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家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最好的家长-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课外书的时候,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连一支铅笔也买不起;当我们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公园里玩耍的时候,你们却要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而在地里干各种农活……你们是和我们一样美丽的花朵,却不能尽情盛开;你们是和我们一样可爱的雏鹰,却不能展翅高飞。同在祖国的蓝天下,我们应该向你们伸出温暖的手!
  亲爱的山区小伙伴们,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我们应该心连着心,手拉着手,一同健康成长。我们要向你们献出一颗真诚的爱心,尽我们的力量帮助你们上学;我们更要学习你们不怕困难、勤奋好学的吃苦精神,把我们的学习搞得更好。让真情在我们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把我们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致以
  少先队员的敬礼!
  成都玉林小学四(一)班全体同学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七日


为远方的失学同龄人捐一份爱心


  2002年暑假的一天,女儿偶然看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一个特别节目,反映的是贵州山区一些女孩子不能读书的现状。她便表示要用自己的零花钱捐助一位贵州小妹妹上学,我当即表示支持,并给她说:“你这一举动很平常,但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农村小女孩的命运。关键是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通过贵州六盘水市妇联给女儿物色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女孩作为捐助对象,从此,每学期开学前,女儿便给远在贵州的小妹妹寄一笔钱去,帮助她完成学业。钱不多,但女儿随时因此牵挂着远方的小妹妹,心里多了一份责任感。
  有一次,她除了寄钱,还给小妹妹寄去了一些衣物和学习用品。那年年底,晴雁收到了小妹妹的来信,全文如下——
  爱我关心我的姐姐李晴雁:
  我是***,在八年前,妈妈病逝时我才两岁半,没想到去年父亲又因病去世了。从此我便和只比我大三岁的姐姐相依为命。父亲的去世,本来就很清贫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可怜的姐姐本该属于学校的,但由于家庭贫困她一天也没有走进教室,可现在体弱多病的她又要挑起一家之主的重担,她才十六岁呀!
  就在我面临失学之际,是政府是姐姐你帮助了我,让我能从(重)新走进舍不得离开的教室。在收到你的礼物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可那不争气的泪水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流。但是我知道光流泪是没有用的,我只要(有)用自己的努力来报答你们。
  姐姐,我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出来了,虽然不太好,但我还是想让你知道。其中思想品德61分,语文68分,数学88。5分,社会64分,自然60分,音乐75分,体育70分。今天我会加倍努力,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姐姐请放心吧!
  在此我真心地向姐姐说声:“谢谢你!”祝你一生幸福快乐!
  ***
  2002年12月14日
  女儿读了来信,马上给她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小**:
  你好!
  其实你不用感谢我,因为我不是无偿的帮助你,我帮你重返校园,是因为我相信你可以学得很好,能有美好的前景。所以说,我给你的是上学的机会,而你给我的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
  你说你怕没有人管你,怎么会呢?我不是在帮助你吗?你没有必要担心别人会对你怎么样,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比起同龄人来,已经很出色了。同龄人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你却懂得了什么叫“独立”;同龄人还在整天嬉戏,你却已经发誓要好好学习了。你非常优秀、出色。不要怕同学们骂你,你要主动和别人沟通、交流,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你应该学会相信别人,和别人成为好朋友,别总是以为别人会欺负你。你也学会忍让。也许现在你不会完全懂,但以后你会发现这几点,非常重要。
  这次除了这封信,我还给你寄了些东西,帽子是新的,玩具是苏州的一个朋友送的,我送给你,希望你能像马一样,一直向前!
  很高兴你能说“好好学习”,但记住你的确要取得好成绩,但不是为了报答我,我对你的帮助你不要当成一种“恩情”,只需当成一个姐姐对妹妹所做的事。如果你一定要报答我,那就常给我写信吧,比起看到你取得好成绩,我更愿意看到我的妹妹过得幸福,高兴。下次给我写信,就请直接寄到: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一(1)班李晴雁
  祝生活得幸福!新年快乐!
  爱你、关心你的姐姐李晴雁
  2002年12月20日
  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再也没有收到这位小妹妹的来信。但女儿依然坚持在每学期开学前给她寄去学习费用。一天早晨,她突然想到了贵州小妹妹,说:“算起来小**已经小学毕业了,不知道她读上初中没有!”
  我的建议:
  1。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只有善良能够给孩子带去终生的幸福。
  2。最好每天都问问放学回家的孩子:“你今天给别人做了什么?”
  3。给孩子买一本《爱的教育》和《做人的故事》,并和孩子一起读。
  4。告诉孩子,不要滥施爱心。
  5。让孩子坚持用自己的零花钱捐助一位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


从细节处尊重


  用尊重培养尊重
  尊重只能靠尊重来培养。就是说,只有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才能培养孩子对别人的尊重。家长对孩子真正的尊重,不应只是出于“爱”的情感,更应该出于一种民主的理念。
  尊重,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美德。
  独生子女时代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懂得尊重别人。因此,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尊重的前提是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在心灵深处确立平等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这种“平等”,这是我们教育的分内之事。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现代社会生活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还要使孩子了解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以及在法纪面前的一视同仁,懂得尊重、维护自身与他人权利的道理;努力使孩子具备尊重自己,同时又尊重他人,善于交往,善于与人合作,重视各种横向联系的生活态度。
  但是,关于“尊重”的教育,并不是要对孩子进行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生活化的教育”,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自身充满尊重的行为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1994年,我家安装了电话,我便叫女儿打电话,我对她说,拨通电话后,一定先要向对方说一句:“你好!”后来,她打电话果真非常有礼貌,外面有电话来,她总是说:“您好!请问您找谁?”好几次有朋友对我开玩笑说:“你家里好像有专门的话务员小姐!”
  直到现在,无论是谁,只要往我家里打电话,如果是女儿接听,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好!”
  拿起话筒先说“你好”,虽然只是个细节,但这涉及到良好的习惯——对人的尊重。
  每天晚上女儿入睡前,只要我和她妈妈还没有睡,她总会对我们说:“爸爸晚安!妈妈晚安!”
  这也是很多年的习惯了,一直保留到现在。
  这样的习惯还有许多。每次我帮女儿做了一件事,哪怕是一件非常小的事,诸如顺手为她递了一本书之类,她总会习惯性地说:“谢谢!”包括现在我每次开车送她去大学,她也会先说“谢谢爸爸”,然后再说:“爸爸再见!”
  我去四川大学看女儿,她领我参观新建的教学楼。当时是中午休息时间,教学楼里空荡荡的,女儿聊着聊着,我便禁不住大笑几声,女儿马上会“嘘——”的一声止住我的笑声:“爸爸,教室里还有同学在学习呢!”我仔细看了看,果真发现一些教室里坐着一两个苦读的学生。在女儿看来,哪怕有一个同学在学习,我们都不应该发出干扰的声响。
  还有一件小事非常让我感动——
  女儿读大学后,有时睡得比较晚,所以第二天起床也稍迟一些,但早起的同学常常无意之中发出剧烈的声响把女儿吵醒,女儿心里虽烦,但从来不埋怨同学。我对她说,你可以有礼貌地提醒同学小声一些嘛!但她不,因为她觉得自己睡懒觉,怎么能干涉早起勤奋的同学呢!有一天中午,她给妈妈打电话说她正无聊地在校园里瞎逛,妈妈问她为什么不回寝室午休,她说:“我去洗澡,回寝室时才发现钥匙忘记带了。”妈妈说:“这很简单,你敲门叫寝室里的同学帮你开门,不就行了吗?”女儿说:“不,那样会影响人家午休的!”就这样,为了不影响同寝室同学午休,她一个人在校园里逛了一个多小时。
  这是我2001年6月5日的日记(当时女儿还在读初二)——
  今天我和女儿一起逛街,路上她挽着我的手,滔滔不绝地给我说她班上的事。在她的心中,她的班集体非常可爱。她经常对我说:“爸爸,同学们都很喜欢我!我的人缘在班上是最好的!”我说:“那当然,因为你对别人真诚,别人对你自然就真诚!”
  我最得意的,绝不仅仅是女儿的美丽,也不仅仅是她现在成绩不错,而最主要的是,晴雁的善良真诚纯朴,这表现在行动上,便是对别人的尊重。我觉得,这才是她将来的立身之本!
  尽管她在班上年龄最小,但每次班上选举,无论是三好生还是班干部,她的票数不是第一便是第二。为什么她在同学们心中有如此威望呢?我说一件小事——
  有一次,她妈妈去学校开家长会,看见她的衣领没理好,便很自然很亲切地帮她理,这本是一个很普通的母女相处时的细节,但晴雁当时却不高兴妈妈这个动作,她把身子扭开了。后来,她妈妈自然很生气。回到家里,晴雁才解释说:“妈妈,刚才在我身边的同学,她的父母是离了婚的,她长期跟着爸爸,很少见到妈妈。你给我理衣领,她看见了会想到自己的妈妈,会很伤心的!”
  事情虽小,却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女儿对他人的尊重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
  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如果太“正统”太“老实”,孩子长大会“吃亏”。我却从来把对人的尊重,看得比学习成绩还重要。我认为:只有真善美能够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我愿我的女儿在走向成熟、拥有机智的同时永远保持一颗晶莹童心——哪怕她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尊重只能靠尊重来培养。就是说,只有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才能培养孩子对别人的尊重。家长对孩子真正的尊重,不应只是出于“爱”的情感,更应该出于一种民主的理念。
  是的,“民主的理念”!
  对他人尊重的小小细节,的确折射出一种民主精神。


请尊重孩子应有的自由权利


  在我看来,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态度)。对此,请允许我稍微谈点儿“理论”。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民主,通俗地说,这是一种管理国家的方式;但是,民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观点最早是杜威提出的。也许是受老师的影响,陶行知也曾指出:“民主的时代已经来到。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但春天已来,我们必须脱去棉衣,穿上春装。我们必须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
  这是对民主更为深刻的理解。将民主看做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即认为民主不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这种内在的修养体现于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相信人性的潜能;相信每个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家庭背景、经济水平,其天性中都蕴含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相信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是能够和睦相处能够真诚合作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着自由、平等、尊重、多元、宽容、妥协、协商、和平等观念浸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主和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民主的政治制度需要社会土壤,这“土壤”便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同样,民主的生活方式需要制度保障,这个保障制度便是民主的政治制度。
  那么,无论是作为政治制度,还是作为生活方式,“民主”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尊重”。其实,这并非是“我认为”,我不过是接受了许多杰出思想家的见解而已——
  爱因斯坦说:“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敬。”
  阿克顿:民主的实质,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权利一样尊重他人的权利”。
  由此引申到教育。如果说“民主政治”意味着“尊重”——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的话,那么“民主教育”的核心,仍然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尊重他人。
  再回到家庭教育。教会孩子尊重,就是培养一种民主素养和民主的生活方式,就是为未来的共和国培养真正的公民!
  再重复一遍我前面说过的意思,教会孩子尊重的前提,是教育者(家长和教师)本人对孩子有充分的尊重。那么,每一位教育者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否给予我的孩子以足够的尊重?
  比如,我们是否允许(在此基础上再谈“尊重”)孩子有自己自由的私人空间?
  很遗憾,我做过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孩子在许多本来属于私人空间的领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比如,我们许多孩子没有通信自由,因为孩子的书信总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干涉——以担心“孩子会分散学习精力”为由不准通信,扣压孩子信件甚至私拆孩子的信件!除此之外,在诸如课外阅读、听流行歌、安排自习内容、穿什么衣服等等方面,我们的教育现在是不是干涉得太多了而尊重孩子不够?我们能不能让学生也能拥有并尊重他们自己的私人空间?
  说来惭愧,我也有过不尊重女儿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把我的爱好强加于她。但我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便尽量尊重女儿各方面的自由权利。包括读什么书,唱什么歌,课余时间怎么安排,我会给女儿许多建议,但决不强迫。如果女儿的自由不被尊重甚至受到侵犯时,我还会尽力维护女儿的自由!
  2002年2月,我曾在《华西都市报》上发表过一篇《女儿长发祭》的教育随笔,为捍卫女儿的长发呐喊。缘由是这样的——
  从一出生开始,女儿的头发就浓密乌黑得让人羡慕。十四年来,她一直没有剪过短发,因为她的鹅蛋形脸根本就不适宜于短发。于是,辫子(双辫子或独辫子)就陪她度过了幼儿园和小学。进入初中,学校要求剪发,但因为她学舞蹈,而“剪发规定”对学舞蹈的孩子网开一面,所以她的秀发幸免于难。但是,再过半年,她即将读高中,我日渐恐慌。不是为她的升学考试,而是为她的长发——这次她的秀发绝对在劫难逃。
  对要求女生剪长发的规定,我是坚决反对的。在我看来,孩子的长发与品德是没有关系的,与校风更没有关系。强行规定女生剪长发,不仅仅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更是对孩子权利的侵犯。
  我的文章《女儿长发祭》发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