的三公子、警察局长陶伟珲。老虎还不吃自己的同类,如虎(儒浒)却杀自己的亲人。
陶儒淇与儒浒两人一向不和。日寇铁蹄踏进鹤阳时,儒浒举家内迁,儒淇因种种原因,不能搬迁后方,儒浒骂儒淇白读了圣贤子曰,不爱国家,甘当亡国奴。因日军命令儒淇劝儒浒归顺皇军,翻译官从中作梗,要挟儒淇将女儿嫁给内弟夏炎。儒浒就骂儒淇将女儿嫁给汉奸……就这样,儒浒令其当警察局的三儿伟珲派人深夜闯进儒淇家抓夏炎,夏炎反应迅速,越墙遁逃,荇翠及其女儿来舅却被抓去。人抓走后,他们又想嫁祸于人,制造谣言,说夜里闯入儒淇家抓人的是**共产党。
周荇翠母女的尸体都抬了回来。在入殓前,李氏用柚水为她们洗净身上的血液,又为她们换上衣服。李氏给荇翠洗身时,发现子弹是从发髻间射入,从额头上射出。射入的弹洞像手指那么小,而子弹射出的地方,却如碗口那么大,看到这些,李氏泪水倾泻,泣不成声,细心的李氏,出于姐妹之间多年患难与共,相互照顾的深厚情谊,给荇翠清洗时格外细心。她还发现,荇翠的发髻间,整齐地一排插着七朵白玉兰花。其中两朵花仅存有花托插在发端,花瓣全没有了。可以肯定,银白芬香的花瓣被子弹击碎了……
荇翠母女被杀后,陶儒淇整天心烦意乱,无所事事。他呆在书房里,书看不进去,好像书柜里所有的书都在嘲笑他。曾经嗜书如命的儒淇,这时对书冷淡了。他一生深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阶能够登上仕途。他在书山中成长,读书他不曾偷懒,墨水委实喝得不少。然而,人却穷困潦倒,连自己的妻子女儿的生命都保不住,读这么多书有何用?夕阳从窗间向书房投进柔和的光。清风不时将案上的线装古籍翻着,陶儒淇心乱如麻,没有心情享受傍晚的闲适。他躺在靠椅上,怅怅地仰望门外蓝天上的飞云和卡在山坳间的落日。这时,李氏走了进来,给老爷递上一封信,说:“是香港寄来的挂号信。”说话时李氏脸带喜色。老爷近来心情不好,她希望这封香港来信能给老爷带来一些慰藉。
信是何曲从香港寄来的。已经六、七年了,这是儒淇第一次收到何曲的来信,开头信上这样写着:
“……自从离别老爷以后,我给老爷写了好多封信,但一直不接复函,估料去信没有收到。这一封信,我想定会收到,因为胜利了,邮路畅通了。”信中又说,当年老爷慷慨解囊,送助川资,并修写信函,嘱托朋友帮助。这种恩情,终生难忘,他又说,在广州,因战乱找不到老爷的朋友,就跟随人家潜渡香港……最后信中写道:“老爷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给您友人写的那封信,现在我还保存着,作为纪念。请替我问两位夫人的安,特别是荇翠夫人,在我离家出走时,怕我路上受寒,连夜给我送来一条毛衣。这些恩情,今后定会报答……”看完了信,陶儒淇的眼泪双双涌了出来。
艳纨怀孕了。她心中十分焦虑。她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去找丈夫伟珂,把黑帽子扣在丈夫头上。让他承认肚子里的胎儿是他们的。但伟珂现在何方?茫茫大地,何处寻找?怎么办?她只好找家翁儒浒了。
一天早上,陶儒浒在庭院里踱步,艳纨正在庭院那边晾晒衣服,她见四周没有人,就趋步走向儒浒 ,低声地说:“我有了,怎么办?”开始,他不明白她的意思,接着他就悟出来了。正要说什么,那边徐氏走了出来,艳纨马上转头晾衣服去了。
陶家庄笼罩在茫茫的夜幕之中。
房间里,艳纨面对桌上的孤灯痴痴疑想。忽然,一个高大的身影闪了进来。她见进来的是儒浒,马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怕她大声说话,用手掌伸过去把她嘴巴捂住,她使劲地用手推开,说:“我有了,我怀孕了,怎么办?”说着她就坐回椅子上,哭泣起来。他说:“刚刚上身,看不出来,别怕。过几天你回娘家去,跟你娘说,佣人阿狗仔勾引你,你怀孕了,叫你娘带你去找草药医生,帮你把胎儿打掉。要记住,说是阿狗仔,……”。最后他又特别补说一句:“要记住,说是阿狗仔引诱你的。”

自从艳纨“有了”以后,心情十分烦燥,思绪紊乱。她总想不通,为什么她会跟他,她的公公搞出如此的丑事。她对他既怨恨又惊恐,既好奇又无奈。虽然她知道播下种子,种子是要发芽的。但天地间侥幸的事情千千万万,为什么她却不能侥幸呢?她又想,人生青春有多久?怎能舍得青春虚度?
艳纨渐渐地在生理方面都有了反应,徐氏是过来人,一看到她的反应,即使是轻微的反应,她就很快地把以前她在夜里看到的、在房间里嗅到的联系了起来。
徐氏心中思量着:以前包得严严实实的事没人知晓,现在乳胀臂肥起来了,以后肚子天天要隆起,这怎么掩盖呢?想到这里,她又骂儒浒:畜牲啊畜牲,世间女人那么多,你不去勾引,你怎么勾引起自己的儿媳妇来呢?现在儿媳妇的肚子大了,怎么办?你老了要死去,我儿子还年纪轻轻的,这叫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