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古代田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带着古代田庄-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爸满脸红光,说:“是这样的。刚才杨经理打电话来说,那鱼不错,问我们还有不有,什么价格,有多少他们要多少。”

“太好了!我就说嘛,他们肯定喜欢的,只要尝过了,肯定都会喜欢的。”夏桑子也高兴起来。

“别光顾了高兴了,说个价格吧,他们在问价格,我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想想看,多少合适。”夏爸稍微冷静下来。

夏桑子说:“是呢,出个什么价呢?这鱼是这世上没有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而且味道好极了,一股罕见的稻香味,产量也不是很大,卖低了肯定不划算。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贱卖了。”

“就是,那些商人好狡猾的,他们卖给客人一定会卖高价,我们卖低了便显不出这鱼的珍贵来,而且大部分都让他们赚了,心里怪不舒服的呢。”没想到夏妈也考虑得怪周到的。

“你俩说的是。”夏爸深思熟虑了一下,说道,“我考虑的是,这鱼是现在市场上绝对买不到的,吃了对人的身体又有好处,反正现在有钱人也多,他们也不在乎多花一点钱在饮食上面,我们干脆卖高点,看看他们的态度,如果不行的话再降降价,因为我感觉到这鱼一定会有人喜欢吃的。”

夏桑子表示赞同,说:“老爸说的是,你如果卖得越高,便越有人来吃,那些有钱人,有时候吃的不是东西,纯粹吃的是感觉,吃的是排场。价钱低了没有感觉,价钱越高吃得越高兴。而且,一般普通老百姓也不会跑到大酒店里去天天大吃大喝的,卖高点全当是我们劫富济贫了。”

“好,那就定了,说,多少钱?”夏爸下了决心。

“我听一个同事讲过,现在那种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一般都是卖两千多块钱一斤,我们这种鱼比养殖的娃娃鱼也差不了哪里去,甚至更好,干脆,我们也卖两千块钱一斤算了,他要就要,不要我们再找另外一家饭店降点价卖。”夏桑子说道。

“对,就卖两千块钱一斤,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嘛,这种鱼,比娃娃鱼稀罕多了,我看两千块钱一斤一点儿也不高。”夏妈也附和。

价钱定了。夏爸马上将电话拨了回去。为了让夏桑子母女俩也听到,将电话开到了免提状态。

“喂,是杨经理啊,我是老夏。”夏爸尽量平静。

“哦,老夏啊,我一直在等你的电话呢。上午那鱼啥价钱?我准备长期在你那儿进这种鱼。”

“是这样的,我们这种鱼很不好养,产量也低,管理花的功夫也大,投入也大,一口价,两千块钱一斤。”夏爸看样子还很有做生意的天赐,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说得头头是道。

“啥?你们抢人哟。这么贵啊!肯定不行,太贵了,能不能少点儿?”那边一惊一乍的。不过夏桑子早料到了,肯定会有这种反应,不然,就不叫商人了,也做不到经理的位置上去了。同时,暗暗担心夏爸的反应,如果为了这点就赶紧降价的话,那主动权就全部掌握在人家的手里了。

“价钱没有少的。我这是一口价。你不要的话另外一家会要,反正这鱼产量低得很,两家我可能也供不过来。”夏爸不愧是夏爸,没有出现夏桑子担心的事情。

夏桑子听了,对老爸伸了个大拇指出去,鼓励他说得好。

“那好,我等会儿再打给你。”杨经理挂了电话。

夏桑子说:“稳住,不能少价,你没听出他的意思吗?如果他觉得这价高得太离谱,根本不会再花时间和你讲什么价钱,如果他们不觉得这种鱼好,经济价值高,他们也不会一直等你的电话,从他的口气里,我听出来了,他们喜欢这种鱼,一会儿准还有戏的。”

夏桑子信心满满。

夏妈却有些失望:“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得太高了点儿?要不,降点价?”

“老太婆,没见识,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年月,很多人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好东西,咱这东西好,你怕啥嘛。”夏爸安慰夏妈道。

果然,话刚说完,杨经理的电话就打来了。看样子,刚才是商量去了。

“老夏,那就说定了哈,两千块钱一斤,但我有个条件,这鱼只准卖给我一家。价钱我不会少了你的,也一直不会降价,你看怎么样?不然就算了。”

后面的一句‘不然就算了’一下子泄露出了天机,越说这句话便越是算不了,看样子,这价钱出得不亏!

“杨经理果然痛快,那就这样说定了,我这鱼只卖给你一家!你绝对不会在其他酒店里吃到这种鱼的!如果发现,就算是我违约了!”

夏爸也是振振有词,胸脯拍得山响。

夏桑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将两个手指头伸出去,给夏爸比了个手势。

看来父女俩心意相通,夏爸一下子明白过来,在电话里给杨经理说:“我也有个条件,正常情况下,一天只能供应两条稻鱼。你如果要得太多,我确实做不到。”

电话那边沉吟了一下,感觉咬了咬牙,说:“好,两条就两条!两条不能再少了啊,不然到时候我不好给客人交待的。从明天起,你每天给我供应两条鱼来。那就这样,我挂了哈。”

“好,没问题,再见!”夏爸也挂了电话。

“为什么只是两条啊,为什么不能多卖一点呢?”夏妈有些想不通,“两条鱼就有一斤多,两千多块钱,四条就有两斤多,四千块钱……”

“唉,老妈,凡事得有节制。这种鱼产量本来就不大,还有啊,送得越少,越见得鱼的珍贵,送多了就不值钱了。你知道茅台酒为啥能卖那么贵吗?就是因为那酒做起来不容易,产量极低,结果呢?想买茅台酒,想喝茅台酒的人还多得不得了。况且,我又不是专门一天做生意的,我还有工作,还有很多的事,每次最多从空间里带几条出来,有时候有事还不一定能够进去呢。”

“桑子说得对,越神秘越有价值,就两条,钱也赚了,人还轻松,酒店还高看咱,因为他需要我们。”夏爸老辣,看世事总是能够看得清楚。这让夏桑子很是佩服。

事情商量妥当,一家人各忙各的,此事算是告了一个段落。只是他们不知道,上午发生在酒店里发生的事情:

那不屑于做稻鱼的厨师遵照杨经理的嘱咐将鱼做了一条出来后,将杨经理叫过来尝了一下。

杨经理开始也没太在意,一般的鱼再好能好到哪里去?

漫不经心地将细嫩又清香的鱼肉夹了一点喂到口里,抿了一下,突然像被蛇咬了一下样大叫道:

“天啦!这是什么鱼?这么好吃!”

照网络上的话来说,杨经理几乎要“内牛满面”了!

谢谢亲的订阅,每天两章!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六章 姑姑有请之梦回青龙

第一百二十六章 姑姑有请之梦回青龙

又是新的一周,看书的亲们快乐!今天第一更准时送上。

胖胖的大厨师被杨经理的恐怖样子吓了一跳,赶紧拿起筷子来尝了一口,吃罢,同样是惊喜不已:

“我做过的吃过的鱼也不下百种了,从未见过这种鱼呢!鱼本是荤菜,但我分明在里面吃出了素菜的味道!特别是那股子久久都不散去的稻子的清香味,简直是妙不可言啊!”

“好吃!”

“太好吃了!”

……

“叫什么名字?这鱼!”

“听说叫稻鱼。”

“这名字,真是名符其实啊……稻鱼,稻鱼……”

厨房里还剩一条,杨经理精神大振,马上叫大厨师将那条稻鱼也精心烹调出来,激动地打电话给一个有钱的老食客,说有美味,叫赶紧过来尝尝新。

老食客一听有美味,一分钟都等不得了,快速开车赶过来,吃了几口,激动得热泪盈眶:“这鱼吃着好亲切啊,我在里面吃出了老家的味道……魂牵梦萦的老家的味道啊……杨经理,多少钱一份?”

“有点贵,三千块呢。”杨经理心里没底,看着老食客,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这鱼,三千块吃得值!还有吗?”

杨经理虽然激动,却永远知道怎么做生意,永远知道怎样调足食客的胃口,脸色马上一变,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今天没有了,要事先预订才能吃得到呢。”

“那我明天就再订一份,我要叫几个朋友过来吃!”

听了这话,杨经理也想内牛满面,但是他强忍住了。

如果夏桑子和父母知道这些经过,一定会后悔自己价钱要低了!

当然,也再不会为自己要了两千块一斤而感到不好意思了。

夏桑子越来越忙。

不但要上课,管理学生,见缝插针地写博客,留言,写文章,还要到空间里去照顾伯鱼,同时,顺带着将玫瑰花和稻鱼带出来卖。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伯鱼的病渐渐好了,也不再咳嗽,这是让夏桑子觉得最高兴的事情。

虽然事情多,忙得脚跟儿不沾地,但是夏桑子心里很充实,很快活,不但没有觉得累,相反觉得精神焕发,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样。

以前在老家学校上课的时候,比这闲多了,但是人还老打不起精神来,现在忙成这样,却越活越精神。老爸看在眼里,十分高兴,嘴里却说夏桑子是驴驼型,驼重不驼轻,夏桑子细想一下觉得自己差不多是那么一回事。

管他的,忙死了总比闲死了强。夏桑子想。

过了几天,姑姑打电话来,说姑父的侄子要娶媳妇,委托她请一下夏桑子一家,让他们星期六的时候去吃酒。

夏桑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起这事来。

夏爸说:“怎么办?人家请都请了,肯定还是要去去才行的。亲戚之间,久不走动便生疏了,我看还是要抽个人去一下。但是这几天装修房子正在紧要时候,不能走人的,我看我是去不了了。”

“我要是走了,花店怎么办?关几天门吗?我也走不了。怎么办啊。”夏妈也觉得为难。

夏桑子想了想说:“既然你们都走不了,干脆我去得了。我年轻,路上受得颠簸。你们年纪大了,我还不放心你们去呢。再说,我有好多年没有到姑姑家去过了,这次正好去去,看看姑姑也好。”

夏爸夏妈商量了一下,表示赞同。

夏妈说:“也对,你姑姑年纪大了,她一个人在家里过得寂寞,桑子正好去陪一晚上,你姑姑最是喜欢你了,你去了她一定会高兴的。”

“哦,对了,走的时候别忘了给你姑姑拿点钱,她一个农村妇女,除了种点地,没有什么收入,零用钱都有些紧,我们现在好过了,不能忘了你姑姑。”

夏爸说完,看了夏妈一眼,那意思是说:我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作了这样的决定,你不会怪我吧。

“行,你姑姑是个好人,那几年我们困难的时候还到她们家背过好几次粮食吃呢。”夏妈看来也是通情达礼。

夏桑子的姑父前几年得病去世了,一个儿子娶了妻,现在在外打工。一个女儿也嫁了人,因嫁得远,很少回娘家,家里现在就只剩下了姑姑一人。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星期六之前,夏桑子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星期六一大早,就到汽车站坐早上第一班车,争取赶上酒席。农村一般十一点半开席,去晚了不好。

一路还顺利。

下了车,过了宽阔的青龙河,走了一段路到了山脚下,再往上爬一阵子,就是姑姑家了。姑父的侄子家离姑姑家不远,只隔着几条田梗,一眼便可看得到。

爬到半坡,有些热,夏桑子将外衣脱了,回头看看那条逶迤而去的青龙河,许多往事浮现在脑海里,不由感慨万千。

以前每年暑假的时候,夏桑子一般都会在姑姑家度过。七、八月的时候,雨季来了。瓢泼大雨不喘气地下了几天几夜,青龙河里的水由清变浊,由小变大,由温柔变成粗暴。等雨稍微一停,撑着伞跑到半坡上一看,呀!洪水涨起来啦!全村人的节日到啦!

涨洪水的几天里,村子里的大人们可以不去上山,可以不去照看庄稼。有工作的可以不去上班,因为上班的地方在河的那边,谁都过不去了,索性放下心来呆在家里休息几天。干点什么呢?那还用说,去弄鱼呀!这个“弄”字,意思可多着呢:抓、网、捕、钓、捞、捉。总之,你有什么工具都可以拿出来用,你喜欢怎样都可以。

男人们拿出家里已积满灰尘的一种叫作“筝”的渔具;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挽了裤脚,下了山就向河边走去。那些十几岁的男孩子,平日里就做好了准备。他们大多都有几根钓鱼杆。这些钓鱼杆用斑竹做杆,又到镇上去买了钓鱼线和鱼

钩,绑在鱼杆上,做得又结实又精细。

出发前到房前屋后黑黝黝的土里去挖了许多的蚯蚓,装在一个空罐头瓶子里。做鱼饵的蚯蚓要不粗不细,浑身通红的那种,活蹦乱跳,鱼儿爱吃。末了,还不忘了在家里找根

旧铁丝;拉直了;把一端弄弯;做成穿鱼的串。

河里的鱼可真多呀!那些搬筝的男人,刚把筝下到水里,便要往上拉。筝很沉,脚站稳了,身子使劲地向后倾,筝刚离了水面,就看见各种大大小小的鱼在里面跳,挣扎着想要出去。筝的中间有一个兜,最后鱼都掉进兜里了,再也出不来了。那搬筝的人,不慌不忙地往拴在腰间的笆篓里装鱼,专拣那些大的装,小鱼小虾没看在眼里。大鱼拣完了,把网轻轻地一抖,寻些小鱼小虾便全部掉进了水里。不过一会,笆篓里就满了。忙唤了自己的儿子孙子来,把鱼倒进他们手

中的脸盆里,让他们端回家再来。

那些有鱼杆的男孩子最神气,在岸边水缓处一字排开,将鱼钩全部下到水里,很快,鱼线就轻轻地抖动了几下,这一切都逃不出他们的眼睛,赶紧上前,拿起钩鱼杆,往上一拉,再往身后的草地上一甩,就看到上钩的鱼儿在草丛里蹦来蹦去了。放下鱼杆,小心地捏住鱼头,从鱼嘴里把鱼钩鱼饵取出来,将鱼穿在事先准备好的鱼串上,放在水里。鱼串的一头用石头压住,免得鱼被水冲走了。他们通常在每根鱼线上都绑两到三个鱼钩,鱼儿多,差不多每次每个钩上都会有鱼。有的鱼儿大约还没把鱼钩咬牢,出水的一瞬间,掉了下去,惹得岸上一片的惋惜声。取鱼是一个小心的活儿,稍不注意,那上钩的黄辣丁的尖刺就要刺进你的手指里,一会儿就火辣辣地疼,严重的还要肿起来,让你恨不得把那根手指头扔掉。钓的最多的是黄辣丁和筢脑壳。那筢脑壳的身子灰黑灰黑的,脑袋扁扁的,和黄辣丁差不多大,但肉质极为鲜美细嫩,比黄辣丁更胜一筹。有时,他们也钓起来一个尺把长的鲤鱼来,银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招来同伴又是羡慕又是嫉妒的目光,那钓到鱼的人儿不知道要怎样的一

番得意呢。

夏桑子等女孩子,也自有好办法。洪水涨得很大,漫上了河坝,女孩子们便用石头把一处水堵起来,围成一个半圆,留一个不大的口子,把一个小背篓放在水的出口处,过了一会儿,把那背篓拿起来一看,里面就有了许多的鱼儿。除了黄辣丁和筢脑壳以外,还有糍粑子、神仙鱼、蛇鱼、鲫鱼、鲤鱼,女孩子们欢喜得不行,把这些鱼儿倒在盆子里,接着又如法炮制。这活儿又轻松,又有趣,夏桑子和其她女孩子忙得不亦乐乎。记得有一次,夏桑子忽然看到河坝的水里有什么东西在游动,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一尺多长的鲤鱼,慌得忙叫上同伴就去捉。那鱼儿怎肯轻易就范,在河坝里石头间浅浅的水里快速地游,女孩子们也跟着跑,衣服裤子被溅湿了也不管。终于,鱼搁浅了,夏桑子扑上去,一把按住了它,鱼拼命地挣扎,想逃掉,后面的伙伴上来一起按住了

它,把它装进了盆子里。

天色晚了下来,村子里上空冒出了缕缕炊烟,有女人在大声地叫丈夫孩子回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