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愚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愚配-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侄。”
  梅兰花见状,忙抓了一把糖果给小女孩。
  这“拉盆”也是一种民俗。新婚之夜,要由一个未婚的小姑给新媳妇拿便盆。而且,便盆还不能离开地面,要在地上拉着走。一边拉还要一边说。也是图个先生儿子的口彩。
  王仕峰只有王灿菊一个妹妹,而且同一天出嫁。就让近当家的一个同辈小女孩担任了此职。王家少不了给小女孩买些东西。
  一切都办理完以后,人们推着搡着,把一身便装的王仕峰涌进屋来。
  王仕峰一身酒气。看来宴席上被灌了不少酒。他瞪着无神的大眼睛,直直地看了看梅兰花。眼神有些迷茫,仿佛对这个年轻漂亮的女性留在自己房间有些不解。
  “阿峰!”梅兰花走近他,深情地喊了一声。经过漫长思念和孤独寻找,愿望终于实现了,梅兰花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早已忘记了残酷的现实。
  “嘿嘿!”王世峰咧嘴一笑,呆傻又回到脸上。
  梅兰花的思维回到现实中。也笑笑说:“阿峰,不怕!会慢慢好起来的。”
  这句话,梅兰花像是对王仕峰说,又像是安慰自己。说着,上前给他宽衣解带。
  长衫脱下后,王仕峰爬上床,一头倒在里边的枕头上。不一会儿,就打起呼噜来。
  “难道他连人道也不懂?”梅兰花心想。虽然早就有思想准备,事到临头还是有些怅惘。
  见他打呼噜,梅兰花也爬上床。搬着王仕峰的脑袋给他放正,呼噜声立时小了很多。
  王仕峰的睡姿很安静。除了顺着嘴角留下来的一道垂涎透露着些许呆傻外,整个睡相看上去很优美。梅兰花心里一热:这睡相,这垂涎,前世的她守护了多半年,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所不同的事,前世的这个睡相是个植物人……前世的她,为了唤醒这张睡相,她跟老中医学会了头部按摩。每日无数次地在神庭、上星、百会、天冲、风池等**位进行醒神按摩;还用双手对点揉摩法帮其开窍益聪……
  想到这里,她情不自禁地把手伸向睡眠中的王仕峰,在他头上的**位上按摩起来。
  前世的王仕峰后脑勺上有一个凹陷处。是在公园里被歹徒打的致残的烙印。每次按摩到那里时,她的心就无比愧疚。然而,越愧疚越愿去抚摸。
  现在,面对这张熟悉的睡相,她的手情不自禁地慢慢伸向那个让她十分敏感的部位。
  梅兰花的手刚一触到那个部位,还未摸出平凹,王仕峰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瞪着惊恐的眼睛,声嘶力竭地喊道:“阿花,快去叫三哥!”喊完,又没事似地倒头打起呼噜来。
  梅兰花惊呆了:这不就是前世王仕峰在公园里喊的、也是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句话吗?现在这个王仕峰在新婚之夜、同时也是第一次单独相处的时刻喊出来,这决不是巧合!而且,他喊这句话的表情,急切而恐惧,声音清晰而洪亮,一点也没有呆傻之人的含含混混。
  这不是穿越过来的王仕峰又是谁?这是神灵在暗中相助,来告诉自己这个事实!梅兰花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顾不得夜深人静新婚之夜有人听房,趴在王仕峰身上“呜呜”哭了起来。

 



第三卷 风雨王家 第一章 “大脚尼姑” 字数:3268
  俗话说,纸里抱不住火!梅兰花替甄艳茹上轿的事,一进门就被有心计的丑女人——王仕峰的母亲看出破绽:她首先注意到甄家送闺女的女人只有一个而不是俩,而且还是个女孩子!这很不符合当地的习俗。一般来说,闺女出嫁,娘家都要选两个稳重老成的媳妇相送。就是本家没有,街坊邻居也能拆兑。总不能让个没过门的孩子来?再仔细一瞅,发现这个女孩眉眼里很像昨天陪“算卦先生”的那个书童。
  丑女人心里存疑。但这是自家过喜事的日子,亲戚朋友都来了,也只能顾全大局把事按部就班地办下去。再说,这桩婚事本来就磕磕绊绊,只要花轿能把媳妇抬了来,就是最大的喜庆。也就没有声张。
  梅家道喜的来了以后,一切都真相大白。丑女人虽然有些为女儿惋惜,但娶回来的是傻儿子的娃娃亲——远近闻名的“才女”梅兰花,而且还是自己愿意送上门的,自是欣慰。和丈夫王长道一起,高高兴兴地迎来送往,亲戚邻居们谁也没有看出这其中的变化。
  梅兰花更是一无所知地被婆婆接受了。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提及此事。
  书中暗表:这个丑女人可不是一般人的胸怀。
  丑女人姓施,名祥芸。名子虽然起得很好听,人却长得奇丑。关于她和王长道的婚事,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哩。
  据说,施祥芸小时生天花,人病得不行了。她母亲为了让她活命,就到庙里许愿说,如果她的病好了,就让她出家当尼姑。
  许愿回来不久,施祥芸的病果然好了。于是,她母亲就把她送到姑子庙里削发为尼。
  施祥芸长大后,脸上的麻子坑套着坑,有铜钱大;桃形脸,两个上门牙露出唇外半寸多;黑大三粗的个子,一双大脚足有一尺二寸长。人们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大脚尼姑”。
  “大脚尼姑”在庙里耐不住寂寞,经常上家走动,央求她母亲让她还俗。
  她母亲说;“你长得这么丑,又落了个这么不中听的外号,寻个什么样的婆家呀?”
  “大脚尼姑”说:“娘。你没听人说嘛。‘人有奇丑。必有厚福’。三国时地诸葛亮。媳妇就很丑。不是一样当上了宰相夫人了吗?说不定我将来还能享上大富大贵呢。”
  她母亲笑了笑。怕说得太直了让女儿伤心。就哄她说:“等有了合适地人家。你再还俗。”
  有一天。“大脚尼姑”又回家看母亲。她母亲说:“你在家给我看着门子。我去走个亲戚。”不承想过半晌忽然下起大雨。她母亲被截在了亲戚家。
  “大脚尼姑”一个人在家里。看看天晚了。就披块雨布到大门口来关门。见门洞里蹲着一个年轻书生。问明原因。就把他让到北屋。做了晚饭给他吃。然后送他到西厢房住下。
  这个在大门洞里避雨地书生。就是贾鸣村地王长道。
  王家家境富裕。王长道又是家中老幺儿。乳名小九。由于从小受父母兄姐地宠爱。自幼养成了任性地性格。学习虽然一向不怎么地。受家庭地影响。求取功名这条路还是要走地。
  这年京城大考,王长道打点行李上了路。出门时,天气好好的,到了过晌,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就到一家的大门洞里来避雨。
  大雨下了一下午,晚上还没停的意思。见有人来关门,说明原因,就跟进屋里。
  灯影下,王长道偷眼看了看那个尼姑,不觉一怔。心里暗暗想道:“天下竟有如此丑陋的女人!”见家里又只有这么一个尼姑,很觉局促,只吃了几口饭,就在“大脚尼姑”的指点下去西厢房睡觉去了。
  第二天雨停了,王长道抬脚就要走。“大脚尼姑”不愿意了,拉下脸来嗔道:“看你是个读书知理儿的人,俺才留你宿了一宿儿。你就这么大清白日地出俺家大门,叫俺落个什么名声啊?”
  王长道一想:确也是。我俩虽然坚守了“男女授受不亲”,可像这样一个尼姑一个小伙子的住在一个院儿里,又没有第三个人作证,叫人如何说得清楚?她人虽然长得丑,心却善良。否则,这一晚上自己还不知到哪里去呢?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我何不和她定下终身,也不辜负人家留宿之情。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脚尼姑”。
  “大脚尼姑”自是愿意,就羞羞答答地点了头,高高兴兴送王长道上了路。
  王长道紧走几日,到了考场。三场下来,连个名次也没排上。自此,把个考官的念头也就打消了。
  回到家后,把在路上避雨订亲的事对父亲王老爷子说了。王老爷子听说女的是个尼姑,人又很丑,一百个不愿意。架不住王长道软磨硬抗,把历史上所有丑女人有福的事例搬出来说服父亲。王老爷子见他矢志不改,就对他说:“你既然把她说得这么有福,就把你们的新房定在咱家的那处老闲宅上。行,你们就结婚;不行,说明她没这个福分。我王家不承认这门亲事!”
  王老爷子说得这处闲宅,是王家的一处祖传老宅。很不净面,每到夜深人静那里就闹鬼。多年了没人居住。王老爷子曾请风水先生来看过。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处宝宅!福小的人住进去镇不住,所以闹鬼。福大的人住进去了,还能福上加福,子孙后代升官进爵呢!”
  王老爷子生有六男三女,三个女儿早晚出嫁是人家的人,不算在内。六个儿子他打算都让他们住进去试试,看谁的福大就给谁。
  大儿子结婚后,一来遵照大人的吩咐,二呢也想试试自己的福分,小两口硬着头皮住了进去。睡到半夜,就听庭院里传来人的喊叫声、鼓乐声、敲锣声和唢呐声。声音由小到大,越来越响。一个声音说:“怎么这里有生人味儿啊?”另一个声音说:“走,到屋里看看,把他们捆起来带走。”
  吓得老大两口子赶紧跑回家去了。再也不敢踏进老宅半步。
  老二胆儿小,又有大哥的经历,说什么也不愿去试。架不住父亲的念叨,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睡到半夜,听到了同样的声音。吓得屁滚尿流,跑回去就病了。差一点儿要了小命。
  有了这次教训,老三、老四、老五结婚后,王父只是建议,并不硬逼,去不去由自己。仨人知晓自己没那个胆,也就作罢。
  王老爷子这时提出这件事,一是想依此来要挟恐吓王长道,让其打消娶尼姑的念头;二来呢,一旦小儿子执迷不悟把丑尼姑娶回家,也想试探试探丑尼姑的福分。万一应了那句“人有奇丑,必有后福”的俗语,宝宅得以发挥利用,岂不是王家的幸事!
  这时,王长道和“大脚尼姑”已经偷偷地来往起来。当他把父亲的打算说给“大脚尼姑”时,“大脚尼姑”不无幽默地说:“怕什么,自古神鬼怕恶人。像我这样的,妖魔鬼怪早躲到一边去了”。见王长道有些犹豫,又说:“反正你父亲是想试探我。不如这样吧:回去你拾掇拾掇,明天晚上我就和你住进那个老宅里去,看看镇住镇不住?也好消除你父亲的顾虑,心甘情愿地为我们办理婚事。”
  王长道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就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晚上,王长道和“大脚尼姑”住进那所“闹鬼”的祖传老宅。二人睡到半夜,和老大一样,也同样听见人的喊叫声、鼓乐声、敲锣声和唢呐吹奏声。二人静静地听着,不动也不跑。听见一个声音说:“怎么这里有生人味儿啊?”另一个声音说:“别言声儿,好像有状元的父母在这里。”头一个声音又说:“不见得吧!怎么我一点儿也感觉不出来?”第二个声音接着说:“未来的。时间还长着呢!不过,状元母亲的福很大,镇得我不好受”。头一个声音说:“既然这样,咱们就别闹腾了”。第二个声音说:“好!咱们马上回去”。然后,什么也听不见了。
  王长道和“大脚尼姑”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了一夜。
  当王长道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对王老爷子一说,王老爷子认定“大脚尼姑”是个有福的“贵人”,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选定良辰吉日给他们成了大礼。

 



第三卷 风雨王家 第二章 王家坟和三仓口的传说 字数:3307
  在很早以前,王家在乌由县是赫赫有名的大户。出过道台、知府、知州,最小的是个知县。王家也由当初的一户发展成了现在的几十户人家,占了吴瓷屯多半截村子。而王姓的祖宗,却是一个给姥爷过继的外孙。
  王家的祖坟筑在了八里以外的蔡仓口、吴仓口、赵仓口三个村子中间。从地理位置上看,三个村庄成“品”字形坐落。蔡仓口在上,吴仓口在左,赵仓口在右。王家的坟场地势很高,坟头都高出了蔡仓口村中居民的房顶。坟场也很大,总占地一百亩。坟场周围有九条道,人称“九龙口”。坟场南面修了条五马并行的大道,直通乌由县城。道两旁立有镇道碑,气势相当宏伟。
  那么,为什么吴瓷屯王家的坟筑在了八里以外的三个舱口中间呢?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哩。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吴瓷屯有个做珠宝生意的人,很是有钱。只是天不随人愿,生的孩子一个带把的也没有。只好过继了女儿的儿子名叫王升的来继承香火。
  王升在姥爷的调教下,把珠宝生意经营得很红火,也赚了不少钱。只因买卖起了内讼,携妻子儿女珍珠宝石回姥爷家当了一个富户。年逾古稀后。谢绝世事,家中一应诸事都由长子王权管理。
  一天,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远方相面先生摇着铜铃来到了吴瓷屯村,王权便让其给自己相了一面。
  风水先生把王家的前因后果处世为人说了个天花烂漫,入木三分。王权心里高兴,就留他在家吃饭。谈话间,王权流露出想请人看阴阳宅风水,为父亲王升百年后另立坟地的意愿。相面的一拍手笑道:“这回你算问着了。我本来就是个风水先生,只因看风水不如相面好招揽生意,才又学了这个,现在是让相面相面让看风水看风水,相面看风水两不误。”
  王权心里高兴,便领着风水先生在自家宅院里转了起来。让他给看宅子风水。风水先生围着王权家的宅院转了一圈,说:“你家老爷子的福份不小,阳宅风水也不错。只可惜根基太浅,蔭护了儿子,蔭护不了孙子。”
  王权忙问道:“何为根基?怎样才能加深?”
  那风水先生说:“所谓根基,就是阴宅。这阴阳宅就好比一棵树,阴为根,阳为身,根深杆壮才能枝繁叶茂啊。”
  王权见说,就让他给选坟茔地。王权领着风水先生在村周围的地里转了一遍,没有发现风水宝地。就又把范围扩大到附近的邻村。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地转了一个大圈,最后停在了八里以外的三个仓口中间。
  风水先生手捋八字胡。沉思了片刻说:“恕老朽直言。这风水宝地倒是有了。只是。我这风水看到此地。也就看绝了。你地坟地一立起来。我这双眼就瞎。”
  “难道就没有个两全其美地办法了?”
  “二者只能取其一!”
  王权沉思了一会儿。对风水先生说:“但请先生选择。如果先生舍双目保住我家世世荣华富贵。我保管先生子孙后代有饭吃。有衣穿。”
  那风水先生家中很穷。为生活所迫才离乡背井出来看风水地。见王权慷慨许诺。心中暗想:“这块风水宝地。也只有他王家占了。才能成其为宝地!这也是天意。我已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赔上一双眼睛换得儿孙们地温饱。值得!”于是。就对王权说:“咱脚下站地这块地。就是块风水宝地!”
  王权见说。疑惑不解地问道:“宝在哪里?还请先生指教一二。”
  “这里地势高,能採四面八方的风水,这是一宝;这块地在三个仓口的中间,三口加一王,辈辈坐中堂。在这里立了坟,不但能保住你家的富贵,还能保你王家辈辈出一个坐大官的。”
  王权听了,不免心动。但又忧愁地说道:“吴瓷屯离此七、八里,怎么能把坟立到这里呢?”
  那风水先生笑笑说:“这有何难,只要你肯花银子,还愁地弄不到手?”于是,如此这般地对王权一说,把个王权说的眉开眼笑,乐不可支!
  自那日后,王权逢四排九,必到大平镇去赶集。大平镇距离吴瓷屯七、八里地,是方圆二十来里最大的集市。
  到了集上,王权不买不卖,整日坐在茶馆里闲扯。碰上蔡仓口的人更是格外地亲热。一来二往,和蔡仓口一个叫蔡小小的人交上了朋友。
  蔡小小家境贫寒,做些贩卖青菜的小本买卖。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